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9 毫秒
1.
为了评估福建省海水贝类养殖区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和风险,于2005年8月和2006年8月,采集养殖区2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20个、养殖贝类样品46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DDT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水平、分布趋势和组成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该地区污染状况、生态风险及贝类食用安全进行探讨与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DDTs含量范围为1.93~56.6μg/kg(干重),平均值15.8μg/kg;40%的样品DDTs的污染指数在0.697~2.83之间,不同程度受到DDTs的污染,提示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养殖贝类DDTs含量范围为2.04~107μg/kg(湿重),平均21.7μg/kg;贝体DDT残留量符合中国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低于欧盟、美国、日本的食品安全限量;以每人50 g/d的摄食量估算,沿海居民食用养殖贝类的DDTs暴露量远低于WHO暂定的TDI值、美国EPA推荐的RfD值,由此引起的健康风险小。与国内邻近海域相比较,福建省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中DDTs残留量处于中等水平,与亚太等国外海域相比较,处于较高水平;从DDTs的组成特征推测,调查区部分海域有新的DDTs污染源输入。  相似文献   

2.
深沪湾海水、沉积物及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1998年5月和9月深沪湾海域环境调查资料,着重分析了深炉湾海水、表层沉积物及褶牡蛎和菲律宾蛤仔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深沪湾海水中Cu、Pb、Cd、Zn、Hg等含量均低于渔业水质标准,而表层沉积物的Pb、Zn含量大部分已超标,近岸水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Cu、Pb、Cd、Zn的含量明显高于湾中心水域,湾顶水域高于湾口水域。Hg的含量是湾南部水域高于北部水域。文中还根据全国海岸带污染综合调查专业组制定的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对2种贝类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深沪湾的养殖贝类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5年4月和10月同步进行厦门海域贝类养殖区海水、表层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Cu、Pb、Zn、Cd、Hg、As、石油类、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大肠菌群、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的调查资料,采用海水质量评价指数(Sj^w)、表层沉积物质量评价指数(Sj^s)和养殖贝类质量评价指数(Sj^o)以及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SI)对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类别划分。结果表明,海水质量、表层沉积物质量和养殖贝类质量水平范围均为2~7级,平均值分别为3级、5级和4级。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水平范围为2~7级,平均值为4级。总体上,贝类养殖区海水质量处于较好水平,表层沉积物质量处于较差水平,养殖贝类质量处于一般水平。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一般水平。其主要污染物为大肠菌群、石油类。厦门贝类养殖区1类区两个,属清洁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8%。2类区共18个,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72%。其中2a类区9个,属较清洁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36%,2b类区6个,属轻度污染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24%;2c类区3个,属中度污染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12%。3类区5个,属重度的污染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20%。厦门贝类产地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类别划分的结果与厦门贝类养殖区环境污染现状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乳山湾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养殖贝类对重金属富集情况,按春、夏、秋、冬四个航次采集湾内和湾外的表层海水,并于秋季采集湾内养殖的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分析海水及牡蛎体内Cu、Pb、Zn、Cr、Cd、As、Hg等7种重金属含量,评价海水质量与养殖贝类的食用安全。结果表明:乳山湾湾内湾外海域水质较好,除冬季Zn以及春、秋两季的Hg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余点位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为"清洁"。乳山湾湾内和湾外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第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没有受到明显的污染。乳山湾内养殖牡蛎体内Cd和Zn的浓度远远高于湾内水体中重金属的浓度,表明太平洋牡蛎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但仍符合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分析了桑沟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和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贝藻生物沉积对近海沉积物有机质的贡献。结果显示,桑沟湾沉积物成分组成以粉砂为主,且粒径分布与海水养殖和水动力学条件密切相关;TOC、TN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均呈相似性,数值上总体表现为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季节差异不大,在贝藻、鱼贝和贝类养殖区域出现较高值;而δ13C和δ15N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有较大差异。从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TOC和TN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5, P<0.001),表明桑沟湾表层沉积物的TOC和TN具有同源性。根据对δ13C和C/N的综合分析表明,贝类生物沉积、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和土壤有机质是桑沟湾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采用三元混合模型估算得到贝类生物沉积贡献率为67.52%,土壤有机质贡献率为26.47%,海带贡献率为5.97%。研究表明,海洋贝藻生物沉积对近海碳埋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3年5月、8月和10月对东山湾巴非蛤养殖区环境状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资料,分析了巴非蛤养殖区海水、表层沉积物中Cu、Pb、Cd、Zn的含量分布,并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东山湾巴非蛤养殖区海水中Cu、Pb、Cd、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5 μg.L-1,1.69 μg.L-1,0.02 μg.L-1,2.84 μg.L-1,其季节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10月>8月>5月;沉积物中Cu、Pb、Cd、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0 mg.kg-1、34.8 mg.kg-1、0.031 mg.kg-1、97.5 mg.kg-1.生态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养殖区海水重金属的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处于清洁水平.养殖区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属于较清洁水平.生态危害评价表明,Pb和Cd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于Cu和Zn,但整个养殖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危害属于轻微,养殖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7.
