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作用系统与肿瘤侵袭及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细胞发生侵袭、转移与其自身分泌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密切相关。目前 ,在已知的蛋白酶中 ,丝氨酸蛋白酶类备受关注。其中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 typeplasminogen activator,u PA)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它与其受体 (u PAR)、抑制剂 (PAI)所形成的作用系统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但激活纤溶酶原直接降解大多数的细胞外基质 ,而且还激活金属蛋白酶间接参与细胞外基质成份的降解作用。本文对 u PA作用系统中的主要组分及其在肿瘤、转移中作用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 u PAu PA是…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的初步表达.方法:以含有人tPA基因的质粒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出含有RGDS-tPA基因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测序证实为正确的rtPA序列,并将pET28a-tPA转化至菌株E.coli BL21(DE3).用IPTG诱导rtPA在E.coli中表达,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验证.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目的基因片段tPA的条带约在1 700bp处,鉴定为阳性重组体;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获得目的蛋白片段rtPA的条带约53KDa,为非活性的包涵体.结论: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可在大肠杆菌中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3.
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基因cDNA经多次亚克隆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SVL的SV40启动子和pcDNA3的CMV启动子下游,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SVL-tPA和pcDNA3-tPA。经酶切和Southern杂交鉴定,t-PA基因的插向正确,可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和个体表达系统中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结肠癌组织中中期因子(MK)、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55例病理学确证的结肠癌组织标本(病例组)和30例结肠癌癌旁的正常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其MK、uPA的表达。结果病例组中MK、uPA表达率分别为56.36%、61.82%,对照组分别为13.33%、16.67%,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癌组织中MK、uPA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而与性别和年龄无相关性。MK与uPA表达呈正相关(r=0.44,P〈0.05)。结论 MK、uPA表达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结肠癌发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根据已发表的豆豉纤溶酶基因DNA序列(GeneBank AY720895.2),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以筛选的来自豆豉的产纤溶酶的芽孢杆菌的总DNA为模板,扩增出了豆豉纤溶酶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了序列测定,测序结果经Genetool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长1 089 bp,编码363个氨基酸,与已发表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豆豉纤溶酶基因序列在核苷酸水平上与所发表的序列有98%的同源性;在氨基酸水平上与已发表的芽孢杆菌豆豉纤溶酶同源性为100%。并将该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2b上,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豆豉纤溶酶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从芽孢杆菌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根据GenBank的豆豉纤溶酶基因(AY720895.2)DNA序列设计1对引物,克隆豆豉纤溶酶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构建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L3,在毕赤酵母中表达豆豉纤溶酶基因。[结果]经PCR扩增可获得约1.1 kb的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DNA片段包含1个108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63个氨基酸。该克隆基因与所发表的豆豉纤溶酶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100%。[结论]所克隆的豆豉溶纤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正常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人鼻咽癌顺铂(DDP)耐药细胞系(CNE2/DDP)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TMP处理CNE2/DDP细胞后,分别用MTT法、流式细胞术、RT-PCR检测其对DDP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细胞凋亡和bcl-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50、100mg/LTMP处理后,CNE2/DDP细胞对DDP耐药性的相对逆转率分别为57.50%、8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50mg/LTMP处理可使CNE2/DDP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而bcl-2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TMP可部分逆转CNE2/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TMP可增强DDP对CNE2/DDP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下调bcl-2mRNA表达。 相似文献
9.
