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谈三种大豆种植方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董丽华目前大豆的种植方式很多,增产显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大豆等距穴播栽培法: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实行大豆穴播栽培,使穴间距离加大,促使封行期拖后,造成良好通风透光条件,有效的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而...  相似文献   

2.
改变种植方式提高大豆群体产量的研究张智策,马守富,王守国,宋锐(黑龙江省北安农业学校北安市164000)一、前言大豆的种植方式如何?直接关系到其群体的大小,而群体的大小则是决定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因素。生产上,往往受特定种植方式的约束,而限制了大豆的增...  相似文献   

3.
山区寒地大豆增产栽培技术初探绥棱县林业局集体企业公司陆慧玲,齐主祥,王健,贾翠花绥棱林业局位于小兴安岭南坡,绥化地区东北部、绥棱县境内。东经127°36'45″至128°20'22″,北纬47°26'13″至48°05'42″。平均海拔349米。最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玉米品种间、混种植栽培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多年研究和实践,对玉米不同单交种混种、间种栽培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做了探讨。论述了新型的群体结构、生物多样性及当代杂种优势等理论基础,研究了品种的遗传背景、农艺性状、形态学特性、生理生态差异和抗逆性等栽培技术方面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垦区大豆种植方式的变革和运用宋继红祝宝林(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佳木斯,154007)黑龙江垦区大豆生产经过长足发展,近年来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已占全国大豆的十分之一左右,出口量占三分之一以上,成为国家重要的大豆商品和出口基地。20年代以前,垦区大豆...  相似文献   

6.
胡新  许艳丽  高世杰 《大豆科学》2012,31(3):449-452
在温室条件下以抗大豆胞囊线虫品种抗线4号和非抗大豆胞囊线虫品种黑农35为试材,探讨了品种混种对感病大豆生长发育的作用和抗线4号根系浸出物对黑农35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SCN后,大豆植株生长受抑制,其中抗线4株高减少幅度最高达到21.4%,主根长减少最高达到24.9%,侧根数减少幅度为7.8%~55.1%;黑农35清种时受大豆胞囊线虫危害,株高减少15.5%~30.8%,主根长减少17.2%~32.3%,侧根数减少最高达到71.9%。抗线和非抗线品种混种有利于大豆抵御大豆胞囊线虫的危害,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与黑农35清种相比,品种混种作物群体的株高、植株鲜重、根鲜重和根长增加幅度分别高达16.9%、11.4%、17.9%和22.2%,与抗线4清种相比,品种混种主根长度增加最显著,达到9.3%。抗线4根系浸出物浇灌黑农35不接种SCN处理各测定指标的增幅达0.1%~8.4%,浇灌接种SCN的黑农35,各处理测定指标的增幅达9.7%~39.4%,说明抗性与非抗性品种混种后根系间相互作用可以促进非抗性品种生长发育,抵御大豆胞囊线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以合丰45和红丰11为材料,设计6个不同的群体分布,株距(cm)×垄上行距(cm)分别为:8×8,8×10,8×12,10×8,10×10和10×12进行田间试验.采用LSD法比较分析群体分布对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分布显著影响合丰45和红丰11的产量及其性状;合丰45的补偿效应值大于红丰11,红丰11的密度效应值则高于合丰45;补偿效应值和密度效应值均受群体分布影响;8 cm株距时,2个品种的产量与行距呈线性回归关系,10 cm株距时,2个品种的产量与行距表现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回归关系;株型的差异导致产量极值出现在不同的群体分布水平上,具体表现为合丰45和红丰11分别在10 cm×10 cm和8 cm×12 cm群体分布时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选用耐密性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垦丰16和合丰25为试材,研究了22.5万,30.0万和37.5万株·hm2三个种植密度对不同耐密性大豆品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耐密植品种垦丰16冠层上部叶柄长度显著低于普通品种,在高密度条件下,从第9节开始叶柄长度短于合丰25;叶形指数高于普通品种,尤其是高密度条件下从第12节位开始垦丰16的叶形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普通品种合丰25,有利于通风透光。耐密植品种垦丰16的叶色值高于普通品种,随着密度增加叶色值峰值出现时间没有明显变化,密植条件下生育后期叶片持绿性更强。随着密度增加,耐密植品种垦丰16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下降速度慢,当密度为30.0万株·hm2时垦丰16与合丰25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为P=0.033 3,P=0.023 5),密度为37.5万株·hm2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分别为P=0.001 8,P=0.004 7);随着密度增加,耐密品种垦丰16产量逐渐增加,不耐密品种合丰25产量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密度为37.5万株·hm2时,两个品种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 9)。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植株形态和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表明,耐密大豆品种垦丰16冠层结构更有利于在高密度条件下通风透光,密植条件下后期持绿性强,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受密度影响小,因此在高密度条件下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某些株型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对吉林省1923年以来生产上主推的9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叶面积、叶面积指数(LA I) 、叶柄长度、茎直径 和比叶重( SLW)等参数的研究表明:大豆产量、叶面积、叶面积指数(LA I) 、茎直径和比叶重( SLW)随着年代的增 加而增加;老品种的冠层结构呈伞型,新品种的冠层结构呈宝塔型;大豆产量与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LA I)和茎 直径呈显著相关( P≤0. 05) ,株型可以作为大豆高产、高光效育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置玉米间种大豆不同行比以及净种处理栽培种植,收获后计算产值。结果表明,净种大豆产值最低,玉米间种大豆行比为1:1时产值最高。通过栽培研究、产值分析比较,总结出了适合保山市既增加耕地复种指数,又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健  刘敬军  张凤彩 《大豆科技》2006,(6):34-35,44
通过对7月5日至7月25日晚播条件下大豆生长发育研究表明,每晚播5d,株荚数分别降低19.7%、29.6%、51.9%、56.3%。株粒数分别降低14.6%、24.8%、47.6%、60.3%。而对百粒重影响不大。减产率19.0%-72.3%,达极显著水平。7月15日以前播种,可获得70%以上的产量,且能正常成熟,7月20日后播种,仅能获得50%以下的产量,且不能正常成熟。  相似文献   

