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明凤 《河南农业》2016,(23):43-44
简要分析江西省彭泽县 2016 年 6 月 18 日 20:00-20 日 08:00 出现的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的强降水过程(简称“6.19”过程),来验证“单站天气分析和预报平台”(简称“单站 EC 细网格”)预报方法是否适用,为今后彭泽县的强降水预报、气象服务等提供一种简便、直观的预报平台和方法。分析得出“单站 EC 细网格”预报平台在没有装风廓线雷达的地区,属于模拟演算预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适宜大型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时间把握比较好,云量的多寡预报准。但是,其不能确定降水量级,不能确定降水的落区。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尺度站逐小时资料、Micaps资料、温州双偏振雷达产品和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分析了2021年5月20—22日平阳县出现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在高空槽东移过程中,配合中层槽切和低层涡切东移的背景下产生;此次过程以稳定性降水为主,暴雨由降水持续时间长造成;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及强弱较好地指示了降水的落区及最强降水的时段;各家数值模式对此次降水过程的降水预报不是特别理想。  相似文献   

3.
利用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2015年3月出现在抚顺章党站的2次一般性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预报释用,结果表明:EC细网格预报的累积降水量大小不能作为判断未来降水量的直接依据,应根据EC细网格预报出的其他物理量综合判断,即850 hPa层面以下存在比较大的比湿、较长的降水持续期间、低层925~700 hPa持续的上升运动、较强的850 hPa低空急流。  相似文献   

4.
吕作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1):166-171
利用单站气象要素逐小时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以及MICAPS常规资料,从过程实况、大尺度环流背景、物理量等方面,对2012年7月13日20:00~14日00:00发生在三门峡市区及附近的短时局地强降水过程的形成机制及预报难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短时强降水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整个过程冷空气活动均非常活跃;三门峡站气象要素演变对降水开始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过程的水汽条件及动力条件在降水开始前6 h左右仍然不利于产生降水,直到降水开始前2 h左右才逐渐转化为有利条件。过程预报中存在气象参考资料时空分辨率不足以及水汽条件与当地暴雨预报指标不一致两大难点,业务中需要在不断完善当地暴雨预报指标的基础上,着重从短时临近角度进行分析预报。  相似文献   

5.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对通化市2020年8月26日-9月9日发生的三次台风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连续三场台风过程的台风路径预报基本准确,只是在登陆后有小幅度的调整。(2)三次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西风槽配合(3)三次过程的水汽条件都较好,都有低空急流不断地将海上的水汽向我省输送。(4)暴雨区处于高空急流辐散区,低空急流的左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了较强的上升运动。(5)后两场台风深厚的行星尺度系统和天气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稳定维持,导致降水持续时间长。(6)地形作用使得“美莎克”和“海神”相对“巴威”,持续影响时间明显更长。(7)三次过程通化均出现瞬时9级大风,主要原因,一是等压线密集,二是变压梯度大,三是动量下传。(8)通过对模式检验分析得出,EC细网格模式降水时间、降水量级,强降水落区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宝鸡多普勒雷达及多家数值预报产品,从提高预报预警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出发,对2021年6月15—16日发生在宝鸡地区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该次强降水过程主要由于500 hPa短波槽东移,引起700 hPa、850 hPa切变线南北移动,导致偏南风和偏东风将暖湿空气向宝鸡地区输送而形成;(2)地面冷锋是此次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3)多普勒雷达对降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回波强度很好地表征了降水强度;(4)EC模式相较于GRAPES和NCEP模式的预报效果更好;(5)此次降水的准确预报,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保证了气象服务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资料、FNL再分析资料、欧洲数值模式(ECMWF,简称EC)资料对2022年7月13日11:00至15日8:00出现在德惠市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成因分析,并将EC预报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预报误差产生原因,提出夏季暴雨落区和时段预报的订正着眼点。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受高空冷涡和低空气旋的共同作用,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850 hPa气旋附近;降水前期德惠市水汽充沛,降雨过程中上升运动较弱;根据德惠市降雨量强度,此次降雨量分为了4个强降雨时段。此次降雨EC预报的降雨落区和降雨时段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其主要原因包括比湿场强度预报与实况有偏差,EC预报中上升运动的强度偏弱,高空冷涡和低空气旋的南移速度较实况偏快。以上3个方面也是对此次数值预报暴雨落区进行订正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8.
何晓东  赵晓川  张红宇  王贵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42-12344,12360
[目的]分析营口地区一次暴雨过程中预报失误的原因。[方法]利用自动站降水资料和MICAPS资料,对2010年7月19~22日营口地区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雷达、云图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7月21日的预报失误原因。[结果]造成7月21日暴雨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是:①此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降水不连续且分布不均,21日的强降水与前2个时段的强降水不同,是局部短时强降水,此类降水预报难度大;②数值预报不稳定,误差大;③20日夜间已经出现强降水,与21日傍晚出现的强降水间隔时间不长,容易使预报员疏忽,并且在此期间雷达和云图的暂时静寂也形成了一定的干扰。对于暴雨预报的着眼点应该立足于数值预报的形势预报,而不应将注意力放在要素预报上;应坚持以形势分析判断为主,要素判断为辅的原则;对于强降水的预报,数值预报往往误差较大,不能盲信,预报员应根据经验对其进行正确的订正预报。[结论]该研究为暴雨的预报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检验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在四平市汛期降水的预报能力,并且为精细化预报订正提供客观依据,收集2015年6—8月5种常用的细网格降水预报产品,与同期的降水实况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晴雨预报EC和T639模式较好;一般性降水EC和日本模式较好;24、48 h都是WRF空报最多,而T639空报最少,而无论何时起报,对于72 h来说都是日本空报最少;无论是20:00起报还是8:00起报的一般性降水,24 h都是EC漏报率最低,48 h WRF漏报率最低,整体来看T639漏报率较高;WRF对明显降水预报效果优于其他模式。  相似文献   

