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田防护林更新技术研究历时28年。先后采用带内、带侧、带间、原带皆伐四种更新方式,筛选出红皮云杉、樟子松、落叶松三种较为理想的更新树种。对于不超过10年营造的杨树林带,通过问伐采用带内更新,超过10年的采用带侧更新;对于已开始衰老,但尚能起防护作用的宽林带可采用原带一侧部分皆伐更新;对于成过熟林带,或防护作用甚微的残破林带,“小老树”,可采用原带皆伐更新;对于大网格林带可采用带间更新。带内更新应选择3年生的耐荫树种红皮云杉。带侧更新、原带一侧部分皆伐更新应选择4年生的红皮云杉,或4年生换床的樟子松。带间更新应选择速生的落叶松、樟子松搭配。  相似文献   

2.
以宁波余姚市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含有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3大类共15项评估指标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和条件价值法等,定量评估了防护林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余姚市防护林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4 310.79万元·a~(-1),单位面积价值为24.31万元·hm~(-2)·a~(-1);净化大气环境、调节温湿度和涵养水源这3项功能是宁波防护林带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分别占总价值的50.78%、24.45%和16.89%;与具有相似防护功能的上海市环城绿带相比,余姚市防护林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稍低于上海市环城绿带。研究结果能为余姚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GDP的核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江苏农垦弶港农场不断创新林业种植模式,通过结构调整,不断推动苗木生产提档升级,林木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一是对农田防护林带进行更新改造,将清一色的意杨防护带改造为绿化、苗木相结合林带。农场计划逐年对1000多亩农田防护林进行更新改造,将老旧树种更新为市场适销的苗木品种,确保农田林网化率达到95%。二是充分利用零星拾边隙地从事林苗生产,做到宜绿则绿、宜林则林,立体多层次栽植。2016年在迹地更新造林的水杉林地中,套栽女贞正品苗4万株,既完成  相似文献   

4.
不同树种结构对农田防护林效益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小黑杨、落叶松、樟子松防护林带防护范围内,玉米、大豆、向日葵的光合指标及土壤水分.结果表明:对各作物种植区土壤水分的影响,杨树林带最大,樟子松次之,落叶松最小.杨树林带胁地范围1.6H(杨树平均树高H的1.6倍)内,大豆光合指标最优,玉米最弱.1.6H外,向日葵光合指标最优,大豆最弱;落叶松林带胁地范围0.8H(落叶松平均树高H的0.8倍)内,玉米光合指标最优.0.8H外,3种作物的光合指标近似;樟子松林带胁地范围0.8H(樟子松平均树高H的0.8倍)内,3种农作物的光合指标近似.0.8H外,玉米光合指标最优,大豆最弱.对玉米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杨树林带最大,落叶松最小;对向日葵的光合的影响,杨树最大,樟子松最小;3种树种对大豆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苏联拥有各种防护林带500多万公顷。其中有农田防护林带180多万公顷,约防护4000万公顷农田。每年能保证增产400万吨谷物,1700万吨多汁饲料和其他农产品。  相似文献   

6.
针对影响防风效应的多种因素,对大风绕橡胶及防护林带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将林带视为符合空气动力特性的多孔介质模型,通过分析林带内部结构对绕林流场的影响,构建林带二维模型。在k-ε控制方程的基础上,对相关参数进行修正,借助CFD软件模拟了大风绕林后的流场。比较了2种流场中的沿流相对风速的变化,并对模拟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3种树高下的防护林带后的防护距离差别不明显,且树越高,承受的风压越大;相比通风型林带,紧密型和疏透型林带防护效果更好。这也为橡胶及防护林的矮化密植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河北坝上康保地区农田防护林带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观测,对农田防护林带的空间配置方式、树种选择搭配、林带宽度及株行距等进行对比,并对现有农田防护林带的防风效应进行探讨,以寻找合适的农田防护林带配置模式。结果表明,品字形配置方式优于矩形配置方式;乔灌混交配置方式能够兼顾防风效能、防护距离,是研究区农田防护林带树种配置的首选;窄林带的林带结构和防护效益优于宽林带;疏透型林带宽度一般不超过10 m,通风型林带宽度应控制在10~15 m范围内;小青杨在研究区适用的株行距为2.5 m×3.0 m或3.0 m×4.0 m。因此,康保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应多种植乔灌混交林,以品字形配置为主,林带带宽选择窄林带更佳。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江苏农垦弶港农场不断创新林业种植模式,通过结构调优推动苗木生产提档升级,林木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一是对农田防护林带进行革新改造,将高大、清一色意杨防护带改造为绿化、苗木相结合苗林结合林带。农场计划逐年对1000多亩农田防护林进行更新改造,栽植耐盐、耐湿的白蜡、白榆、栾树、合欢、美桐等规格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农田林网半带更新的气象效应及其对小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半带更新后的林网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防护效益的永续性。这种更新方式在生产实践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河套灌区节水型农田防护林建设与节水潜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河套灌区小美旱杨蒸腾作用的定量研究 ,计算不同林龄、不同更新方式小美旱农田防护林带的耗水量 ;论述河套灌区建设节水型农田防护林的意义及节水潜力 ,并对小美旱防护林带的改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田林网半带更新的气象效应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农田林网半带更新的气象效应及其对小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半带更新后的林网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防护效益的永续性。这种更新方式在生产实践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京九"铁路绿色长廊北京大兴段绿化模式及结构配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建设目的,结合北京大兴区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状况,“京九”铁路绿色长廊北京大兴段拟建立由带(铁路、公路、河堤两侧的景观生态型防护林带)、网(农田防护林带、网)、点(城镇居民点绿化、公园、绿地、果园等)相结合的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和多功能的森林生态体系。在规划实施中,对国家级主要通道两侧各拓宽为200m,其中内侧30m宽为景观生态型永久绿化带,外侧170m宽为生态经济型产业绿化带。经过2、3a的建设,铁路两侧5km范围内的林木覆盖率现已提高到27%左右。选用乔、灌树种31种,其中包括高大乔木的防护树种,以景观为主的亚乔树种和花灌木,以经济效益兼防护的经济林木.  相似文献   

