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AFLP(Omt A)蛋白是黄曲霉毒素合成晚期的关键酶。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SUMO-AFLP融合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选取小鼠阳性血清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和有限稀释法进行单克隆杂交瘤细胞的筛选,筛选出可以稳定分泌抗AFL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再用阳性细胞株制备腹水抗体,经辛酸-硫酸铵纯化抗体后,用间接ELISA、Western杂交等方法对抗体的特性进行鉴定。筛选出1株能稳定分泌抗AFLP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3B4 3B10,亚类鉴定单抗为Ig G2a。间接ELISA法测定该细胞腹水抗体的效价为1∶256 000,Western杂交结果显示抗AFLP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AFLP重组蛋白及黄曲霉菌内的天然AFLP蛋白。用1μg·m L~(-1)单克隆抗体检测AFLP蛋白,其线性检测范围为1.259~57.335ng·m L~(-1),检测限为0.851ng·m L~(-1),R~=0.998 3。本文成功制备抗黄曲霉毒素合成中天然AFL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高,为进一步研究AFLP的表达及功能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将黄曲霉毒素B1转化为其半缩醛B2a,在硼氢化钠(NaBH4)还原作用下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完全抗原。将制备的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4次免疫后取其脾脏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细胞融合,采用半固体培养基筛选后鉴定,获得杂交瘤细胞株3A12,抗体的灵敏度可达6.1±0.025ng/mL,抗体与其它黄曲霉毒素B2、G1及G2的交叉反应率依次为7.8%、20.2%及0.6%,与黄曲霉毒素M1交叉反应率小于0.1%。为研发花生等农产品黄曲霉毒素B1特异性免疫分析技术及产品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柑桔黄龙病病原类细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柑桔黄龙病病原类细菌(BLO)建立免疫血清ELISA法诊断的基础上,利用人工培养柑桔黄龙病原BLO制备单克隆抗体,能有效提高诊断黄龙病的准确性及灵敏度。利用人工培养的柑桔黄龙病病原的BLO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ELISA间接法筛选阳性抗体,经有限稀释法克隆,筛选出2株可持续分泌抗柑桔黄龙病BLO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2F11、1E10,该2杂交瘤  相似文献   

4.
用提纯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细胞筛选与克隆,获得4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CGMMV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并分别制备其单抗腹水。4株单克隆腹水抗体间接ELISA效价在10-6~10-7之间,4株单抗的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G1,kappa链。特异性检测表明4株单抗仅与CGMMV的17.5 ku的外壳蛋白有特异性反应。利用最灵敏的11E5单抗为核心建立了检测CGMMV抗原包被间接ELISA方法(ACP-ELISA),该方法对病叶的检测灵敏度达到1∶10 240(g/mL)倍稀释,对提纯病毒的检测灵敏度达到0.01 ng。  相似文献   

