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合水县北沟小流域通过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的实施,项目区由"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生产条件和产业结构明显得到改善。本文在介绍了合水县北沟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成效、经验和做法得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实施围封转移的生态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阿拉善盟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围封前后水土流失特征、成因及危害程度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围封前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明显,围封转移战略是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的有效措施.围封后通过各种工程措施的综合运用,保护区植被种类和盖度明显增加,生长量和生产力提高,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干燥无阳光直射的室内,测定了6种不同部位蜡封处理对‘华南10号’木薯短段(15.0 cm)种茎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 d的贮藏期中,木薯种茎相对含水率表现为全封封两端封中部封顶端封基端不封,所有蜡封种茎处理均与不封达到极显著差异,而平均每天失水速率表现为不封(2.75%)封基端(2.38%)封顶端(2.06%)封中部(1.94%)封两端(1.87%)全封(1.29%),蜡封处理能有效提高种茎的相对含水率及降低其失水速率,且贮藏时间越长,保水效果越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全封与封两端之间、封顶端与封基端之间的相对含水率差值越来越大,而封两端、封中部与封顶端之间的相对含水率差值比较稳定。综合考虑保水效果、省工省蜡和方便操作等因素,建议在木薯生产中采用封两端或封顶端的蜡封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一季施肥三季壮,一年施肥三年长","养了三年无利猪,富了人家勿得知",这些谚语一方面反映了只着眼于"农",而不看重"牧",只知猪粪养田,而不知饲养生财的中国几千年跛足农业传统;另一方面也说明养猪的利益不只在养猪本身,其积肥功能是公认的.  相似文献   

5.
一、田间工程在水芹田的四周开挖环形养殖沟,也可挖成"十字形"或"井字形"沟,具体根据田块大小、形状而定。由于水芹生长的全过程都需要水,所以养殖沟不需要太深,一般上口宽1米,下底宽0.6米,深0.6米,进排水口设在田块相对的两角,进水口设在田埂上,出水口设在环沟底部,并用25目不锈钢网片封  相似文献   

6.
<正>建平县属辽西山地丘陵区,山区面积占30.4%,丘陵面积占43.3%,平川面积占26.3%,可谓"六山一水三分田"。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努鲁尔虎山脉横贯中部,自东北延伸西南,将全县分成南北两个不同的自然区,中部地势较高,是老哈河与大凌河的分水岭,建平县是国家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市县之一,治理前建平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0 535.45km2,占国土面积的50.46%。为了改善  相似文献   

7.
1.养鱼田的选择凡大水不淹、天旱不干的中单晚稻田都可养鱼.同时要求水源清新,无农药、废水污染. 2.开挖鱼沟、鱼溜插秧后5~6天开挖鱼沟、鱼溜作深水区,以供喷洒农药或晒田时鱼类避栖.丘陵山区稻田田块小,一般开成"日"和"田"字型沟即可.鱼沟宽、深各33厘米.其中围沟开在靠田埂1米处,在纵横交叉点挖鱼溜,鱼溜长1米,宽0.66米,深1米,溜沟相通.  相似文献   

8.
封山育林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节约人力、并能在短期内使森林覆盖率增加,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一种营林模式。通过"封、飞、造"相结合的综合营林模式,使人工造林有困难的高山远山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9.
陈如刚是交城县岭底乡魏家沟村农民,因小流域治理有方,1992年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的称号。一、神堂沟小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为黄土高原之最陈如刚承包治理神堂沟小流域80亩,分作三片:阴坡20亩,植被较好;阳坡40亩,上部为裸露的基岩,中部为风化严重的流砂坡;沟口红砂梁20亩,山阳两片是沟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段。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1.沟阴20亩荒坡适宜造林,1985年直播油松种子7.5公斤,现已成活2000余株,最高的超过3米。 2.沟阳荒坡上部不宜开发,种植柠条20亩。现存  相似文献   