祝立 《福建水产》2004,(3):60-63
2003年5至10月对平潭县海坛海峡贝类监控区的养殖环境及贝类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对该海域海水、表层沉积物及菲律宾蛤仔的汞、砷、铅、镉、铜、锌6个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分析,海水中汞的含量较高。但是由于特殊的底质状况与水文条件,海水中较高含量的汞并未过量富集在该海域底质中,沉积物中的6项重金属指标全部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在良好的底质环境条件下,菲律宾蛤仔体内Hg、As、Cu、Zn的含量符合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但Pb、Cd有部分样品超标。尽管该海域海水中汞的含量较高,但贝体并未受到汞的污染。据此认为影响贝类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的因素除了养殖环境受污染的程度外,还与养殖环境的地理、水文条件以及贝类的养殖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桑沟湾扇贝和海带两个养殖海区的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提取法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分为交换态磷(Ex-P)、铁结合态磷(Fe-P)、自生磷(Au-P)、碎屑磷(De-P)和有机磷(Or-P),并分析了各形态磷的垂直分布特征;利用沉积物年代序列测定的结果,结合桑沟湾水产养殖历史,探讨了近200年来桑沟湾养殖海域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含量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域的生物有效磷。结果表明,柱状沉积物中上层各形态磷的含量高于底层,表明养殖活动使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磷含量增大。各形态磷的含量在贝壳沉积区内变化幅度均较大,Or-P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扇贝养殖区沉积物中的总磷(TP)、Or-P和海带养殖区沉积物中的TP、Or-P在沉积时间序列上分布基本一致,其含量变化与各时期工业生产和海水养殖活动密切相关;两个区域柱状沉积物中潜在生物有效性磷占总磷的百分比为61.2%和71.0%。沉积物中Ex-P的含量对该海域的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养殖尾水氮含量过高等富营养化问题是影响当前我国池塘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是自然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氮循环过程,是沉积物氮素营养迁出的主要途径,埋栖型贝类通过滤水和蠕动等生命活动不仅能净化水质,还可以使沉积物颗粒混合并改变沉积物/水界面的物质交换。本研究于2020年9、10、11、12月采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池塘贝类区域(有贝区)和对照区域(无贝区)的沉积物表层样品,进行泥浆培养实验,利用氮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检测其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速率,并分析了其与间隙水理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养殖池塘有贝区10月和11月样品检测到厌氧氨氧化反应,并有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应;有贝区9—12月沉积物反硝化反应速率均高于无贝区,有贝区9月的反硝化反应速率最高(0.005 8 μmol/kg·h);水体温度与沉积物反硝化反应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氨氮(NH4+-N)浓度与厌氧氨氧化反应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表明,海水池塘养殖生态系统中也存在厌氧氨氧化过程,养殖菲律宾蛤仔等埋栖型贝类有利于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的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有效地促进池塘沉积物脱氮过程,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海水养殖生态系统氮循环理论,也为开展尾水生物净化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1年东山湾海洋生态环境的调查资料,对东山湾海水中Hg、As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春季(5月份)东山湾海水中Hg含量表、底层分布较均匀,As含量底层稍高于表层;夏季(8月份)表、底层海水中Hg、As含量无明显差异.海水中Hg和As含量夏季高于春季.总体上,春季(5月份)海水中Hg和As含量邻近八尺门网箱养殖区海域的站位较高,由湾中部向湾顶和湾外呈逐渐降低之势;夏季(8月份)海水中Hg和As的含量分布较均匀.海水中的Hg、As含量分布均与温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pH和溶解氧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海水中Hg、As含量均符合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的第二类标准,表明东山湾海水受Hg、As的污染较小,海水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1.
