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军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67-868,872
"农超对接"模式代表农产品流通的新方向,有利于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最终实现超市、农户、消费者3方共赢。但在实际运作中,因参与主体利益分配不均,农户和连锁超市之间难以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该研究以农超之间的利益分配为研究重点,运用合作博弈的相关理论建立价格决策模型,找出农超之间利益均衡的区间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如何进一步推动"农超对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席恺媛  柯巧  王滢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696-3698,3712
以武汉市蔬菜市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查找相关数据,对武汉蔬菜市场上本地产大白菜的各个流通环节主体间的利益分配现状做了具体分析,发现生产者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劣势,仅获得不足20%的利润,而批发商和零售商则获取了相对较高的利润。针对目前农产品流通环节利益分配机制中存在的不均衡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鲜活农产品一头连接农民“钱袋子”,一头连接市民“菜篮子”,农产品保供、稳价、提质是政府工作的重要民生目标。通过对重庆市蔬菜产地价、批发价、零售价对比分析发现,重庆市蔬菜市场从批发到零售间流通环节的加价占比较高;重庆市蔬菜价格主要受到供求规律、流通因素、生产成本和突发因素的影响;从增强蔬菜产业的均衡供应能力、抗风险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方面为重庆市蔬菜保供稳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蔬菜价格特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价格暴涨暴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蔬菜价格特征、厘清了我国蔬菜价格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蔬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蔬菜价格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且蔬菜生产价、批发价和零售价波动较为同步;2)我国蔬菜价格面临波动频繁且剧烈、蔬菜生产者获利较少以及蔬菜产销价差拉大等三个问题;3)异常气候、近郊菜地减少和信息不对称是蔬菜价格波动频繁且剧烈的主要原因。蔬菜生产成本上升、蔬菜生产者缺少定价权和蔬菜产能过剩三个因素导致蔬菜生产者难以分享价格上涨收益。蔬菜产销分离、传统模式下中间流通环节过多等原因导致蔬菜流通成本上升,使得蔬菜产销价差拉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政策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郊蔬菜基地保护,建立蔬菜信息平台;发挥科技的降耗作用,提高蔬菜生产者的定价权,调控蔬菜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重视销地蔬菜本地化生产,创新蔬菜流通模式等。  相似文献   

5.
蔬菜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在于合作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是否合理。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模式是促进蔬菜供应链稳定存在和良性循环的动力机制。归纳总结了蔬菜供应链的主要构成和流通模式,结合蔬菜供应链的特点,提出在shapely值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因子、合作程度和社会责任度3个影响因子及权重改进模型,使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并通过数据举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并从蔬菜生产企业和政府两方面提出保障这种分配模式顺利实施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菜贱伤农"现象出发,通过分析其发生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建立核心企业,实施蔬菜供应链整合,减少流通环节;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指导菜农生产;金融中介组织为蔬菜生产提供保险、融资服务。通过企业、政府、中介组织共同作用,提高我国蔬菜产业的抗风险能力,防止"菜贱伤农"现象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
谢志红  扈立家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18-17821,17825
针对近几年蔬菜价格大幅波动的现象,结合实例,从蔬菜供应链的节点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视角出发,剖析了蔬菜价格大幅波动的具体原因.最后分别从供需平衡、产业标准化、流通环节、市场秩序、政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稳定蔬菜价格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云南省蔬菜产业链价格波动对居民的正常消费和菜农利益的影响,文章在对云南省蔬菜产业链价格波动特征描述的基础上,对云南省2011~2016年蔬菜产业链价格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云南省蔬菜产业链价格波动的两大因素,即供求因子和成本因子;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回归方程。结果证明,对云南省蔬菜产业链价格波动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为生产成本和天气因素。基于此,提出了促进云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如重视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蔬菜供给机制、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蔬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等,以期为平衡蔬菜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利益分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提出果品供应链创新模式的构建理论,通过企业参股加大对果农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设企业产地采供网络;提高果品供应链的组织化程度和与市场接轨能力;探索并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实现果品产业链条各主要环节利益的合理分配,确保果品供应链稳定运行;探索利用期货套期保值等现代市场手段,通过出租气调库实现物流外包,帮助果农存储鲜果,防范果业市场风险,从而实现企业果品供应链管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菜价波动原因与调控政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8年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大幅增长。近年中国人均蔬菜占有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蔬菜供给总体充裕,但是蔬菜价格波动频繁。分析认为蔬菜产需信息不对称,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环节多、成本高是菜价频繁波动的主要原因。