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套作大豆高产优质育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玉米-大豆"带状套作,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分析了高产材料(≥1 500 kg·hm-2)的产量、高蛋白材料(≥50%)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材料(≥20%)的脂肪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类型大豆材料中,有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都大于10%,特别是高脂肪材料的底荚高、分枝数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说明通过农艺性状的选择,提高大豆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潜力较大。套作下高产材料、高蛋白材料和高脂肪材料与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分别为:生育期株高分枝数底荚高单株荚数百粒重主茎节数;生育期主茎节数株高底荚高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生育期底荚高百粒重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套作下,高产材料的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3**),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09*);高蛋白材料的产量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材料的产量与脂肪含量相关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选择生育期长的品种可提高套作大豆产量、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选择分枝数、单株荚数较多和株高适中的品种可以同时提高套作大豆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加强对底荚高和百粒重的选择有望提高套作大豆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2.
选用结荚习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系),以大豆等行距单作和带状单作为对照,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下边际效应对大豆表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下边际效应对大豆苗期和成熟期植株主茎长、平均节间长产生正向效应,对节数、茎粗、地上部生物量(或茎干重)产生负向效应;受综合边际效应—边际劣势影响,带状套作大豆的有效分枝数、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等性状均发生负向效应。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中,大豆植株平均节间长和主茎荚数的边际效应指数(绝对值)大,表型可塑性强;就品种类型而言,无限型大豆较亚有限型和有限型大豆的边际效应指数(绝对值)更大,表型可塑性更强。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的边际效应指数与苗期平均节间长的边际效应指数显著负相关,与苗期地上部生物量及有效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粒数等的边际效应指数显著正相关。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中,玉米收后大豆的边际优势难以弥补与玉米共生期间(苗期)的边际劣势,因此,选用边际效应敏感度低、表型可塑性弱的大豆品种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拟"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分析了133份大豆材料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大豆材料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44%~52.49%,各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929 3,说明参试大豆材料存在比较丰富的表型多样性。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分枝粒重、分枝粒重占比、营养生长期、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得到7个与产量呈极显著的农艺性状,正效应因子排序为:每荚粒数分枝粒重百粒重主茎节数单株荚数营养生长期,负效应因子为株高。对这7个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表明,综合效应排名为:分枝粒重单株荚数主茎节数营养生长期每荚粒数株高百粒重。根据主成分得分并借助权重计算的综合得分把133份大豆材料聚类成4类,其中第Ⅳ类大豆分枝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和主茎节数较多,营养生长期和生育期较长,株高适中,百粒重较小,底荚较高,适宜在套作模式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试验通过对不同品种在本地两种种植模式下的研究表明:引进大豆nts1007和bragg在本地净作条件下,株高较低,主茎节数少,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均高于贡选1号,净作条件下表现良好;在套作条件下,株高大幅度增加,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均显著降低,表明其不适宜本地套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间作对鲜食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鲜食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规律,本文选用鲜食大豆品种浙鲜豆4号和四川地区常采青食用的本地普通大豆品种川豆8号,在玉豆间作和大豆单作条件下,对大豆形态建成、干物质积累过程、产量形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作下大豆株高、底荚高显著增大,茎粗减小,叶面积指数(LAI)、比叶重(SLW)在鼓粒期前有所降低;各器官干物质的阶段积累、日积累量也较净作降低,浙鲜豆4号前期各营养器官物质积累时间短,积累量少,后期虽然荚积累速率较快,但由于基础物质少,生殖生长时间短,导致最终产量不高;间作下的分枝数、主茎有效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荚鲜重、百荚粒重、单株产量显著降低,百粒鲜重差异不显著,经济系数增大;相对川豆8号,浙鲜豆4号在形态和产量上受间作的影响较小,但除百粒鲜重外,其余产量构成指标均极显著低于川豆8号。可见,在玉豆间套作体系中,为了提高鲜食大豆产量,应选择株高较低,茎粗较大,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多、对间作环境适应性强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6.
净套作下不同耐荫性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耐荫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研究其在单作和大豆玉米套作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套作增加大豆株高和底荚高,分枝减少,茎粗减小,产量降低,耐荫品种变幅均为最小,不耐荫品种变幅最大.套作大豆产量垂直方向分布向上移动,耐荫大豆以20~ 40 cm产量最高,20~ 60 cm产量所占比重大;不耐荫品种以40~60 cm产量最高,且40 cm以上产量所占比重大.与单作相比,套作下大豆产量分布向分枝集中,耐荫大豆分枝产量高于主茎;不耐荫大豆主茎产量高于分枝,且主茎产量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单作.  相似文献   

7.