10.
郭罗沟被列入"长治"五期工程精品流域治理后,流域内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落实"精品流域治理实施规划",实施以坡改梯田为主体,林草措施为依托,沟道工程为骨架的综合治理方略,紧紧围绕"治、造、拦、管"四项措施。通过综合治理,彻底根治了水土流失,使流域的整体功能得到发挥,极大地提高了流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而促进了流域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1.品种选择 甘蔗品种,选择直立性好,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的高产高糖品种03/83,云蔗99/91、93/159、97/18新台糖20号;马铃薯品种,选择生育期短、产量高、适应性强的合作88、爱德53. 2.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排灌条件好的沙壤土.利用农机深耕细耙,及早晒田,整地要达到深、松、细、平的要求并在四周开挖排灌沟,田块大的要在田中心挖排灌沟,可做成"田"、"目"、 "日"字型.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永靖县生态环境总体上还比较脆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水土保持是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有效途径,是维系生态环境安全的主体措施。永靖县针对近年来人为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以及水土保持治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全面优化、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管护治理"的思路,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与沟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水土保持预防治理并重,多方面争取和整合资金,加大水保投入力度,努力改善水土保持治理现状,使永靖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3.
张家川县是传统的旱作农业县,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2010—2012年,张家川县组织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中坚持梯田、造林、种草、田间道路合理布局,实行梁、峁、沟、坡兼治,田、林、路、渠配套,切实提高了水土保持治理成效。治理与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形成"修梯田—抓科技—调结构"的旱作农业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汾西县康和沟流域位于汾西县中部,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近些年,汾西县康和沟流域作为晋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样板地区之一,在水土保持方面做的大量的工作,流域治理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就当地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情况和其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正"山高、岭多、河谷碎,七岭、二山、一分川",这是河南新安县的地貌特征。如何让这片岭多沟多平地少的丘陵地生金造福百姓呢?在河南打造农业强省的推进中,新安县因地制宜围绕沟域经济做文章,发展旱作农业,着力发展以牡丹为重点的花卉苗木、精品果蔬、中药材、畜牧等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一些地方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为推进我县农业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采取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绥棱县是典型的半山区农业县份,地貌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全县总面积4238平方公里,辖6镇、5乡、76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3万,其中农村人口19万,耕地总面积209万亩,  相似文献   

17.
<正>张家川县是传统的旱作农业县,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条件薄弱,经济发展滞后。自2010—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始终坚持梯田、造林、种草、田间道路小型水保工程各项措施合理布局,实行梁、峁、沟、坡兼治,田、林、路、渠综合配套,注重治理与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高效农业相互结合,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项目带动、利益驱动"的工作机制,确立"修梯田、兴水利、建路网、铺全膜、调结构、兴产业、促  相似文献   

18.
秸秆直接还田是解决当前禁止秸秆焚烧与有效利用问题的最重要、最有效手段,而"如何还下去"是秸秆还田措施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与基础。本文以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尤其是江苏省内相关资料,综述了切碎旋耕(翻埋)还田、留高茬麦套稻全量还田、沟埋还田与覆盖还田等4种主要稻麦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还田机械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提出了秸秆直接还田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以期为秸秆直接还田、禁止秸秆焚烧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宋淑荣 《农业与技术》2007,27(6):128-130
朝阳市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土石丘陵中、强度侵蚀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8473.3km2,水土流失严重。如何运用科学、正确的手段预测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减轻经济损失的关键。同时根据遥感成果和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分区,按各区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理对策,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  相似文献   

20.
"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一季施肥三季壮,一年施肥三年长。""养了三年无利猪,富了人家勿得知。"这些谚语一方面反映了只着眼于"农",而不看重"牧",只知猪粪养田,而不知饲养生财的中国几千年跛足农业传统;另一方面也说明养猪的利益不只在养猪本身,其积肥功能是公认的。如今的现代集约化养猪,猪粪也是一项很大的收入,一个年出栏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