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从荷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大孔树脂对黄酮的静态吸附效果的比较,研究X-5、HP-20、AB-8及HPD-100四种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效果,然后使用通过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就上样流速、上样液浓度、pH、解吸曲线以及洗脱剂的浓度对大孔吸附树脂(HP-20)的吸附效果进行研究,确定荷叶黄酮的分离纯化的最佳技术参数。结果表明,HP-20分离效果最好,静态饱和吸附量可达45.84 mg,解吸量为41.20 mg,解吸率为89.9%;在提取液总黄酮含量为0.50~0.70 mg/mL,pH为提取原液4.6左右,上样流速为1.5 mL/min的条件下,HP-20对荷叶总黄酮的吸附量可以达到5.20 mg/mL,体积分数越高的乙醇水溶液洗脱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出适宜分离和纯化猫爪草多糖的大孔树脂,并确定最佳纯化工艺参数,试验对10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HPD-722、H103、DA-201、AB-8、HPD300、NKA-9、X-5、HP20、DM301、 D-101)的吸附量、吸附率及解析率进行考察,优选出最佳纯化树脂,并通过考察pH值、上样速度、上样浓度、洗脱剂浓度、洗脱剂用量、流速等指标确定最佳纯化工艺。结果表明:HPD-722型大孔树脂为最优树脂,最佳上样条件如下:pH值为3.5、上样速度为2.0 BV/h、上样浓度为4.0 mg/mL;最佳洗脱条件为8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3.5 BV、流速为1.0 BV/h。经过该工艺纯化后,猫爪草多糖的纯度由13.25%提高到了71.46%。说明HPD-722型大孔树脂能够很好地富集、纯化猫爪草中的多糖。  相似文献   

3.
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蜂胶是西方蜜蜂采集植物树脂 ,并混入蜂蜡和其它分泌物经加工咀嚼而成的一种粘稠物质。蜂胶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芳香酸与芳香酸脂、醛与酮类化合物、脂肪酸与脂肪酸酯、萜类化合物、甾体化合物、氨基酸、糖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醇和酚类及其它化合物。蜂胶中最大的组分是黄酮类化合物 ,是发挥其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物质。1、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世界各地蜂胶样品中分离出来的黄酮类化合物已有 70多种。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烷酮、黄酮醇类、双氢黄酮类。其中黄烷酮主要有白杨素、杨芽黄素、芹菜素、刺槐素、木犀草…  相似文献   

4.
蚕沙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50%的酒精提取蚕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经定性分析发现蚕沙的酒精提取液中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存在。提取液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可以将蚕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紫花苜蓿中槲皮素、木犀草素、染料木素、芒柄花黄素等黄酮类成分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试验分别测定了紫花苜蓿中不同黄酮成分的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结果表明:苜蓿中的槲皮素和木犀草素抗氧化能力最强,而染料木素的抗氧化能力在黄酮类化合物中相对较弱,芒柄花黄素的抗氧化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6.
不同条件对苜蓿愈伤组织异黄酮含量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肖静  李铁  包建成 《草地学报》2007,15(5):500-502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具有抗炎、镇痛、扩张血管和保健作用[1、2]。由于黄酮的结构非常复杂,人工合成十分困难,因此从植物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苜蓿分布广泛,人工栽培简单,自然资源丰富。研究不同因子对苜蓿愈伤组织黄酮类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筛选出高黄酮类的愈伤组织,为今后苜蓿异黄酮提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从桑叶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各种方法,如醇提法、微波法、超临界CO2萃取和大孔树脂吸附法等进行系统的叙述;同时对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与荧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和微乳薄膜层析法进行概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取代基对黄酮类化合物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抑制活性的影响,为黄酮类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评价了4种黄酮类化合物对NA的抑制活性。芹菜素-7-葡萄糖苷、芹菜素具有H9N2亚型流感病毒NA抑制活性,蒙花苷、汉黄芩苷无H9N2亚型流感病毒NA抑制活性。4'位的取代羟基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NA抑制活性不可或缺,7位的糖苷键能增强该类化合物的NA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王涛  赵小军  尚军 《青海草业》2014,23(4):11-15
目的:快捷分析锁阳多糖含量,优化锁阳多糖提取工艺。方法: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锁阳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在液料比为1:8,浸提时间为2h,提取温度70℃,提取次数为2次时锁阳多糖含量最高;研究7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的吸附率及解吸率,确定分离纯化锁阳多糖的树脂类型,结果型号为HPD-450的树脂富集多糖效果最好,其吸附和解吸性能均较好,对锁阳多糖的动态吸附率为56%,动态解吸率为99%。结论:本项研究所建立的实验方法可快捷有效的完成锁阳药材中的多糖提取及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0.
