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动物的育种技术也在更新换代,新型的分子育种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各种动植物育种中,但在鱼类中起步较晚,然而发展却迅速,如目前已在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分子育种的研究内容并结合当前科研动态介绍了其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
<正> 近10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趋完善,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为动物定向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在鱼类育种中也已获得了迅速发展。1 转基因鱼的产生及育种意义 由于鱼类属于低等脊椎动物,具有怀卵量大,容易进行胚胎体外操作等特点,用鱼类进行基因转移较之用其他动物既经济又有世代繁殖快等优  相似文献   

3.
朱斐 《水产科学》2005,24(7):50-52
近年来,作为分子生物学领域当中极具潜力的技术之一,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全球范围内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起来。传统生物技术是借助自然选择或控制繁殖的方法进行物种内的基因改良,而转基因技术则是一种物种间的基因改良技术。它是指运用农杆菌介导、基因枪等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基因组中,使其获得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并且外源基因可遵循遗传法则稳定遗传至子代,新性状在其子代稳定表达。自Palmiter1982年将大白鼠生长激素基因显微注射到小白鼠受精卵,获得比正常小鼠大1倍的“超级巨鼠”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竞相开展转基因技术研究,并通过多种转基因方法在猪、牛、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几种分子标记技术的介绍,总结了分子标记技术在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研究、性别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5.
奶牛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分子育种是依据分子遗传学和分子数量遗传学原理,利用DNA重组技术来改良畜禽品种的新型学科。本文从奶牛分子育种的角度,综述了奶牛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牛基因图谱的构建和奶牛数量性状位点研究进展,以及通过转基因技术来改良奶牛重要生产性状或研究开发乳腺生物反应器。同时指出奶牛分子育种是将来奶牛品种改良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技术有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DNA指纹图谱、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序列特异性扩增区、DNA和RNA测序以及SSLP技术。综述了分子标记各种技术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在物种(品种)鉴定与系统发育研究、辅助育种、监测遗传渐渗等方面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7.
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其年养殖产量位列全国网箱养殖鱼类之首。然而,随着大黄鱼养殖规模和产量的逐年扩增,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如种质退化、品质下降、抗病抗逆性差及良种覆盖率低等。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是解决当前大黄鱼产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鱼类遗传改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型分子育种技术也不断被应用于大黄鱼育种领域,对大黄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带动了大黄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概述了大黄鱼分子育种相关技术,并详细论述了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简化基因组测序(RAD-Seq)、遗传连锁图谱与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全基因组重测序(WG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基因组选育(GS)和基因编辑技术,最后对大黄鱼育种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王晓辉  杜雄伟 《畜禽业》2009,(12):42-43
<正>分子遗传标记是以分子遗传学和分子数量遗传学为理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改良畜禽品种的一门新型学科。随着基因工程特别是DNA重组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确知动物不但有毛色、体态、血型、染色体等的多态性,而且有DNA水平的多态性,特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用鼠的MT启动子与牛生长激素基因的融合基因(mMT—bGH)为目的基因,通过显微注射等方法,导入鲤鱼、鲫鱼、虹鳟等的受精卵中,Dot杂交和Southern杂交检测,阳性信号率为9%,转基因鱼的个体体重与对照组出现明显的差异,其中一部分高于对照组,另一部分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甘炼  刘长军  马旭州  张文博 《渔业现代化》2007,34(3):23-25,20,22
精子载体法是以精子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通过人工授精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胚胎,从而将外源基因带入子代的基因组中以实现基因转移。近年来,由于该法操作简单,并简化了基因导入过程等优点而逐步受到各国学者青睐。目前,精子载体法已应用在鱼类、甲壳类、贝类等水产动物的转基因研究上,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对精子载体法在转基因水产动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前景展望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DNA标记技术在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DNA标记技术概述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s)是分类学、育种学和物种进化研究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是基因型(genetype)的特殊的易于识别的表现形式。当前遗传标记主要有4种类型:①形态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s)即生物的形态特征,如鱼的体色、体长、体高等;②细胞学标记(cyto  相似文献   

12.
冷水性鲑科鱼类肉质鲜美,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丰富、无肌间刺、易加工,是世界性养殖鱼类,其中大西洋鲑、虹鳟和红点鲑属鱼类等主要养殖鲑科鱼类,一直是水产遗传育种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简要叙述了鲑科鱼类遗传育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主要介绍了经济性状遗传参数估计、选择育种、分子遗传与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鲑科鱼类遗传育种工作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陈艳荣  王继文 《畜禽业》2002,(12):42-43
本文总结了各种遗传标记在水禽育种中的应用,大致涉及到了六个领域:水禽起源、进化及遗传分化的研究;检测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间及品种内亲缘关系;改良经济性状;预测杂交优势;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4.
经试验18尾亲鱼产卵5.3kg,受精卵经20h孵出,孵化率为63.9%;饵料系列为:轮虫、卤虫、桡足类;经50天培育,育出平均全长33mm幼鱼103万尾,培育成活率23.4%。  相似文献   

15.
根据作者多年来香鱼人工育苗的实践经验,总结了香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中关键性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海水观赏鱼以其怪异的体型、鲜艳的色彩,深受观赏鱼爱好者的青昧。家庭及办公场所海水观赏鱼饲养者常因养殖技术缺乏、经验不足而导致饲养失败。笔者结合自身养殖经验对水族箱的设置、观赏鱼品种的选择、水质指标的控制、饵料投喂及病害防治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家用型水族箱饲养海水观赏鱼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贝类遗传选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微卫星标记的定义和结构类型微卫星(M icrosatelllite)是以少数几个核苷酸(1~6个)为单位首尾相连组成的简单串联重复DNA片段,一般长为几十到几百碱基对(bps),重复次数从几次到数万次不等。微卫星DNA均匀的分布于基因组中。微卫星有不同的叫法,如简单序列重复(S imp le Sequence Repeats,简称SSR)、短串联重复(ShortTandem Repeats,STR)、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S imp le 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 ism,SSLP)等。近年来,微卫星作为一种分子标记,已成为种群研究和进化生物学最常用的分子标记之一,广泛地应用于生物杂交育种、遗传连…  相似文献   

18.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Major histoeompatibility complex)是最具多态性的免疫分子。其多态性主要取决于群体内MHC基因的大量等位基因及等位基因间高度的序列变异。等位基因的序列变异主要发生在抗原肽结合区(peptide binding region,PBR),这决定了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免疫力差异。鱼类受多倍化影响,MHC基因的多态性还表现在同一基因存在多个基因座位(多拷贝)。MHC的高度多态性及与机体免疫力的相关性,使其在鱼类遗传进化、抗病育种等方面倍受关注。本文介绍了有关鱼类MHC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斜带髭鲷室外水池仿生态系育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至2002年,就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 itens)室内人工育苗周期长、需求活饵多等问题,进行室外水池人工设置模仿自然生态条件的仿生态系育苗技术研究。即1号试验池接入6种生物饵料;2号对照池接入2种生物饵料。2001年仔鱼经108d培育,1号池、2号池分别获得幼鱼5.55万尾和3.03万尾,平均全长31mm和29mm,平均体重0.9g和0.75g,成活率达18.5%和10.1%;2002年仔鱼经60d培育,分别获得幼鱼4.98万尾和2.76万尾,平均全长36.7mm和30.8mm,平均体重1.48g和0.95g,成活率达16.6%和9.2%。试验结果:1号池的成活率、全长、体重明显好于2号对照池。表明在仔鱼培育期间,多种生物饵料有利于生物饵料的多样性以及开口仔鱼的摄食和营养,有利于鱼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