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提升城市公园绿地使用效率,查找公园绿地分布布局短板,基于公平理念,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从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能力与社区人群需求出发,利用分级公园绿地服务覆盖率、地均绿地服务水平、人均绿地服务水平区位熵及可达性指标,通过优化可达性评价模型,提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精准化评价方法;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公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海淀区大尺度城市公园绿地供给充足;海淀区社区型游憩绿地供给有待提高;海淀区"三山五园"建设极大地提高了社区绿地可达性。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增加社区级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及增加社区到达绿地空间的便捷性。实证研究表明,提出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精准化评价模式能为城市公园绿地的更新及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精确地对街道绿化品质进行评估,以福州市主城区三环快速路街道范围内为研究对象,获取百度街景数据及图像分析提取街道绿视率,结合空间网络分析软件Axwoman,以POI、公交站点、地铁站点等大数据作为数据支撑,综合分析福州市街道活力和街道绿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福州市研究区内街道绿视率的平均值为21.62%,仓山区的绿视率平均值最高,达到了21.93%,鼓楼区、晋安区、台江区依次递减;(2)福州市街道各维度指标结果整体呈中心聚集且向周边扩散的趋势,福州市核心城区鼓楼区、台江区的区位特征和功能性指标整体较好,仓山区最差.但连接性指标则相反,仓山区最好.通过街道多维度评价结果与街道绿视率叠加分析进一步挖掘街道潜力,为规划者在后期提升城市街道的绿化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避灾绿地可达性可以间接反映城市地形特征及布局。用实地勘察、文献检索等方法,对贵阳市自然环境、绿地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借助ArcGIS软件平台对贵阳市地形及居住点、绿地分布、服务范围及可达性进行研究,分析地形对绿地避灾可达性和有效避灾面积的影响。通过对贵阳市17个城市绿地的研究发现:1)基于1998—2018年遥感影像分析,发现贵阳市1998—2018年期间城市绿地呈现减少趋势,累积减少136.61 km2;2)对避灾可达性的影响:公园可达性在5 min内能够到达的只占总可达面积的1.65%;10 min可达占比4.36%;20 min可达范围占比13.18%;60 min占比63.67%。3)黔灵山公园等6个公园的有效避灾面积占比不足1%,观山湖公园等8个公园的有效避灾面积占比不足10%。同时还发现:城市广场占比较高,但数量较少,难以满足贵阳市总人口的避灾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不同生态位风景游憩林的三维绿量(3DGQ)和林下游憩空间量(FRS)特征,揭示风景游憩林构建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方法  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分别在广东省珠海市前山公园(13个样方)、北理工珠海学院(14个样方)和梅华城市公园(26个样方)设置风景游憩林群落研究林地,结合高分遥感影像,进行每木调查。测算三维绿量和林下游憩空间量,分析不同区位风景游憩林的差异。  结果  位于城市近郊区(UFA)的前山公园风景游憩林单位面积绿量最低。单木绿量较大的树种有白兰Michelia × alba、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荔枝Litchi chinensis、非洲楝Khaya senegalensis、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凤凰木Delonix regia、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3个研究林地三维绿量分布有一定差异,位于城市核心区(CUA)的梅华城市公园三维绿量分布较均匀;树木胸径与其三维绿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与树种树冠形状有关。凤凰木、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木棉Bombax ceiba和秋枫Bischofia javanica的空间分配策略为林下游憩空间占据绝对优势,白兰的空间分配策略有较强的多样性。  结论  随着研究林地地理位置由城市核心向城市近郊过渡,单位面积三维绿量逐渐减小,绿量分布迅速趋于集中;胸径与三维绿量的正相关关系受树冠形态影响;风景游憩林构建过程中,冠层空间和林下游憩空间的分配应结合树种特点进行。图3表1参30  相似文献   

5.
以福州市晋安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绿地可达性进行评价,探究路网密度等微观因子对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晋安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水平,促进城市公园空间配置优化。基于百度地图API路径规划接口及热力图等大数据,采用多种出行模式(步行、电动车、驾车)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对福州市晋安区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及其活力匹配特征进行研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工具对可达性与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1)晋安区绿地可达性在空间上呈现中心向外递减特征,可达性较高的多为综合公园,较低的多为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2)公园绿地活力分布呈现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特征,低可达性高活力类型和低可达性低活力类型的公园绿地面积占比多,高可达性高活力类型占比最少;3)在可达性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中,发现道路服务指数、路网连接度对公园绿地可达性有显著影响;公园的空间分布上,鼓山镇东部及东南部、岳峰镇东北部为公园资源匮乏区。建议通过建设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公共绿地及和小型的公共绿地,优化散落分布的社区公园,提高路网密度以及路网连接度,以提升晋安区公园绿地可达性。  相似文献   

6.