10.
黄鹏  胡洁  边琼  卓永 《农业灾害研究》2022,(9):82-84+112
利用昌都市站点降水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7月6日20:00~7月9日20:00西藏昌都市发生的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个例分析。通过分析大尺度大气环流作用、热力作用以及动力作用揭示此次持续强降水过程的发生和持续机制,分析发现:大尺度环流背景有利于冷暖空气在昌都市上空汇合,利于产生强降水;此次降水具备充分的水汽条件与强烈的上升运动,配合着中低层明显辐合与高层明显辐散。  相似文献   

11.
利用MICAPS形势场和物理量场资料、数值预报、雷达资料等,分析了2021年6月9—10日湘中娄底地区出现的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探究了9日08:00~10日08:00 24 h降雨量主观预报量级偏小,中雨、大雨以及暴雨漏报的原因。结果表明:6月9日和10日的降水均为原地生成的回波,为局地对流性降水,都不是系统性的降水,这种局地性的对流降水目前预报难度较大,多参考国家气象局3 h的气压场和过程前每小时的地面填图分析,对临近的预报预警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今后需加强对局地性强对流天气个例的总结和分析,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资料,对2016年7月31日—8月2日新疆一次大范围的大降水天气的形势场、高低空配置、风场、云图、雷达特征及预报检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次大降水的主要形势场是南北两支低槽结合,存在高空偏西急流、中层偏南急流和850 hPa配合有偏东风,3支气流的维持加强,为大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降水区雷达回波维持时间长,存在辐合区,位置稳定;短时强降水的时段,有逆风区存在,回波顶高达到12 km.EC细网格预报72 h内在降水落区、降水量级、暴雨落区的位置和范围方面较WRF准确率高,但对伊犁北部降水量预报较实况量级偏小.  相似文献   