12.
混施微肥对不同类型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拌种结合叶面喷肥的施肥方式,研究了硼、钼、锌、锰、铁微量元素对铁丰30号、铁丰31号和铁豆37号的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施肥方式下施用不同剂量的微量元素,均增加了不同类型大豆的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粒数、分枝数和籽粒产量,但对其百粒重和主茎节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免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清除、秸秆还田耕翻、秸秆清除耕翻四种不同栽培模式,研究其对豆田蛴螬发生量的影响及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蛴螬发生量的表现为免耕田〉耕翻田,秸秆还田〉秸秆清除;在秸秆还田地块产量要素中,单株荚数、粒数增加较多,且翻耕田百粒重、单株粒重都最大;从产量上来看,耕翻田〉免耕田,对免耕田而言,秸秆还田〉秸秆清除,耕翻田则相反。经方差分析,产量结果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对夏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很大,结果表明,夏大豆晚熟类型品种南豆12六月上旬为高产播期,产量达181.5kg/667m^2,6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适宜播种期;5月23日为优质播期,蛋白质含量最高,达51.78%;总品质最好,达69.58%。夏大豆在适宜的播种期范围内适当早播有利于获得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5.
报道辽宁省大豆品种在晋南麦后夏播区生态条件下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所有7个品种均表现为:生育期缩短,植株变矮,但由于单株英数增加,百粒重提高,仍可获得较高产量,其中辽豆15、辽豆17生态适应性较好,产量高,商品性也好,经过本省区试后可以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6.
姚卫华 《大豆科技》2006,(6):12-13,15
通过10年的试验数据阐述了大豆30cm平作窄行密植(以下简称“大豆30cm平窄密”)增产增效是非常显著的。还阐述了该项技术的增产机理和技术关键。并且还对该项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施用不同叶面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8种叶面肥一年对比试验,初步看出8种叶面肥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以丰秋101增产较明显,增产8.9%。  相似文献   

18.
Soybeans planted in early to mid-June (early) are less affected by rainfall during rainy season than those conventionally planted in early to mid-July in southwestern Japan. Also, narrow row cultivation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soybean yield and save labor for inter-tillage and ridging. Field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2014 and 2015 to test the effect of plant density (high, middle, and low) under early planting condition on growth, yield, and several agronomical traits of Sachiyutaka A1 and three new genotypes (Sakukei 155, Kanto 127 and Shikoku 15). Early planting was performed in mid- to late June, even though rainy season started in early June. Higher plant densities produced 13% greater yield than low plant density through an increase in biomass accumulation, especially at R5. Among yield components, only pods m?2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yield, indicating that an increase in pods m?2 led to a greater yield with higher plant densities. The yields of Sachiyutaka A1 were relatively stable for two years, but the lodging resistance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Shikoku 15 had greater yield potential and lodging resistance, but its resistance to damping-off disease should be improved. Sakukei 155 with medium plant density produced relatively high and stable yield with less lodging. Although the yield of Kanto 127 fluctuated between experimental years, this genotype showed higher yield potential in higher plant densities with less lodging in 2015. Thus, Sakukei 155 and Kanto 127 with high or medium density may be suitable for early planting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种类与数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氮磷钾配合施用条件下,大豆产量大幅度增加,大豆产量可达3260kg/hm^2;磷钾配合施用条件下,产量可达3160kg/hm^2。施用氮肥、磷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肥效高。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及技术要点,同时初步分析了增产原因。5a来依安县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推广达到10万hm^2,平均产量达165.4kg/667m^2,比对照田148.5kg/667m^2增产11.38%。实践证明,45cm双条密植栽培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