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试验3 试验3进行于21~42日龄,所设的处理与前两个试验相似:采用一种NRC日粮饲喂试验全期;另设三种日粮用于阶段饲喂处理,分别饲喂于21~28日龄、28~35和35~42日龄.  相似文献   

2.
<正>1发病情况河北省沙河市专业养殖户张某于2007年10月151日购进雏鸡1500羽,3日龄和7日龄分别用新支二联和法四株2倍量进行免疫,一直长势良好。12日龄2倍量鸡  相似文献   

3.
<正>1发病情况专业户李某于8月1日购进雏鸡1200羽,按当地免疫程序进行。分别于6日龄,18日龄免过新支二联冻干苗,并在二免时加用新城疫油苗0.5毫升,60日龄用C304  相似文献   

4.
选择24窝仔猪255头,随机分为3组,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仔猪在60日龄断奶;第2和第3组在5日龄进行补料并分别在21和28日龄断奶。结果表明,早期断奶的仔猪,其生长速度(61~90日龄和91~180日龄)明显好于常规断奶的仔猪,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21日龄断奶的仔猪为最好。  相似文献   

5.
武定鸡的阉割和育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放牧条件下,6个不同乡(镇)各1农户饲养的武定公、母鸡100只,共计600只.分别于90、120和150日龄进行阉割,观察睾丸(卵巢)的成熟程度、外现成形比例、死亡率,探索其最佳阉割日龄;选择公、母阉鸡各50只,探索其育肥最佳上市日龄及阉割后日增重最快日龄.结果表明:公鸡最佳阉割日龄为120日龄,最佳出栏日龄为270日龄;母鸡最佳阉割日龄为150日龄,最宜出栏为330日龄,其经济效益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肉鸡进行IBD活疫苗免疫的最佳日龄,90只肉鸡随机平均分成6组,分别于10、13、17日龄进行IBD活疫苗CH/80和法倍灵免疫接种,剂量为1.5羽份.免疫后10 d、21 d用IDEXX试剂盒检测ELISA抗体滴度.同时设对照组,分别于2、10、17、24、31、38日龄用IDEXX试剂盒检测ELISA抗体滴度.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于38日龄时进行新城疫(ND)抗体检测.抗体检测发现,各试验组免疫接种后10d ELISA阳性率均小于50%,免疫接种后21 d检测发现,A组和B组ELIS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1.4%和78.5%;C、D、E、F组ELISA抗体阳性率均为100%,而且抗体滴度明显高于A、B组;对照组IBD母源抗体逐渐下降,大约每7 d为1个半衰期,至31日龄鸡群IBD抗体均为阴性;试验组和对照组38日龄ND抗体滴度无显著差异(P>O.05).结果表明,试验用鸡于13日龄进行IBD活疫苗免疫接种效果较好,两种IBD活疫苗免疫接种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用12窝0~56日龄仔猪研究了断奶日龄对仔猪生产性能及主要消化器官重量的影响。试验猪在原窝不变的情况下,随机分成17、21、28、35日龄断奶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1窝仔猪。试验期间,实行三阶段饲养,7日龄开始补饲,7~28日龄采食日粮I,29~42日龄采食日粮Ⅱ,43~56日龄采食日粮Ⅲ。17日龄断奶组分别于断奶后12小时、4天、4天+1周、4天+2周,21、28日龄断奶组分别于断奶后12小时、1周、2周、3周,35日龄断奶组于断奶后12小时、1周、2周剖杀,每次每个重复分别剖杀1头;同时以35日龄断奶组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7、21、28日龄断奶组剖杀时间点的相同日龄,每次每个重复也各剖杀1头,共计剖杀54头。剖杀时取胃、胰脏和肝脏称重。结果表明:断奶日龄和日龄对仔猪体重、日增重、相对生长速率和日采食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断奶越早,这些指标于断奶后下降的幅度越大。断奶可显著促进仔猪采食(P<0.05)。至42日龄,各处理组仔猪体重、日增重、相对生长速率及日采食量已无显著差异(P>0.05)。断奶可促进胃和胰脏的发育,但对肝脏的发育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将2窝同期出生的18头仔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8头仔猪分别于35、65日龄进行2轮次猪瘟活疫苗和口蹄疫灭活疫苗同期免疫;对照组10头仔猪分别于25、35、55、65日龄进行相同疫苗的分期免疫。通过所有供试猪免疫后进行临床跟踪观察,并于免疫前的23日龄、免疫后的55、95日龄分别检测免疫抗体水平(应用国家规定的ELISA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免疫方法免疫后7 d内均未观察明显的应激反应,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种疫苗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用12窝0~56日龄仔猪,以断奶日龄为主要因素,随机分成17、21、28、35日龄断奶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一窝仔猪。试验期间,实行三阶段饲养,7日龄开始补饲,7~28日龄采食日粮Ⅰ,29~42日龄采食日粮Ⅱ,43~56日龄采食日粮Ⅲ。17日龄断奶组分别于断奶后12小时、4天、4天+1周、4天+2周,22、28日龄断奶组分别于断奶后12小时、1周、2周、3周,35日龄断奶组于断奶后12小时、1周、2周剖杀,每次每个重复分别剖杀1头;同时35日龄断奶组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7、21、28日龄断奶组剖杀时间点的相同日龄,每次每个重复也各剖杀1头,共计剖杀54头。剖杀取得的样品用于测定仔猪小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结果表明:断奶日龄和日龄对仔猪小肠各段上皮间淋巴细胞数量、杯状细胞数量均有显著影响(P<0 05),28日龄断奶组仔猪小肠各段上皮间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其它3组(P<0 05),而21日龄断奶组仔猪小肠各段上皮间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其它3组(P<0 05)。断奶越早、日龄越小的仔猪肠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 05)。  相似文献   

