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筛选适宜海南南部地区大棚栽培的绿皮网纹类型厚皮甜瓜品种。[方法]在前期试种的基础上,选取5个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参试的5个品种中以西州蜜25的品质录优,产量以F-6405产量最高,网纹则以情网最佳,经济效益以西州蜜25最高。[结论]综合各品种性状及田间表现,结合市场对优质高产品种的需求,与对照长相玉比较,西州蜜25和F-6405这2个新品种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适合辽宁地区气候条件下高产、优质、抗性强的优良黑木耳新品种。[方法]选择亲缘关系较远且子实体形态差异较大的黑木耳菌株黑29和黑山为亲本,采用单孢杂交技术选育黑木耳新菌株,研究杂交菌株与亲本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形态和产量的对比。[结果]杂交菌株D8耳片单生碗状,深黑色,厚1.3mm,边缘圆整,背面有灰白色短纤毛,有少量耳脉,商品性强,产量高,干耳达到40g/袋。[结论 ]杂交菌株D8子实体形态与亲本菌株黑山较相似,产量较亲本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优良杂交菌株进行储备,具有开发成为新品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推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推广提供参考。[方法]2010-2014年,在贵州省紫云县不同的村进行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推广试验栽培。[结果]水稻宽窄行栽培平均产量9 931.5 kg/hm2左右,常用满天星方法栽培的水稻平均产量8 077.8 kg/hm2左右。水稻宽窄栽培比常规栽培增产1 853.4 kg/hm2以上,表现良好。[结论]在山区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应铺开推广实施,以达到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荃优丝苗高产栽培技术,为其推广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分别设置3种不同的栽插密度和施肥水平,研究大田生产中不同栽插密度与施肥水平对荃优丝苗产量的影响。[结果]3种栽插密度的处理间产量存在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中25.5万穴/hm2移栽密度的处理产量最高,达9764.5 kg/hm2,栽插过稀过密均不利于获得高产。不同施肥水平其产量差异较大。较低栽插密度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荃优丝苗产量呈增加趋势;高密度栽培时,施肥不能过多,否则产量会降低。[结论]荃优丝苗作中稻栽培,目标产量在10500 kg/hm2左右时,栽培密度为25.5万穴/hm2以内,则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左右,施肥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索甬优12在浙江衢州地区作单季栽培的适时播种期,进行不同播种期对比试验研究。[方法]以水稻甬优12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其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甬优12在浙江衢州地区作单季栽培,4月10日至6月24日播种均可正常抽穗结实,以5月10日播种产量最高。[结论]甬优12在浙江衢州地区作单季栽培的最佳播种期为5月10—25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该低海拔地区单位面积耕地上,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系统研究集成高效配套种植技术(模式)。[方法]通过在低海拔地区设置"果蔬玉米(间作菜用大豆)+果蔬玉米+花椰菜"高产栽培试验,分别计算单位面积产量并比较。[结果]种植果蔬玉米为主要作物的高效栽培模式可为低海拔且热量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栽培技术(模式)支持。[结论]可为该市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模式)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杂交稻新品种旱优3号的耐旱能力。[方法]分别进行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均设水管栽培(CK)、旱管栽培和耐旱栽培3个处理。[结果]不管是大田栽培还是盆栽,旱优3号的3种水分管理模式均以旱管栽培产量最高,耐旱栽培最低。该品种在大田试验中耐旱栽培比水管栽培减产5.5%,在盆栽试验中耐旱栽培比水管栽培减产达43.1%。[结论]旱优3号在南充当地对水分有一定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沼渣、沼液在秀珍菇栽培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基本桑秆培养基中添加沼渣、沼液栽培秀珍菇,研究不同沼渣、沼液处理对秀珍菇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沼渣栽培对秀珍菇增产效果显著,在基本桑秆培养基中添加10%沼渣和20%沼渣,秀珍菇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1.80%和21.20%,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3.10%和21.90%,粗多糖含量分别提高5.80%和8.60%。沼液栽培对秀珍菇增产效果不明显。[结论]沼渣栽培秀珍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摸索庐江县庐城镇双季早稻主栽品种全程机械化最佳栽插密度。[方法 ]设置了3个栽培密度水平,比较不同栽培密度水稻茎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结果]栽培密度越大茎蘖苗峰值越高。栽插密度25 cm×12 cm水稻产量最高,达8 358.0 kg/hm2。[结论]在高肥力田块双季早稻主栽品种全程机械化最佳栽插密度为25 cm×12 cm,而肥力水平较低的田块栽插密度以25 cm×10 cm为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量与栽培密度对‘龙大麻3号’经济性状及产量影响。[方法]以‘龙大麻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3次重复,记录分析其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种植密度在300万株/hm2,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180、70、140 kg/hm2时的产量最高。