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斜纹夜蛾是莲田的最主要害虫,危害性很大,常造成莲子减产;针对建阳当地莲田斜纹夜蛾发生规律、危害特点,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1月新入侵我国云南的重大农业害虫,4月首次在海口玉米田中剥查发现该虫。草地贪夜蛾严重威胁到海南本地的鲜玉米生产,筛选出具有较高毒力水平的化学药剂防治该虫迫在眉睫。本文采用浸叶法测定了15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毒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较低浓度的甲维盐(5 mg/L,24 h)和多杀菌素(5 mg/L,24 h),以及较高浓度氯虫苯甲酰胺(50 mg/L,72 h)和辛硫磷(100 mg/L,72 h)时,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致死率达100%,这4种杀虫剂在24 h的LC50分别为0.28、0.31、9.77和11.7 mg/L;其他种类杀虫剂如灭多威、吡丙醚、氟虫腈、啶虫脒、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在100 mg/L浓度水平下,72 h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96.67%、88.33%、86.11%、81.67%、80.83%和80.09%。表明了可选用甲维盐、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辛硫磷作为主要成分的杀虫剂,并组合其他种类杀虫剂,作为当前防治草地贪夜蛾幼虫主要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3.
斜纹夜蛾是严重影响红掌切花产量和盆花商品率的主要害虫,可周年发生。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海南红掌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及其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浸叶法测定10种杀虫剂对海南省海口、三亚、儋州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10种药剂对海口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氟啶脲>多杀菌素>茚虫威>虫螨腈>阿维菌素>丁醚脲>虫酰肼>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三亚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多杀菌素>氟啶脲>茚虫威>虫螨腈>阿维菌素>虫酰肼>丁醚脲>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儋州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多杀菌素>茚虫威>氟啶脲>虫螨腈>阿维菌素>丁醚脲>虫酰肼>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3个地区  相似文献   

5.
采用玻片浸渍法,对15种杀虫杀螨剂对香蕉皮氏叶螨的室内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以阿维菌素对皮氏叶螨的雌成螨的毒力为最高,LC50为0.005 5 mg/L,其次为鱼藤酮,LC50为0.017 3 mg/L,毒力最低的为吡虫啉,LC50为113.101 4 mg/L;15种供试药剂对皮氏叶螨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阿维菌素>鱼藤酮>唑螨酯>哒螨灵>毒死蜱>辛硫磷>高氯苯>联苯菊酯>功夫>螺螨酯>甲氰菊酯>丙溴磷>敌敌畏>炔螨特>吡虫啉。  相似文献   

6.
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是一种食杂性的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我县部分茶园严重危害,造成夏秋茶严重减产。该虫除了为害茶叶外,还为害甘蓝、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和甘薯、大豆等多种作物。  相似文献   

7.
经室内饲养和室外调查观察,初步摸清了甜莱夜蛾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甜菜夜娥在我市一年发生5代,7~8月危害棉花,以第3代为主,幼虫共5龄,2龄前群集危害,3龄后分散危害,并危害加重,抗药性增强成虫表现昼伏夜出,趋光性强,趋化性较弱。防治策略抓住2龄前的适期防治,狠治第3代,兼治其他代。防治方法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并结合灯光诱杀;以及做好灌溉或中耕等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8.
斜纹夜蛾发生特点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以来,星子县曾发生了4次斜纹夜蛾爆发为害,发生的年份是1972年、1975年、1989年、2003年,2003年受害面积有2000hm^2,受害农作物和树木有10多种。现根据大发生的4年气候情况(头年冬季的气温,当年上半年的降水量及7~8月份的高温干旱天气)与斜纹夜蛾发生的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为来年确保棉花等农作物的健康生育,及时测报、预报、及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防治牧草盲蝽的有效药剂,指导田间施药,以试管药膜法测定6种杀虫剂对牧草盲蝽的毒力大小。为确保方法的可行性,通过预备试验测定了试虫密度和短期(3 h)食物的有无对试管药膜法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试验方法。然后利用此方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牧草盲蝽4龄若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在处理后24 h,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丁硫克百威、啶虫脒、噻虫嗪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43.39、43.71、52.32、127.32、141.48、166.08 mg·L-1;处理后48 h,LC50分别为23.24、28.16、23.35、65.38、92.59、102.17 mg·L-1。可见,阿维菌素对牧草盲蝽毒力最高,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毒死蜱次之,丁硫克百威、啶虫脒、噻虫嗪的相对毒力较低。  相似文献   

10.
