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季稻两季机械栽插高产必须合理搭配品种,采用先进实用配套技术,做到上季为下季,季季为全年夺高产,选用的配套技术必须:①保证早稻秧苗嫩绿健壮不拔节,适期收割不杀青。②保证晚稻适龄移栽和安全齐穗。1.科学搭配品种早稻选择常规早熟、中熟品种(如中嘉早17号、湘早籼45号等)和早熟、中熟杂交品种(如株两优819、株两优02等)。晚稻宜搭配早熟、中熟品种,或选择中迟熟的杂交品种(如株两优819、陆两优996和陵  相似文献   

2.
超级杂交稻超高产品种搭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双季稻金优273-丰源优299(迟熟早稻-迟熟晚稻)、陆两优996-Y两优1号(迟熟早稻-中稻品种作晚稻)、Y两优1号-丰源优299(中稻品种作早稻-迟熟晚稻)和金优207-丰源优299(晚稻品种作早稻-迟熟晚稻)4种品种搭配模式的早、晚稻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金优273-丰源优299搭配模式相比,陆两优996-Y两优1号搭配模式产量最高,其中晚稻贡献大于早稻;其次是Y两优1号-丰源优299,与前者相反,早稻的贡献大于晚稻.可见,陆两优996-Y两优1号搭配,即早稻选生育期适中的超高产迟熟品种,晚稻选生育期较长的超高产中稻品种搭配的栽培模式具有"双超"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长沙地区早晚稻生长气象条件及品种搭配.[方法]利用长沙市1909 ~2011年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长沙地区早稻播种至晚稻齐穗生育期天数和积温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早稻播种移栽、晚稻抽穗开花农业气象指标,初步分析了双季稻早、晚品种的搭配方案.[结果]长沙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 80%保证率为3月30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终日80%保证率为9月10日左右,10 ~22℃持续天数80%保证率为170~179 d,10 ~22 ℃积温80%保证率为4 101 ~4 200℃·d.该地区以早稻中熟+晚稻中熟的早晚稻品种搭配为最优方案,早稻早熟+晚稻迟熟为次优方案.[结论]该研究为长沙地区早晚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湖南常德桃源县栽培的高产、优质和高抗的早稻品种,本研究于2023年开展了中组143等10个早稻新品种的田间展示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综合田间表现及经济性状表现,常规水稻品种中组53、中组143产量较高,田间表现优于其他常规早稻品种;杂交水稻品种锦两优128、钰两优113田间表现优于其他杂交水稻品种,且全生育期较短,适宜双季稻种植模式中的早晚稻品种搭配。综上,中组53、中组143、锦两优128和钰两优113等品种适宜在该地区引进,作为早稻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根据洞庭湖区的气候条件和不同品种生长规律,从合理利用温光资源和趋利避害着眼,提出双季稻品种布局方案,早稻以中,迟熟品种并重(或中熟略多于迟熟);晚稻以杂交水稻为主,搭配晚梗,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定义水稻主栽品种及主产区的基础上,对近5年湖南6类水稻主栽品种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水稻主栽品种集聚度差异显著,常规早稻常规中稻常规晚稻杂交晚稻杂交早稻杂交中稻;常规早稻、常规中稻、杂交晚稻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区,杂交早稻主要分布在湘南地区,杂交中稻主要分布在大湘西地区,常规晚稻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地区,各主产区集聚度差异明显;各类水稻主栽品种面积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少数水稻主栽品种具有季别广适性;水稻主栽品种普遍存在生命周期现象;提出了优化湖南水稻主栽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双季晚稻生产常因品种和播期选择不当、秧苗质量不高、栽插密度不足、肥水管理不合理及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影响产量。实现双季晚稻高产,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科学搭配,选择良种双季稻区必须充分考虑早稻品种熟期,晚稻安全齐穗、避开寒露风和不老  相似文献   

8.
早晚稻品种搭配试验结果表明,以早稻中熟品种中嘉早17、浙408与晚稻中迟熟品种浙优12搭配较佳,生育期适中,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多,结实率高,全年产量较高,适宜在本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双季稻栽培搭配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稻金早47和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旱育移栽、半旱育移栽、直播、抛秧和机插),研究早晚稻种植最佳的栽培搭配方式。结果表明,金早47产量表现,旱育秧抛秧直播机插,天优华占产量表现,半旱育秧旱育秧抛秧机插;不同栽培方式之间搭配,以早稻旱育秧+晚稻半旱育秧产量水平最高,早稻旱育+秧晚稻旱育秧排在第2位,早稻机插+晚稻机插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0.
