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仲先 《茶叶通讯》2009,36(1):7-10
通过对炎帝、神农和湖南茶史的有关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可知:炎帝其所以得名,是以火德王天下。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神农氏和炎帝起源于南方,逐渐北上,一度在姜水一带成功称霸,后来被黄帝打败,最后又撤回南方老家,并葬在湖南。陆羽说过“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炎陵是神农氏的归葬之地,神农氏在湖南的活动中应当涉及到了茶。很多古籍上有关于湖南茶事的记载,这些典籍可以证明湖南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  相似文献   

2.
关于茶文化的定义,笔者在《论茶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认为:茶文化是茶的物质生产和品饮利用过程的物质、技艺及其形成精神的成果的总和,其内容包含物质层面、技艺层面和精神层面。可见,茶文化形成于茶之品饮而有别于茶之为饮,茶的生产和饮用不等于茶文化形成,从时间上看,“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陆羽《茶经》)。神农氏,又称炎帝,为传说中的神奇人物,生于母系氏族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神农发现茶的记载,源于东汉年间成书的《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  相似文献   

3.
王融初 《茶叶通讯》2013,(4):14-16,25
本文通过收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论述了神农氏炎帝历代的继承、炎陵县鹿原坡炎帝陵其人、“茶王城”的历史变迁、茶陵茶四条历史掌故,为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作了解读。  相似文献   

4.
巩志 《茶叶科学技术》2004,(2):39-39,33
自从陆羽以<神农食经>为依据,主张"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的起源于药用以来.关于茶与药、与饮,一直是比较引人注目的茶的起源的问题.福建之茶,有文字记载;兴于唐而盛于宋,而据史乘考证,实起于商周时的贡茶.  相似文献   

5.
<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一开头就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大意是说,茶是我国南方最珍贵的常绿树。《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周武王伐纣后,地处中国西南的巴蜀之地的小国向武王进贡包括茶在内的许多珍品。"又有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各种版本的茶书都较统一地认定,我国地处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是茶的原产地,随江河交通传人四川巴  相似文献   

6.
李仁 《中国茶叶》2005,27(3):7-8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的记载,充分表明了茶的悠久历史.早在三干多年前,我国巴蜀一带已将茶叶作为贡品,而且已有人工栽培的茶园了.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秘藏中有整套茶具,其样式之多,工艺之精美,都是世所仅有的,这不仅为说明我国是茶的发源地提供了实物见证,而且更有力地表明了我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兴盛.  相似文献   

7.
茶祖神农氏是中国远古时期最著名的部落首领。尽管学术界对神农的考证众说纷纭,但我们现在可以肯定的是:神农氏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性符号。是远古时期人民大众集体智慧的化身。本文运用符号学的基本理论,从符号与象征性符号“茶祖神农”、神农氏成为茶祖的符号学意义及神农氏作为茶祖对茶文化发展的价值三个方面着手,试图对茶文化符号“茶祖神农”进行比较可行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融初 《茶叶通讯》2009,36(1):33-36
本文以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历史结论为主题,简述神农氏时代其人,对饮茶起源中心、传播及途径,神农精神对湘茶源远流长的影响,并根据史料、传说结合现实情况,对中国茶文化“摇篮”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的茶文化研究从何时开始,古代研究者认为从神农氏开始,茶圣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主要是根据《神农本草》(成书时间是在东汉)的上述传说。陆羽所以作此结论,一是神农氏把茶从无数草木中鉴别、分离出来:二是初步知道茶具有解毒作用,这固然可以作为茶文  相似文献   

10.
品茗话茶德     
自从神农发现和利用茶之始,古代茶人就不断探索茶的本性和茶文化的内涵。茶作为清素高雅之品,灵魂之饮,又偏出在以道德仁礼制,厂有“以孝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给茶的性灵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久而久之,便物化为“茶德”之理念,也便有了茶人之品德了。品茶与人  相似文献   

11.
在7世纪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中提到神农,从那以后人们一直把神农称为茶之始祖。神农还被视为中草药之鼻祖,在各类本草经中把茶作为草药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千两茶记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予茶,无非湘楚。昔中华盛唐,威震寰宇,茶马互市,于是兴焉。湖湘黑茶,嘉木天成。以茶为本,棕为裳,竹为经,合众人之力,踩制成捆。  相似文献   

13.
《茶叶通讯》2008,35(3)
各位专家、学者,市州茶叶学会、茶业协会、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及茶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是前人对茶的利用历史最权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茶叶常常被当作药物使用。汉代《神农本草》记载了365种药物,其中也提到茶,曰:“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食经》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在《食论》中说:“苦茶久食,益意思。”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人在散茶冲泡之前,一般都是煮茶吃。现今所谓泡茶,唐代就是煮茶。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晚唐的杨华在《膳夫经手录》写道:"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唐代以后,制茶技术日益发展,饼茶(团茶、片茶)、散茶品种日渐增多。但仍以陆羽所说的煮茶为主。唐·陆羽《茶经·五之煮》中所说的煮茶,实际上包括"烧水"和"煮茶"两道工序。先说烧水。《茶经·五之煮》载:"其沸,如鱼目,  相似文献   

16.
吴子先 《广东茶业》2000,(3):3-5,20
“茶之饮,发乎神农氏”,我国饮茶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茶叶作为一种天然植物制成的饮料,已成为我国千家万户的家常饮料。已传播到世界各个国家,成为世界人民的日常饮料。茶叶已被世界人民共同确认为保健饮料。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生活丰富,食物结构的改善,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对人体健康的多种功效和文化价值的进一步阐明和发现,茶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地位更为世人所瞩目。但近年来,突然刮起了一股风,说什么“喝茶会中毒?”──1999年3月24日,羊城晚报以醒目标题“喝茶?让人提心吊胆”报道: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省…  相似文献   

17.
风雅茶韵     
在所有的饮品中,我最青睐茶了。茶,汤清澈,味甘醇,入肠入肺,沁人心脾。茶,这东西真是不可多得的尤物。生于高山,长于幽谷,集采天地之灵气,尽占人间之风雅。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自从走出陆羽的《茶经》,不仅已然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式样",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茶作为一种饮料,从古代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和利用,至今足有数千年的古老文明史。饮茶始于何时?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源于我国。从一些资料记载,最早开始利用茶作为饮料,应该说是商周时代。  相似文献   

19.
且说饮茶     
茶叶从药用、祭品、菜食,渐而转为日常饮用,渐而成为寻常人家开门七件事之一,历经了颇为漫长的历史年代。饮茶始下何时?《茶经》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时代开始发现茶可以作为药用;至殷周已开始作为饮料。这是条界一般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常敏毅 《茶叶》2005,31(3):189-190
茶与医药保健的关系,可以说源远流长。早在三国时代的《广雅》一书中便记载道“剂巴间采茶作饼,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赤,捣末置蓖器中。以汤沃复之,用葱姜笔之,其饮醒酒”。对茶叶的产地、制作,用法及功效等都有涉及。到了唐代,陆羽的《茶经》已经把茶和医药保健的经验系统化及理论化了。到了现代,可以说茶的普及几乎都和保健有关。茶的全球性的消费增长,也带动了医药科研和产品开发的新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