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6,(10):91-92
林业生态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红线。生态红线是党和人民的"生命线",是林业事业的"目标线",是政府执政的"高压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构建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底线"。划定生态红线,对于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以四会市为例,分析了当前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成果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是生态大省,全面推进生态红线管控,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十分重要。本文从严格林业生态红线管控、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保护红线建设视角下,对我国生态安全格局产生的积极影响甚广,生态保护红线建设的发展直接关乎到国家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完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对生态环境、文明社会的有效建设等。因此,对生态保护红线建设下的环境质量效应进行评价必须严格重视,要求相关部门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红线建设过程中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地位,秉持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建设的理念落实生态安全格局工作,进而推动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建设实现最大化的效益,实现我国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关键区的确定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是人居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生态保障。生态保护红线关键区是指对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区域。笔者在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关键区的方法,并划定了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关键区,提出了建设管理与保护措施,结果表明,(1)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区总面积为47 086.99 km2,占河北省国土面积的24.98%;生态保护红线关键区面积为8 443.34 km2,占红线区的17.93%,占河北省国土面积的4.48%。(2)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关键区建设管理与保护措施包括:一是以生态红线区为生态源地,以关键区为战略节点,构建了区域安全格局;二是以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机制建设为基础,突出关键区域的示范带头作用;三是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关键区生态保护具体措施;四是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建设进行衔接,形成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希望能以关键区作为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示范区,以点带面,带动整个红线区的管理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林业发展中,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功绩的法律制度.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在扭转我国森林资源“赤字”和持续保持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双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森林采伐限额作为森林资源消耗的“高压线”是林地和森林红线的保障线,是最基本的生态红线,对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必须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自觉地落实到林业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限额采伐等基本制度,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森林资源的利用监管,警惕和防止以各种名义为借口,弱化或变相弱化森林资源利用监管.  相似文献   

6.
碳汇林业主要是利用植物吸收大气中CO2的能力,以减少CO2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从而实现减缓温室效应,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兴宁市作为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示范县,气候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其根据自身生态、经济、社会条件实行了碳汇林业建设工程。该文从兴宁市碳汇林业建设入手,对其发展举措、相关建议、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朱前涛 《山西农业科学》2015,(3):354-355,370
通过"耕地红线"与"生态红线"概念提出的相关背景进行分析,并对二者的概念及相关特征进行了相关界定与比较,期待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生态红线"的相关概念与特征,为下一步开展"生态红线"的相关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8.
林地和森林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其生态红线的划定对生态安全和国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生态红线提出时间短,林业生态红线的研究和划定尚处基础阶段。在对生态红线及林地和森林红线研究现状梳理的基础上,归纳前人研究成果,提出初步划定方法,总结森林生态功能重要性和敏感性评价的重要指标,并比较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层次分析法等确定权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当前林地和森林红线划定面临的挑战。以期为今后林地和森林红线的划定和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红线的洱海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红线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为洱海流域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洱海流域为对象,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的方法划定红线区;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将生态红线区作为生态源地,建立最小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根据生态红线具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其划分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红线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生态红线区”和“水源涵养生态红线区”3类,面积分别为81.92、656.37和536.0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5%、25.24%和20.62%。洱海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由生态源地,高、中、低3种水平缓冲区,47条生态廊道和14个生态节点构成。其中,高、中、低3种生态安全格局缓冲区,面积分别为359.88、294.9和1 945.42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13.84%、11.34%和74.82%。结论本研究根据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选取参评因子划定生态红线,为区域生态红线的划分提供了实践参考。根据生态红线区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不仅具有全面性和准确性,也为区域生态红线的划定及应用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目前已上升为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战略,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中国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我国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和划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该文概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现状,梳理归纳了丹东市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简述丹东市生态红线的划定方式与当前成果后探讨了丹东市生态红线划定与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加快生态红线地方立法,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生态红线监管平台、生态红线绩效考核与越线责任追究制度,旨在推进丹东市生态红线的划定和管理,为其他省市生态红线的划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越来越越高,森林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代表,对于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促进生态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就要将各种先进的林业技术有效运用于实际的林业建设工作中,进而为生态林业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保障。本文对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加强林业技术推广的措施,对于从事林业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政府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简单分析了我国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期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党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不断落实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构建一个生态体系优越、和谐的良好生活环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也努力践行既定的要求与准则,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希望借助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更优质的环境生态效果。具体到生态林业的建设,通过引进相关林业技术与方法,将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与障碍予以有效清除,保证了整体生态林业的建设进程。基于此,本文将对生态林业建设中林业技术推广这一具体内容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其有效推广方式来加深对该领域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4.
舟山海岛林业生态安全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岛林业生态安全是以林业生态为核心的社会经济自然的生态系统的安全。林业生态安全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起着支撑的作用。海岛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海岛生态安全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开展海岛林业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分析林业生态现状、成因及各个因子互相影响机制,建立海岛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对海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利用综合指数法对舟山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上述评价结果、林业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表明舟山的林业生态安全不断变化,2009年以后出现下降趋势,并再此基础上给出了改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的改变让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林业作为生态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关系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关于如何改善林业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便成为一时热门的话题,如何科学的进行生态林业建设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的改变让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林业作为生态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关系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关于如何改善林业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便成为一时热门的话题,如何科学的进行生态林业建设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人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优化,提升整体环境质量,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奠定基础。所以,开展生态修复,对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了对相关林业地区进行修复,需要提升林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农业管理体系和规范,加强林业管理技术的应用,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是,在当前的林业生态修复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探讨,加强对林业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从而优化整体的生态环境,达到生态环境平衡的发展状态。所以,在下文中,分析林业生态修复的现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达到林业生态修复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加强林业生态保护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快林业生态建设也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现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环境与自然为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国民健康有序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加强林业生态保护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质量,林业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鉴于此,本文对林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林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有效的提升了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的开展效能,促进了林业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这些丰硕的成果值得我们欣慰,但是不可否认,目前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林业工作者积极的查找问题的解决对策,以进一步提升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效能。本文将就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策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生态林业是生态学及经济学等指导下建立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生产方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涉及范围较广,是一种系统综合工程。做好生态林业建设及保护工作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文首先阐述我国生态林业建设及保护工作成就及问题,并为今后生态林业建设及保护工作提出相关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