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四棱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L.)DG.]原产新几内亚和东南亚.四棱豆的生物产量相当高.在热带地区种植四棱豆年可收33~133公斤/亩;或鲜荚2333公斤/亩;块茎133~667公斤/亩,此外,亩产数千公斤鲜叶和藤蔓.四棱豆的叶、芽、花、荚果、种子和块茎均可食用且富含营养.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高淀粉品种晋薯2号、中淀粉品种内薯3号和低淀粉品种紫花白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小区试验.在生育期间,从植株茎叶淀粉含量、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重、单株茎数和块茎数等方面与块茎淀粉含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结果:(1)叶片和茎秆中的淀粉含量与块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因此,生育前中期叶片和生育中后期茎秆的淀粉含量,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的生理指标和品质预测的依据;(2)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重始终与块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因此,单株最大叶面积和任何生育时期的单株干物重,均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和品质预测的生理指标;(3)单株茎数、单株块茎数与块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故单株茎数、单株块茎数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的重要生理指标和品质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印度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达80万公顷,成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生产潜力比其它大多数大田作物都大。马铃薯钾素带走量在山区每公顷高达193公斤,而在平原则为148公斤。每吨块茎带走的钾(K)约为11公斤。钾在块茎的累积量平均为2公斤/公顷·日,因此,必须施用钾肥,才能获得最佳的马铃薯产量。马铃薯施钾,产投比约达20,这表明马铃薯施钾是极获益的。马铃薯施钾的效果马铃薯施钾的效果因土壤类型、季节、品种、肥料种类及其施用时间和方法而异。本研  相似文献   

4.
据西德报道,每公顷施P_(100—150)公斤,足够获得马铃薯300~500公担产量的需要。所施磷肥的形态不起重要作用。但磷肥可促进马铃薯成熟,增强块茎表皮细胞壁的坚固性,减少块茎的机械损伤;可增加维生素C和淀粉含量,提高淀粉品质;可减少马铃薯对病毒的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采用马铃薯扦插繁殖法来扩繁与防治病害,并阐述其在种薯生产上的作用: 一、马铃薯的扦插繁殖法 1.扦插的种类从马铃薯的茎叶上能切取用于茎插、叶芽插和叶捅的插条。茎插是用带有顶芽和叶片组成插条进行扦插,有的在插条基部腋芽处形成块茎;有的只生根不结块茎;有的既生根又结块茎。叶芽插与茎插一样,也可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铃薯》2013,(3):148-152
选用早熟品种‘荷兰15号’原种1代种薯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和干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茎粗和分枝数可以提高块茎的产量;合理的氮磷钾配比可以显著提高茎粗和增加分枝数,进而增加马铃薯的产量;氮磷钾配比对块茎干物质含量的影响不大;每667 m2施氮(N)14.4 kg、施磷(P2O5)9.6 kg、施钾(K2O)17.6 kg,可以获得较高的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铃薯》2016,(3):158-163
合理的施肥技术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氮肥在马铃薯增产中作用巨大,但是氮肥的不合理施用通常造成马铃薯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氮肥利用率降低。为合理施用氮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以鲜食品种‘东农09-33069’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氮素积累分配规律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生育期的推移,马铃薯植株氮素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素在茎和叶片中分配比例逐渐降低,块茎中氮素分配比例逐渐升高至成熟期的57%~78%。当施氮量超过10 kg/667m2时,块茎中氮素积累量增加不明显,块茎氮素分配比例不再增加。马铃薯产量在施氮量13.3 kg/667m2时达到最大值,氮素吸收利用率、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在施氮量3.3 kg/667m2时取得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正> 我院选育出的马铃薯新品种川芋56具有高产、早熟、休眠期短和块茎品质优良、商品性好,高抗癌肿病,抗病毒病、植株生长旺盛、茎矮、株型紧凑的特征,一般亩产1000~1500公斤,高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较大面积推广种疫不加、米拉增产20%以上,宜四川及西南地区间套和春、秋两季栽培,1987年春通过四川省审定,该品种1991年春季全省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  相似文献   