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划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9年3、5和9月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海水、底质和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铜、铅、镉、汞、砷、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滴滴涕、多氯联苯、大肠菌群、腹泻性贝毒、麻痹性贝毒)的同步调查资料,采用海水质量评价指数(Swj)、底质质量评价指数(Ssj)和贝类质量评价指数(Soj)以及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SI),对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划型。结果表明,海水质量、底质质量和养殖贝类质量水平范围均为2~6级,平均值分别为3级、4级和2级,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为2~6级,平均值为3级。总体上,贝类产区海水质量处于较好水平,底质量处于一般水平,养殖贝类质量处于良好水平。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大肠杆菌、滴滴涕和多氯联苯。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无1类区,属自然本底区;2类区共15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88%,其中2a类区6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35%,属清洁区,2b类区5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30%,属较清洁区,2c类区4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24%,属轻度污染区;3类区共2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12%,其中3a类区和3b类区各1个,均占贝类产区总数的6%,分别属中度污染区和重度污染区。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和划型的结果与诏安湾贝类产区污染现状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东山湾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影响因子及其污染状况,研究分析了TOC的含量分布特征,并讨论了TOC与叶绿素a、盐度、化学需氧量、重金属及粒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山湾水体中TOC的浓度范围为1.24~2.33 mg·L-1,平均值为1.78 mg·L-1.其浓度的分布特征呈湾内高于湾外的格局;春季东山湾水体中TOC浓度高于夏季;表底层水体中TOC浓度变化不明显.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2% ~0.78%.其含量的分布趋势呈现湾中部高湾口低的格局.东山湾水体中有机碳与叶绿素a及COD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盐度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沉积物中有机碳与粘土及重金属(Hg、Cu、Zn和Cr)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测定了吕四渔场水质和沉积物样品中的多氯联苯(PCBs),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吕四渔场水质和沉积物中的PCBs平面分布特征为南部近岸高,而北部近岸较外海低,调查海域PCBs含量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水质中以低氯代PCBs同族体为主,沉积物中以高氯代PCBs同族体为主,含6个氯原子的PCBs在水中和沉积物中含量都比较高。为了削减PCBs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我们要加强控制、管理、研究和合作。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5年4月和10月厦门贝类养殖区环境调查资料,着重对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进行分析,并对贝类养殖区的表层沉积物进行质量评价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厦门贝类养殖区沉积物中Cu、Pb、Cd、Zn、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0mg.kg-1,39.5mg.kg-1,0.07mg.kg-1,97.3mg.kg-1,0.05mg.kg-1,7.20mg.kg-1.其中同安湾北部和湾顶养殖区及西海域的杏林、东山养殖区,6种元素的含量均较高;位于同安湾的刘五店、澳头养殖区,含量均较低.沉积物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贝类养殖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属于较清洁水平.Hg、As和Cd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于Cu、Pb、Zn,整个养殖区沉积物中重金属为轻微生态危害,养殖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对流沙湾贝类养殖海域渔业环境综合调查的数据,对海水环境质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综合评价了海水有机污染和营养水平,并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累积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盐度、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3-)呈季节性变化,其中盐度和DIN的季节变化与该海域季节性降水有关,而DO、COD和PO4^3-的变化与浮游植物和贝类养殖有关。评价结果显示,流沙湾海域水质清洁,海水氮(N)营养盐过剩而磷(P)贫乏,属于P限制型中等富营养化海域;调查海域沉积物中砷(As)和铅(Pb)处于无污染状态,汞(Hg)和镉(Cd)处于轻度污染,铜(cu)在部分区域处于中度污染状态;Ca、Pb、As、锌(Zn)和铬(Cr)的潜在生态危害属于轻微,Hg和Cd的潜在生态危害处于中等强度。  相似文献   

16.