以华中农业大学康思农实验蜂场油菜蜂蜜为材料,研究了XAD-2树脂对油菜蜂蜜中黄酮类物质的柱层析分离条件。在考察4种不同因素对分离效果影响的基础上,得出的最佳分离条件是:蜂蜜上样量与树脂量的比为1.2:1;上样液pH=2;90%的甲醇为洗脱溶剂,并采用3倍柱床体积的甲醇量(洗脱速度为4.5ml/min),其加标回收率为82.8%。对柱层析分离得到蜂蜜黄酮样品采用LC/MS/MS(液质联用)分析,发现康思农油菜蜂蜜样品中含有槲皮素、异鼠李素、山萘酚、木樨草素、白杨黄酮、高良姜黄素、短叶松素、芹菜素、5,7-二羟基双氢黄酮和汉黄芩素等10种黄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11.
李红  李波  李晨阳  杨曌 《草地学报》2022,30(3):750-757
为了探讨苜蓿(Medicago sativa L.)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特性,本研究以苜蓿干粉为试验材料,采用静态和动态试验,考察树脂种类、上样液pH值和体积、上样液总黄酮质量浓度对苜蓿总黄酮吸附和解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纯化工艺条件,比较纯化后苜蓿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D101大孔树脂纯化苜蓿总黄酮效果较好,上样液pH值为3、体积为2 BV、质量浓度为0.8mg·mL-1纯化参数条件下,吸附率和解析率分别为92.72%和75.99%,此条件下苜蓿总黄酮纯度为31.46%。纯化后的苜蓿总黄酮质量浓度为0.8mg·mL-1时,对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2.46%,92.23%,87.79%和86.73%,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Vc,其它3种自由基清除能力较Vc有所降低,纯化后苜蓿总黄酮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设计吸附试验和降解试验,对市场收集的4种酵母寡糖类和酵母类为主成分的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效果予以评估。吸附试验中,通过5种霉菌毒素与吸附剂孵育前后的含量变化,表示该吸附剂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样品B对5种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最佳。降解试验中,通过培养吸附剂中活性物质酵母等对5种霉菌毒素的降解,表示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4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B1无降解效果,对其余4种霉菌毒素的降解基本在24 h达到各自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经光谱、熔点和薄层分析等,自四川红桔皮(Citrus reticuiata Blano)中分离得到9种化学成分。其中5种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川陈皮素(nobiletin)、蜜桔素(tangeratin)、5—去甲川陈皮素(5—0—demethyl nobiletin)、4′,5,7,8—四甲氧基黄酮(4′,5,7,8—tetrahydroxylflavone)和异橙黄酮(isosinensetin);另两种为麝香草酚(thymol)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还有两种化合物有待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家蚕种质资源库中四种不同茧色的家蚕品种即绿色茧P50、黄色茧金秋、白色茧玉丰以及红色茧HHM的五龄第1~6天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种质资源库中其他蚕品种五龄第4天血液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且分析了不同蚕品种以及不同茧色之间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黄酮类化合物的峰值依品种特性出现在五龄第3或第4天,绿色茧的黄酮类含量变化规律与其他品种截然不同,品种间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很大,可能与品种的全茧量及五龄发育经过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一种制备高纯度黄芩素的新工艺,试验对黄芩药材中黄芩苷自身酶解条件以及大孔树脂对黄芩素提取效果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酶解条件,然后通过考察5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黄芩素的吸附率及解吸率,得出最佳提纯树脂,确定提取工艺后进行中试,得到的成品用核磁共振仪进行结构的鉴定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含量的检测,并计算纯度。