13.
农田防护林带防护下的田间小气候,可减轻农作物受害程度与干热风对农作物的危害,可改善土壤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林带防护可促进农作物增产与稳产。  相似文献   

14.
本项研究针对科尔沁沙地西部风沙危害严重的玉田皋、那么罕地区生态现状,依据本地区坨-甸-土召镶嵌分布的地貌景观及不同立地条件,以农田、草场为重点保护对象,设计并建成由人工固沙植被、防风阻沙林带、公路防护林带、农田-草牧场防护林网、果园防护林等5种类型组成的沙地综合防护林体系。根据不同立地类型分别采取开沟地、穿透碱层和挖沟排水整地造林技术,造林成活率达85-94%。7年生农田防护林带背风面10-15H范围内,平均可以减弱风速43-47%;8年生草牧场防护林带20H范围内平均降低风速31-43%,林网内蒸发量减少15-22%。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冬、春季气候干旱、多大风风沙天气,各类沙地风沙危害严重,本文通过时吉林省40多年来营造的固沙防护林的调查,研究了固沙防护林带及其邻近地区的小气候效益;固沙防护林带内的小气候效益;固沙防护片林及其小气候效益;并对今后营造固沙防护林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不同带距林网和林网内植被对防护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的影响,选取3种带距林带、3种不同植被和裸地(对照)林网模型,对其防风效能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风速下,3种带距林网最低风速基本都出现在5.5~7.5 H(树高),3种带距林网平均防护效能排序为200 m带距林网(70.9%)>300 m带距林网(64.1%)>150 m带距林网(60.7%);林带有效防护距离分别为150 m带距林网4 H至第2道林带,200 m带距和300 m带距林网3 H至第2道林带。3组试验风速下,300 m带距林网1 cm高度处平均防风效能排序为果树模式>小麦模式>对照;种植果树模式整个林网受到有效防护,小麦模式有效防护距离为2 H至第2道林带。随着集约化和精准农业推进,进行农田防护林网配置时,应充分考虑林网所处地理位置,绿洲内部采用300 m带距防护林,绿洲外围考虑带距较小的防护林。如对高大果树类作物进行农田防护林网配置时,可适当调整林网大小,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增加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林带用地,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东北西部、内蒙东部营造的农田防护林带,有的已郁闭成林,起到了良好的防护效果。但是,在树种的选择上,多半采用杨、柳、榆等阔叶树种。这些树种生长周期短,材质较差,林带胁地现象亦较为严重,在春季风沙危害严重时期又处于无叶状态,林带的防护性能大为减弱。因此,因地制宜地引进一些常绿针叶树种更替阔叶林带,对于增加林带防护效益,提高农田防护林生态体系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是极为重要的。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于1962年在辽宁西部营造了油松试验林带,生长发育良好,防风效果(特别在春耕播种时期)大大超过落叶林带,现将针叶林带防风性能的观测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已建立起数千公里以木麻黄为主的防护林带,在防风固沙、抵御海潮、提供用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大部分木麻黄防护林带已进入衰老阶段,急需更新,以确保防护林多种效益的持续发挥。由于木麻黄实生苗造林存在种性退化、抗逆性差的问题,因而沿海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当家树种——杨树 , 这些年因受害虫天牛的毁灭性打击 , 防护效益大打折扣 . 林业科技工作者在千方百计研究防治天牛良方的同时 , 研究更新改造新树种 . 甘肃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邮码 : 730000, 电话 0931- 8341001)赵克昌高级工程师领导的课题组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在甘肃省营造了111条、共计93350米的不同类型农田防护林带,一批很有前途的树种已初步显示了农田防护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疆林果基地防护林防护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新疆林果基地的防护林配置结构和防护效应进行研究,为提高新疆林果基地建设质量和效益及保证农民持续增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疆林果基地的防护林带3~21 H范围有效防护距离、结构以及林网防护效应进行调查研究,观测林果防护林不同林龄、林网带宽、林带配置结构及林带距离对果园的防护效应.[结果]林果防护林对果园的防护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林龄的增长而下降;宽带的防护作用强于窄带;随着网格的两条主林带间隔距离减少,林果防护林防护效率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果树靠林带越近,受害越轻,但当超过防护林最大防护距离时,果枝数便会下降,冻害大面积发生.[结论]合理确定防护林最大防护距离,优化林果防护林配置结构,改造原有农田防护林“窄林带,小网格”防护林结构体系,进一步缩减网格面积,加强防护力度,并利用林带胁地种植苜蓿等饲草,建立新型的林果基地防护林林网,有利于降低果树灾害率及增加经济效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