品种搭配到位早稻品种:常规稻为湘早籼45号、中嘉早17、中早39,杂交稻株两优819。晚稻品种:H优518、陵两优268、潭两优83、株两优819。具体搭配如下:湘早籼45号+H优518,湘早籼45号+陵两优268,湘早籼45号+潭两优83,株两优819+H优518,株两优819+株两优819,中嘉早17(或中早39)+株两优819。播期安排到位早稻杂交品种播期3月18~24日,常规品种播期3月28日前;晚稻杂交品种播期7月1~3日,H优518播期6月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发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综述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的沿革和变更,为发展双季稻生产提供参考。根据区域内双季稻品种由单季稻改双季稻,由高秆稻改矮秆稻,由常规稻改杂交稻,由普通稻改超级稻的4次变革,总结和分析栽培技术的发展。随着品种的变更,双季稻栽培技术经历了多穗型栽培、穗粒兼顾型栽培和重穗型栽培3个发展阶段。重点介绍了早稻少耕分厢撒播技术、杂交晚稻“双两大”栽培技术、双季稻起垄栽培技术、早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双季稻“旺壮重”栽培技术、双季稻抛秧栽培技术、双季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的原理、要点及适应范围。指出双季稻生产将向化肥化、轻型化和机械化发展变化,并提出了发展双季稻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早晚稻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早晚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搭配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以早稻直播+晚稻育秧移栽和早稻抛秧+晚稻抛秧2种搭配模式产量为最高,2季平均产量分别为15 378.0、15 381.0 kg/hm2,该种植模式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早晚稻两季不同品种搭配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晚稻两季不同品种搭配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以早稻浙408搭配晚稻天优华占产量最高,两季平均产量达15 232.0 kg/hm2,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根据用途,科学用种 饲料或加工用途早稻,宜选择圆粒型品种;食用晚稻,宜选择长粒型优质稻品种.机插秧则应选择产量高、秧龄期弹性大、适于机插的品种.双季稻品种搭配要以确保晚稻安全齐穗为前提,一般湘北早晚稻品种搭配以中熟+中熟为主,适当搭配中熟+迟熟;湘中以中熟+迟熟为主,适当搭配迟熟+迟熟;湘南应以迟熟+迟熟为主.在优质稻开发上则应根据生产需要确定品种,杂交稻选择高产优质品种(米质为二级、三级),常规稻选择高档优质品种(米质为一级、二级),以确保产量和效益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双季稻产量差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湖南省是中国主要的双季稻种植区之一,2014年湖南水稻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在中国籼稻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研究湖南省双季稻区早稻和晚稻潜在产量特征,明确潜在产量、实际产量以及产量差时空分布特征。【方法】论文基于湖南省1981—2010年气候资料、水稻作物资料、土壤资料及产量统计资料,对ORYZA v3进行调参和验证,选用决定系数(R2)、D指标、均方根误差(RMSE)、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等评价指标来评价模型调参验证的结果。然后利用调参验证后的ORYZA v3模型并结合Arc GIS软件模拟分析湖南省双季稻的潜在产量时空分布特征,再结合双季稻实际产量,分析早稻和晚稻产量差绝对值及相对值过去30年的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明确研究区域双季稻的产量可提升空间。【结果】(1)调参验证后的ORYZA v3模型对研究区域早稻和晚稻的出苗—穗分化、出苗—开花、出苗—成熟的时间(天数)以及产量具有较好模拟效果,可用于湖南双季稻潜在产量模拟研究。(2)1981—2010年间湖南省早稻和晚稻潜在产量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为研究区域中部的武冈和邵阳等地,低值区为南部的丘陵地区;研究区域内东部地区双季稻潜在产量稳定性略高于西部地区,早稻潜在产量稳定性高于晚稻。研究时段内早稻和晚稻潜在产量随时间呈降低趋势,且晚稻潜在产量降低速率更快。(3)研究区域内双季稻产量差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研究区域内北部地区早稻和晚稻产量差最大,表明该地区双季稻产量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西南部地区双季稻产量差小于北部地区,且早稻产量差最小而晚稻产量差相对较大,即西南部地区晚稻产量可提升空间大于早稻。研究时段内湖南省早稻和晚稻产量差均呈缩小趋势,且晚稻的产量差缩小速率大于早稻。【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平均气温的升高使得双季稻潜在产量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品种的改进、栽培技术进步及生产投入增加,实际产量不断增加,研究时段内除个别站点(道县、沅江等)外早稻和晚稻的产量差均呈减小趋势。研究表明湖南省双季稻区内早稻产量差普遍高于晚稻且其随时间缩小的速率小于晚稻,这是由于早稻生长季内日照时数增加对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正效应可以部分抵消温度升高的负效应。同时,早稻产量差呈现增加趋势的站点多于晚稻,因此湖南省双季稻产区早稻产量提升空间较晚稻大。  相似文献   

16.
