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为解决春季育苗亲体需求,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进行了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养殖,并进行了越冬养殖技术研究。经过几年的越冬实践证明,用太阳能作为热源进行曼氏无针乌贼越冬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曼氏无针乌贼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透射电镜的方法研究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成熟精子的形态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的成熟精子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尾部可明显地分为中段、主段和末段3部分.头部由顶体和细胞核构成,顶体呈倒"U"形,位于核的顶端,其内电子密度均匀.细胞核呈稍弯的长柱状纺锤形,为高电子密度的均质结构.尾部中段可见,是由无数个线粒体组成的线粒体距(mitochondrial spur)围绕尾部鞭毛.鞭毛由"9+2"结构的轴丝及外围9束粗纤维组成,形成"9+9+2"结构.尾部主段线粒体距消失,粗颗粒物质包绕轴丝.精子末段呈细长鞭状,由轴丝和质膜组成,随后包围轴丝的9束粗纤维直径变细直至消失,最终,轴丝仅为单一微管.研究认为,曼氏无针乌贼的精子类型是介于原生型与修饰型之间的中间型.[中国水产科学,2009,16(1):8-14]  相似文献   

3.
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卵膜剥离,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观察胚胎发育的全过程,结合室内人工育苗的孵化技术进行探讨。曼氏无针乌贼卵为粘性卵,呈黑色,类型属端黄卵,卵膜属三级卵膜,卵裂类型为不全卵裂,囊胚呈盘状,发生类型为直接发生型。在水温为23.8~26.2℃、盐度29.3时,最快14d孵出幼体,最慢23天孵出幼体,孵出幼体高峰期为18~21d,高峰期的孵出量占总孵出量的79.4%,孵化率为83.1%。胚胎发育速度与温度高低(20~30℃)成正比,盐度低于22对孵化率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曼氏无针乌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1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从2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对每个曼氏无针乌贼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每个引物扩增出2~8条清晰可辨且重复性强的条带,10个引物共检测到48条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在200~2 000 bp,其中多态位点为7个,占14.6%,平均杂合度H0为0.032.实验所得出的曼氏无针乌贼的遗传多样性是比较低的.由于缺乏历史资料和数据的比较,只依据本实验的结论不能断定究竟是过度捕捞还是环境破坏影响了曼氏无针乌贼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在封闭的容器内,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进行不同规格的曼氏无针乌贼对溶解氧耐受力的实验.采用隔膜法检测实验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溶解氧,及结合乌贼养殖生产实际情况,研究其对溶解氧耐受情况.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耗氧率与水温成正比例关系、与个体体重成反比例关系,耗氧率为146.0~431.4mg/kg·h-1,窒息点为1.96~3....  相似文献   

6.
曼氏无针乌贼的卵子发生及卵巢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养殖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卵子发生、卵巢发育周期进行组织学、细胞学观察。根据细胞大小、胞核形态及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的关系,将曼氏无针乌贼卵子发生划分为卵原细胞期、卵母细胞期、成熟期和退化吸收期4个阶段,并阐述了各期卵母细胞的组织学特征。曼氏无针乌贼卵子发生过程具有种的特异性,大约孵化出膜12 d的乌贼可见有卵原细胞,此后进入增殖期。卵母细胞属于典型的滤泡型,发育过程中同时存在同步性与异同步性;卵母细胞无初级卵膜,只有次级卵膜和三级卵膜,次级卵膜由滤泡细胞分泌,三级卵膜由输卵管腺、缠卵腺以及墨囊分泌物共同构成。通过对卵巢的外观形态和组织学观察,将曼氏无针乌贼卵巢发育划分为6个时期。  相似文献   

7.
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2008~2010年以人工养殖的曼氏无针乌贼成体作亲本进行了育苗试验.试验中采取了下列技术措施:对乌贼亲体进行强化培育和生殖调控,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确立乌贼幼体的饵料系列并保障供给;做好育苗水体的水质调控和苗种的病害防治.3年共获受精卵4075.8 kg,平均孵化率82.5%;培...  相似文献   

8.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俗称墨鱼,体型中等,肉厚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及莱州湾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群体组成和洄游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耀泉  唐质灿 《水产学报》1990,14(2):149-152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是一年生的中型乌贼,俗名叫墨鱼,生长快,肉质鲜美,是受市场欢迎的海味食品。在我国沿海本种乌贼是资源丰厚,产量最高的一种经济头足类。它每年产量可选几万吨,其中以东海产量为最高,是东海群众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种在黄河口及莱州湾一带海域也有繁殖群体洄游,是我国北方海区重要的水产资源。每年5、6月间,当水温上升到16℃时,无针乌贼的群体从黄海越冬场,游抵黄河口及渤海其他海湾,进行产卵繁殖。秋末11月水温下  相似文献   

