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贵州省粮食稳定增长做出较大贡献,但化肥用量持续增长、盲目施用化肥等问题,带来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存在问题,结合现代农业技术,提出今后肥料施用对策,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草代肥就是利用各种落叶、杂草、作物秸秆等代替部分化肥和有机肥的一种施肥技术。化肥被称为"粮食的粮食",长期以来化肥一直是粮食增产的重要物质基础,确实给农民增加了不少经济收入,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对生物有机肥数量质量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在绿色王国,昆虫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一门鼎盛,这与它们"大嘴"吃四方分不开的。昆虫食性广泛,吃植物的约占48.2%,称为"植食性",吃腐烂物质的约占17.3%,称为"腐食性",寄生性昆虫占2.4%,捕食性昆虫占28%。寄生性昆虫和捕食性昆虫称"肉食性",而  相似文献   

4.
正赵文争是个对土地和粮食充满强烈之爱的庄稼汉,由于小时候因自然灾害造成的饥荒挨过饿,长大后,他不仅深深地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珍惜每一粒得来不易的粮食,而且痴情于播种和收获,在他深爱的土地里"淘金",并将部分收获施予乡邻,积极奉献大爱之心。钟爱土地开垦荒田赵文争是富有"鲁南粮仓"之称的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马南社区前赵村的一位农  相似文献   

5.
<正>"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关于农资简单而又深刻的精辟比喻,无论是在种业界,还是在农化圈,都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典的至理名言:种子、农药、化肥是确保粮食和农作物丰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种子好比发动机,农药、化肥好比两翼,三者缺一不可。早在1964年,袁隆平在洞庭早籼稻稻田中发现"突然雄性不育株",1973年,他发明杂交水稻,并于1976年开始全面推广,为中国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湖南省粮食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全省粮食生产喜获"九连增",总产首次突破600亿斤。农业部门功不可没,植保系统功不可没,种子、农药、化肥等涉农企业功不可没。为破解农业植保部门服务指导和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难题,从2008年起,湖南省植保植检站副站长唐会联、全国劳动模范尹惠平领衔,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项目推广,项目组成员发扬"泥腿子"精神,采用边研究、边示范、  相似文献   

7.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农药则对防治和减轻有害生物为害、保证农林丰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受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化肥、农药成为了众矢之的。在今年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数位政协委员,他们均认为,没有化学投入品就没有现代农业,农资产品为农业生产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不要因为一些个案而把农药、化肥妖魔化,谈化色变。  相似文献   

8.
<正>人们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的时候,要求所吃的粮食多样化、健康化。杂粮属于"药食同源"的食品,不同杂粮有不同的营养保健功效。圣昂达机械(天津)有限公司研发的新食面生产线是一套现代化的杂粮深加工设备,经其加工生产的新食面,食疗效果好、保健功能强,被人们誉为"保健食品",为  相似文献   

9.
<正>"用全球8%的耕地,生产了全球21%的粮食,但同时化肥消耗量占全球35%。肥越用越多,地越种越馋,这是我国粮食‘十一连增’背后的尴尬现实。农业部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随着化肥使用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过量施肥、盲目施肥、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施肥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日趋显著,不仅浪费资源,也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水体  相似文献   

10.
<正>由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两减"专项项目"大豆及花生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于近日在安徽宿州召开现场会。根腐病是当前我国大豆生产中的最重要病害之一,发生广、危害重、难防控,是农药乃至化肥盲目过量使用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宿州市埇桥区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基地和付湖村大豆"两减"示范基地,项目  相似文献   

11.
<正>连日来,记者驱车在河南省滑县、盐津、封丘等地采访,很多农民反映,今年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太快了,期盼农资价格稳定,降低生产成本。日前,记者来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许昌实地采访。  相似文献   

12.
<正>六十年代人自语:我们是辛苦的一代60年代职场人常用"辛苦"、"压力巨大"来形容自己的生活。他们成长于计划经济之下,吃过不少苦,肩扛各种责任,也正因如此,他们少了很多自我。"圆滑"、"胆小谨慎",60年代职场人认为,这就是他们给后辈的印象。关键词1:压力——解读者:晋先生企业管理者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一则微博称:"江西一年收获两季水稻,但很多当地人只吃第二季大米,第一季似乎没人吃。这是为什么?由于怕耽误第二季,农民会使用各种方法包括化肥、农药对第一季揠秒(苗)助长。"早稻真的是化肥、农药催熟的吗?主产地农民吃不吃早稻?记者走访了江西、湖南的农业主管部门、水稻专家和种植户。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农业部近日通报,正式启动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预计到2020年,在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我国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总量将实现零增长。化肥、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促进我国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的问题在相当范围内存在。数据显示,1979年至2013年35年间,我国化肥用量由1086万吨增加到5912万吨,年均增长率5.2%;2012至2014  相似文献   

15.
<正>火车票、压岁钱、逼婚、熊孩子……这些都是春节期间大家讨论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就是"吃"。"吃"的东西有个文雅的说法叫"年货",置办年货已成为一种具有很强"仪式感"的习俗被保留下来。它的存在如同《舌尖上的中国》中所展示的,已不仅是一种"吃的东西",而是一种情怀。  相似文献   

16.
<正>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化肥是粮食的粮食"。春节过后,春耕备肥的关键时期就要来了,而这个冬天化肥价格淡季逆势上涨,有些品种3个月来涨幅超过20%,引发了广泛的关注。针对这一形势,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地方各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粮食安全发展报告(2013-2014)》近日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部粮食安全评估报告。报告认为,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整体比较安全,大豆生产存在风险。报告从评估角度对我国粮食安全进行分析,初步建立起了粮食安全评估体系,将粮食安全等级划分为"粮食安全"、"粮食比较安全"、"粮食不安全"和"粮食危机"。经评估,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整体状况为"比较安全",粮食流通、消费、宏观调控的等级也为"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在"凤凰新闻"看到一则消息,农业部副部长在11月7日举行的"中国粮食与安全战略峰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农业资源约束日益严峻,突出表现在水资源上。而因为化肥农药、土地流转、人工费用等增加,中国种粮成本也高于以前。此外,生态压力持续增大,灾害威胁依然较大。我国化肥使用量比发达国家高出20%,农药使用量比发达国家高出15%。副部长说,今后靠"大肥大  相似文献   

19.
<正>从吃饱到吃品牌、吃健康、吃范儿,从居民消费越来越看重品牌,到"私人定制"农产品越来越走俏,农业正经历着一场由"生产导向"到"消费导向"的嬗变。要在竞争激烈的农产品市场中突出重围,靠的就是尊重市场、认识市场、把握市场。这是我国近些年农业生产的一个重大转向,即从"生产导向"转向"市场导向",从埋头苦干转向抬  相似文献   

20.
正张朝阳是河南省泌阳县一位普通农资商人。正值"三夏"农忙,记者对他的采访是在下乡途中进行的。他对记者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农资经营要"讲感情",也就是说农资经销商的经营要讲诚信、品质与价值。张朝阳说,40年前,他进镇供销社工作,开始销售化肥。当时一个月工资只有20元,生活拮据,常常是一天只吃两顿饭。父亲经常鼓励他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价值。那时候,为了多挣钱,他经常在工作之余去干装卸化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