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养鸡场28~43日龄的肉鸡临床出现呼吸道症状,通过鸡胚接种、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实验室病毒分离鉴定,本病确诊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和鸡新城疫(ND)混合感染。对混有IB病毒和ND病毒的鸡胚尿囊液进行酸处理,去除ND病毒,获得纯IB病毒。分离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体外和体内试验表明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对鸡新城疫病分离毒株的血凝性有强的干扰作用,对鸡新城疫的疫苗Lasota株干扰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应用病毒感染的鸡胚材料免疫兔的方法制备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单因子血清,然后在鸡胚上对山西分离的6个毒株和6个参考株进行交叉病毒中和试验。结果显示,这6株病毒与参考毒株不属于同种血清型,但分离株之间存在部分交叉免疫保护,证实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在山西地区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3.
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鸡和其他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性疫病,能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由于IBV的病毒聚合酶校对机制不全,病毒可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事件而产生新抗原型的毒株,新病毒一般无交叉保护性,因而用单一血清型或基因型的疫苗免疫控制该病比较困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频繁发生点突变或重组变异,传统疫苗的应用不能阻止该病持续发生。已有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众多,且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株,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更好地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的防控现状,本文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学、毒株分型及流行情况、疫苗免疫这几方面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从广东省某鸡场疑似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死鸡的腺胃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初步鉴定为QX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通过疫苗免疫与其他辅助措施,疫病得到有效控制。但动物回归试验表明,IBV毒株单独感染并不能导致鸡产生腺胃炎症状。  相似文献   

6.
从黑龙江省绥化市某养鸡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鸡群中采集病料,经鸡胚传代、电镜观察、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具有明显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特征,具有鸡胚出现卷曲、出血、发育延迟等作用;对新城疫病毒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动物回归试验导致未免疫鸡出现明显的感染症状,剖检可见明显的肾脏肿胀、尿酸盐沉积现象,同时可见呼吸道有出血现象。对该毒株的N基因进行扩增,并将其序列与NCBI的参考毒株的N基因进行序列对比,发现其与国内的分离株SC和N毒株的N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为97.6%;与国外参考毒株和国内的疫苗株同源性较低,为84.8%。表明分离的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7.
将分离到的一株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接种SPF鸡胚增殖,通过致鸡胚矮小化试验、红细胞凝集试验、对新城疫病毒增殖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及RT-PCR分子鉴定,结果证实该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应用MEGA5分析软件,与Gen Bank上IBV常见疫苗株、流行毒株和部分参考株进行序列比对,其S1基因序列与近年来我国流行毒株同源性较高,为95%~99%,与传统疫苗株H120、H52、M41和W93同源性较低,仅为77%~79%。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病毒血清型众多,且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株,疫苗免疫后鸡群发病现象仍时有发生,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免疫失败发病的疑似病料进行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RT-PCR,并与市售的IB疫苗毒株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确定了该疑似病料为IBV 793/B型野毒感染,而非疫苗株。  相似文献   

9.
用传支病毒不同毒株M4 1SAIB3 的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交叉保护试验 ,结果表明M4 1与SAIB3 混合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M4 1SAIB3 单价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不同毒株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单价苗对其它毒株不能达到 10 0 %保护 ,从而出现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0.
利用鸡胚分离法从发生肾变病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分离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X株,该病毒株能引起鸡胚发育受阻,鸡胚和雏鸡肾脏肿大、输尿管尿酸盐沉积,能被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型血清部分中和,初步研究表明是一个新的毒株。通过SPF鸡胚连续传代,获得了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毒株X 93。结果显示,X株经过鸡胚传代,对鸡胚的致死率由原代的0上升到90代的82%;在每0.1 mL鸡胚中的病毒含量由原代的10^5.0E ID50上升到90代的10^7.8E ID50;对3日龄SPF雏鸡的致病率和致死率分别由40代时的70.0%和40.0%下降到90代时的0值;与X 93接种鸡一同饲养的实验鸡全部健康存活;X 93回归雏鸡连传5代,未见毒力返强现象。  相似文献   