结果表明: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酶解条件为粉碎至50目,20倍量水,水解时间为12 h,水解温度为50℃。DM130型号树脂为最佳提纯树脂。通过中试,从10.000 kg黄芩药材中获得黄芩素成品0.389 4 kg,经HPLC法测量并计算,纯度为98.6%,核磁共振仪鉴定成品确定为黄芩素。说明与传统黄芩素的提取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环境污染小,而且所得黄芩素的纯度高,具有大规模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黄酮的提取与纯化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L.)黄酮的提取与纯化工艺,采用不同乙醇浓度和不同pH进行提取,然后用不同来源和型号的大孔树脂进行纯化,以得出苜蓿黄酮的最佳提取和纯化方法.结果表明:30%乙醇、水浸提(pH为7.5)对紫花苜蓿黄酮的浸出率最高,分别为0.46%和0.49%,pH在9.0时所得提取物黄酮含量最高为1.61%;pH为2.2~2.4时,对紫花苜蓿黄酮有最好的沉淀效果,所得沉淀物中黄酮含量为9.80%;9种型号的大孔树脂中DS-17对乙醇提取物中紫花苜蓿黄酮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所得提取物黄酮为5.87%;在大孔树脂对碱溶酸沉提取物中黄酮的分离中,2组试验均以DM130的效果最好,所得分离物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24.25%和29.35%.  相似文献   

17.
黄酮类化合物中的缩合单宁(也称原花色素)含量是紫花苜蓿的重要品质性状,尽管黄酮化合物的合成、调控及其应用一直是植物天然产物领域的研究焦点,但黄酮化合物特别是缩合单宁的调控机制还不完全清楚。通过对模式植物中调控黄酮化合物合成的主要MYB型转录因子进行概述,特别是对苜蓿中参与缩合单宁调控的MYB转录因子方面的研究及其应用进行综述,全面了解MYB转录因子调控黄酮化合物合成的机制,并为利用转录因子改良植物特别是苜蓿的品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高寒牧区引种的苜蓿进行综合评价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何毅  李青  王历宽 《草业科学》2002,19(4):33-36
20种苜蓿材料的引种试验于1996-1999年在甘肃省皇城绵羊育种试验场实施。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和模糊数学层次评价方法对试验中表现较好的11种苜蓿材料进行了分析比较。经排序表明:沧州苜蓿在供试材料中表现最好,其次为润布勒,再次为罗默,此3种苜蓿与“参考品种”的加权关联度都大于0.60。其后,依次为格林、甘农1号、拉达克、佳木斯、费纳尔、和田、沙湾和甘农2号。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不同方法提取的蜂胶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观察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的蜂胶醇提液和水提液对小鼠S180实体瘤模型、小鼠肉芽肿模型、大鼠急性关节炎模型和大鼠急性胸膜炎模型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乙醇提取中,80%的乙醇提取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达51.36mg/mL;特有水提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是普通水提含量的6.7倍.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蜂胶水提液和醇提液的抗炎和抗肿瘤效果差异不大甚至优于醇提.由于水提物刺激性小,易于调味,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提取方式.  相似文献   

20.
HPLC法测定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爱清  刘杰 《中国蜂业》2001,52(3):10-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在以甲醇-0.4%磷酸(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蜂胶中良姜素和高良姜素等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检测结果提示HPLC法可作为测定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