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16S rDNA PCR-RFLP和16-23S IGS PCR-RFLP技术对分离自四川攀枝花的43株葛藤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供试菌株的16S rDNA用HaeⅢ、MspⅠ、HinfⅠ和TaqⅠ酶切后具有16种遗传图谱类型。16S-23S rDNA IGS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在53%的相似性水平上,供试菌株与参比菌株分为两个分支,在81%的相似水平上所有菌株分为13个群。 相似文献
2.
洪湖市土壤中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从湖北省洪湖市土壤中分离纯化了92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用来自8个取样地点的12个快生型典型菌株和1个慢生型菌株的抗血清检测了该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群体的抗原构成。其中65株菌归入15个血清型,20.7%属于USDA205型,15.2%为Ad301(1)型。有27株不与已知抗血清反应,为未知的血清型。对供试菌株质粒进行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各菌株均含有2~6个质粒,其中最大的质粒在500Md左右。含4个质 相似文献
3.
由当地分离纯化并回接有效而获得的4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株,通过形态、生理鉴定,表明与慢生型菌株有明显差异;在菌株与大豆品种亲和性的盆栽试验中,其中A034菌株与“徐州四号”、A032与“东解选”大豆品种间具有良好共生效应;其株高、茎叶干重及含氮量、株瘤数与瘤重、及固氮酶活性等,均明显高于不接种对照;固氮率分别提高为48.1%与44.5%。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地区甘草根瘤菌表型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甘草根瘤菌的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表型数值分类、16S rDNA PCR-RFLP分析和BOX-PCR指纹图谱分析的方法对北方地区的甘草根瘤菌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供试菌株在数值分类聚类分析中约85%的相似水平上产生2个表观群,有11株菌未与已知参比菌株聚群。16S rDNA PCR-RFLP分析表明,供试的20株菌共产生14种遗传型,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BOX-PCR指纹图谱分析进一步证明与甘草共生的根瘤菌的基因组也具有多样性。【结论】在中国北方地区与甘草共生的根瘤菌在Sinorhizobium、Rhizobium和Mesorhizobium属中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5.
16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正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16(3):211-219
以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标准菌株USDA205为对照,对自我国吉林处和湖北省土壤中分离的15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培养特性,碳氮源利用、生长速度、耐盐性、PH适应范围、天然抗一、质粒图谱、G+C克分子、血清学特性和共生固氮效率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并选择2个随机引物经PCR扩增比较分析了供式菌PAPDS扩增谱带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正>已知大豆根瘤菌都是慢生型菌株。1982年,美国H.H.Keyser等人首次报道从我国采集的试样(土壤和根瘤)中分离出快生型大豆根瘤菌。1985年我们也从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种植的晋豆83大豆的根瘤中分离到两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编号为QXA001和QXA019。以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微生物专业快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205和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6为对照研究表明,QXA001和QXA019的许多特性基本与USDA205相似。 相似文献
7.
利用16S rRNA PCR-RFLP和16S-23S rRNA IGS PCR-RFLP技术对分离自我国不同地区的55株花生慢生根瘤菌和6株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16S rRNA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在63%的相似性水平上,91%的供试花生幔生根瘤菌与B.japonicum和B.elkanii聚在一起;16S-23S rRNA IGS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花生慢生根瘤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65.8%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3大类群. 相似文献
8.
由当地分离纯化并回接有效而获得的4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株,通过形态、生理鉴定,表明与慢生型菌株有明显差异;在菌株与大豆品种亲和性的盆栽试验中,其中A034菌株与“徐州四号”、A032与“东解选”大豆品种间具有良好共生效应;其株高、茎叶干重及含氮量、株瘤数与瘤重、及固氮酶活性等,均明显高于不接种对照;固氮率分别提高为48.1%与44.5%; 相似文献
9.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血清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新疆、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北、天津和北京等地分离的16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为供试菌,用交叉凝集反应比较研究了它们与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9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标准血清型菌株之间的血清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菌株J711,NJ16、NJ111和A212均属O#-1(2048)血清型。(2)菌株RT15、Two-7和93F41与供试标准血清型菌株的菌体抗原均不相同,命名为O#-9、O#-10和O#-(11)3种新的血清型。菌株6-1为自凝菌株,其血清型为O#-0。(3)交叉抗原吸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92X10、C333、RT10和2056同属O#-5血清型,并可进一步区分为O#-(5ab)、O#-(5bcd)、O#-(5def)和O#-(5fg)4个血清亚型。菌株HA10-1-3、HA12-1-12和2120分属O#-6血清型的O#-(6ab)、O#-(6bcd)和O#-(6de)3个血清亚型。(4)将2048等6个标准菌株重新命名为O#-1,O#-2,O#-3,O#-4,O#-7和O#-8血清型。 相似文献
10.
11.