13.
利用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2015年3月出现在抚顺章党站的2次一般性降水过程的温度变化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EC细网格预报的2m温度值作为未来温度预报的直接依据有一定的误差,在有降水时,EC细网格2m露点温度以及1 000 hPa风在y方向上的分量V在降水前后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平流降温和非绝热降温的主要依据,如果降水开始后露点温度下降且V分量符号由正转负,说明有冷空气侵入,平流降温明显;如果降水开始后露点温度明显上升且V分量符号没有变化,始终为正值,说明没有冷空气侵入,以非绝热降温为主.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实时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欧洲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9日早晨发生在湖北省荆州市1次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大暴雨在有利的天气环流背景下产生,500 hPa小槽东移叠加鄂北低槽带动冷平流南下,荆州市处于大尺度梅雨锋云系中。大暴雨由2个对流风暴引起,前1个对流风暴为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降水过程中雷达回波后部不断触发新的对流单体生成,形成后向传播,利于大暴雨的发生。大暴雨发生前低空急流发展旺盛,探空图上为上干下湿的配置,对流有效位能预报显示能量在1 000 J以上,EC细网格资料的预报为预报员短临预警提供参考。高层的强辐散对强降水贡献更大,强降水时段与整层强烈上升运动时段对应较好,强降水时水汽通道存在于边界层925 hPa。雷达资料的分析显示,9日预报产品显示5:00小时降水量最大为78mm,此时可以考虑发出预警。风暴追踪信息显示,M2超级单体于5:15左右生成,生成时最大反射率强度在50 dBZ以上,垂直液态水含量由25 kg/m2跃增到40 kg/m2以上,冰雹指数及强冰雹指数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GRAPES_MESO模式数据、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探空与地面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2019年6月10日郴州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模式降水预报情况、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等进行天气学检验。结果表明:GRAPES_MESO模式降水量预报随着时效临近,雨带位置和强度误差缩小,短期时效内的降水量预报,能较好地反应本次强降水的位置、范围、强度,整体效果比GRAPES_GFS、EC细网格、日本中尺度模式好;对于9日20∶00—10日20∶00 24h的降水量,模式9日08∶00预报了郴州西部的大暴雨,落区偏西40km左右,中心值偏小30mm左右;对形势场的预报误差随等压面高度降低而增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复杂地形对模式预报影响较大; 850hPa风速辐合的漏报可能是降水量预报偏小的原因之一;模式对中层干侵入位置预报的偏差可能导致强降水位置偏离实况;对物理量场的预报不稳定,在本文检验的几个物理量中,水汽通量散度预报效果最好,而郴州西部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的预报范围和强度较实况偏小,可能是降水量偏小的重要原因之一;假相当位温的预报效果好于k指数,对涡度和散度的预报效果不太理想,这可能与观测资料较稀疏、无法体现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9年7月23日一次降水过程的BJ—RUC预报进行检验分析,介绍了一种基于对象的检验评估诊断方法(MODE)。从检验的各种指标来看,对于这次降水的预报,22日20:00、23日08:00、11:003个时次的BJ—RUC预报的强度均偏弱,但23日08:00较好地预报了降水落区。MODE检验评估方法可以从降水落区位置、形态、走向等方面给出客观比较,且可以反映预报对实况的强度差异,更加全面地反映了模式降水预报的性能,更接近预报员的主观判断思维。  相似文献   

17.
2022年10月9日-10日延边州出现了明显降水,山区出现了雨夹雪。分析本次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及模式预报偏差成因,发现:气旋入海后爆发性发展配合偏东回流的长时间影响是本次降水量级较大的关键;模式大尺度环流形势预报基本准确;降水量级预报中,EC、CMA-GFS与实况最接近,EC模式稳定性更高,两家模式均在最近时次的预报更准确。降水相态的预报离不开气温的预报,EC气温预报与实况偏差较小,CMA-GFS预报的850hPa气温和2m气温均较实况偏高,在今后的气温预报中要更多参考EC的预报。通过检验雷达ROSE2.0降水产品,发现降水最强时刻,距离雷达较近处,降水会被过高估计;在距雷达80km以外地方的降水被过低估计,其他区域估计的强降水对实际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辽宁省62个国家级气象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对2017年辽宁省精细化网格预报24小时降水预报产品进行了初步检验,得到结论如下:对于晴雨预报,精细化网格预报对辽宁西部地区的预报效果较好,东部地区晴雨预报准确率相对较低;对于降水预报,精细化网格预报对辽宁东、西部地形复杂地区的降水预报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对辽宁中部辽河平原地区的降水预报效果较差,主要体现为辽宁中部地区的降水漏报率较辽宁东、西部地区高,并且对于辽宁大部分地区,降水的空报现象较漏报现象严重;对于强降水预报,精细化网格预报对辽宁东南部地区的强降水预报效果相对较好,对于其他地区,精细化网格预报的强降水预报效果整体较差,强降水的漏报、空报现象均较为严重,应用精细化网格预报做强降水预报时需加强订正。  相似文献   

19.
8月7日葫芦岛地区局地大暴雨漏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丽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04-14507
暴雨是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长久以来区域性暴雨被广泛关注和研究,预报能力明显提高。对天气尺度下突发中小尺度的短时强降水来说,虽然有预报理论基础,但由于观测网点(特别是高空观测网点)和观测时间的稀疏,预报难度较大。2007年8月7日早晨到夜间,葫芦岛地区普降中到大雨,部分地区过程累计雨量超过50mm,少数乡镇雨量超过100mm。这次降水过程是在天气尺度降水的前提下,出现了中小尺度的短时强降水,通过乡镇自动站降水记录分析,这次局地性短时强降水具有影响范围小、出现时间不一致等特点,预报难度大,因此造成这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漏报。  相似文献   

20.
李琳 《北京农业》2013,(24):170-17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s资料,以及自动站降水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针对山西省2012年6月28日08:00~29日08::00的强降水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系统的演变、物理量诊断分析、FY-2C云图变化、雷达强度回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由于其降水的局地性强和时段集中,经常引发洪涝、泥石流等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减产,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提高强降水天气的监测、预报和预警的能力,对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