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本情况 我区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80年试验以来,发展较快。赤峰试验结果,覆膜比未覆膜的亩增产1400斤,增长32.3%,含糖率亦有所提高。1982年巴盟在六个旗县对甜菜进行膜栽试验,面积17.93亩,平均单产9085.8斤,比对照亩增产4071.8斤。1982年赤峰五三公社18亩甜菜试验田,覆膜的亩产5517.4斤,比对照增产33.5%。在各点小面积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83年发展到七盟二市扩大示范,面积达4000多亩,除少数未按栽培技术要求操作者外,都显示了增产、增收效益,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如巴盟地区1983年甜菜地膜覆盖面积达2903亩,平均亩产达8500斤,含糖率比对照高0.5—0.9%,其中有323.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9444.7斤,比对照5625斤增产3464斤;临河县乌兰乡立新六社典型户乔玉玺覆膜甜菜9.1亩,平均亩产10249.6斤。赤峰五三公社覆膜甜菜520亩,在大旱之年平均亩产5071斤,比对照亩增产41.5%;呼市白庙子公社39亩示范田覆膜甜菜,平均亩产8721.6斤,比对照增产36.7%,含糖增0.4%。  相似文献   

2.
花生地膜覆盖是一项高产栽培方法,一般可增产30—50%。金县花生地膜覆盖发展很快,1976年为5.45亩,1984年发展到91400亩,占花生播种面积的76.5%,平均亩产456斤,比不覆膜时增产50%以上。从1980年到1984年连续五年出现亩产千斤的田块,面积由1.85亩  相似文献   

3.
米脂县无定河川道有水地24000多亩,以黄绵土为主,土质疏松,年雨量451.6毫米,大于10℃的积温为3349℃,大于15℃的积温为2676℃,年总辐射138.15千卡/平方厘米。群众习惯以种植玉米为主。1981年以前,花生种植面积很小,一般亩产仅有百斤左右,属全国花生的低产区之一。1982年省试验站试种地膜花生1.1亩,亩产760.4斤,比对照增产41.51%,1983年有2.42亩地膜花生,平均亩产1078斤。1984年全县种水地覆膜花生246.3亩,平均亩产681.4斤,比对照亩产391斤增产74.3%。城郊乡镇子湾村农  相似文献   

4.
为了摸索地膜覆盖花生增产的新路子,我们搞了地膜覆盖双季花生试验。经验收,笫一季亩产498.6斤,比对照(不盖膜,下同)增产44.5%;第二季亩产379.6斤,比对照增产51.5%。两季覆膜花生总产878.2斤,比对照亩增产282.6斤。现将试验情况初步简结如下: 一、试验基本情况 本试验地为沙壤土,地力中下等,面积一亩,另设对照区。供试品种两季均为鲁花一号。第一季覆膜花生4月1日播种。7月23日收获,全生育期113天。第二季7月23日播种,10月24日收获,全生  相似文献   

5.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是一项新的增产技术,我省是1979年开始引进的。据四年来445处对比试验,覆膜栽培的平均亩产798.4斤,比不覆膜的每亩增产172.6斤,增长26.7%,增产效果显著,试种增加,覆膜面积逐年扩大。1982年全省54个花生重点县市中有367个公社,3102个  相似文献   

6.
栖霞县寺口公社地处丘岭,历年花生播种面积都在2.3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43.4%,前几年花生亩产水平在299—396.7斤。1983年推广了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其面积在3300亩,总产达到1120万斤,比上年增加271万斤,是历史上总产最高的一年,一年的实践说明,丘岭地推广花生覆盖地膜,是花生生产上的一项重要技术改革,也是丘岭旱薄地上种花生的一项增产措施。经我们对11个大队19个典型花生地块的测产验收结果,地膜覆盖栽培的花生,平均亩产779.3斤,比对照亩增150斤,为23.6%。任庄科技户于守湖2亩海花1号,单产最高的为1265  相似文献   

7.
我区地处鲁东南,山区丘陵占60.9%,素有沂蒙山区之称。1982年全区种植241.02万亩,平均亩产354斤,总产85,394万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区13个县225个种植花生的公社,除郯城县外,春夏花生普遍增产,全面丰收。有9个县亩产300斤以上,日照,莒南、莒县、蒙阴4个县单产突破400斤。 主要抓了以下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膜覆盖栽培在六十年代广东省已应用于早春旱地水稻育秧。应用于花生,我国辽宁、山东、河北、河南等省试验和大面积生产,一般能增产20—50%,花生品质亦有所提高。广东省1983—1985连续三年进行春植试验和小面积示范,三年试验全期盖膜共63个点,平均亩产485.85斤,比露地增产61.0斤,增产14.4%;出苗揭膜共51个点,平均亩产456.5斤,比露地增产38.8斤,增产9.3%。为了探讨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增  相似文献   