夏季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由网箱养殖区、贝类底播区、海藻养殖区和人工鱼礁区4个不同的功能区构成。根据2011年夏季(8月)海水营养盐的调查数据,分析其表层海水营养盐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氮、磷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均呈现由西北部柘林湾近岸海域向东南部海域递减的变化趋势。不同功能区中,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的高值出现在网箱养殖区,硅酸盐(SiO3-Si)的高值出现在贝类底播区,人工鱼礁区的营养盐水平均较低。单因子污染指数、污染物分担率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也表明,海洋牧场受到DIN和PO4-P污染的程度以及富营养化程度均呈现由西北海域向东南海域递减、近岸向离岸递减的变化趋势。网箱养殖区受DIN和PO4-P污染最重,呈现严重富营养化,其次为贝类底播区,而人工鱼礁区和对比区受到的污染程度均较轻。  相似文献   

17.
大连湾、辽东湾养殖水域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毛细管GC ECD法测定大连湾、辽东湾表层沉积物及表层、微表层海水中 16种有机氯农药 (OCP16 )的含量。结果表明 ,辽东湾海区表层海水OCPs平均质量浓度为 4 1.94ng/L ,显著高于大连湾海区 4 .5 2ng/L的平均值 ,但 2个湾OCPs质量浓度均未超出渔业水质标准。辽东湾表层沉积物OCPs平均质量分数为 10 .15ng/g ,也明显高于大连湾表层沉积物 6.17ng/ g的平均水平。表明辽东湾有机氯农药污染程度较大连湾重。大连湾各站位微表层海水OCPs含量显著高于表层水 ,显示微表层海水对OCPs有较强的富集作用 ,平均富集系数为 5 .1~ 15 .4。  相似文献   

18.
王臻 《福建水产》2010,(3):39-45
2009年8至9月对福建沿海中北部主要贝类养殖区沉积物及贝类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碳、石油类、Hg、Cd、Pb、As、HCHs、PCBs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部分海域硫化物、DDTs含量超标,整体上贝类养殖环境质量良好。贝类体内Hg、As、Pb、HCHs、PCBs、DDTs含量均符合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仅有小部分站点贝类体内镉含量超标,但贝类受石油烃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罗源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其潜在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火荣 《福建水产》2011,33(1):45-49
于2009年8月对罗源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开展调查.结果表明,罗源湾沉积物Cu,Pb,Cd,Hg和As平均含量分别为21.2×10-6、29.5×10-6、0.075×10-6、0.041×10-6和9.28×10-6.沉积物重金属和其他要素的相关分析表明,Cd,Hg与硫化物相关性较好,Cu,Pb地球化学来源相近.单因子...  相似文献   

20.
依据2014年8月对山东省近岸贝类养殖区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养殖区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富集情况,并对贝类养殖区进行质量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海水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As、Cu、Cr、Pb、Cd和Hg;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Cr、Pb、Cu、As、Cd和Hg;贝类体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Cu、As、Cd、Cr、Pb和Hg.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养殖区海水中重金属含量均符合Ⅱ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符合Ⅰ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贝类体中Hg、Cd、Pb和Cr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Cu符合Ⅰ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贝类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从大到小为Cu、Cd、Hg、Pb、Cr和As,调查海域贝类体中的Cu、Cd富集系数较高,其他重金属富集系数相对较低.重金属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表明,贝类体中Cd、Pb、As、Cr和Hg的膳食暴露量较低,处于安全范围内,但建议去除内脏后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