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气象观测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地面气象观测是地面气象站的重要任务。地面气象观测包括对自由大气的部分要素进行目测,诸如观察雷电、光、云层状况等;使用仪器对近地面大气的气象情况进行观测。影响地面气象观测的要素有很多,如大气压、空气温湿度、土壤表层温度、风向和风速、日照、降水量、蒸发现象、雪层深度、冻土层、云层形状及高度等。笔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对天气实况观测与记录内容的阐述和分析,对影响地面气象观测的气象要素进行探究,初步总结了一些经验和规律,以期为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更好开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振姣 《山东饲料》2013,(24):272+284
地面凝成的露、霜,都是大气中的水态变化,露和霜的生成原因是一致的,都是空气遇到较冷的表面使水汽凝结而成的,只不过是当时的气温不同而已。在地面观测中,偶遇一些相继或并存的情况,常使观测员取其一而避其二。这样就不能真实的反应当时的天气实况。文章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理解,从露霜的定义、形成原因及条件、并存的原因、观测记录、观测时机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5个方面对露霜并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露、霜记录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可供广大观测人员在地面气象观测实际工作中参考借鉴,有助于在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业务质量的平稳提高。  相似文献   

3.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人员应对台站参数、观测仪器设备安装、性能、维护、观测场地维护、观测用具、备份仪器和常用维护维修工具设备、工作日志、观测记录、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气象记录资料保管、探测环境保护和业务管理情况十分熟悉,并能及时排除简单故障。  相似文献   

4.
能见度观测是气象观测的一个重要要素,表示大气的稳定度、大气污染指数等,能见度的准确观测为航空、航海、高速公路等交通和人类的生活提供安全保障。能见度观测是人工观测的项目之一,本文就能见度的观测总结了几点的经验和技巧,为提高观测准确度做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天气、气候需要的基本气象资料,形成天气、气候要素长期、连续和稳定可靠观测能力,必须进一步提升我国地面气象观测的自动化水平。新型自动站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功能、统一结构、统一方法、统一规范的设计思路,做到各部件或模块互换的自适应,形成统一型号的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达到满足现有气象观测站的气候观测、天气观测和区域观测业务的需要。以自动气候站为基础,采用当今成熟的、稳定的、先进的电子测量、数据传输和控制系统技术,设计基于现代总线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构建的自动气象站,满足地面气象观测全要素自动观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随着雾霾天气的出现,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气象问题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密不可分,天气预报成了生活必需品。而人们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无时无刻不被骑行问题影响着。气象观测和地面观测共同组成了气象工作,其中地面观测能够做到直接体现,对人们影响最大。地面观测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天气预报,而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也是其体现的方面,所以地面观测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区域自动气象站具有获取资料准确度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强、并能获取空白区域资料的特点,是我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疆近年来大量布设的地面自动观测设备。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投入使用,使新疆地面观测网对天气系统特别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能力大大加强。但如果对自动站的巡视和维护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会造成数据失真甚至丢失,影响数据的正常上传,给气象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做好自动气象站的故障排除及维护是当今地面气象观测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多年来从事气象观测工作取得的经验,并在总结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案的基础上,针对2012年2月28日下发的新版《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中的技术细节、难点提出一些理解和认识,以求为航空气象地面观测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气象观测从人工观测走向自动观测,自动观测数据较为精准,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改善,本文就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计算机审核疑误、人工审核疑误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究,并就如何提高质量控制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给农业的生产和耕种提供有力的帮助,因此气象部门的气象观测数据质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本文主要介绍了气象观测过程中的一些仪器设备,通过对这些东西的介绍来对当前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解决当前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压静电场生物效应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界通常处于低压正静电场状态,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对地面具有360kv的正电位,地面附近的场强为130vm^-1,只有在带电云层经过时才可能骤然上升到10kvm^-1以上,整个地球每秒钟内都有1800库仑的正电荷从大气中流入地球内,而地球表面的生物是这1800库仑的大气电流的重要通道,另外.大气表面还存在着正、负空气离子,正常情况下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通辽市气象记录档案的种类与服务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象科技档案是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气象观测、气象预报和气象业务技术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按一定归档要求进行保存的各种载体的气象活动记录。阐述了通辽市地面和高空观测档案的种类和服务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员的工作性质和职责、如何细化观测项目、完善通报机制,了解用户需求四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在空管改革的大环境下,民航气象观测怎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在适应改革的前提下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气象服务,为飞行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冷季深入对AMSR-E监测内蒙古积雪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传统的积雪范围和厚度监测是通过气象台站的定时观测, 其缺点是:地面观测资料区域代表性有限和地面气象台站分布很均匀.遥感技术可以弥补传统观测的不足,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数据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地球观测系统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OS, AMSR-E)数据具有不受云层影响的特点.分析冷季深入对AMSR-E影像积雪判别的影响,最终得出,在内蒙古地区随着冷季的深入,AMSR-E将MODIS影像上无雪像元和有云像元判别为有雪的比例越来越高,最高分别达34.22%和28.29%.两者同时判别为有雪像元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最高达33.66%.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民航气象能见度的种类、观测、记录等方面入手,详细地阐述了民航气象能见度在飞行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日常记录、发报中容易出现错误的一些方面。力求使我们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员可以进一步了解并重视能见度的观测和记录,提升气象观测服务能力,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气象服务,为飞行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定期调查观测地面草原返青状况,掌握返青动态规律,是开展返青期监测预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根据草原的自然特点、经济特征等对草原返青状况进行地面调查或观测度量,为全国草原返青期牧草生长状况的监测评价、草畜平衡估测、自然灾害预警等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返青期地面观测的范围包括天然割草场、放牧场和人工草场。牧草返青地面观测的主要任务是,在当年草原返青期前15d至完全返青结束这段时间内,通过固  相似文献   

17.
0.前言 雷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积雨云不同部位聚集着大量正电荷或负电荷,形成雷雨云,而地面因受到近地面雷雨云的电荷感应,也会带上与云底相反极性的电荷.当云层里的电荷越积越多,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把空气击穿,打开一条狭窄的通道强行放电.当云层放电时,由于云中的电流很强,通道上的空气瞬间被烧得灼热,温度高达6000一20000℃,所以发出耀眼的强光,这就是闪电,而闪道上的高温会使空气急剧膨胀,同时也会使水滴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这种强烈的冲击波活动形成了雷声.  相似文献   

18.
长水机场自运行以来,多次出现对航班有较大影响的大雾天气,对飞行安全和服务保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在预报和观测工作中备受关注。本文从地面观测资料特征,探空资料特征,天气形势入手,对长水机场2015年1月13日的一次经典辐射雾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长水辐射雾观测工作中的应对方法和技巧,供航空气象预报及观测工作者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盖州市2008年~2012年大气降尘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盖州市大气降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各季节中,春季最多,夏季最少;对影响大气降尘的气象要素及经济活动进行了相关分析,表明大气降尘量与降水量呈负相关,与经济活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高寒草甸是广布于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是青藏高原大气与地面之间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区域碳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首先系统回顾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日、季、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以及温度、光合有效辐射、降水等主要环境因子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影响;其次比较了青藏高原3种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类型源汇效应和Q10值;最后针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展望了未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