9.
在田间条件下,通过布置氮磷钾肥料基追分配试验,探讨了冬种马铃薯对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马铃薯叶片、茎的氮素含量在齐苗后15 d左右出现小高峰,后逐渐递减;块茎氮素浓度随着生长发育进程整体上呈现递减的趋势.马铃薯各器官氮素含量总体表现为叶片>茎>块茎.2009~2010年,每生产1 000kg块茎需吸收氮素(N)2.62 kg; 2010~2011年,每生产1 000kg块茎需吸收氮素(N)4.14 kg.叶片中氮素吸收量在齐苗后25 d达到高峰,用于叶绿体和光合系统的建成,此后,氮素对叶片的吸收量逐渐下降.茎中氮素吸收量在齐苗后35 d达到高峰,然后随着生育进程逐渐下降.块茎对氮素的吸收在齐苗后55 d达到高峰,大量的氮素转移到块茎中,用于块茎的建成.  相似文献   

10.
<正> 地处浙中的义乌市,北纬29°~29°33′,年平均气温17.1℃,无霜期243天,活动积温5400℃以上,属北缘蔗区。我们于1987年开始,在农户进行高产蔗田间作马铃薯的试验,结果表明,亩产红糖(3年35.94亩)1041.04公斤,不比净作糖蔗(下称对照)低,且增收马铃薯(鲜薯)592.65~735.83公斤(折原粮118.45~147.17公斤),亩增值331.65~515.08元(除去每亩成本30元,还可得净收入300~485元)。据统计,全市3年推广1000多亩,增产粮食10多万公斤,增值30多万元。事实说明,改净作糖蔗田间作马铃薯,既增产增值,提高复种指数和温光热资源的利用率,增收了相当于蔗田间作麦子的产量(蔗田麦一般亩产100~125公斤),又能避免蔗麦争光和种蔗损麦、收麦损蔗的弊病(马铃薯的茎叶低矮,收种无损于糖蔗);既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青饲料,增积有机肥,又能缓和城乡蔬菜春淡(马铃薯  相似文献   

11.
旱作马铃薯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植株体内氮素浓度的高低与其生长势的强弱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地上茎、块茎中氮素浓度的变化幅度分别为2%~5%、1%~4%、1%~3%;成熟期氮素在叶片、地上茎、块茎中的分配率分别为30%左右、10%~15%、50%~60%。马铃薯对氮素的吸收速率在整个生育期间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块茎快速增长期(出苗后51d左右),最高吸收速率平均可达99 96mg/(株·d),每生产500kg块茎需吸收氮素3 02kg。  相似文献   

12.
旱作马铃薯磷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磷元素在植株体内的流动性较大,磷营养水平与块茎膨大密切相关,块茎是磷素的最终贮存库。叶片、地上茎、块茎中磷素浓度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 28%~0 51%、0 26%~0 58%、0 33%~0 49%,成熟期磷素在叶片、地上茎、块茎中的分配率分别为15%~20%、10%~15%、70%~75%。马铃薯对磷素的吸收速率在整个生育期间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块茎快速增长期(出苗后50d左右),最高吸收速率可达19 2mg/(株·d),每生产500kg块茎需吸收磷素0 80kg。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阴山北部丘陵区半干旱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重量种薯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主茎数及块茎产量与种薯重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种薯重量的增加,每穴茎数相应增加,植株表现生长旺盛,单位面积产量呈上升趋势,净产量则随种薯重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以50~75g种薯净产量最高,达9280.5~8031.0kg/hm2,商品薯率较高,经济效益最佳,种薯重量≥300g,净产量最低,仅3225.0kg/hm2,经济效益最差。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在固定P、K肥下,研究有无农家肥[F1(1500kg/亩),F0(0kg/亩)]下不同施N量(0,2.5,5.0,7.5kg/亩)对马铃薯(品种疫不加)生长发育、矿物质营养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N量增加,叶面积、茎叶生长量、净同化率及块茎膨大速率也增加,N7.5处理明显优于N2.5及N0处理。施N增加了N的吸收,特别是N7.5处理,对P、K的影响不大,同时,也增加了N、P、K的转运率。有农家肥时增强了上述作用。最高产量施N为7.5kg/亩。N7.5F0处理鲜产为1604.98kg/亩,N7.5F1处理为1613kg/亩。F0时N肥的产量效应方程为Y=1290.14+74.3X,F1时效应方程为Y=2619.870+76.234X-2.40X2(X从0→7.5kg/亩)。且随施N增加,淀粉含量有下降趋势,而淀粉产量逐渐增加,N5.0F1处理的淀粉产量为178.51kg/亩。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在给水条件下,以影响马铃薯产量较大的5个可控主栽因子为决策变量,以产量指标为目标函数,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电脑分析绘图,明确了各项农艺措施的主次作用及交互作用,建立了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筛选出亩产大于3500公斤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经张家口市姚家庄乡进行大面积验证,证实了该模型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硫素吸收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分析,研究了马铃薯硫素吸收规律。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各器官含硫量始终以叶片最高,茎秆其次,块茎最低;全株硫的累积吸收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二次曲线变化,在淀粉积累期硫素累积量达到最大值;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是马铃薯一生中硫素吸收速率最快、吸收数量最多的时期;生育期间硫素在马铃薯各器官的分配随着生长中心的转移,发生相应的变化,块茎增长期之前叶片中分配最多,其次为茎秆,块茎中最少,之后则是块茎中最多,茎秆其次,叶片中最少;硫在叶片中的分配率随生育进程逐渐降低,块茎中硫的分配率则为直线增长,茎秆中硫的分配率变化表现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块茎形成期。本试验产量水平下,每生产500kg块茎需要吸收硫0.13kg。  相似文献   

