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设置不同灌溉定额处理(240、280、340、390、440 m3/667 m2)和常规地面灌处理(CK,550 ~ 650 m3/667 m2),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灌溉定额对玉米产量指标的影响,为南疆地区膜下滴灌玉米栽培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在一定灌溉定额下(240 ~ 390 m3/667 m2)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大,超过一定的灌溉定额(> 390 m3/667 m2) 对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构成无显著提高。因此,膜下滴灌条件下,南疆套播玉米灌溉定额为 340 ~ 390 m3/667 m2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
以确定马铃薯滴灌最佳灌溉方案为目标,通过不同灌水处理试验,对马铃薯高垄滴灌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降水量为102.9mm时,与试验田相同地力和施肥条件,灌溉定额达到212.6m3/667m2,马铃薯产量达到峰值;马铃薯合理灌溉定额为120m3/667m2;当灌溉定额为120m3/667m2时,马铃薯生育期最佳灌水次数为8~10次。  相似文献   

3.
探究不同灌水量对棉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为南疆地区膜下滴灌棉田节水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6个不同灌溉定额水平:5 400 m3/hm2、5 100 m3/hm2、4 800 m3/hm2、4 500 m3/hm2、4 200 m3/hm2、3 900 m3/hm2(记为W1、W2、W3、W4、W5、W6),对比分析不同灌溉定额下配施液体肥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棉花株高呈单峰增长趋势,其变化趋势均为W1>W2>W3>W4>W5>W6;棉花主茎叶片数、果枝数随着灌溉定额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W2灌溉水平下出现最大值;棉花产量在W2灌溉水平下出现最大值,在W1灌溉水平下产量最低,且W2处理比W1处理增产30.72%。本试验得出结论,在总灌水量为5 100 m3/hm2条件下配施液体肥,棉花生长发育、产量最优。南疆地区膜下滴灌为棉田最佳灌溉模式,有利于棉花产量增加及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实现节水增产。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灌水和施氮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垄膜沟灌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灌溉定额下垄膜沟灌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果,结果表明,施氮、灌水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均有重要影响。灌溉定额从3 600 m3/hm2增加到4 500 m3/hm2和在0~300 kg/hm2范围内增施氮肥,玉米穗粒数、千粒重增加、增产显著。增加灌水和减少施氮,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其中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4 500 m3/hm2处理的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与最高产量处理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5 400 m3/hm2相比,仅减产0.17%,减产差异不显著,且水分利用效率较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5 400 m3/hm2处理提高了11.45%,节水900 m3/hm2。在河西走廊垄膜沟灌栽培条件下,可选择施N 300 kg/hm2和灌水4 500 m3/hm2为玉米的适宜氮肥用量和灌溉定额。玉米获得15 000 kg/hm2以上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180~390 kg/hm2,灌溉定额3 720~5 100 m3/hm2。  相似文献   

5.
基于长远的土壤环境问题考虑,棉花无膜滴灌栽培模式将成为解决南疆棉田地膜残留污染的有效途径。为了探讨南疆地区棉花无膜滴灌栽培模式的可行性,设置27(I1)、36(I2)、45(I3)、54(I4)和63 mm(I5) 5个无膜滴灌灌水定额处理,并以膜下滴灌灌水定额36 mm(I6)作为对照处理,研究土壤水分分布、棉花耗水及产量等对不同灌水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相同灌水定额时,无膜滴灌棉田的土壤含水率低于膜下滴灌;无膜滴灌条件下,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呈增加的趋势;其中I5处理的土壤含水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上升,而I1、I2、I3及I4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在60 cm深处达到峰值,之后随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相同灌水定额时,无膜滴灌I2处理的籽棉产量显著低于膜下滴灌I6处理,减产14.25%。无膜滴灌条件下,籽棉产量随灌水定额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水分利用效率则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逐渐降低。其中,I4处理的籽棉产量最高,与膜下滴灌I6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因此,结合产量水平,棉花无膜滴灌的适宜灌水定额为54 mm,灌水次数以10次为宜,为棉花无膜滴灌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焉耆盆地工业番茄滴灌节水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工业番茄滴灌节水制度以及2009年焉耆盆地工业番茄膜下滴灌的增产优势。