5.
为鉴定与水稻草矮病毒(Rice grassy stunt virus,RGSV)侵染引起的水稻根系发育不良的相关蛋白,解析根系发育不良症状的形成机理以及水稻草矮病毒与水稻互作的分子机制,采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DIGE)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对RGSV侵染水稻后根系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对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聚类分析和KEGG生物通路注释。结果表明,差异倍数大于2的蛋白质点有56个,其中,表达丰度升高的点有34个,表达丰度下降的点有22个;质谱成功鉴定出27个蛋白质点,分属于25种蛋白质。GO聚类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涉及14个生物学过程,在生物功能上分属10类。细胞组件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定位于不同的细胞部位。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蛋白参与了12个生物通路。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曲霉毒素B1对小鼠肝脏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不仅能使小鼠逐渐消瘦,肝脏组织出现病变,且能诱导或抑制肝脏部分蛋白的表达。经双向电泳发现,有35个蛋白质点发生变化。对其中新出现或明显上调的5个蛋白质点以及缺失的或明显下调的7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发现,有5个蛋白属于引发小鼠肝脏发生病变甚至是癌变的蛋白,7个蛋白属于参与小鼠肝脏能量与物质代谢的蛋白,这些蛋白对小鼠肝脏癌变过程都有一定的影响。黄曲霉毒素B1可能通过作用于这些蛋白质使小鼠肝脏发生病变甚至是癌变。本研究鉴定出了12个蛋白,为后续研究黄曲霉毒素B1诱发肝脏癌变的机理及其对人类肝脏蛋白的影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用大豆异黄酮干预10 d,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水平。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组移植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坏死较严重。与模型组比较,大豆异黄酮组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降低;VEGF、VEGFR2和HIF1α的蛋白表达降低;TGF-β1及MMP2蛋白表达下降。提示,大豆异黄酮对小鼠H_(22)移植瘤组织的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移植瘤组织VEGF和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醇溶蛋白法和SSR标记法检测小麦种子纯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SSR标记法和醇溶蛋白法检测小麦种子纯度的准确度,以参加冬小麦区域试验的8个品系为试材,利用SSR标记法和醇溶蛋白法分别检测8个品系中的杂株,以田间表型鉴定结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800个单株(每个品系取100个单株)中,醇溶蛋白法和SSR标记法分别检出44和55个杂株,田间表型鉴定出49个杂株.这49个杂株中,有41株同时被SSR标记法和醇溶蛋白法鉴定出来,另有8株仅被SSR标记法鉴定出来.证明SSR标记法检测小麦种子纯度较醇溶蛋白法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9.
引言材料和方法病毒与免疫细胞与培养液细胞融合杂种细胞与抗体的命名免疫球蛋白分类鉴定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腹水液制备结果杂种细胞无性繁殖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以上内容见本刊85年第6期44-46页)单克隆抗体的专化性:用ELISA间接法(表1),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春石斛栽培品种Dendrobium Second Love‘Tokimeki’与金钗石斛的粗多糖、精多糖(除蛋白多糖)和多糖水洗组分(过层析柱分离的水洗组分)的免疫活性差异,分别对昆明小鼠灌胃上述6种不同纯度的多糖,观察其对小鼠脏体指数、迟发性变态反应、抗体积数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比与吞噬指数等免疫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石斛的免疫活性随多糖纯度的提高而增强,纯度最高的多糖水洗组分免疫活性最强,且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D.Second Love‘Tokimeki’和金钗石斛同等纯度的多糖在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小鼠耳肿胀率及小鼠抗体积数上均无显著差异,而D.Second Love‘Tokimeki’的3种不同纯度多糖的吞噬指数均达到了与金钗石斛多糖水洗组分无显著差异的水平。综合来看,栽培品种D.Second Love‘Tokimeki’的多糖免疫活性与金钗石斛多糖相近,具有良好的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RT-PCR克隆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全长基因,根据序列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大豆GlY m Bd 30K的完整开放阅读框,与pET一28a载体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结果表明:克隆了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基因,且构建了其原核表达载体.该基因含有长度为1 14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79个氨基酸.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 758,等电点为5.08.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与数据库中已知的Gly m Bd30K基因同源性很高,因此认为其是大豆的过敏原基因,在GenBank数据库中的登录号为EU883600.克隆的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基因及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为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重组表达和免疫活性鉴定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豆泛变应原profilin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表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多种植物性食物和花粉泛变应原proflin基因进行比对,利用其中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简并引物,通过RT-PCR克隆得到一个新的大豆profilin基因(396bp,pⅠ为5.21,MW为14,1kD),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该基因和已知的多种植物性食物、花粉变应原profilin有较高的同源性(>75%),因此认为其系大豆蛋白泛变应原profilin,命名为Gly m 3.02,EMBL/Gene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DQ784852,这为进一步重组表达和抗原表位分析等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芦春斌  张伟  刘标 《大豆科学》2012,31(2):291-294
以雄性昆明鼠为动物模型,对亲本(F0)和子一代(F1)短期(30 d)及长期(90 d)喂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后,取其脾脏,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短期喂食实验过程中,在0、2、7、14和30 d取样时,转基因大豆饲料对亲本(F0)实验的雄性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在长期(90 d)喂食实验过程中,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对亲本(F0)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也无显著影响(P>0.05)。同样,在30 d的短期和90 d的长期喂食实验过程中,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对子一代(F1)雄性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也均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表明短期(30 d)及长期(90 d)喂食含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对亲本及子一代雄性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均无显著性影响,且无遗传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大豆浸出制油过程中,通过增加脱皮工艺,可得到高蛋白去皮豆粕。其目的是,提高豆粕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浸出设备的处理量,减少生产过程的能量消耗,改善油品质量。工大集团中大植物蛋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应用热脱皮工艺生产高温豆粕,并根据不同的需要生产不同蛋白含量的等级豆粕,此种工艺可明显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大豆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  苗以农 《大豆科学》1989,8(2):153-158
本文选用大豆属Skja亚属的栽培大豆(Glycine max)和野生大豆(G.Soja)以及中间型(G. gracilis)为材料,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子叶细胞伸展发育时期的超微结构特征,发现了蛋白体形成方式的差异。栽培大豆(品种Harosoy)子叶细胞蛋白体以中心单点式聚集贮藏蛋白质,而且其合成蛋白质的运输以内质网囊泡为主。野生大豆(Jw93—1,Jw98—2)子叶细胞蛋白体以边缘多点式聚集贮藏蛋白质,其合成蛋白质以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运输至蛋白体内。  相似文献   