bcl-x基因在两株鼻咽癌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x在人鼻咽癌高分化上皮细胞株CNE-1和低分化上皮细胞株CNE-2Z中的转录和表达。方法:分别抽提两种细胞的总RNA,通过逆转录PCR(RT-PCR)检测bcl-x基因的转录;同时制备两种细胞的蛋白质样品。经免疫印迹检测bcl-x基因的表达。结果:在两株鼻咽癌细胞中均检测到bcl-xL的转录和表达。但没有bcl-xs的表达。结论:bcl-xL在人鼻咽癌高、低分化上皮细胞株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提示其表达可能与细胞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逆转录 - PCR( RT- PCR) ,PCR- SS-CP技术对鼻咽癌组织及鼻咽癌细胞系中 ING1的表达和突变进行检测 .结果发现 3 0例鼻咽癌标本中 ING1蛋白表达下调率为 70 % ( 2 1/ 3 0 ) ;ING1m RNA表达明显下调率为 4 6% ( 12 / 2 6) ,6例鼻咽癌细胞系中有 2例鼻咽癌细胞系表达明显下调 ,而 11例 ( 4 2 .5 % ) NPC组织及其它 4例细胞系表达与正常水平相当 ,另有 3例 ( 11.5 % )鼻咽癌组织过表达 ;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 ( SSCP)在鼻咽癌及鼻咽癌细胞系中均未发现突变 .结果表明ING1基因的转录及翻译表达水平与鼻咽癌的发生 /发展呈负相关 ,该基因的异常表达是鼻咽癌发生中的频发事件而与基因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AdKDR-tk自杀基因系统靶向杀伤肿瘤血管对鼻咽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4只鼻咽癌荷瘤裸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于0、1、7d向瘤体内注入重组腺病毒液0.1mL。第2次注射病毒液时,组Ⅰ、组Ⅱ、组Ⅲ分别腹腔注射pAdKDR-tk/PBS、pAdKDR-tk/GCV和pAdCMV-tk/GCV100mg/kg,每天1次,连续10d。观察治疗前后肿瘤体积、病理及微血管密度变化。结果组Ⅲ裸鼠移植肿瘤缩小速度最快,组Ⅱ次之,而组Ⅰ增大。病理检查显示组Ⅱ、Ⅲ肿瘤出现不同程度坏死,坏死灶中心位于病毒液注射部位。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查发现肿瘤血管密度组Ⅱ最低,组Ⅰ最高,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AdKDR-tk自杀基因系统对鼻咽癌肿瘤血管有良好的靶向杀伤效应,从而达到破坏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耳后野照射方案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90例茎突后间隙受犯的鼻咽癌初治患者,第l段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放疗,第2段放疗采用耳前野加耳后野放疗。按第2段放疗耳后野不同照射时间、分次剂量随机分为3组:常规剂量组(n=30)、低剂量组(n=31)和后加量组(n=29)。常规剂量组耳后野剂量为每次2Gy,与耳前野相隔6h后照射;低剂量组耳后野剂量为每次lGy,与耳前野相隔6h后照射;后加量组为耳前野照射结束后耳后野照射,每次剂量为2Gy;3组耳后野放疗剂量为10--20Gy,放疗总剂量为肿瘤量(DT)68—80Gy。结果: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后加量治疗3个月后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83.3%、90.3%和82.8%,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中耳炎发生字分别为71.9%、47.4%和44.4%.Ⅲ-Ⅳ级口腔粘腰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3%、28.8%和17.2%,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或后加量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为<0.05)、但低剂量组与后加量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耳后野低剂量或后加量放射治疗方案的疗效稳定且毒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EB病参LMP1对鼻咽癌高分化细胞株CNE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电转染技术将带有EB病毒LMP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导入鼻咽癌高分化细胞株CNEl,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检测LMPl的表达;LMP1对CNEl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采用^60钴治疗仪照射后集落形成实验进行观察。结果:CNE1细胞抹转染LMP1基因后LMPl蛋白呈阳性表达,对照放射敏感性比未转染株的细胞存活事低(P<0.01)。结论:LMPl能增加鼻咽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这种作用可能与LMP1的促细胞转化,抑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咽炎和鼻咽癌细胞中CD147、Fascin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鼻咽黏膜慢性炎和30例鼻咽癌细胞中CD147和Fasci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鼻咽黏膜慢性炎和鼻咽癌细胞中,CD14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0%(6/25)和76.7%(23/30),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asc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0%(4/25)和93.3%(28/30),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0例鼻咽癌中CD147与Fasc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鼻咽癌细胞中均有CD147和Fascin蛋白过表达,可能协同参与鼻咽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