[结论]为工业大麻栽培肥料使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实现良种良法一体化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秋播期对甜玉米品种金银蜜脆的品质和产量影响。[方法]以甜玉米新品种金银蜜脆为供试材料,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秋播期对金银蜜脆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推迟,株高、穗位高、穗长、行粒数、穗重和产量呈抛物线型变化,双穗率逐渐降低,穗粗变细,秃尖增加,可溶性糖分和营养成分增加,甜度和风味更优。[结论]该品种在杭州市的适宜播期为7月25日—8月15日,此时播种穗粒结构最优,产量最高,鲜食品质最佳,种植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给旱地夏闲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夏闲期施肥与覆盖处理对旱地冬小麦土壤储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闲期施肥可明显提高播前0~100、100~200 cm土层储水量,增加了冬小麦穗数、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不论施肥与否,地膜覆盖与纸覆盖均可提高播前底墒,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地膜覆盖处理效果优于纸覆盖;施肥可增进覆盖的保水、增产及高效用水的作用。因此,旱地夏闲期可通过施肥与覆盖技术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为旱地秋播作物高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桂引薯9号是从浙江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引进,属弱感光型早熟红薯品种,株型半直立,中短蔓,结薯浅而集中,抗蔓割病;产量高、品质佳、口感粉甜,可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种植,春种夏收,夏(秋)种秋(冬)收,产量在26 055-29 565 kg/hm2,高产可达64 695 kg/hm2。  相似文献   

14.
戴炜  唐宇翀  喻娜  陈垚 《园艺与种苗》2021,(4):52-53,64
[目的]为丰富四川地区宿根花卉品种,从云南引进马利筋至四川地区,研究其引种栽培繁殖方法。[方法]采用扦插、播种、分根等繁殖技术,比较马利筋引种扩繁的成活率。[结果]从云南引种的马利筋能够在四川种植并进行繁殖。在秋季对马利筋进行扦插繁殖,成活率为100%;在春季对马利筋进行播种繁殖,成活率高达91%;冬末春初时,对马利筋进行分根繁殖,成活率为88%。通过这些不同的繁殖方式可以迅速增加马利筋的繁殖数量。[结论]研究为马利筋引种繁殖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其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数量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黔北区域夏白菜配方施肥技术。[方法]2019年夏在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进行“2+X”试验,研究夏白菜需肥种类、数量及施肥技术。[结果]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白菜叶色变深,长势好,各项生物指标均增加,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以处理⑤(优化氮区)及处理⑥(130%优化氮区)最高,分别为1019.5 g、52917.0 kg/hm2和1050.4 g、53556.0 kg/hm2;产投比以处理⑤(优化氮区)的3.27∶1为最优,处理⑤(优化氮区)纯收入29400.6元/hm2,分别比处理②(农户常规施肥)、处理③(无氮区)、处理④(70%优化氮区)增收6780.0、24339.6、5485.8元/hm2。[结论]优化施肥能显著提高白菜产量,增加经济收入,白菜优化施肥量为:清粪水22500 kg/hm2+尿素300 kg/hm2+普钙750 kg/hm2+氯化钾195 kg/hm2,适合白菜种植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评估模型预测山楂的最佳施肥量。[方法]以山楂产量随施肥量动态变化为数据源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Logistic方程拟合优度(R2)为0.91271,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好,模型选择正确,预测结果较真。[结论]模型预测表明山楂栽培过程中施用氮磷钾复合肥的最宜施用浓度为48.84 g/株,可在成本最低情况下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料配方添加锌、硒微量元素对大球盖菇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9个栽培料配方处理,并添加锌、硒微量元素,测定各处理大球盖菇菌丝长势、出菇时间、产量、生物转化率等指标.[结果]富硒香菇菌渣30%+玉米芯70%配方,熟料栽培产量35574.32 kg/hm2,产量排名第1位,生物转化率56.9%;富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影响中熟玉米品种产量的主要因素,为辽宁省中熟玉米品种选育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9年参加辽宁省中熟玉米区域试验种植的9个玉米新品种相关的农艺性状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玉米新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其变化规律,为玉米农艺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辽宁省中熟玉米品种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是百粒重、行粒数、出籽率、空秆率和穗长等;百粒重和行粒数是辽宁省中熟玉米杂交种选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选育中熟玉米品种时,要在保证适当百粒重和果穗长度的前提下,注重选育出籽率高、空秆率低的品种。在高产玉米品种选育中应增强抗倒性、降低空秆率、提高出籽率,适当增加百粒重和穗粗,降低穗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