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细胸金针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细胸金针虫在临洮县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细胸金针虫以幼虫越冬,大多数2 a多完成1代,少数3 a 1代.并从预测预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方面提出了其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4.
沟金针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临洮县冬春小麦、玉米、蔬菜等水浇地沟金针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沟金针虫以成虫或幼虫在土中越冬,3a完成1代,并从预测预报、农业防治和药剂使用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2011年滨州市麦田金针虫发生趋重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针虫是滨州市近年来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的麦田地下害虫,通过调查,摸清了金针虫在麦田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分析了影响发生趋重的5个关键因素,并制定了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7.
杂草稻在粳稻种子生产田中有不同程度发生。介绍射阳县粳稻种子田杂草稻发生情况,分析杂草稻混入稻种对种子质量的影响,总结粳稻种子生产中综合防控杂草稻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9.
景宁县近年来稻瘟病偏重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稻瘟病是景宁县的常发性病害之一,在其他因素变化不大的情形下,年度间的发生与流行,主推品种的抗性表现起着关键性决定作用。面对近几年来稻瘟病偏重发生的现实,笔者在吸取他人知识营养,结合生产实践的切身感受,就景宁稻瘟病偏重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经分析,明渐"结症"所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稻温病绿色防控建议措施,以期为稻瘟病有效防控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发生情况,提出了其防控技术,以期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4.
1974 ~1997 年观测资料表明,影响4 代棉铃虫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有:3 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6 ~7 月平均相对湿度,6 ~7 月日降水量≥0 .1 m m 的总日数,6 月下旬~7 月中旬( 即梅雨期) 降水量,6 月下旬~7 月中旬温雨系数。根据相关性、时效性及稳定性原则,选取前3 个因素作为预报因子,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预报,历史符合率87 .5 % 。1998 年试报准确。 相似文献
15.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在信阳地区1 a发生4代,常年7-8月份发生较重。通过探索稻纵卷叶螟豫南的发生规律,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梨黑星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梨黑星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梨果的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此,浅析了梨黑星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因素,提出了抗性育种、清除越冬菌源、加强栽培管理、果实套袋、化学防治等防治措施,为生产上防治梨黑星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黑光灯诱虫和大田虫态调查研究了大蒜根蛆的发生特点,结果表明:2010年大蒜根蛆在盐城发生3代,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盛发,5月上中旬为害最重;第2代幼虫于6月上中旬盛发,6月下旬至9月下旬以蛹越夏;第3代幼虫于10月上中旬盛发,11月下旬幼虫陆续化蛹越冬。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2 L/hm240%毒.辛EC处理的防效达97.6%,对大蒜根蛆的防效最好;在幼虫始盛期用9~12 L/hm240%毒.辛EC进行灌根,能够有效防治大蒜根蛆的发生和为害。针对大蒜根蛆的发生特点,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无公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魔芋软腐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症状观察和分离鉴定,确定了当地摩芋发生的病害为摩芋软腐病,其病原菌为Erwinia Carotovora(Jones)Holland,Erwinia aroideae(Towsend)Holland。研究结果表明:气温较高的8月份是摩芋软腐病物暴发期,其发生与高温、强光照有关,种芋带菌、流水、病健株接触是该病害的主要传播方式。经试验250mg/kg农用链霉素液浸种5h 出苗率最高,达64.17%,较CK有极显著差异。生长期用药剂喷、灌防效不明显。因此,防治摩芋软腐病可用药剂处理种芋再结合栽培措施等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9.
繁昌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播媒介白背飞虱在繁昌县的发生规律入手,探究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繁昌县的发生规律,并从其致病特点中寻求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是专门为害臭椿的蛀干害虫,常造成被害木生长衰弱或整株枯死。由于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进行隐蔽为害,故防治十分困难。介绍了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的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分析了臭椿受害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