11.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急性高度接触性疾病,其特征是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是当前养禽生产中继禽流感、新城疫之后的重要疾病,该病有发病快、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1病原本病病原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病毒主要存在病鸡呼吸道渗出物中。已知IBV血清型多,而且不断有新的毒株出现。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传染性支气管炎给我国规模化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尝试研制重组鸡痘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了解其免疫效应,以期获得高效而安全的基因工程疫苗。为更好地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现状,文章从各种表达载体系统表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蛋白的优缺点及其产生免疫保护效应的角度,对近年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疫苗研究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概述,且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现存的问题,展望了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研究通过电镜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测定、致鸡胚矮小化试验、血凝试验、NDV毒株干扰试验、中和试验和致病力试验,分离、鉴定出1株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当地毒株(IBV JL株),为下一步进行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制备的研究提供了毒种.  相似文献   

14.
为对某鸡场发生的呼吸道疫病进行确诊,并对致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本研究进行了发病鸡场临床诊断、病毒分离、分离毒株血凝试验、分离毒株RT-PCR检测以及序列分析等系列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病的临床特征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临床病料样品接种鸡胚后可引起鸡胚死亡以及"侏儒胚"等典型症状,分离毒株无血凝性,分离毒株经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特异性引物检测为阳性,且序列分析显示RT-PCR扩增产物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特异性核苷酸序列,表明引起鸡场此次疫病的致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15.
(一)鸡传支的几种表现型鸡传支全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致病原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表现型有肾型传支和腺胃型传支、呼吸型传支,还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毒株表现型,其临床症状有一定差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对蛋鸡的生长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几种重要鸡病的流行动态进行了分析和预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主要流行毒株仍以QX株和YN株为代表的一大类毒株,部分毒株的致病力增强,最好的疫苗防疫策略是将Mass株和流行毒株联合使用;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流行毒株仍以2.3.2、2.3.4和7分支为主,选择Re-6、Re-7和Re-8相近的疫苗免疫可较好防控;新城疫病毒流行株主要属于基因Ⅶd型,但有复杂化趋势,防疫遵循活疫苗结合灭活疫苗;H9亚型禽流感、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鸡包涵体肝炎、鸡传染性鼻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其他疾病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Ⅳ.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发生现状尽管广泛使用了传染性支气管炎(IB)疫苗,但该病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毒株间存在着毒力和致病性的不同,但大部分毒株最早侵害的器官仍然是呼吸道。雏鸡,特别是肉雏鸡对本病的易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1 富道传染性支气管炎(麻株型)弱毒疫苗 本疫苗是采用抗原谱最广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asachusetts血清型弱毒株,与稳定剂一起冻干而成.其毒力相当于H120毒株.其用于健康鸡只的免疫接种以预防呼吸道型、肾型、生殖道型、肠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9.
鸡新城疫(NO)、传染性支气管炎(IB)和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三种传染病通常采用相应的单苗进行多次免疫,不仅费工费时,频繁免疫接种还会引起鸡的应激反应。目前,国外已研制出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法氏囊三联弱毒疫苗。近年来,国内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由于各地采用的毒株不同,制备工艺不同,病毒的培养方式也不一样,制备的鸡新城疫一传染性支气管炎一传染性法氏囊三联疫苗对鸡的免疫效果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疾病。幼鸡典型的表现为呼吸道疾病,而成鸡则表现为产蛋量和蛋壳质量的下降。有些毒株是嗜肾脏的,可引起幼鸡的肾病肾炎或产蛋鸡的尿石症。 IBV具有多种血清型,这给应用疫苗来控制疾病带来了困难。因为,许多田间株在抗原上与常用的疫苗株即Mass.型、Conn.型和Ark.型不同,因此,它们常常能突破这些疫苗诱导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