空间句法理论中的可达性程度已成为衡量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重要指标。为了给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合理空间布局提供指导与科学依据,以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线段模型并进行句法测度与量化分析,结合ArcGIS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感知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4个维度指出南陵县在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1)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良好,能在总体层面上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要求。但其空间聚集性呈现多核心的圈层分布特征,新老城区公园布局不均衡,部分公园周边道路体系建设不完善;2)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整体感知可达性较差,不利于城市居民通过局部路网感知公园的整体空间信息,并且公园整体空间渗透能力不足,心理可达性一般;3)在依据完善城市道路结构、合理增加公园绿地、优化绿地分类分级体系和丰富绿色开放空间等策略优化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后发现,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的全局与局部整合度值均明显提升,公园空间分布系统性与均衡性方面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诸暨市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现状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优化浙江省诸暨市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结构,为今后同类城市的公园绿地布局参考,以浙江省诸暨市城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资料搜集,从公园绿地分类标准、景观生态学和景观可达性等3个层面出发,对诸暨市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现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并指出存在总体布局缺乏网络化、小型斑块绿地布局欠合理、公园绿地类型不健全等问题。最后结合诸暨市的城市特色,提出平衡布局各类公园绿地,加强大型斑快绿地建设,健全各类公园绿地类型、公园绿地布局结构网络化,强化公园绿地在布局上的均衡性与可达性,挖掘社会文化价值与创建地方特色等6条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园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达性是影响人们有效利用公园以及衡量城市公园布局合理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采集实时在线地图交通数据,针对步行、公共交通和自驾车3种不同交通方式下上海市浦东新区所有公园的可达性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城市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研究表明:浦东新区北部内环内的区域,有数量众多的小型公园,步行方式下公园的可达性达到了较好水平,而中部和南部区域因为公园数量少,只有少量围绕在公园附近的居民小区可达性较好,其他受距离限制,步行前往公园的可达性较差;自驾车主要受到路况影响,早上的可达性优于中午与晚上;公共交通前往公园的可达性除了受道路拥堵情况的影响,还受限于运营时间,傍晚的可达性略好于早上,早上的可达性略好于中午。从空间分布看,内环区域可达性好于外环区域:靠近市中心的区域公园密集、公共交通网密集,公园可达性高;中部与北部区域公园少、公共交通网络稀疏,可达性低。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防灾避险的重要场所,其避灾服务域的判定有助于指导城市避灾场所的空间布局,对提高城市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以灾时3、5min和10min内避灾绿地的服务能力和承载力2个方面量化,探讨福州市鼓楼区绿地的避灾服务范围、服务人口数量以及街道避灾服务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绿地面积约6.80km~2,符合紧急避灾的绿地共9块,面积为0.81km~2;避灾绿地在3、5min和10min内的服务范围差异较大,其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西湖左海公园,面积分别为1.78、3.33km~2和8.26km~2,绿地服务范围最小的分别为0.20、0.43km~2和1.17km~2;在避灾服务人口比方面,10min内国光公园、金牛山公园、闽江公园北园、西湖左海公园、温泉公园可达人口数量未超过其承载量;从街道避灾服务情况可知鼓西街道最佳,在10min可实现服务区域内人口的全面覆盖;最后叠加研究区其他自然灾害避灾点,得出研究区避灾服务空间分布不平衡,五凤街道、东街街道和洪山镇尚有35.65%、15.69%和7.32%的人群处于避灾盲区。  相似文献   

10.