16.
大豆被誉为“黄金食品”,萌芽大豆抗营养因子和气味得到改善,营养价值较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本实验选取了10个来源不同的大豆品种作为实验材料,用25 ℃蒸馏水浸泡使其萌发,通过测量不同时期萌芽大豆的蛋白质、还原糖、粗纤维含量,找出在萌发过程中大豆营养物质变化的规律,为萌芽大豆的进一步食品制作和生产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营养成分含量不同;大豆在萌发第1 d时,蛋白质的含量有所下降,之后随着萌芽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而还原糖和粗纤维的含量在萌发过程中平稳上升。综上所述,与未萌芽大豆相比,萌芽第7 d的大豆蛋白质、还原糖、粗纤维含量最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实际生活中,选择萌芽7 d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翠扇大豆及还原糖和粗纤维含量较高的绿75进行生产、加工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现有SDS-PAGE电泳技术的样本前处理和制胶技术的改良,开发出了一种能够同时清晰鉴别7S球蛋白组分亚基(α',α,β-Subunit)和Gly m Bd 30 K谱带的SDS-PAGE电泳快速检测新技术.利用该方法对PI603570A×0329F6杂交组合F2群体的116个样本进行了7S球蛋白组分亚基(α',α...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CE is a zoonotic parasitic infection caused by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worldwide and is associated with economic losses among livestock animals. EG95 is an immunogenic antigen from the E. granulosus. Lactococcus lactis has been prested as a safe vehicle for antigen delivery.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ign a novel L. lactis strain displaying EG95 as a vaccine delivery system. Methods:The eg95 encoding gene fragment fused to the M6 anchoring protein was cloned into the pNZ7021 vector, and L. lactis NZ9000 displaying recombinant EG95 was constructed. The expression of an approximately 32-kDa EG95 protein was confirmed by 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fluorescence analysis. The immune responses were evaluated in BALB/c mice immunized orally and subcutaneously with the live and killed recombinant L. lactis, respectively. Results:Total IgG level in mice immunized with heat-killed recombinant L. lactis (pNZ7021-eg95)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sIg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ice received live recombinant L. lactis (pNZ7021-eg95)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mice. Splenic lymphocytes from immunized mice represented the high levels of IFN-γ and the low-levels of IL-4 and IL-10. Conclusion: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immunization with EG95-expressing L. lactis can induce both specific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in mice. Key Words: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Lactococcus lactis, Immunization, Vaccines  相似文献   

19.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纳米微粒对大豆蛋白胶粘剂的干态胶接强度、耐水强度及防腐性能的影响。添加纳米TiO2、SiO2、Al2O3均可提高大豆蛋白胶粘剂的干态胶接强度、耐水强度及防腐性能,其中添加纳米Al2O3对提高胶接强度、耐水强度效果最好,最佳添加量为0.8%;添加纳米TiO2对提高防腐效果最好,最佳添加量为0.8%。并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大豆蛋白基纳米复合胶粘剂的微观形貌。  相似文献   

20.
近红外透射光谱法(NITS)分析大豆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研究大豆品质性状的快速测定方法,以我国东北部四省区572份大豆样品为材料,采用近红外透射(NITS)技术非破坏性测定大豆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调选出的校正集样品经实验室常规分析测定,建立其吸收光谱与化学成分间的关系模型,校正并优化原有测定方程.校正方程经预测获得了较高的预测集决定系数0.9757(蛋白质)、0.9549(脂肪)和较低的标准误差2.18(蛋白质)、0.88(脂肪).结果表明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大豆品种品质普查、大豆品质育种材料筛选和商品大豆质量分类分级.本研究试验用样品数量多、来源分布均匀、品种信息丰富,因此,所建立的近红外透射预测模型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