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中国西部茶海的产业集群效应分析——基于聚集经济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磊 《中国茶叶》2009,31(5):20-21
2005年12月26日,由贵州遵义市的湄潭、凤冈、余庆3县人民政府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联合成立的"中国西部茶海特色经济联合体"合作联盟正式被命名为"中国西部茶海"(简称"西部茶海")。"西部茶海"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乌江北岸、大娄山南麓,茶园较为集中,总面积1.15万hm^2,年茶叶产量6500t,产值1.7亿元,占3县农业总产值的6.5%,年利税2386万元。  相似文献   

2.
信阳位于我国江北茶区的北缘,是传统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和红茶新贵"信阳红"的故乡;由于冬春气温较低、多为高山茶园、茶农习惯只采制春茶一季,历史上信阳茶的安全不容置疑。随着近年信阳茶产业的发展,茶园面积迅速扩大,夏秋茶利用率提升,信阳茶出口内销均迅速增长,茶产业成为信阳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但茶叶作为一种食品饮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孙胜利 《中国茶叶》2010,32(8):36-36
应茶友之邀到云南看普洱茶样,常在茶农家行走,但见他们煮着一种大叶的老茶喝,我好奇也跟着喝,觉味甘纯生津,有微酸,茶农说是"老帕卡"。我是第一次听说这茶,在所看茶书中也没有这茶印象,当时也没在意。近来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鉴茶、泡茶一本通》中看到些许的有关"老帕卡"的介绍,觉得有必要同茶友聊聊有关"老帕卡"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陈德华 《中国茶叶》2010,32(12):38-38
《中国茶叶》2010年第2期上载有巩志先生的《大红袍发展轨迹》一文。该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考述"大红袍脱胎于武夷茶",第二部分则编年式地描述"建国后大红袍发展轨迹"。第一部分的内容,因为年湮代远,可考索者寡,姑不论;作为武夷山大红袍茶树品种发展的见证人,本人自1963年从福安农校茶叶专业大专班毕业分配到崇安(武夷山)从事茶业工作已近50年,对该文第二部分的若干问题不能苟同。笔者现仅就御茶园名丛观察(标本)园五株大红袍茶苗的栽种时间;大红袍小包装茶如何首推市场;大红袍茶树(树苗)如何开始"引种"繁育的真实情况作一介绍,兼与巩志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5.
梵净山翠峰茶与茶叶公用品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贵州茶产业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2010年,贵州茶叶总产量近5万余吨,茶园面积突破300万亩,茶叶综合产值突破35亿元。据了解,贵州现有区域性茶叶公用品牌十多个,覆盖贵州现有茶叶面积90%以上,涉及茶农250万人以上。区域性茶叶公用品牌建设对加快贵州茶叶品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贵州五大名茶之一"梵净山翠峰茶"为例,提出区域性茶叶公用品牌建设的几点浅见。一、"梵净山翠峰茶"产业概况"梵净山翠峰茶"产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贵州省茶叶主产县,宜茶总面积2万公顷,2010年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  相似文献   

6.
佛教禅宗对中国茶化尤其是中国茶道所作的贡献是突出的.禅宗在推动饮茶之风在全国流行;对植茶圃、建茶山;对中国茶化的向外传播等方面都起了推动作用.更使人不可忘怀的是,禅宗在饮茶意境的创造,把饮茶提高到悟道的宗教哲学高度,正所谓“茶禅一味”,其历史贡献在中国茶化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本试图就“茶禅一味”谈谈笔的浅显理解,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石门县现有茶园总面积0.73万hm2,采摘面积0.61万hm2,是湖南省的产茶大县和全国有机茶生产大县、"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中国名茶之乡"、"百姓信任的产茶地"、"农业部确立的长江中下游优质绿茶和特种茶优势产业带"。  相似文献   

8.
潮州工夫茶,在"百度百科名片"是这样介绍的:"潮州工夫茶,亦称潮汕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作为一种茶艺,潮州工夫茶讲究用水、用火、用器;讲究沏泡的程式及姿势动作;讲究品饮的礼仪礼节.因此,《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书中,有这样的评介:"中国讲求烹茶,以粤之潮州府为最".作为一种民俗,潮州工夫茶也是非常有特色.在潮州,茶是家家户户必备之物,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陌路之人,只要来客,一定要"冲茶"相待,否则,便是不敬.就是没有客人,自家人闲聊看电视,也要"冲"上一"泡"茶,边饮边看,边饮边聊,恬淡自然.就是那些漂洋过海的潮籍侨民,或是散居全国各地的潮汕人,也都保留了饮工夫茶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2011,(5):21-21
本刊讯4月12日,第六届中国普陀佛茶文化节在舟山普陀东港佛茶园广场开幕。本届佛茶文化节以"茶佑天下,茗香普陀"为主题,内容包括开幕式、如是佛茶品茗文艺演出、寻茶问禅休闲游、佛茶推介会等活动。此次文化节活动持续到4月18日,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茶文化研究会、普陀区政府、市农林局等单位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禅茶一味"或"茶禅一味",或认为两者等同。其实不然。"禅茶"和"茶禅"虽然仅一字之差,细细品味是有差别的,前者主要指佛门茶事;后者不仅是佛门茶事,更是具有哲学意义的茶事典故,早已为道家和儒家所认同,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1.
茶与健康专题(二) 茶叶内含成分及其保健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一种在普遍性上仅次于水的饮品,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庶人,都同样爱茶、嗜茶。茶集解渴、健体、怡情、修身、涤心于一体。茶之所以能如此经久不衰、风靡全球必须归功于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从中国古代宣传"茶为万病之药"起,世界各地都将饮茶与保健联系在一起。在古印度,有一类食物称为"Rasayana",包括34种植物。  相似文献   