结果表明,焉耆盆地工业番茄滴灌的节水作用明显,增产效果显著,各滴灌处理平均产量达150t/hm2以上;不同的灌溉定额和滴灌次数显著影响产量,滴灌次数增加,产量也增加,但当灌溉定额增加至4500m3/hm2时,产量呈降低的趋势;焉耆盆地工业番茄兼顾高产和节水的滴灌最佳灌溉方案为滴灌次数14次、灌水定额为3300m3/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大青菜膜下滴灌节水效果,于2016、2017年开展了2次试验,结果表明:大青菜膜下滴灌条件下产量最高达到8 362 kg/667 m~2(2016年),产量可增长13.2%;灌溉指标(灌水前土壤含水量)12.19%~19.96%,灌溉定额109.5 m~3/667 m~2,与传统灌溉相比可节水59%。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究多砾石砂土膜下滴灌玉米的灌溉制度。以灌水定额为变量(30.0 mm、37.5 mm、45.0 mm、52.5 mm和60.0 mm),显著性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为手段,进行膜下滴灌玉米的灌溉试验。结果表明:显著性分析结合生长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52.5 mm灌水定额适宜膜下滴灌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茎粗的生长;模糊综合评判确定52.5与60 mm灌水定额最有利。通过显著性分析发现灌水定额的增加对灌溉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灌水定额由30增加至45 mm处理间的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显著性差异(P< 0.05),但45至60 mm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模糊综合评判后发现,52.5 mm的灌水处理对膜下滴灌玉米的生长指标、增产指标与节水指标均最优。以节约水资源的理念出发,综合考虑膜下滴灌玉米的生长指标、产量及其构成,认为拔节期后灌水定额52.5 mm,灌溉定额472.5 mm的灌溉制度最适宜多砾石砂土膜下滴灌玉米种植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新疆膜下滴灌春玉米适宜的灌溉定额,设置了4 200(T1)、4 800(T2)、5 400(T3)、6 000(T4)m3/hm24种灌溉定额进行田间小区灌溉试验,利用ET-60测定仪测定各处理下的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状况,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下滴灌春玉米土壤水热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根系土壤湿润区随灌溉定额的增大而增大,当灌溉定额为4 800 m3/hm2时,仅能保持滴头下玉米根层10~30 cm土壤水分状况良好。土壤水分在水平方向运移距离较短,湿润区范围较小。灌溉定额在5 400 m3/hm2时,在垂直方向10~60 cm、水平方向0~30 cm土层均能保持较好的土壤水分状况,但当灌溉定额为6 000 m3/hm2时会出现土壤水分的无效深层下渗,因此灌溉定额为5 400 m3/hm2较适宜。土壤温度的空间分布状况与土壤水分的分布状况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即土壤水分高的土层区域土壤温度较低,灌溉定额越大,对根系土壤温度的影响区域就越大。各灌水处理下的土壤温度分布在垂直方向上总体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其中,30~60 cm深度范围各灌水处理下水平方向分布较均匀,各灌水处理土层温度大小为T1T2T3T4。穗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以及生物量总体随灌溉定额增大而增大,灌溉定额过低不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质量与灌溉定额总体呈正相关,各处理穗行数无显著差异,籽粒产量也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大而增大,灌溉定额为5 400 m3/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达18 697.5 kg/hm2。根据拟合的产量与灌溉定额的关系曲线,当灌溉定额为5 867 m3/hm2时,理论产量最高,可达19 798 kg/hm2。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垄作膜下滴灌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垄作覆膜条件下进行不同滴灌量及滴灌次数试验,研究马铃薯适宜滴灌量和滴灌次数的优化灌溉模式,结果表明:优化出3种最佳滴灌方案,分别为滴灌定额15m3/667m^2,分5次滴灌;滴灌定额25m3/667m^2,分5次滴灌;35m3/667m^2,分4次滴灌;比未滴灌马铃薯鲜薯增产45.60%~82.4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4.6%~53.52%,可供生产上根据窖蓄水量状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最适宜的滴灌定额,为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压砂瓜增产增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灌溉定额设置5个标准:高水40 m3/667 m2(A1)、中水30 m3/667 m2(A2)、中水20 m3/667 m2(A3)、低水10 m3/667 m2(A4)和不灌水(CK),共计15个处理,设置灌溉次数为5次,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对压砂瓜生理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下压砂瓜生理性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压砂瓜主蔓长、纵横径和产量随之增大,表现为A1>A2>A3>A4>CK;在品质指标上,压砂瓜的水分含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大,A1处理最高,A2略微次之,CK最低;心糖、边糖和可溶性总糖在一定的灌溉定额下(10~30 m3/667 m2)随灌溉定额的增...  相似文献   

12.
通过管栽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盐基对玉米冠层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在0.958%~0.978%之间时,4 275 m3/hm2是西北半干旱地区膜下滴灌玉米生产的适宜灌溉量;处理Y1Q2较其他处理显著促进了玉米冠层生长,提高了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3.