10.
饥饿对曼氏无针乌贼肝脏与卵巢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性腺成熟阶段(4~5月)对其进行饥饿处理,以空腹处理组饥饿0d(禁食1d)、饥饿12d(禁食13d)和饥饿24d(禁食25d)为取样时间取其肝脏和卵巢组织进行脂肪酸组成及质量分数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问的延长,乌贼体质量下降,肝脏和卵巢萎缩,肝脏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较空腹处理组有显著下降(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均有显著提高(P〈0.05)。与肝脏相比,乌贼卵巢中的各脂肪酸组成在饥饿12d变化较小,饥饿24d时∑SFA较空腹处理组有极显著下降(P〈0.01),而∑MUFA、∑PUFA+∑HUFA和∑n-6 PU—FA显著高于空腹处理组(P〈0.05)。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养殖曼氏无针乌贼生殖系统的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切片技术对人工养殖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成熟个体的生殖系统进行观察。曼氏无针乌贼为雌雄异体,其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精巢、输精管、精囊(精囊Ⅰ、精囊Ⅱ、精囊Ⅱ的桃核体和精囊Ⅲ)、副性腺和精荚囊:雌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输卵管腺以及附属腺(缠卵腺和副缠卵腺)。光镜下,精巢属于小叶型,由精巢壁和实质部分组成,实质部分由精小叶和小叶间质构成;卵巢呈葡萄串状,由卵巢壁、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和卵巢基质构成。  相似文献   

12.
曼氏无针乌贼缠卵腺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学和电镜技术对曼氏无针乌贼的缠卵腺及其腺体细胞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缠卵腺由缠卵腺壁、分泌叶瓣两部分构成。其中分泌叶瓣由两类细胞组成:Ⅰ型细胞和Ⅱ型细胞,Ⅰ型细胞有分泌功能,分泌物以糖蛋白为主;Ⅱ型细胞无分泌功能,对Ⅰ型细胞起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试剂盒测定了曼氏无针乌贼副性腺产卵前后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比较其产卵前后的变化,发现产卵后6种酶的活力均有下降。其中产卵前缠卵腺、副缠卵腺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分别为89、57 U/g,产卵后分别为56、45 U/g。产卵前缠卵腺、副缠卵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为78、47 U/mg产卵后缠卵腺、副缠卵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为51、32 U/mg。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振荡频率(0、60、100、120、140和160 rpm)对乌贼(胴背长6.5±0.3 cm)喷墨率、死亡率、乳酸、糖原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160 rpm死亡率略有下降外,其它组随着频率的增高死亡率升高,频率120、140 rpm时死亡率最高为91.7%,显著高于0、60、100 rpm处理组(P<0.05)。死亡时间主要分布在振荡后的4~8 h区间,频率越低乌贼出现死亡的时间越晚,160 rpm率先在2 h出现死亡个体。除个别组出现波动外,随着频率的增大两种组织(肌肉、肝脏)的糖原含量降低、而乳酸含量增大,140 rpm处理组糖原、乳酸含量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除60 rpm处理组外,随着频率的增加干胰脏组织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降低,超氯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且三种酶120、140、160 rpm处理组与其它组间差异显著(P<0.05)。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升高,140 rpm、160 rpm处理组与其它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认为,频率显著影响乌贼的存活率,乌贼产生了行为和生理反应来适应振荡产生的影响,能量耗尽和干胰脏损伤可能是乌贼运输过程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运输过程建议车速小于40 km/h(100 rpm)且其运输时间因小于3 h,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大的晃动发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恒温培育试验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点温度、有效积温及胚胎发育的温度系数(Q10)。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点温度为(6.48±0.44)℃;受精卵发育为初孵幼体的有效积温为(396.91±2.81)℃·d;18.0~24.0℃为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6.
Variation in oocyte quality affects sustainability of finfish aquaculture products including Atlantic halibut (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 L.). To have an insight into role of major egg yolk constituents in the oocyte quality, egg fatty acid (FA), amino acid (AA) and folate contents were related to normal blastomere symmetry, and fertilization and hatching succes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dihomo‐γ‐linolenic acid (DGLA, 20:3n6), palmitic acid (PA, 16:00) and docosapentaenoic acid (DPA, 22:5n3), and normal blastomere symmetry and survival success. Egg concentrations of myristic acid (MA, 14:0), oleic acid (OA, 18:1n9), stearidonic acid (SA, 18:4n3) and eicosadienoic acid (EDA, 20:2n6) explained 56 % variation in fertilization success. OA and EDA explained 70 % of variation in blastomere symmetry. Palmitoleic acid (POA, 16:1n7) and linolenic acid (LNA, 18:3n3) concentrations explained 57% of variation in hatching success. Egg valine concentrations correlated with fertilization rates, and aspartic acid and leucine correlated with normal blastomere symmetry. Alanine and valine concentrations explained together 45% of variation in fertilization. Glutamic acid and tyrosine concentrations explained 68% of variation in normal blastomere symmetry while serine, arginine and valine explained 36% of variation in hatching. These FAs and AAa may be potential indicators of oocyte quality in Atlantic halibut.  相似文献   

17.
锯缘青蟹卵膜变化与卵子附着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康现江 《水产学报》2000,24(6):500-504
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锯缘青蟹成熟卵及其受精后卵膜变化和卵子附着特征。锯缘青蟹成熟卵子卵膜有三层即外层、内层和质膜。卵子产出后,无论受精与否,外层和内层卵黄膜形成壳膜,与卵子附着有关。刚产出的卵子卵膜具有溶胶性和延展性,卵子与刚毛表面之间或卵子之间接触便粘在一起,由于刚毛摆动和卵子的重力作用,形成卵柄或卵索。卵子受精后,发生皮层反应形成受精膜。由壳膜和受精膜构成的孵化膜为初级卵膜,保护胚胎发育,直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