几种杀虫剂对豆大蓟马的毒力测定及复配增效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豆大蓟马是海南冬种豇豆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豇豆产品质量和商品价值。本文采用离心管药膜法,测定了毒死蜱、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和啶虫脒等6种杀虫剂对豆大蓟马的毒力,并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其它5种杀虫剂复配的增效作用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豆大蓟马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甲维盐(0.000 5 g/L)阿维菌素(0.056 1 g/L)毒死蜱(0.125 3 g/L)高效氯氰菊酯(0.165 4 g/L)啶虫脒(0.228 3 g/L)吡虫啉(19.803 5 g/L);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毒死蜱复配的共毒系数为776;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毒死蜱配比为1∶9时的共毒系数为1 733。本研究为开发豆大蓟马防治药剂和田间化学防治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年来研究降香及其制剂的文献,总结归纳了降香药理活性成分、指纹图谱的构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概况,从分析技术方法、指纹成分以及遗传基础等几方面提出了对今后深入研究的观点,为降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海南昌江、乐东、澄迈、文昌和三亚5个主要番木瓜产区的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对76份番木瓜疑似病毒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海南番木瓜病毒病主要有2种:由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 spot virus,PRSV)引起的番木瓜环斑病毒病和由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apaya leaf-distortion mosaic virus,PLDMV)引起的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病。其中,番木瓜环斑病毒病最为常见,检出率达77.63%,是影响海南地区番木瓜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毒病;畸形花叶病毒病发生率很低,仅检出2例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病样品。以PRSV病毒基因组P1和Hc-Pro作为靶标基因进行分子克隆、测序,结果表明海南地区PRSV病毒可明显分为2个株系:HN-PRSV-1株系和HN-PRSV-2株系。此外,基于CP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在海南新发现的PLDMV病毒可能源于台湾和日本。本研究可为开展番木瓜花叶病的防控和创制抗花叶病毒番木瓜新种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防控木薯地下害虫,笔者就木薯主要地下害虫蛴螬、蔗根锯天牛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蛴螬发生一代至少1年,成虫在6~8月雨后羽化出土,高温干旱下,坡地、沙质地及木薯连作地、甘蔗轮作地及花生间套作地受害较重;蔗根锯天牛2~3年发生一代,成虫在4~6月雨后羽化出土,高温干旱下,坡地、沙质地及木薯连作地、甘蔗轮作地受害较重;在种植前选用环保型杀虫剂48%乐斯本乳油 1 0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混合液浸泡种茎5~10 min后种植效果最好,可显著提高出苗率、降低虫害率和提高产量;土坑对金龟子和蔗根锯天牛也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扫虫光”不仅对蔗根锯天牛、蛴螬等木薯主要地下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可以促进木薯生长,显著提高鲜薯产量;以种茎药剂处理、土壤药剂处理、土坑诱杀和合理轮作为核心的木薯地下害虫环境友好综合防控效果十分显著,综合防控区平均虫害率由对照的45.6%显著下降到4.2%,产量由对照的16 920 kg/hm2显著提高到49 960 kg/hm2。上述结果为可持续防控木薯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研究胡椒瘟病的发生与气象因子、土壤pH、土壤质地、地形地势、种植年限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气象因子是胡椒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土壤pH和种植年限与病害的发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土壤质地、地形地势、农业措施对病害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6种常用杀虫剂[三氯氟氰菊酯、乐果、高净蚧、敌介灵、毒死蜱及自行混剂(乐果+毒死蜱)]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及其寄生性天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的毒性。