膜下滴灌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石羊河流域中游,通过2014-2015两年的灌溉试验,对春玉米生育期设置不同灌溉定额(4 800、4 200和3 600 m3·hm-2),测定0-100 cm土层内,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春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土壤全盐量在年内和年际间的变化,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随灌水定额的增加,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增加明显,当灌水定额从420 m3·hm-2增加到480 m3·hm-2时,春玉米吐丝扬花期0-60 cm土层平均含水率可保持在24.52%以上。在作物需水关键期,当灌水定额为480 m3·hm-2时,能明显增加深层土壤的蓄水量。当灌溉定额低于360 m3·hm-2时,灌水量严重不足,土壤水分亏缺明显。在非灌溉期,土壤盐分随水分蒸发在表层耕作土壤中积聚。垂直方向上,在0-40 cm土层发生积盐现象,80-100 cm土层发生脱盐现象。在灌溉期,在垂直方向上,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土壤淋洗深度呈增加的趋势。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0-20 cm土层土壤发生脱盐现象,40-100 cm土层发生积盐现象。但0-100 cm土层内,土壤全盐量盈亏量总体基本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土壤盐分以滴头为中心向滴灌带两侧运移,滴头间土壤水分的交汇作用将原耕层的部分盐分迁移到滴灌带的湿润锋边缘处。各处理土壤含盐量均表现为滴灌带间较滴头间增加明显。不同灌溉定额对春玉米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影响不显著,对穗粗、秃尖长、百粒重影响显著。降低灌溉定额可增加春玉米的穗粗和百粒重,但对作物增产无显著作用。【结论】膜下滴灌条件下,春玉米耗水量受灌水量影响,适度水分亏缺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但使春玉米产量降低4.45%-20.99%。春玉米全生育期灌水10次,灌水定额为420 m3·hm-2,灌溉定额为4 200 m3·hm-2的灌溉制度节水、压盐、增产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14.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20、25、30、35、40、45 m3·667 m-2)对辣椒产量、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定额30 m3·667 m2处理的辣椒产量最高,分别较灌水定额20、35、40、45 m...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西辽河平原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该地区玉米不同灌溉方式下氮素高效利用调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大田对比的方法进行,供试品种采用农华101,密度5 000株/亩,以当地农户生产灌溉定额为设定灌额,测定和分析了玉米氮素积累与转运及籽粒产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2019年和2020年2年中,浅埋滴灌条件下氮肥偏生产力最高、膜下滴灌条件下最低,二者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各处理间氮素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氮素利用效率以浅埋滴灌最高,大水漫灌次之,膜下滴灌最低,其中2019年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020年浅埋滴灌和大水漫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膜下滴灌;玉米籽粒产量以浅埋滴灌和大水漫灌最高,二者与膜下滴灌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综合结果分析可知,浅埋滴灌是西辽河平原玉米生产上较适合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更好地为风沙土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灌溉水量条件下风沙土地区膜下滴灌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灌溉水量对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和单株地上干物质重等营养生长指标影响较小;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穗粒重、穗重等产量构成性状和产量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灌溉水量为75%Er时产量最高,达到7.67t/hm3;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线性下降,25%ET时WUE最大,为1.30kg/m3。[结论]在风沙土地区,玉米膜下滴灌灌溉水量宜控制在25%ET~75%ET。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安玉308为材料,开展不同滴灌灌溉量试验,研究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量对安玉308农艺性状影响不明显,但对产量起决定性作用,在灌溉定额增加到150 m3·667 m-2时,产量最高为798.8 kg·667 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伊犁新垦区玉米生产滴灌最佳灌溉制度和滴灌水肥调控技术。【方法】设置3个不同的灌溉定额(4 800、5 400、6 000 m~3/hm~2)处理,采取统一的灌溉周期:4 d,并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水分生产率和主要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对玉米应用小水量多次灌的滴灌技术,灌溉定额对产量有较显著的影响,成正相关,当灌溉定额在5 631.6 m~3/hm~2时,可获得最佳产量。【结论】伊犁新垦区玉米在滴灌条件下,采用小水量多次灌并在生育期内追肥的水肥调控技术,可实现当地玉米生产的节水、节肥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及灌水周期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在灌水前后对土壤水分进行监测,测定不同生育期的花铃数及株高等生理指标.[结果]低灌溉定额条件下,灌水周期对棉花株高影响不明显,随灌溉定额的增大,株高逐渐增大;当灌溉定额一定时,随灌水周期的增大,株高减小;灌溉定额为3 300 m3/hm2,灌水周期为8 d时,棉花结铃数最多,对提高棉花产量有利,灌水周期为10 d的结铃数最小.[结论]灌溉定额为5 100 m3/hm2时,灌水周期为10 d可使棉花提前现蕾;灌溉定额为4 688 m3/hm2,灌水周期为8 d时,产量最高,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0.
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制度的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的大田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条件对玉米生物量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适量的灌溉会促使玉米协调营养器官和经济器官的比例,从而提高经济产量。相同的灌溉定额不同的灌溉次数对产量有一定影响。膜下滴灌与传统种植相比,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较高的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