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近年,随着市场的需求,蚕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5年全市种植面积约达5000亩,其中大部分作为西瓜后茬种植,但枯萎病发生相当严重,给蚕豆造成明显减产,重者绝收,为此必须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2.
西瓜枯萎病田间症状类型及侵染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瓜枯萎病(Fusarium axysporum f.sp.nuveum)在田间的症状表现有猝倒型、侏儒型和萎蔫型三种类型。此病的初侵染来源是土壤,病残体、种子及未经腐熟的农家肥。通过土壤、种子及粪肥蒂菌和灌水进行远、近距离的传播。种子表面和内、外部均可带菌。病残体内可带有大量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一株死病株体内约含六千万至一亿多个分生孢子。因此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侵染来源广的维管束病害。 相似文献
3.
4.
5.
6.
蚕豆枯萎病病株田间分布型及调查取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种群空间动态分析原理,根据田间调查数据,按泊松分布、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模型,统计检验频次适合度;用聚集度指标判断聚集程度;确定蚕豆枯萎病病株田间分布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为环境因素或环境与病菌综合作用所致。田间调查抽样采用模拟比较和计算理论抽样数方法,初步认为蚕豆枯萎病田间调查宜用平行线取样法,取样点至少应有30个样点,取300个植株。 相似文献
7.
云南蚕豆枯萎病流行的时间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7~1999年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蚕豆枯萎病从秋苗即开始发病,有苗期和成株期两个发病高峰期,流行曲线呈双峰型曲线。第1个发病高峰期,从10月5日~12月5日,持续约55~60 d,有明显的指数增长期、逻辑斯蒂增长期和衰退期。第2个发病高峰期,从2月5日~15日开始,到蚕豆收获,持续约45~55 d,该期没有明显的指数增长期和衰退期。影响流行时间动态的主要因素有:蚕豆遭受冻害的时间与程度、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土壤类型、耕作制度和栽培措施等。 相似文献
8.
9.
马鹏程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33(1):92-9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西瓜的需求已经从单季向全年转变,这为我国大棚西瓜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大棚西瓜枯萎病的普遍发生,严重危害西瓜的品质及产量,所以就要针对大棚西瓜枯萎病的发生特点,提出绿色防治措施,保证西瓜的产量,减少瓜农的损失。因此本文对大棚西瓜枯萎病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枯萎病提出有效的绿色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蚕豆品种抗细菌性茎疫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蚕豆种植大国 ,常年播种面积为 2 5万多hm2 ,总产 35万t以上。长期以来受各种病害的严重干扰 ,如蚕豆锈病 ,蚕豆赤斑病 ,蚕豆茎疫病等危害严重 ,产量损失大。特别是蚕豆茎疫病发病株枯死 ,发病率几乎等于损失率。选育、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途径。 1 997~ 1 998年我们首次对 1 58份蚕豆品种 (系 )对蚕豆茎疫病抗性进行了鉴定 ,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蚕豆供试品种来自我国蚕豆种植面积最大的 5省区云南、甘肃、江苏、四川、浙江的蚕豆品种系共 1 58份。1 2 病圃设置及调查抗病性鉴定采用大田病圃法 ,1 997~… 相似文献
12.
秋播蚕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凤豆14号、苏03021、启豆2号等12个秋播蚕豆品种为参试材料,考察了生育期、株高、荚长、单株夹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等7个主要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通径分析建立了单株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而生育期与单株产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单株荚数荚长株高生育期百粒重单株粒数;单株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8.423+1.281X4+1.757X3;单株荚数(X4)、荚长(X3)被保留在最优方程中。 相似文献
13.
以凤豆14号、苏03021、启豆2号等12个秋播蚕豆品种为参试材料,考察了生育期、株高、荚长、单株夹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等7个主要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通径分析建立了单株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而生育期与单株产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单株荚数〉荚长〉株高〉生育期〉百粒重〉单株粒数;单株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8.423+1.281X4+1.757X3;单株荚数(X4)、荚长(X3)被保留在最优方程中。 相似文献
14.
15.
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中国北方地区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病原菌。【方法】应用菌落特征、油菜黄单胞菌菜豆变种诊断试剂检测、致病性测定、16S rDNA和16S-23S rDNA ITS序列分析、特异PCR检测、脂肪酸分析及生理生化反应特征对病原菌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从病害样品和菜豆种子样品中均分离到类似黄单胞杆菌的细菌分离物,选取25个代表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有24个分离物在菜豆品种“英国红”上导致典型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症状。结合16S rDNA及16S-23S rDNA ITS序列比对分析、特异性PCR检测及生理生化反应的结果,24个分离物中7株被鉴定为地毯草黄单胞菌菜豆变种,17株为褐色黄单胞菌褐色亚种。【结论】中国北方地区发生的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由地毯草黄单胞菌菜豆变种或(和)褐色黄单胞菌褐色亚种引起;褐色黄单胞菌褐色亚种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小麦蚕豆间作对作物根系活力、蚕豆根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蚕豆根系活力和蚕豆根瘤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对作物根系活力、蚕豆根瘤生长及作物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同样氮素水平下间作小麦的根系活力均比单作小麦高,如孕穗期在N0,N90,N180,N270分别增加了0.91%,3.5%,3.0%,2.4%;而间作蚕豆的根系活力均低于单作蚕豆:如开花期在N0,N90,N180,N270分别降低了1.3%,28.1%,13.7%,5.7%;间作蚕豆根瘤数均高于单作蚕豆,如结荚期在N0,N90,N180,N270分别提高了13.6%,31.4%,5.4%,30.6%,随施氮量的增加,根瘤数均呈减少的趋势。间作蚕豆产量结果是N180>N90>N0>N270 ,间作小麦产量结果是N180>N270>N90>N0。 相似文献
17.
18.
蚕豆细菌性茎疫病是云南蚕豆上的重要病害。通过系统分离和接种试验研究证明,蚕豆茎疫病菌可从叶、茎尖、茎、花侵入,以伤口侵入为主,雨水多及土壤湿度大是该病传播蔓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