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火力楠是一种重要的楠木植物,不仅作为绿化植物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绿化工程,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广西地区自然环境较适宜火力楠的生长,所以火力楠在广西地区进行种植,不仅能在生态绿化上起到重要作用,也能有效推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基于此,主要针对火力楠的经济效益进行理论分析,并对火力楠生态功能进行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优良防火树种火力楠立地因子造林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在周宁县开展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火力楠防火林带造林成效试验,结果表明,周宁县自然环境适宜火力楠的生长,人工营造成活率普遍较高。立地条件对火力楠的造林保存率影响不显著,对树高、胸径生长影响极显著。火力楠人工造林以下坡、无坡向、坡度在0~5°造林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3.
火力楠作为广东珍贵、优良的乡土阔叶树种,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抗风、抗病、耐火能力强等特点,是 培育森林资源、营建生物防火林带和防风固沙防护林带等生态工程项目建设重要的造林树种。本文利用林业生产中 积累的经验,结合林业生产实际,参考众多研究文献,分析了火力楠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火力楠的栽培技术,研究了 火力楠在园林绿化、生物防火林带、建筑用材、制浆造纸、净化空气等多方面的应用,为大力推广营造火力楠优良乡土 阔叶树种和广泛应用火力楠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火力楠本身是一种经济、生态、观赏等综合效益较好的优良用材树种,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广泛的栽植,在国家倡导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前提下,积极研究火力楠的栽植技术,这对于火力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有很多的帮助,同时也提升了林木种植水平。基于此,阐述了优良阔叶树种火力楠的生态学特征、栽植技术及其用途。为优良阔叶树种火力楠在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不同育苗密度对火力楠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力楠是木兰科含笑属乔木,具有耐旱、耐瘠薄、耐寒、抗火、抗风等特点,是优质的材用树种,且为福建省主要栽培珍贵树种之一。通过设置5个不同育苗密度试验,研究其对火力楠的生长。结果表明,20cm×20cm、10cm×10cm、5cm×5cm 3种不同密度适宜火力楠苗圃生产,其中10cm×10cm处理的火力楠高径比最小,是火力楠苗木的最适育苗密度。  相似文献   