花荚器官脱落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314份东北大豆种质群体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质之间花荚脱落的差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大豆种质间花荚器官脱落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花荚脱落率变异系数为24. 37%,平均花荚脱落数、平均花荚脱落率分别37. 67个,34. 30%,变幅分别为11. 33~92. 57个,16. 29%~57. 94%。花荚脱落数随熟期变晚有增多趋势;花荚脱落率随熟期变晚有增大趋势。花荚脱落率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最大为主茎节数(0. 442),其次为株高(0. 423)。各性状与花荚脱落率的相关程度依次为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重粒数空瘪荚数单株荚数分枝数。研究结果可为创制花荚脱落率低的高产新品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完善"麦/玉/豆"新三熟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寻求玉豆套作体系下获取玉米、大豆共同高产的最佳玉米播期和密度;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玉米播期与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玉米群体对玉/豆模式下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适当晚播(3月26日~4月5日)和密植(4.8~6万株·hm-2)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玉米早播(3月6日)与稀植(3.6万株·hm-2)能降低大豆株高、增加茎粗、缩短结荚高度、增加分枝数,提高20 cm~60 cm层分枝荚数、粒数和60 cm以上层主茎英数与粒数,比晚播(4月15日)处理增产40.42%,比高密度(6万株·hm-2)处理增产35.79%;玉米适当早播(3月6日~3月26日)和适度密植(4.8万株·hm-2)有利于玉豆套作体系总产量和总产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以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为核心的三熟模式配套栽培技术,提高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的产量,研究了小麦(A1)、豌豆(A2)、蚕豆(A3)及马铃薯(A4)4种前作处理和施氮0(B1),30(B2)和60(B3)kg·hm-23种水平对大豆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作豌豆和蚕豆处理与前作小麦相比,提高了大豆茎粗、分枝数和R2、R8期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降低了株高,其中,前作为蚕豆处理的大豆茎粗、分枝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比前作为小麦处理的高3.5%、5.9%和5.7%,产量也较小麦前作平均高197.94 kg·hm-2;不同前作下各施氮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表现不一致,前作蚕豆、豌豆处理,大豆株高和分枝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茎粗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前作小麦和马铃薯处理的大豆株高、茎粗、分枝数和产量则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所有处理中以A3B2处理组合大豆农艺性状较好,产量最高,即前作蚕豆和施氮30 kg·hm-2时有利于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农艺性状的改善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花荚脱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大豆花荚脱落情况,以大豆(Glycine mex)垦农4号为材料,在R1期叶面喷施3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查了大豆植株花数、荚数以及花荚脱落数.结果表明:氯化胆碱(Cc)明显的增加了大豆植株的花数及荚数.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SOD.有效降低了花荚脱落数以及脱落率;其中DTA-6还显著增加了大豆株高和茎粗,提高了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以及单株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增产幅度为13.24%.可见叶面喷施Cc有效地促进了开花结荚,而在产量增幅上,DTA-6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对河南省大豆的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单株粒数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株高、单株荚数、总分枝数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顺序依次为:生育期>百粒重>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株高>单株荚数。大豆育种,应注重选育生育期适中、百粒重大、单株荚数、粒数、有效分枝多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在与玉米套作条件下,对33份大豆材料的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作大豆平均株高122.98cm,主茎节数较少,单个节间较长;分枝对于套作大豆产量形成极为重要,参试材料平均分枝数为5.05个,分枝粒重占单株粒重81.1%;相关分析表明,套作大豆产量与分枝粒重、最高分枝高、有效分枝数、平均分枝长度、生育期(天)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营养生长期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分枝因子、主茎因子、产量因子和结荚因子等四个因子对对变异的贡献率达77.28%。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套作大豆专用品种筛选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辽00139-1、辽00128-1两个菜用大豆品系为试材,比较了菜用大豆春播与夏播的生育进程中各时期的生长动态、鲜荚产量构成因素及鲜荚产量.结果表明:夏播菜用大豆生长发育迅速,一般80 d左右即可采摘收获.从植株生长发育水平上分析:菜用大豆春播营养生长时期平均株高大于夏播菜用大豆;春播菜用大豆生育进程比夏播菜用大豆滞后.从产量性状分析:菜用大豆春播单株荚数多于夏播;春播与夏播百粒鲜重接近;百荚鲜重与品种有关;春播菜用大豆单株发育水平比夏播菜用大豆好,有效分枝数比夏播多.辽00139-1春播与夏播鲜荚产量分别为12510.5 kg·hm-2和5229.4 ks·hm-2;辽00128-1春播与夏播鲜荚产量分别为12282.1 kg·hm-2和6762.6 kg·hm-2.  相似文献   

14.