辽宁营口地区锦鸡儿与树锦鸡儿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锦鸡儿与树锦鸡儿根瘤菌进行研究,以了解其系统发育地位及遗传多样性。通过分离、纯化、回接结瘤测定共获得了31株待测菌,并采用16S rDNA PCR RFLP及BOX-PCR等方法对这些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1株待测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全部源于中间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 spp.),并产生5种不同的rDNA图谱组合。BOX-PCR研究中,待测菌株呈现出较高的多样性,在80%相似性水平上,将待测菌归于17个不同的类型当中。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金属尾矿地根瘤菌的重金属抗性及其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分离自陕两、甘肃金属尾矿废弃地寄主为刺槐、鸡眼草、草木樨等23种豆科植物的188株根瘤菌进行了7种重金属的抗性分析、最大抗性水平(MRL)的确定和抗性菌株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菌株之间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菌株表现出对Hg2+、Cd2+、Cr6+(<0.5 mmol·L-1)敏感,而对Pb2+(<2.5 mmol·L-1)不敏感.在液体培养基中,CCNWSX0403和CCNWSX0360可耐受4.0 mmol·L-1Zn2+,分别可耐受2.4 mmol·L-1和2.8 mmol·L-1Cu2+,CCNWGS0139可耐受0.4 mmol·L-1Hg2+,CCNWSX0003可耐受2.4 mmol·L-1Ni2+,CCNWGS0284和CCNWGSO142可耐受4.8 mmol·L-1Pb2+.9株抗性菌株的16S rDNA全序列分析表明:CCNWGS0122和CCNWSX0003分别属于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和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4株对Pb2+、Hg2+耐受性较强的菌株CCNWSX0386、CCNWGS0139、CCNWGS0284和CCNWGS0142均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而属于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的3株菌CCNWGS0309、CCNWSX0403和CCNWSX0360对Cu2+、Zn2+耐受性较好.总体上Agrobacterium对Hg2+和Pb2+的耐受性较好,Bradyrhizobium比Rhizobium、Sinorhizobium、Mesorhizobium有较强的重金属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西北部分矿区豆科植物根瘤菌重金属抗性及16S rDNA 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长在西北部分矿区的豆科植物根瘤中分离筛选到对重金属有抗性的38株根瘤菌,采用PCR-RFLP分子技术进行16SrDNA指纹图谱分析,选取每种类型的代表菌株进行16S rDNA全序列测定,建立系统发育树状图,并对38株菌进行Zn、Hg、Cu、Cd和Pb 5种重金属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分别归属于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和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代表菌株CCNWSX1277和CCNWSX1294可耐受2.0 mmol·L-1的Zn2+,CCNWSX1277可耐受0.25 mmol·L-1的Hg2+,多数代表菌株可耐受1.6 mmol·L-1的Cu2+,仅3株代表菌株可以耐受Cd2+,其中CCNWSX1277能耐受1.4 mmol·L-1的Cd2+,所有代表菌株能耐受2.5 mmol·L-1的Pb2+.Agrobacterium属的2株代表菌株对5种重金属均有较强的耐受性;而Rhizobium属的4株菌和Sinorhizobium属的3株菌对5种重金属的耐受性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总体来看,供试菌株对重金属的耐受性顺序为Agrobacterium>Rhizobium>Sinorhizobium.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16S rDNA技术,对分离自黑龙江省的3株大豆根瘤菌进行了序列测定及分析,通过与模式菌株的比较确定其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结果表明,3个菌株与慢生根瘤菌亲源最近,利用分析根瘤菌16S rDNA的方法来鉴定根瘤菌的准确性较高,可行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16S rDN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16S rDNA序列对来自中国8个省(区)的34株马铃薯疮痂病菌和15株参比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采用链霉菌通用引物对34株测试菌株的基因组进行16S rDNA序列扩增,测序后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比对,选取同源性较高的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34个测试菌株均为链霉菌属,其中Streptomyces scabies 12株、S. galilaeus 8株、S. bobili 6株、S. turgidiscabies 1株、S. acidiscabies 1株、S. diastatochromogenes 2株、S. setonii 1株、S. enissocaesilis 3株。其中S. galilaeus、S. bobili和S. enissocaesilis等种均为新发现的疮痂病病原。对各菌株的分布分析发现,山东省的疮痂病菌有4种,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有3种,四川省、河北省和山西省均有2种,黑龙江省为1种。【结论】中国马铃薯疮痂病菌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且分布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6.
水稻橙叶病植原体16S rDNA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原体16S rDNA通用引物对水稻橙叶病发病植株的DNA进行了PCR扩增和基因克隆.序列测定表明,PCR扩增的片段全长为1 853 bp,包括1 527 bp的水稻橙叶病植原体(RYL)的16S rDNA基因全序列、234 bp的邻近间隔区的序列及部分(92 bp)23S rDNA基因序列.序列比较结果表明,RYL的16S rDNA全序列与其他植原体的相似性在88%~95%,其中与America aster yellows(AAY,GenBank登录号X68373)最高相似性为95%.利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的16S rDNA系统演化树结果表明:RYL与AAY亲缘关系最近,同被聚类为翠菊黄化组(16Sr Ⅰ). 相似文献
17.
新疆两泥火山可培养中度嗜盐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乌苏和独山子两泥火山可培养中度嗜盐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10;NaCl盐浓度的ISP5培养基,对两泥火山样品进行可培养菌分离、16S rDNA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新疆两泥火山中共分离得到26株中度嗜盐细菌和放线菌,乌苏泥火山13株,分属于7个属:Nesterenkonia、Bacillus、Salinicoccus、Nocardiopsis、Halomonas、Halophilic和Micrococcacea,其中Nesterenkonia属为优势菌群;独山子泥火山13株,隶属于6个属:Halomonas、Marinobacter、Bacillus、 Salinicoccus、Nocardiopsis和Halolactibacillus,其中Halomonas和Marinobacter属为优势菌群.4株可能为潜在的新种.[结论]新疆两泥火山可培养中度嗜盐细菌和放线菌具有较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且潜藏着新的菌种资源,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PCR-DGGE技术对自然堆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牛粪和稻草为堆肥原料,对自然堆肥过程进行传统培养法和PCR-DGGE技术的分析,研究了自然堆肥微生物菌群在堆肥不同时期的多态性变化。结果表明,自然堆肥微生物数量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变化,在堆肥的升温期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多、高温期有所下降、降温期再次增加。通过DGGE分子生态学手段研究表明,在堆肥的升温期种群的多样性指数也大大的增加、高温期减少、降温期再次增加,与传统培养法成相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