9.
招远县勾山公社曹孟大队,1982年种植的106亩花生高产田,经地区、县有关单位共同验收鉴定,亩产鲜果1754.7斤,折干率64.0%,平均亩产干果1123斤,创我省花生百亩面积上的单产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0.
一、我省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新发展 我省自从1979年引进花生地膜覆盖新技术到现在,已有12年的时间。在这12年中主要有如下的新发展: (一)覆膜面积扩大,经济效益显著。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是1979年开始引进试验,由于这项新技术一次性投资较多,因此我们坚持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和坚持在增产增收的地方推广的原则。经过4年多点试验示范,1982年覆膜面积1.62万亩,平均亩产431.2公斤,比不覆膜的亩增90.6公斤,增产29.2%,扣除地膜除草剂成本后,亩净增收50.6元。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们在耕作制度改革、调整作物结构中,选择有条件的地方改双季稻为花生——杂交稻。从1982年起我们与郴县廖家湾农科站共同在该乡薛家组进行试验,获得了成功。1982年试种13.7亩,花生品种是粤油551—116,亩产花生280.1斤,最高蚯1.26亩,亩产386.5斤,后作晚稻威优六号平均亩产705斤;1983年连片种植花生——稻17.43宙,花生平均亩产371.5斤,最高坵1.2亩,亩产528.4斤;晚稻威优九八平均亩产858斤,其中高产坵1.23亩,平均亩产1006斤;1984年连片种植23.5亩,花生平均亩产456厅,最高坵0.56亩,折合亩产596.5斤,晚稻是威优六号,威优四○、威优九八等组合,平均亩产804斤,最高坵1.2亩,威优四○亩产1023斤。  相似文献   

12.
花生覆膜栽培在我县已有六年的时间,80到86年,全县累计推广面积21.28万亩,平均亩产346.2公斤,比对照亩增117.6公斤,增产52.6%,其中千斤以上地块2011亩,最高亩产703.5公斤,全土层35厘米左右的中低产田覆膜11.6万亩,平均亩产292.5公斤,比对照亩增105.5公斤,增产56.4%,总增荚果1223.8万公斤,总增收673.09万元,纯增收670.16万元。本文  相似文献   

13.
我所一九七九年开始引用日本生产的“米可多”农用薄膜对花生进行了复盖栽培试验。试验结果,复盖的花生荚果亩产626.7~726.7斤,比未复盖的增产39.7~62.6%。全市9个点试验,复膜的荚果亩产460.2~844.9斤,增产率44.0~48.7%。1980年全市31个单位复膜403.3亩,平均荚果亩产542.1斤,增产41.2%。据全省76个单位统计,复膜面积882.5亩,平均荚果亩产560.2斤,比未复膜增产51.3%。  相似文献   

14.
我市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始于1981年。1982年试种了43亩,平均皮棉亩产142斤,比对照增产37.3%。1983年全市一跃上升到6366亩,平均皮棉亩产152.9斤,比对照亩产106.5斤增产46.4斤,增产43.6%。尽管近两年连遇洪涝灾害,地膜棉仍能较大幅度地增产。  相似文献   

15.
花生新品种     
花11 来源:系花生研究所于1969年用白沙1016作母本,中选65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鉴定结果:1975—1976年多点试验,一般比伏花生增产10%以上,比白沙1016增产5—10%。亩产一般为300—400斤,最高达714.4斤。1976年在山东省已推广5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16.
我县有4个镇、28个乡,1250个村,92万人,125万亩耕地,70%为山丘岭地。全县常年种植花生面积25万亩左右,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0%。过去29年(49—78年),全县平均亩产花生151.5斤,是山东省的花生低产县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贯彻执行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实行生产责任制,花生生产逐年发展提高:79年23.4万亩,平均亩产209斤,80年25.9万亩,亩产257斤,81年25.2万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蓬莱县徐家公社位于蓬莱城南部,地处山丘,全社37个大队,7,000户,耕地54,000亩,山根小平原占16%,余者为山,沙质土壤,宜长花生。1975年该社粮食亩产600斤,花生亩产300斤,集体收入人均90元。自1976年以后,公社党委带领全社30,000人民,整地挖塘,改变生产条件,该社粮食、花生产量逐年上升。到1980年全社29,000亩粮田平均亩产983斤21,000亩花生平均亩产549斤,人均集体分配212元。 该社总结花生增产经验:一是改变生产条件。 在1975年以前,该社整过一些地,多数标准不高,只有可浇地5,000亩,48个  相似文献   

18.
为了摸索花生高产规律和培创高产,推动我县花生生产,我们在冲萎公社稔坪大队龙湾生产队协同该队开展以“攻好三苗为基础,提高饱果率为关键”的技术改革,连续三年夺取了春花生高产稳产。该队七七年春花生22亩,平均亩产447斤,比常年同期单产翻了一番;七八年虽然遭受前期四十多大的低温阴雨、寡照的恶劣天气影响,但42亩春花生,平均亩产仍达451斤;七九年春季低温阴雨天气比七八年更加恶劣,可是55亩春花生又获得增产,平均亩产455.3斤(其中丰产试验田一亩一分,亩产625.4斤)。  相似文献   

19.
土豆-夏花生双覆膜栽培是我县耕作制度改革内容之一。由于其经济效益好,农民易于接受,很快在我镇得到推广,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实践,形成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体系。 一、土豆-夏花生双覆膜栽培经济效益高。 据我站试验,覆膜栽培土豆平均亩产1687.6公斤,比露地栽培亩增产638.6公斤,增产60.9%,亩纯收入400元左右。覆膜栽培花生亩产327.6公斤,比露地栽培亩增115.4公斤,增产54.4%。覆膜栽培两作亩产值915.7元,扣除地膜成本纯收入为865.7元,比两作露地栽培增收322.4元。  相似文献   

20.
迁安县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全县共有耕地77.5万亩,历年播种花生面积23万亩左右。为了探讨新的花生增产途径,1981年,我们搞了2.4亩的塑料薄膜覆盖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后,1982年在扣庄公社的扣庄大队和东晒甲山大队搞了1000亩花生地膜复盖栽培示范,根据县、社、队联合验收结果,复膜花生平均亩产551.8斤,比不复膜的平均亩产344斤增产207.8斤,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