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粤优938是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所选育的籼稻迟熟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具有品质优、穗大粒多、丰产稳产性好等显著特点。我市连续2年参加新组合对比试验,产量第1。现将该组合的有关情况和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5.
优质早杂金优974的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优974是以金23A为母本、T0974为父本选配的三系杂交早稻新组合,其主要特点有:高产稳产、米质优、生育期短、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穗大、苗期耐寒和制种产量高,适于长江以南中等肥力稻区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T优2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T优207是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T98A与先恢207配组的中熟晚籼新组合。2001年、2002年、2003年分别通过广西自治区、贵州省和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主要特征特性 1、农艺性状 作一季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汕优晚3迟熟3天,株高90~105厘米,有效穗20万/亩,每穗总粒145粒,结实率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多年小面积试验制种和在遂昌县制种基地两年的大面积制种,掌握了温州市农科院选育早杂新组合K优619亲本特性和制种关键技术。本文就K优619制种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9.
10.
采用复合杂交和系谱法育成的优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78A,整精米率高、垩白少、直链淀粉含量中等.用T78A与早恢89配制成优质杂交早稻T优7889,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颁3级优质米标准.为更好地推广该组合,进行了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并设计了施纯氮总量、插植规格两种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穗数是T优7889最重要的产量性状;不同施纯氮量(112.5~202.5 kg*hm-2)对T优7889产量影响不显著;不同插植规格对T优7889产量有显著效应,插植规格以17.5 cm×17.5 cm或13.2 cm×23 cm为宜.据此提出了T优7889的高产栽培策略与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12.
13.
川香优2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和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自育香型不育系和自育恢复系组配而育成的优质杂交香稻。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我们从四川省农科院引进该品种5千克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我县山区作中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金23A与冈恢152配制的三系杂交早稻组合金优152的选育经过,阐述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金优152大田种植一般公顷产量7500kg左右,品比试验和区试比对照博优湛19增产0.05%~21.90%,米质综合评价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米饭较柔软,食昧佳。栽培上应适时适量播种,施足底肥,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15.
16.
赣早籼37号是从组合秋4010(优麦早/IR36)/M1460中,用系谱育种法育成。该品种属早籼早熟品种,具有早熟、优质、丰产、稳产、抗稻瘟病、成熟期落色好、适应推广等特点,两年省级区试,平均比对照浙辐802增产14.15%。1995年该品种成为我省早稻区试早熟组对照品种。该品种适合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作早稻推广。  相似文献   

17.
K优619是温州市农科院浙南水稻育种中心选育的杂交早稻新组合.经多年试验示范,与主栽组合汕优48-2相比,具有生育期相仿,而在抗稻瘟病、米质和产量等方面均超过对照,是一个综合性状较好、有发展前途的新组合.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现已在浙南闽北地区较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D优527系四川农业大学用D62A蜀恢527配组育成的中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福建省于1998年引进并进行多点试验及区域试验,于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施,以减少潜叶蛾食料;也可在用药防治蚧壳、螨类时兼治。  相似文献   

19.
中优448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引进质不育系中9A与自育广亲和恢复系成恢448组配而成的优质早熟高产杂交稻新组合。2003年已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国审稻2003061。  相似文献   

20.
金优12是湖北省黄冈市农科所用不育系“金23A”和恢复系“冈恢12”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于200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县于2002年开始引种区试,由于该组合丰产性等表现突出,2003年扩大种植面积至1000公顷,继续表现出高产、稳产、多抗、适应性广和米质优的特点。现将该组合区试、大田种植的表现与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