6.
为给火力楠叶斑病防治提供依据,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方法和Koch’s法则,结合形态学鉴定方法和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采自广西南宁市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苗圃基地和博白林科所苗圃基地的2种火力楠叶斑病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明确其病害种类。结果表明:2种火力楠叶斑病菌初步鉴定分别为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叶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其中,火力楠炭疽病危害较叶斑病严重。叶斑病菌引起的火力楠褐斑病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火力楠防火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火力楠和杉木叶片的燃烧性、林分小气候特点、林分贮水量、林分易燃危险可燃物的数量和能量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与杉木相比,火力楠具有较强的防火性能。文章还讨论了火力楠在森林防火上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火力楠胸径、树高以及保存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3kg的豆粕有机肥对火力楠保存率的影响最大、效果最佳,而施4kg的豆粕有机肥处理保存率比空白对照低,说明施肥过量;施4kg的豆粕有机肥对火力楠胸径的影响最大,但与施3kg的豆粕有机肥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生产实践中可选择施用3kg的豆粕有机肥以促进火力楠胸径生长;施3kg的豆粕有机肥对火力楠树高的影响最大、效果最好,且与其他4个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施3kg的豆粕有机肥对火力楠的保存率、胸径、树高均具有较佳的促进作用,造林成功率高,可使火力楠较快地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9.
优良树种火力楠的生态特征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优良树种火力楠的生态特征、用途以及栽培技术,以期为优良树种火力楠的人工造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群落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六年生不同混交比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每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杉木(3):火力楠(1)混交林为代表,并以杉木纯林和火力楠纯林为对照,对不同林分群落的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混交比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蓄积量均比杉木和火力楠纯林高,其中以杉木(3),火力楠(1)林分蓄积量最高,(2)混交林中林木的单株生物量,年净生产量均比纯林高,长势比纯林好;(3)混交林林分总生物量,年净生产量均比杉木纯林高,特别是干材净生产量比杉木纯林高1.16T/ha.a,这对经营用材林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定火力楠轻基质容器苗的出圃标准,为营建高效火力楠人工林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轻基质培育火力楠实生苗,于6个月时测定其苗高、地径、根体积、地上(地下)部分干质量,计算单株干质量和根冠比。应用主成分分析确定火力楠轻基质苗的分级质量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研究其分级标准。[结果]火力楠苗木可分为3级,Ⅰ级苗:H≥59.2 cm、D≥6.03 mm,Ⅱ级苗:59.2 cm>H≥45.4 cm、6.03 mm>D≥4.82 mm,Ⅲ级苗:H<45.4 cm、D<4.82 mm。[结论]该研究可为火力楠轻基质苗木分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火力楠的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火力楠的生物学特性、育苗技术、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为火力楠人工造林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选择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林地,开展不同坡位和施肥量的火力楠幼林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火力楠胸径、树高均值分别达到2.32~3.30 cm、1.98~2.68 m;不同坡位和施肥量对火力楠胸径和树高生长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各处理中以中坡位施肥100 g/株最有利于火力楠幼林生长;在不施肥和低施肥量处理中(施肥量0~100 g/株),中、下坡位处理的火力楠胸径和树高显著大于上坡位,其胸径和树高相较上坡位分别提高14.70%~37.07%和20.20%~25.82%;在中、高施肥量处理中(施肥量250~400 g/株),不同坡位火力楠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均差异不显著。从提高火力楠生长量和节约成本等方面考虑,上坡位、中坡位和下坡位对应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250 g/株、100 g/株和0~100 g/株,该施肥方案可作为火力楠造林生产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模式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及火力楠纯林和杉木纯林林分燃烧性的定量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模式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及纯林的林内地被物的含水率均低于杉木纯林;林分易燃危险物载荷量与有效潜在能量占林分总载荷量与总潜在能量的比率均低于杉木纯林,整个林分的燃烧性亦是混交林与火力楠纯林低于杉木纯林。以林分燃烧性与林分生产力为主目标,经多目标决策分析认为,不同模式混交林不仅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同时还具有自身抗御火灾能力,其中以3﹕1杉木火力楠带状混交林为最佳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5.
对闽东山地火力楠、杉木混交林生长效果及混交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适应性强、生长较快,在闽东沿海贫瘠山地营造火力楠、杉木混交林是成功的。其适宜的混交比例为火力楠与杉木2∶8,采用行间式混交,加上营造林技术措施及经营管理到位,混交林与纯林相比,有较高的生产力,单位面积蓄积量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纯林的1.7、2.0倍,并根据种间关系、林分郁闭度及立地条件等情况,在树龄8~10年时,进行适当抚育间伐,以充分发挥混交林的多种效益,最终保留密度以1 260~1 59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火力楠主要产于广西南部、广东东南部以及海南和越南等地,是目前世界上珍稀的优良树种之一。其自身形态通直,切面光滑美观,富有香气,所以可以作为优良的建筑原材料。外观的树形较为美观,花期较长,花呈现出白色,可以作为道路及园林的布置树种,所以加强火力楠的高产栽培技术探究能够提升其种植的经济价值。本文对火力楠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进行探析,旨在提升火力楠栽种植技术,拓展其自身的价值部分。  相似文献   

17.
杉木混交林生长与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贵啅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131-132
针对杉木林多代经营中存在生产力下降的弊端,从混交造林角度探索提高杉木生长量和生物量的有效途径。通过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纯林3种林分生长状况和生物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火力楠混交后生长最快,杉木火力楠混交林蓄积量最大,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高,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有利于提高杉木生产力;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中由于马尾松与杉木密度过大,种间关系不协调,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18.
闽东山地火力楠人工林生长及其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适应性强、生长快,与杉木混交,因发挥了种间关系效益及辅佐功能,林分生产力大大提高。此外,火力楠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是闽东沿海山地土壤改良、低产林改造及防治杉木多代连栽地力衰退的理想树种,可作为用材林定向培育。但在经营过程中,应根据林分生长发育特性和林木分化情况,实施动态抚育间伐技术,以充分发挥火力楠的生产力和改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几种杉木混交林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采用火力楠、湿地松和马尾松造林,更新树种与迹地上杉木萌芽条形成混交林,对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杉木湿地松混交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的地上部分持水量、土壤持水量和林分总持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火力楠的涵养水源功能最强,其中地上部分持水量达34.793 t/hm2,0-40 cm土层持水量为2000.82 t/hm2。杉木林迹地采用火力楠更新对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更有利。  相似文献   

20.
杉木多代连栽地营造混交林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三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杉木火力楠混交林(5:2)试验,结果表明:10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林分的生产力和生物量比对照杉木纯林有所提高;单株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混交林中杉木>纯林杉木>混交林中火力楠;在根系组成中,火力楠<0.1cm须根所占比例(15.44%)比杉木(1.79%)高,混交林林分年凋落物量和枯枝落叶现存量均高于对照的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