结果表明:乐果、毒死蜱、混剂对橡副珠蜡蚧成虫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其余药剂对橡副珠蜡蚧成虫的毒性较小;所有供试药剂对橡副珠蜡蚧3龄若虫和跳小蜂成虫毒性大,对副珠蜡蚧跳小蜂幼虫期和蛹期存活影响小,但药剂处理蛹期和幼虫期的跳小蜂都能缩短其羽化后成虫寿命。综合考虑:在橡副珠蜡蚧大发生而跳小蜂较多的胶园可优先选用乐果和毒死蜱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FCA(Flowering control locus A)基因是自主开花调控途径中的关键调控基因之一,同时,FCA功能具有多样性.本研究中,利用TAIL-PCR方法获得2039 bp橡胶树FCA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启动子中具有28种顺式调控元件,其中主要为基因表达调控核心元件(TAAT-box和CAAT-box)和光响应调控元件.此外,还含有激素、胁迫信号和光周期的顺式作用元件.同时,将橡胶树FCA启动子与GUS基因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橡胶树,发现在胚状体、叶片和树根中GUS基因均强烈表达,但在茎段中表达较弱,说明橡胶树FCA基因除参与开花调控外,还可能参与多种发育过程的调控.本研究获得的HbFCA启动子转化橡胶树植株为进一步分析Hb FCA基因功能及表达调控模式提供了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黑腐病是严重危害北方地区大白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北方地区的黑腐病发病程度和发病机率呈明显上升态势.病株不仅使产量降低,还十分不利于大白菜的冬季储存.该文探讨了大白菜黑腐病在北方地区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为大白菜无公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中国桉树焦枯病病原菌的物种多样性、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力强弱,本试验对在中国报道的桉树焦枯病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比较,β-tubulin、Histone H3、TEF-1α三段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并测定各病原菌在7个温度下的菌落生长速度,以及对4个桉树无性系(DH32-29、广州1号、广林4号、OC14)离体叶片的致病力大小。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桉树焦枯病病原菌分属6个不同的物种,分别是Ca.cerciana、Ca.crousiana、Ca.pauciramosa、Ca.pseudocolhounii、Ca.pseudoreteaudii和Ca.fujianensis。不同病原菌的形态存在一定差异,病原菌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发育树分枝。被测试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在5℃和35℃下均停止生长。被测试的5种桉树焦枯病病原菌在4个桉树无性系上的致病力差异显著,总体致病力强弱顺序为:Ca.cercianaCa.pauciramosaCa.pseudoreteaudiiCa.crousianaCa.fujianensis。桉树无性系对不同种桉树焦枯病病原菌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桉树焦枯病病原菌物种存在多样性,各病原菌的致病性差异显著,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特定病原物种的桉树无性系是解决桉树焦枯病危害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发生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病害调查及系统观察结果表明;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在海南省分布较广且周年均可发生。4~10月份为病害盛发期。高温、多雨、高湿是病害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低温干旱季节发病较轻。植株病残体和株下表土是本病浸染来源。在植株上爬行的昆虫和软体动物是本病菌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20.
无毒基因的克隆与变异监测可以为水稻抗病品种布局与利用提供重要信息。将菌株GUY11和FJ81278及其有性后代接种水稻品种Pi-d2及其亲本TP309进行毒性分析。结果表明,FJ81278含Avr-Pid2,有性后代在Pi-d2上的无毒、有毒分离比例符合1:1,推断FJ81278对Pi-d2的无毒性由单一基因座控制。通过SSR标记和转座子元件标记分析,确定Avr-Pid2定位于染色体7上,并获得了与无毒基因Avr-Pid2连锁的标记Propiz-t和ms7-27/28,它们与Avr-Pid2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1 cM、13.0 cM。这些标记的获得将Avr-Pid2限制在第7染色体上约420 kb物理距离范围内,为进一步的克隆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