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阔,生态环境恶劣。造林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适宜的抗旱造林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树种选择、确定造林时机、整地、覆膜、截干等方面总结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造林的关键技术,以期为造林工作者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东霞 《乡村科技》2023,(16):131-133
植树造林是改善地区气候条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植树造林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树木栽植后成活率较低。甘肃省兰州北山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大草滩林场公益林建设项目地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是影响当地造林成效的关键因素。根据多年抗旱造林实践,总结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应用的造林技术和抗旱技术,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提供参考,进而推动林业稳定、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树种筛选、整地方式选择、抗旱新产品应用、技术组装配套等方面入手,对不同树种抗旱造林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总结,对青海省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生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差,导致地区的造林存在成活率低、植物生长稳定性差、林业资源保存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效率。为了能够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将目前所采用的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有效的搭配使用,这样可最大限度提升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  相似文献   

5.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差,导致地区的造林存在成活率低、植物生长稳定性差、林业资源保存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效率。为了能够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将目前所采用的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有效的搭配使用,这样可最大限度提升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  相似文献   

6.
青海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各地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可概括为六句话,即"挖大抗、栽壮苗、夏浇水、秋覆土、勤补植、严管护"。同时加大科技含量,培育干旱、半干旱区特有适应菌根苗,严格把好造林栽植过程中的各道工序,保证造林前苗木不失水、吸足水,加强抚育管护,精耕细作,提高土壤的保水、保墒能力,使有限的水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关键,也是基础工作。现对青海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进行探讨,提出一些看法,以便促进造林事业生产,提高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中阐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树种选育以及节水抗旱造林、灌溉、栽后管护等方面的主要技术措施,以为干旱地区造林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对抗旱造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量少,土壤贫瘠等现象造成树木很难生长,为了改善当地恶劣的环境,利用人工造林改善环境是目前非常有效的方法。基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帮助林木成活率增高的目的,本文主要对造林技术进行分析,通过选树、整地、壮苗、培育等方面提出科学的造林技术,通过抗旱造林技术的使用,以期增加树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成活率,从而达到对干旱地区地质环境进行改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的实际,从选择适宜优良树种、整地、合理配置林草、造林方法、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直接推动了我国林业进步。最近几年,国家高度种植树造林工作,并连续出台了多项法规,促进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但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效果一直比较差,环境因素成为了林木成活率的最大的制约因素,因此,研究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植树造林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结合陕北地区植株造林实际,就陕北地区落叶树种秋季截干覆土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论述了抗旱造林技术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积累抗旱植树造林经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大部分林产地区处于干旱或者半干旱状态,特别是辽宁地区,四季少雨给荒山造林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发展林业产业抗旱技术势在必行。基于此,梳理干旱地区林业产业抗旱技术的相关研究,以期对当地造林抗旱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包括秦州、麦积两区和甘谷县、武山县、秦安县、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个县.年降水量500~600 mm,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供水严重不足,造林成活率低.近年来我们针对该区实际情况,采用主动抗旱造林技术,通过不断地试验和实践探索,总结出了天水市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植被治沙造林技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对加快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速度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极大的提高造林成活率。本文通过对结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的发展规律,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探讨,旨在全面提升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的不断向前发展,并为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长期稳固发展带来强大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阐述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类型特点的基础上,从秋灌造林、高杆造林、滴灌节水造林、覆膜和根部注水造林等方面思考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的应用的具体措施,旨在能够强化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治沙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辽宁西部属于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域荒山较多,为了改善辽宁西部的自然环境状况。积极的运用抗旱造林技术,才能实现辽西地区荒山造林、改善自然环境的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着455万km~2的干旱、半干旱土体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47%,因此,必然对我国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植树造林工作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气候特点都各不相同,因此,实际开展造林工作时使用的技术手段和注意事项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大多数树木生长都是需要有充足的水源的,而我国许多地区都普遍存在有干旱问题,这种地区通常被划分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在实际种植时,除了应当种植耐旱的树木品种之外,种植人员还应当积极研究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辽宁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工作现状,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地给出了加快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但干旱和半干旱面积已经占国土的50%,干旱地区半干旱水资源不足,影响着造林生产和植被的恢复,从而影响林业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工作。造林生产中干旱缺水已经成为重要的障碍,是关系树木成活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抗旱造林技术在造林生产中十分重要和必要。抗旱造林技术应用于荒漠造林、荒山造林、交通绿环、园林绿化等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容器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器苗造林具有抗旱、成活率高、造林一次成功的优越性,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好方法。1容器苗的培养1.1容器的选择。可选择直径15厘米、高15厘米或直径12厘米、高15~20厘米的塑料容器。但容器底部或下半部必须有透气孔。1.2容器苗的培养。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