10.
<正>1发病情况河北省邢台市专业户张某购近海兰灰雏鸡2000羽,分别于3日龄、16日龄用新支二联活苗2倍量滴鼻点眼,并在二免时加用新城疫油乳剂苗0.4毫升;于7日龄、21日龄用法氏囊中等毒力活疫苗2倍量滴口免疫;于28日龄用H5流感苗注射0.5毫升,一直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1.
1发病情况 2009年4月8日,邢台市邻村张某饲养的2000只海兰灰雏鸡,在26日龄前一直长势良好。于3日龄和16日龄分别进行新城疫的免疫,于7日龄和21日龄分别进行传染性法氏囊的免疫。均采用活苗制剂。26日龄上午突然发病,当天死亡10多只,第2天死亡20多只。遂来我站诊治。大群精神不太好,减料减水,鸡群当时发病突然,病鸡闭眼,缩颈,呆立,羽毛松乱,翅膀下垂,  相似文献   

12.
为监测和评估福建省某规模化猪场猪群健康状况,进一步完善该猪场的疫苗免疫程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对20日龄、40日龄、60日龄猪的血清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伪狂犬病(PR)和猪瘟(CSF)抗体监测及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试验对患猪组织进行病原检测。该猪场20日龄、40日龄、60日龄血清PR gE抗体阳性率均为0.00%;20日龄、40日龄血清PR gB抗体阳性率均为100.00%,60日龄血清PR g B抗体阳性率降为0.00%;20日龄、40日龄、60日龄血清CSF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00%、60.00%、100.00%;对患猪不同组织分别进行PRRSV、PRV和CSFV病原检测,实时荧光PCR/RT-PCR结果显示PRRSV阳性,PRV和CSFV阴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猪场PR和CSF的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较严重PRRSV野毒株感染的情况,建议今后继续加强猪场PR和CSF疫苗免疫,于40~60日龄时提早对猪群进行PR疫苗加强免疫,同时在该猪群中已存在PRRSV野毒感染,为达疫病净化,应淘汰阳性猪只,做好猪舍消毒,引进阴性猪,长期进行抗体...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蛋鸡生长期部分消化参数的变化规律,选择1日龄海兰灰蛋鸡120只,分别在5、9、14、21、28、35、42、49、56、63、77、91日龄测定消化道p H值、小肠和胰腺周增幅,十二指肠和空肠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及盲肠内的纤维素酶活性,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海兰灰蛋鸡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盲肠、胆汁p H值分别在2.55~3.89、6.01~6.66、6.25~6.47、6.44~7.33和6.38~7.90之间;小肠长度和胰腺重量周增幅分别于28和42日龄左右达到最大;十二指肠和空肠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35、35、42日龄和35、28、35日龄;盲肠纤维素酶活性于49日龄达到峰值;空肠内各日龄脂肪酶、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十二指肠高5.3倍、8.2倍及2.0倍。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XJ/2010株+O/GX/09-7株)的最佳首免和二免日龄,对母源抗体消长规律进行检测、分析。试验选用哺过初乳的同窝健康仔猪10头,检测母源抗体消长情况;同时选用30-70日龄哺过初乳的健康仔猪50头,每组10头,分别于30、40、50、60和70日龄首免,50、60、70、80和90日龄二免,各组分别于首免后至130日龄测定免疫抗体效价。