短期内由于导致菜价"蛛网"波动的因素难以消除,预计菜价仍将围绕"蛛网"继续波动,但随着缩减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调控政策的实施,菜价波动的幅度将逐步缩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蔬菜生产和消费大国,蔬菜作为重要生活必需品之一,其价格波动将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究其原因,蔬菜流通环节过多、各环节成本增加以及菜农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低是导致蔬菜产销价差扩大的主要原因。提出关于减少蔬菜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的发展思路,有效保障菜农和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流通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农产品经济的关键因素,如何从供应链全局角度出发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环节成本成为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问题。基于此,以蔬菜为研究对象,对现有农产品供应链做整体效率分析,并结合对辽宁省昌图县部分蔬菜高产区的调研结果提出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禽蛋产业链短期市场价格传导机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禽蛋产业链价格传导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笔者以禽蛋的主要产品——鸡蛋为研究对象,从上、中、下游整个产业链角度动态分析禽蛋产业链短期市场价格间的传导机制,以便能够适时监测及预警禽蛋产品的短期价格波动,减少短期价格波动的频繁发生。【方法】首次应用月度数据对中国禽蛋产业链短期市场价格传导机制进行研究,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分析鸡蛋产业链中的商品蛋用雏鸡价格(简称雏鸡价)、蛋用配合饲料价格(简称饲料价)、鸡蛋批发市场价格(简称批发价)和鸡蛋零售市场价格(简称零售价)的价格传导关系,并应用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定价格间的传导路径及强度。【结果】鸡蛋产业链各环节短期市场价格间存在协整关系,雏鸡价、饲料价、批发价分别变动1%,将会引起零售价变动0.23%、-0.09%和1.04%;鸡蛋产业链价格系统的长期均衡关系制约着短期价格波动,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负,其修正强度达17.0%,符合反向修正机制;鸡蛋产业链短期市场价格间的传导并非通畅,在某些环节存在着阻滞现象。其中,下游零售价到上游饲料价、上游饲料价到中游批发价、上游雏鸡价到饲料价、下游零售价到上游雏鸡价、上游雏鸡价到中游批发价、下游零售价到中游批发价的价格传导均存在1个月时滞。【结论】中国鸡蛋产业链各短期市场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这种长期均衡关系制约着短期价格波动,以自动减弱价格之间的偏离,促使各种价格走向均衡。鸡蛋价格传导机制主要表现为成本推进型,即由上游产品价格变化引起中游和下游产品价格变化。鸡蛋产业链各价格传导并非通畅,在一些环节存在着阻滞现象,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制订相应措施,保证价格传导的顺畅,提高价格传导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蔬菜价格主要受成本和供需关系影响。在蔬菜生产环节,影响蔬菜生产成本的因素主要来自于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的变化;流通环节主要受运输成本、蔬菜损耗率等因素的影响。蔬菜供给和需求也是影响蔬菜价格的另外2大因素。笔者从蔬菜的供应、需求、流通3个角度,分析了影响蔬菜供给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首先考虑到易逝品在二级供应链的流通过程存在各方利润比例分配不合理的状况,通过建立易逝品流通的利润博弈函数,对利润函数进行分析得出各方利润的最大的均衡条件.再者考虑易逝品的从属失效性,构建关于时间的易逝品损耗函数;将损耗函数与利润博弈函数相结合,分析随流通时间变化对各方在整条供应链上的利润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流通时间的增加需求方所占的利润比例逐渐向1靠拢;当流通时间接近易逝品的腐烂周期时,供应方所占的利润比例接近于0.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河北省蔬菜生产和流通现状,归纳出河北省蔬菜流通的3种主要模式,即传统流通模式、产销对接模式和基于电子商务渠道的新型流通模式.通过对不同流通模式优劣势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优化河北省蔬菜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经营运作层面,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制度保障层面,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压缩流通环节费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蔬菜产业链的跟踪调查,归纳出蔬菜由山东寿光到北京的两种典型流通模式,并从流通成本的视角对两种流通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大型批发市场流通模式下蔬菜的单位流通成本为0.37元/kg,高于地头市场流通模式下的0.22元/kg;单位质量蔬菜的生产成本高于流通成本,大型批发市场和地头批发市场流通模式下蔬菜的生产成本占流通总成本的比重分别为58%和70%;运输成本和包装材料成本占蔬菜流通成本的比重较大.基于研究结论,从减少蔬菜流通环节、创新蔬菜流通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生产资料利用率、积极推广城郊蔬菜种植、缓解蔬菜供求区域性矛盾等方面提出了降低蔬菜流通费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姝 《浙江农业学报》2012,24(2):335-342
猪肉市场的调控已成为关系民生和民心的重大问题,也成为政府应对通胀和稳定供应的重大课题。2007年起中国政府加大对猪价调控,但猪价的周期性波动却愈演愈烈。作者通过分析可知,针对流通环节的猪肉储备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猪价,但针对生产环节的调控措施则无论是在力度上还是方向上都和预期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偏差,其综合效果反而加剧了猪价的波动。研究政府对猪肉市场调控措施的效果,作者提出需要将生产环节的调控措施和流通环节的调控措施分开来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长沙市蔬菜价格强劲上涨的势头十分明显,给长沙市"民生工程"的推进施加了重大压力。分析了蔬菜价格上涨的趋势和特征,并基于实际调查数据从生产、流通和零售三个环节具体分析长沙市蔬菜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浅析造成蔬菜价格飞涨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宝璐  郑强  乔谦  樊天琪  玄琦 《北京农业》2011,(15):227-228
在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的背景下,蔬菜价格却在异常上涨!对其原因,众说纷纭。经过多方查阅和调研论证,发现蔬菜流通环节中存在的寡头市场是造成蔬菜价格飞涨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保护蔬菜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寡头市场产生的历史因素、流通环节内部因素和政府行为等外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入多元化流通主体、探索多渠道流通模式、转变信息不对称局面、完善扶持与监督机制等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