17.
田间条件下,通过布置氮磷钾肥料基追分配试验,探讨了冬作马铃薯对磷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叶片内的磷素浓度逐渐递减;茎在齐苗后15 d左右出现一个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块茎磷素浓度呈单峰变化,峰值出现在齐苗后55 d左右,然后逐渐下降。非正常年型,每生产1 000 kg块茎需要吸收磷素(P)0.62 kg;正常年型,每生产1 000 kg块茎需要吸收磷素(P)1.02 kg。磷素在叶片中的分配率在齐苗后5 d左右最高,此后逐渐下降到5%左右;茎中的分配率在齐苗后5~25 d内分配率较高,随后逐渐下降;在块茎中的分配率随着生育进程迅速上升,说明块茎形成后有大量的磷素向块茎转移,块茎是磷素最终的贮存器官。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植株体内氮素浓度的高低反映了其生长势的强弱,马铃薯生育期间各器官氮素浓度的变化始终表现为叶片>地上茎>块茎,叶片中的氮素浓度高低反映了叶片光合活性的大小。马铃薯对氮的吸收与营养生长和块茎的增长密切相关,植株对氮的需求量受其生长状况所控制。而且,氮在植物体内很容易流动,块茎形成后,大量的氮素转移到块茎中,用于块茎的建成和营养贮存。马铃薯植株在淀粉积累开始后,各器官中氮素加快了向块茎的转移,使叶片和地上茎的衰老进一步加剧。因此,在马铃薯高产栽培实践中,须注重氮、磷、钾的适量与配合施用,使之既能满足块茎的形成与生长的需要,又可防止植株生长过旺或后期发生早衰。本试验表明,在因素中量(适量)组合下,每生产500kg块茎需要纯N2 65kg。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平衡施肥及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甘肃高海拔干旱区采用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马铃薯产量为35 350 kg.hm-2,超过当地平均产量1.2倍,配施钾肥马铃薯可增产16.7~2 916.7 kg.hm-2,增幅0.1%~9.0%,每千克K2O可增收马铃薯0.2~19.4 kg,增产增收效益好。施钾后马铃薯薯块数增加29.3%,薯块重增加7.7%,增产以增加穴薯为主,其次是增加薯块重,同时马铃薯品质也有较大改善。试验表明,在施入适量有机肥和氮磷基础上,高产高效的K2O用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系统工程学原理和方法,对马铃薯不同密度、不同种行植距、以及氮、磷、钾的不同施用量的栽培试验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a.5个因素的产量和增产速率是基本一致的,其效应依次为N 肥(x_3) >密度(x_1)>K 肥(x_5) >行距(x_2) >P 肥(x_4) 。b.产量模型与投资效益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R=0. 822和R=0. 895二者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为r=0. 4016,即产量越高,投资效益就越高。c.代表该模型最可靠的丰产结果在2500~3000公斤/亩范围内,与当前大田生产水平相吻合,优化方案分布频率占总次数的29. 47%。d.高产水平方案的指标为4000~4500公斤/亩,其最优组合方案为密度5000株/亩,行距85匣米,氮肥20公斤/亩,磷肥15公斤/亩,钾肥15公斤/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