结果表明,30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效价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仔猪40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的情况下,110日龄内免疫抗体合格率均维持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黄芪多糖对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24头20日龄三元杂交仔猪,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试验组仔猪在20日龄、35日龄时分别肌肉注射黄芪多糖2,4,6 mL),并分别于20日龄、35日龄、50日龄采血检测仔猪外周血嗜中性白细胞百分数、猪瘟抗体水平、淋巴细胞转化率等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应用一定剂量的黄芪多糖能极显著提高仔猪猪瘟疫苗的抗体水平(P<0.01),显著提高仔猪外周血嗜中性白细胞百分数和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表明黄芪多糖对仔猪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择胎次相近的长大母猪所产仔猪60窝,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0窝310头,对照组30窝270头,试验组的猪分别于3日龄、14日龄、28日龄肌注得米先0.2ml、0.5ml、0.5ml,对照组猪不注射任何药物。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60日龄内腹泻率下降10.54%(P<0.01),腹泻死亡率下降7.92%(P<0.01),仔猪发病率降低4.65%(P<0.05),病死率下降9.42%(P<0.01),30日龄、60日龄个体均重分别高5.48%、4.53%(P<0.05)。  相似文献   

17.
预试期,在非隔离条件下进行14日龄(Ⅰ组)和28日龄(Ⅱ组)断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1日龄体重Ⅰ组比Ⅱ组低9.44%(P<0.05),42日龄时体重差异已不显著(P>0.05);14~56日龄Ⅰ组采食量、每千克增重耗料量分别比Ⅱ组高25.24%和25.55%。正试期,在隔离条件下对12日龄断奶仔猪进行测定,结果,56日龄体重达14.45kg,比非隔离的14日龄和28日龄断乳组分别提高27.99%和31.01%;12~56日龄每千克增重耗料1.64kg(DE23.37MJ、CP313.50g、Lys23.44g),比非隔离14日龄断奶组降低4.65%,比28日龄断奶组提高19.71%;12~70日龄仔猪育成率为94.20%,比非SEW组提高21.7个百分点;仔猪下痢、气喘病发病率和总死亡率分别比非SEW组降低83.0、68.1和2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将较重仔猪先于其较轻的同窝仔猪断奶的做法叫做“部分断奶”或“分批断奶”。English博士和另几位学者在苏格兰作了一项实验以评价这一做法。实验过程实验进行于一大型商品猪场,使用杂种母猪及其所产的仔猪。猪饲养于环境控制猪舍内的常规分娩圈中。场内仔猪原来平均在17日龄断奶。实验设计为,对照组整窝同时断奶子17日龄,称为C组;二个实验组分别在11日龄和14日龄给大体重猪断奶,分别叫作P11组和P14组。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份,某养殖户饲养的2 000只蛋鸡于20日龄左右突然发病,该户从兽药经营门市部购买药物治疗3 d,未见明显好转。经问诊,该鸡群于7日龄和14日龄分别进行了新城疫Lasota株弱毒冻干苗和法氏囊中等毒力苗饮水免疫,鸡群生长发育正常,自18日龄开始,突然发生以呼吸道和腹泻为  相似文献   

20.
正发病情况沙河市张某于09年12月24日进海兰灰雏鸡1800羽。进雏后严格按当地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分别于3日龄、7日龄接种两倍量的新支二联(青岛易邦)、法四株(辽宁益康)活疫苗,接着在16日龄、21日龄又重复以上操作,并在16日龄加用新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