保护和利用好城市山体自然遗存、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多山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以凯里市主城区2018年9月遥感影像图为基本数据源,在ARCGIS10.2及FRAGSTATS4.2软件支持下,结合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凯里市现有公园绿地的体系组成、空间布局、基地背景与服务能力、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凯里市主城区现有公园绿地体系较为全面,但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不明显;公园绿地整体上呈明显的聚集分布,各社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指标不均衡;公园绿地斑块规模差异巨大,离城市居民生活最近的社区公园和游园数量最多,平均面积最小,公园绿地统计指标的主要贡献来源是遗存于城市之中的自然山体,但其基于游憩休闲的环境友性低,公园可进入性差,游人容量低;公园绿地中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很少,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能力弱。为充分保护和利用传承好得天独厚的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生态资源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形成独具特色少数民族多山城市,从更新观念、增量联网、扩容提质、传承文化和保护山体5个方面提出凯里市公园绿地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徐州市鼓楼生态园D区景观设计借鉴批判性地域主义的设计思想,结合徐州城市的历史特色和居民生活特点,通过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设计手法,对住区景观布局及景观进行设计,营造出符合徐州居民生活特色的现代住区景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北京市边缘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绿化隔离带成为控制北京市建成区无序扩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手段,在绿化隔离带范围内建设郊野公园是落实规划的有效途径.郊野公园的核心目标是在生态保育的同时提供少量的游憩活动,因此对于绿化隔离带范围内生境质量高的区域进行保护应作为郊野公园选址的基础原则.[方...  相似文献   

13.
以郑州市为例,分析了郑州市主要公园的现状及在应急避难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的思路,在城市防灾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在平灾结合需求下城市公园的改造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规划设计方法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以昆明市盘龙区城市公园周边人口密度及交通条件为调查对象,结合大数据,着重分析城市道路网数据、市民活动密度数据与城市公园空间分布合理性关系。结果显示,盘龙区城市公园整体空间分布合理,设施较完善,公园功能发挥较好,能较好地服务了周边居民。但部分城市公园周围的交通便利性较差,存在公园资源浪费的隐患,服务设施仍有待改进,应成为后期城市公园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以郑州市主城区公园可达性、绿地服务水平、区位熵为公园绿地与人口分布均衡性评价的定量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分析了公园绿地与居民人口分布的均衡性。结果表明:1)综合指标分析得出,主城区内6个区公园绿地服务效率差异较大,郑东新区综合值最高,为0.694,公园服务效率远高于其他各区,服务重叠率较高;其他老城区综合评价值普遍较低,惠济区最差,为0.139,服务效果差距较大,公园绿地与人口分布严重失衡。2)反映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网络分析显示:3种交通方式下出行5 min内,惠济区可达性最差,郑东新区最好。3)现状公园绿地在500、1 000 m服务范围内,管城区服务效率最差,郑东新区最好;按照《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中新增居住区,惠济区公园绿地的服务水平在500、1 000 m范围内将分别下降30%、44%,忽略了新增绿地与新增居住区的同步发展匹配。4)各主城区公园绿地的区位熵差距悬殊,表明郑州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与居民人口分布极不均衡,郑东新区最高是金水区的154.1倍,前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金水区151.7倍。该研究结果将为今后的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和公园绿地布局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产业推动城市公园建设,使其从传统休闲场所和绿色生态环境向智慧绿地的模式进行演替。【方法】以北京市门头沟永定河科普公园为例,阐述如何通过商业背景优势、产业联动效应和高新科研成果的综合运用,提出以科技为主题的科普公园设计手法。【结果】根据不同功能定位,将园区分为门城汇客厅、城市展示厅和室外办公厅这三个主题特色区域。【结论】将科技产业融于科普公园的景观设计之中,勾勒出未来科技主导下的高品质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贵州省暴雨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贞宏  杨益  刘芳  王兴菊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778-11781,11783
[目的]研究基于GIS的贵州省暴雨灾害风险区划。[方法]选取贵州作为研究区域,以1km×1km埘格数据为评价单元,利用贵州省1961-2008年气象站点日降雨资料,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受体易损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及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构建暴雨灾害风险区划指标体系;在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子权重的基础上,构建基于GIS的风险评价模型对4个子指标和风险性总指标分别评价,并最终得到贵州省暴雨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贵州省暴雨灾害风险自中部向四周呈递减的总趋势,低风险区集中在贵州省东北部,暴雨较少、抗灾能力较强是该区风险低的主要原因;高风险区集中在省中部偏西地区,主要因为暴雨集中、地形变化大、森林覆盖率低,其中安顺市较高以上风险地区占该市98.02%,而2010年发生特大地质灾害的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岗乌镇也属于高风险区。这与实际受灾清况相吻合。[结论]该研究为以区域为对象的宏观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