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给马属动物造成严重威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大理州马传贫防控工作始于1977年,1987年首次确诊,1997年8月通过云南省畜牧局组织的考核验收,达农业部颁发的"稳定控制区"标准。根据《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病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农牧[2014]22号)文件的精神,为确保大理州在2017年顺利通过国家消灭马传贫  相似文献   

2.
马传染性贫血(以下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的严重疫病。被国际兽医局列为重点疫病之一。马传贫曾于1959年和20世纪60年代初分别在我区贵港市(原贵县)和武宣县发生过军马的马传贫疫情,由于当时及时采取隔离扑灭病马(骡)和疑似病马、严格消毒等措施,本病在当地未引起扩散流行。“七五”期间进行的全国动物疫病普查中,我区曾查出2匹马血清为马传贫阳性(未见临床症状)。此后,我区再未见有该病的发生,也从未用过马传贫疫苗。  相似文献   

3.
<正>马传染性贫血(以下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的严重疫病,被国际兽医局列为重点疫病之一。吉林省1958年11月首次在白城地区双岗牧业场从苏联进口马匹中发现马传贫病例。此后,  相似文献   

4.
<正>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疫病,马鼻疽则是由假单胞菌科、假单胞菌属的鼻疽假单胞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的严重传染病和人兽共患传染病,马传贫和马鼻疽简称"马两病"。上海市各级政府及畜牧兽医部门高度重视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的防控工作,在农业部和市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悉心指导下,我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  相似文献   

5.
马传染性贫血(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EIA)简称马传贫,又称沼泽热,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的特征是病毒持续性感染、免疫病理反应以及临床反复发作,发热并伴有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马传染性贫血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疫病。本文介绍了云南省昆明空港经济区该病的基本情况、防控措施、考核验收情况及成效。  相似文献   

7.
<正>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是一种以持续感染,反复发作以及贫血为特征的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云南省曲靖市马传贫防控工作自20世纪60年代开展以来,通过几代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经过三十多年全面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产地检疫和实验室检验,实行统一部署、明确任务、目标  相似文献   

8.
经农业部消灭马传染性贫血达标考核验收,辽宁省于2013年2月达到了消灭马传贫部颁标准。取得这一重大进展的创新性技术,关键在于科学地整合和配套应用马传贫琼脂免疫扩散检测技术、马传贫弱毒疫苗科学化免疫技术及马传贫强弱毒抗体鉴别诊断技术。探究和总结这一创新性技术成果,对于现阶段开展其他动物疫病的防控乃至净化,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畜牧业》2009,(23):8-8
根据《关于印发马传染性贫血等疫病防治规划及考核标准和验收方法的通知》文件的规定,农业部考核组分别于4月和7月对天津市和黑龙江省的马传贫防控工作进行了达标验收。经考核,天津市和黑龙江省有关市县政府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马传贫防控工作,防治措施有力,提供材料齐全、  相似文献   

10.
正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慢性传染病,属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生很难消灭,曾给世界养马业造成重大损失,至今仍是全世界重点检疫的对象,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加以控制消灭。目前,在我国已呈消灭状态。  相似文献   

11.
马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对马属动物危害较大,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澜沧县畜牧兽医部门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用了近40年时间消灭了马传染性贫血病。该病的消灭,对保证马属动物健康发展、公共卫生和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传染性贫血(以下简称马传贫)是一种以持续感染,反复发作以及贫血为特征的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传染病,病原体为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马传贫病毒。国际兽医局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该病于1968年传入安徽省,经过几十年的防治,于1995年达到稳定控制区的标准。按照农业部《2001年~2005年全国马传染性贫血防治规划》和《2001年~2005年安徽省马传染性贫血防治规划》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了各原疫区市县的监测,以达到农业部马传贫消灭目标的验收。现将马传贫在安徽省的发展过程和历年的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做好马鼻疽等马病的防控工作,根据市农委下发的《关于印发〈2012年上海市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通知》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关于开展2012年上半年度本市马传贫和马鼻疽集中监测的通知》组织开展浦东新区上半年马鼻疽集中监测工作,现已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定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该病1843年在法国发现,随后流行至世界各地。1931年日本侵华时把此病带进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后来由前苏联进口马匹时又将该病传入我国,造成该病疫情严重。1965年,解放军兽医大学首次分离到马传贫病毒,随后成功研制了马传贫补体结合反应和琼脂扩散反应两种特异诊断方法。1975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有成功研制了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该疫苗的推广应用,结合采取“养、检、隔、封、消、处”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是我国的疫情得到控制。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要求,我国将于2020年达到消灭标准。  相似文献   

15.
<正>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是由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中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感染引起,常发生于马、骡、驴。其特征主要为间歇性发烧、消瘦、进行性衰弱、贫血、出血和浮肿;在无烧期间,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患病后,病畜丧失劳动力,且成为新的传染源,重者导致死亡,对养马业造成严重危害,是各动物疫病防控单位每年春秋两次检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马传贫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为补体结合反应、琼脂扩散反应、斑点试验3种,其中,又以琼脂扩散反应试验最为经济实用和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关于印发马传染性贫血等疫病防治规划及考核标准和验收方法的通知》(农牧发〔2001〕45号)文件的规定,农业部考核组分别于2009年4月和7月对天津市和黑龙江省的马传贫防控工作进行了达标验收。经考核,天津市和  相似文献   

17.
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是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四川省于1989年在凉山州越西、昭觉两县发现了阳性马匹,经确诊后,即采取了普查、检疫、免疫注射、扑杀等综合性防控措施,1998年全省达到稳定控制马传贫标准,2003年达到消灭马传贫标准。从2003年至今,各项防控措施不停,监测表明均未发现阳性病例,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马传贫消灭净化是近期景东肥农业农村局的首要工作任务,通过景东县广大动物疫病防控人员的共同努力,马传贫净化工作得到了市级验收,取得阶段性进展,但还应该加大防控工作力度,巩固提升消灭净化成果,努力创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才是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马传染性贫血病(以下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发的,严重危害马属动物健康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致死性传染病。多年来,我省马传贫防治工作,科学地总结并落实了"养、防、检、隔、封、消、处"七字综合性防控措施,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马传贫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马最易感,主要通过虻、蚊、刺蝇及蠓等吸血昆虫的叮咬而传染,也可通过病毒污染的器械等传播。多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以7~9月发生较多。在流行初期多呈急性型经过,致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