宁波市水稻双季机插高产关键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宁波市近10年水稻机插技术经验,针对双季稻机插存在的早稻育秧难、易烂秧、栽后起发慢,连作晚稻短秧龄与品种的安全齐穗期矛盾,迟插田块穗数不足等问题,提出优化品种搭配与布局、早稻早播连晚适当迟播、增盘减种与化学调控培育壮秧、改进插种和大田管理技术等对策措施,为双季稻机插高产提供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适合赣南中低产田区种植的耐早衰高产早、晚稻品种。[方法]在双季稻产量常年低于12 000 kg/hm2的中低产田区,于2011、2012年选择市场主推早、晚稻品种各8~10个,早稻以欣荣优2045、晚稻以天优998为对照,重复3次,研究各品种产量表现、生育后期光合速率、叶片SPAD值下降率和根系干重下降率及子粒灌浆充实度情况,筛选出高产稳产、后期耐早衰品种。[结果]早稻品种五优157、荣优1506与晚稻品种五优308、欣荣优2660的2年产量表现较高且稳定,较对照分别增产3.0%、2.8%和6.3%、3.2%,其生育后期光合速率下降率、上三叶SPAD值下降率、根系干重下降率都明显低于对照,子粒灌浆充实度明显高于对照。[结论]早稻品种五优157、荣优1506与晚稻品种五优308、欣荣优2660可在赣南中低产田区推广种植,从中任选1个早稻品种和1个晚稻品种进行双季稻品种搭配种植,可实现15 000 kg/hm2的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8.
金华长期定位试验中杂交水稻的钾素营养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稻是需钾量较大的作物之一,其需钾特点在不同品种和季节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进一步了解杂交水稻对钾肥的吸收和利用特点,自1997年早稻开始,在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钾肥连续4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后,杂交早稻的平均增产量为744.6 kg/hm2,晚稻为864.5 kg/hm2,早稻的收获指数为0.60,晚稻为0.65,杂交晚稻施钾增产效果比早稻明显.杂交早稻地上部分钾的总吸收量为81.5~109 kg/hm2 ,晚稻为88.0~125.2 kg/hm2,高于常规稻.施钾后,杂交早稻对钾的吸收利用效率和常规早稻十分接近,杂交晚稻却低于常规晚稻,说明相对常规稻而言,杂交水稻并没有表现出嗜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区水稻双季直播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洞庭湖区早晚稻双季直播与早稻直播晚稻育秧移栽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品种搭配,在正常的栽培技术水平下,双季直播比早稻直播晚稻移栽模式只减产2.87%,但节本增效84.5元/667m2.并筛选出了适合当前湖南省双季直播的早稻品种有嘉育21、株两优08、两优香早13、两优42、株两优819,适合晚稻直播的品种有株两优25、两优42、两优287、两优香早13、岳优108、潭两优921、星优388、湘早籼45号.  相似文献   

20.
早晚稻两季不同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晚稻两季不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稻品种以中嘉早17和浙408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二者植株中等,结实率高,产量高,且有一定的增产潜力,适宜推广种植;晚稻品种浙优12植株中等,抽穗早,产量高,是双季稻搭配种植的首选良种;嘉优2号和绍粳18的熟性、经济性状和产量等表现中等,可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