12.
凯亚 《福建茶叶》2006,(1):47-48
一茶是人情汤,最富人情味。——记得有一家茶叶公司在售茶的礼品袋上,非常醒目地印有这么一行字样:“天然·健康·人情味”,这真够耐人寻味的。中国之茶固然是天然、健康的,不过这还不足以表达它那最显著的特色;而惟有它那超乎一切别种饮品之上的人情味,这才一语道出了中国之茶  相似文献   

13.
刘林 《茶叶通讯》2003,(3):42-43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古至今 ,茶与茶文化不但推动着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 ,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茶文化 ,对人类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茶道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 ,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1] 。弘扬茶文化 ,倡导茶道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素质 ,就这一论题 ,谈几点看法。1 中国茶道的内涵中国茶道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和谐安乐之道[1] 。其内容包括茶艺、茶礼、茶境和修道。茶艺就是备茶选茶、烹茶、品茶等技艺 ;茶礼…  相似文献   

14.
朱阳 《茶叶》2011,37(2):128-129
茶香四月,恰逢中国茶叶博物馆建馆20周年,茶博将第十四届西湖国际茶会与建馆20周年系列活动结合起来,围绕"倡导科学饮茶、提升生活品质、丰富有茶生活、促进茶友交流"主题,充分融合"琴、棋、书、画、诗、酒、花"等雅事,充分发挥茶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中的特殊作用,使现代时尚生活更显中国品味,进一步擦亮“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  相似文献   

15.
《福建茶叶》2010,(9):58-63
<正>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百年一遇、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更是茶界同仁的大喜事。中国茶与世界博览会有缘,历届世博会都有茶的身影,特别是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组织的评奖活动,中国茶叶获得多项奖章,为祖国争得了荣光。上海世博会是办在家门口的一次博览会,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业应该在世博会上占有一席之  相似文献   

16.
一、古今中外对茶的定位(定性)评价 茶是最佳饮品,中国茶"保健显著,品味优佳"得到全球茶界人士认同.古今中外,世界上专家学者、文人雅士,乃至国家领导人物中对茶的高度评价不胜枚举,可以概括为"四个最":1200年前,茶圣陆羽(733-804年)提出茶为"为饮最宜"的饮品;曾经习医深谙医理的孙中山先生(1866-1925年)指出,茶为最合卫生,最优美的人类饮料;近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定,茶为最佳的保健饮品.世界上三大无酒精饮品——茶叶、咖啡、可可,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兴奋作用,来自三者都含有咖啡因的化学成分,但茶叶中的咖啡因含量较少,而且不含脂肪,所以,茶叶具有较为温和的兴奋作用.而且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丰富,是咖啡、可可中所没有的,茶多酚对人体具有广谱性的保健功效,如抗癌、抗衰老、减肥等…….  相似文献   

17.
一、茶叶产业发展成果湖北省竹溪县地处秦巴山脉腹地,是鄂西北秦巴山区高香型绿茶主要产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区域自然优势,提出"南特北茶"的产业布局和推进"工农对接"发展举措,以有机茶开发为主线,以板块基地建设为契机,围绕建设全国茶叶强县目标,抢抓机遇,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举全县之力发展茶叶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竹溪县先后被国家授予"中国茶叶之乡"和"中国有机绿茶之乡",拥有省级龙头企业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和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龙峰茶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8.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阐述了茶树栽培、采摘和制作等精辟论断,闻名于世。同时他还是最早论及茶与水的关系,不仅是茶学始祖,也是检查饮水卫生的创始者。尤其是在品水和煮茶方面更具有独到之处,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扬子江上水,蒙山顶上茶"是古今广为传颂赞誉蒙顶茶的诗句。  相似文献   

19.
程柱生 《茶叶通讯》2011,38(1):46-48
(六)动物类 带"龙"(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 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字的茶名:西湖龙井、大佛龙井、羊岩龙井、 海风龙井、莲台龙井、南海神龙井、龙潭茶、龙泉茶、龙虾茶、龙舞茶、 龙须茶、龙乾春、龙都香茗、龙都毛峰、龙都颗颗香、龙岩斜背茶、龙浦仙毫、龙浦翠茗、龙泉白天鹅、龙泉剑茗、龙泉玉剑、龙潭翠毫、龙游凤尖、龙山银尖、龙谷丽人、龙湖雪梅、龙湖翠、龙游方山茶、龙洞碧芽、雪龙茶、九龙茶、游龙茶、  相似文献   

20.
开化龙顶产于浙江母亲河——钱塘江源头开化县,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境内有座大龙山,出产茶叶,明代时称"大龙茶"。后因大龙山顶茶品质最好,故取名"开化龙顶"茶。开化龙顶外形紧直挺秀,色泽翠绿,芽叶成朵匀齐,香气鲜嫩清幽,滋味鲜醇甘爽,汤色杏绿清澈。用玻璃杯冲泡时,色翠形美,极具观赏价值。"玉芽入水,浮沉有序,似金枪直立,如蓓蕾初放,清汤绿叶,栩栩如生。"已故中国茶业界泰斗庄晚芳先生几次亲临开化指导,对开化龙顶关爱有加,曾为开化龙顶作诗题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