鲁西北地区夏玉米/大豆间作适宜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鲁西北地区最适宜的夏玉米/大豆间作模式,选用豫单9953玉米和齐黄34大豆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以玉米单作和大豆单作模式作为对照,设置夏玉米/大豆6种行比间作模式(2∶4、2∶6、2∶8、3∶4、3∶6、3∶8),分析比较不同间作模式对夏玉米、大豆生物学性状、产量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下玉米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单穗粒重均显著优于单作玉米,具有一定正间作效应;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分枝数、节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均比单作大豆低,具有一定负间作效应。2∶4、3∶4、3∶6、2∶6、3∶8和2∶8间作模式下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32、1.28、1.21、1.18、1.14和1.11,增产效益明显,均具有间作优势,尤其2∶4间作模式增产优势最大,相比玉米单作增收值达到4 879.28元·hm~(-2)。综合考虑不同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及小型机械操作,2∶4间作模式较适宜在鲁西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对套作专用高蛋白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寻四川东北地区套作大豆的最适宜播期,设置6月5日、6月15日、6月25日、7月5日、7月15日、7月25日6个播期,选用套作高蛋白专用大豆品种南豆12和南夏豆25,在大田试验下研究其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下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表现,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大豆营养生长期(V)、生殖生长期(R)和全生育期均逐渐缩短,R/V增加,且播期的改变对南豆12生育期构成的影响明显大于南夏豆25;株高降低,茎粗减小,分枝数、主茎节数和完整粒率下降,经济系数减小,空荚率上升;各处理下南豆12和南夏豆25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以6月15日表现最好,产量分别为2 172.6和2 539.7 kg·hm-2,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9.1%和47.8%;6月25日次之。由此可见,四川东北地区套作高蛋白大豆的适宜播期为6月中旬和下旬。  相似文献   

16.
杨超  张民  赵团结  何小红  张国正  盖钧镒 《大豆科学》2012,31(5):762-765,770
以菜用大豆苏鲜豆20为材料,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肥类型和种植密度对菜用大豆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类型、种植密度以及二者的互作均显著影响菜用大豆苏鲜豆20的产量,在N-P2O5-K2O施入量为55-70-50 kg·hm-2,且氮肥组成为50%普通尿素和50%树脂包膜尿素,种植密度30万株·hm-2的最佳施肥与密度组合下,鲜荚产量达到9 045.11 kg·hm-2,施肥类型和种植密度对菜用大豆的株高和单株有效荚数有显著影响,而对分枝数、主茎节数和鲜百粒重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南方双季糯高粱与大豆间作模式下最优群体配置结构,以常规双季糯高粱国窖红1号和大豆品种南豆12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糯高粱和大豆不同密度配置对作物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大豆密度下,随糯高粱密度的增加,两季糯高粱株高均增加,穗长、千粒重、穗粒重降低,产量表现为先增后减;随两作物密度的增加,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增加,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降低,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糯高粱总产以高粱9万株·hm-2、大豆9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达8 701.39 kg·hm-2;大豆产量以糯高粱7.5万株·hm-2、大豆10.5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达1 875 kg·hm-2;两季作物总产量、总产值、净收益、产投比均以糯高粱9万株·hm-2、大豆密度10.5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分别为10 097.22 kg·hm-2、46 511.1元·hm-2、29 193.6 kg·hm-2、2.69。双季糯高粱、大豆1.8 m开厢,"2∶2"间作模式下,国窖红1号、南豆12密度分别为9万和12万株·hm-2是常规双季糯高粱、大豆高产高效最优群体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18.
大豆主要生育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育期、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等性状是大豆主要生育性状.通过对生育期、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等性状的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分枝数、单株荚数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周正卿  王力江 《大豆科学》1993,12(4):340-346
本试验研究了原产地不同的大豆品种在冀东夏播条件下,农艺性状,生育期结构,生育期比(R/V),生物学产量,器官平衡,经济系数等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的表现。结果表明:夏大豆籽粒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碍粒重均呈正相关。冀东地区夏大豆要获得150-200公斤/亩籽粒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应达到:株高65厘米,主茎16节,分枝1-1.28个,在2.0-2.22万株/亩密度条件下,单株荚  相似文献   

20.
以黄淮海地区87个大豆常规栽培品种为材料,对12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数,最小的是生育期;亚有限型夏大豆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18.38%~27.56%)较大;有限型夏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21.02%~28.04%)较大。在亚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在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底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农艺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亚有限和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性状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92%和79.50%。对以亚有限和有限型为主的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在进行单株选择时,应根据其不同的结荚习性而有所侧重。对于亚有限型品种,应选择株高和生育期适中,有效分枝数较少,而每荚粒数、百粒重均较大的品种。对于有限型品种,应选择茎基部较粗,株高和底荚高度较高,主茎节数较多,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