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褐飞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水稻害虫褐飞虱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以期为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褐飞虱是一种常见的水稻害虫,其具有远距迁飞性、群居性、爆发突发性的特点。褐飞虱分布广泛,东南亚国家中南半岛是我国的稻飞虱迁入的主要虫源地。通过从褐飞虱的迁飞规律和路径、影响褐飞虱灾变性迁入的大气动力背景等方面,分析热带气旋对褐飞虱迁飞过程的影响,为防治其对水稻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褐飞虱迁飞路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是一种危害严重并具有迁飞性的水稻害虫,对其迁飞路线的研究有利于褐飞虱的综合防治.综述了褐飞虱的迁飞性及迁飞路线的相关研究,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褐飞虱是水稻病虫害中三大害虫之一,常常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由于长期以来的习惯性施药,褐飞虱已经对多种药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对呲虫啉抗性水平就非常高。为筛选对褐飞虱防效较高的药剂品种,我们开展了相应的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嗪、扑虱灵、丁硫克百威、吡蚜酮、毒死蜱等药剂能有效防治水稻褐飞虱。  相似文献   

5.
褐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水稻单食性、常发性害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易于在水稻穗期暴发成灾。一般危害损失达10%-20%,严重危害时损失超过50%,甚至绝收。为加强水稻褐飞虱的防治,从褐飞虱生活习性、生物型变化、褐飞虱造成的危害及大发生征兆等方面入手,了解稻褐飞虱的概况,提出稻褐飞虱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褐飞虱是中国乃至亚洲水稻种植区的首要害虫,分布广泛。主要危害是吸食水稻汁 液、刺伤茎叶组织、传播和诱发水稻病害,大规模爆发将导致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通过分析褐 飞虱生活的适宜环境、生命周期等因素,提出褐飞虱的综合防治可从栽培管理、生物防治、物理 控制、化学控制、选用抗性品种等方面进行,其中生物防治包括植物多样性的利用、天敌防治和 微生物杀虫剂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据江苏省植保站分析预测,今年全省水稻中后期的主要害虫有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三化螟,其中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发生程度较轻,防治的重点仍然是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有了去年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相继在全省大发生的经验教训,今年各地对这两大害虫的防治均十分重视。日前,省农科院植保所方继朝研究员提出,现阶段对这两种害虫的防治关键要把握用药时期和选准药剂品种。  相似文献   

8.
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本市水稻生产上主要虫害有内源性害虫灰飞虱,迁飞性害虫褐飞虱、纵卷叶虫、白背飞虱;病害则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其中灰飞虱(条纹叶枯病)、褐飞虱和纵卷叶虫在较长时期内仍然是威胁水稻安全生  相似文献   

9.
褐飞虱是水稻上主要迁飞性害虫,本地以四代为主害代。近两年来四代褐飞虱在本地呈现发生量大、发生期长、危害逐年加重的新特点,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为寻求积极有效的防治药剂和方法,笔者于2006年进行了同一顺及其复配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清流县稻飞虱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飞虱是水稻上一种具有迁飞性、暴发性的主要害虫,在清流县主要有白背飞虱、褐飞虱2种,早季以白背飞虱为主,晚季以褐飞虱为主。本文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形态特征及发生情况进行介绍,并提出加强农业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掌握防治关键时期、合理施药防治等一套稻飞虱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莉莉  胡亮  杜波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593-2597
综述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研究进展。褐飞虱是对水稻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它栖息于稻丛基部,吸食韧皮部汁液。褐飞虱具有不同的生物型。在抗性品种的选择压力下,将产生一种新的生物型褐飞虱群体克服该抗性品种。因此,寻找新的抗性基因是培育新的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关键。合适的水稻抗褐飞虱的鉴定方法是克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基础。常用的方法有苗期集团鉴定、蜜露量测定、电子取食监测系统等。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在栽培稻和野生稻中定位了21个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并且Bph14基因已经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克隆。该结果为克隆其他水稻抗褐飞虱基因以及研究水稻抗褐飞虱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褐飞虱(Milaparvata lugens)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上海郊区尤以8月底9月初(单季晚稻孕穗至抽穗期)发生的四代若虫数量最多、危害最重,是水稻全生育期的主要危害代,也是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005年,本地因受害虫迁入数量、气候条件、作物生育期及防治措施等因素综合影响,导致褐飞虱特大发生,数量之多、危害时间之长、防治之难,为20年来所少见。为认真总结褐飞虱发生及防治技术上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害虫的防治水平,本文就2005年褐飞虱大发生的特点与原因、存在问题及其防治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持续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3.
褐飞虱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褐飞虱对防治药剂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为寻求防治褐飞虱有效新药剂,利用比较方法,进行燕化吡蚜酮.烯啶虫胺(以下简称燕化扫飞)防治晚稻褐飞虱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d,燕化扫飞12g、燕化扫飞9g+敌敌畏150ml、吡蚜酮24g、立本烯啶虫胺30g防效分别为94.8%、93.8%、91...  相似文献   

14.
该文简述了水稻主要害虫褐飞虱的抗药性的产生机理及发展现状,分析了褐飞虱抗药性对水稻安全生产的影响,并对褐飞虱抗药性治理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水稻稳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防治褐飞虱灾害的有效措施为培育抗性品种。将Bph3抗源Ptb33与不同的主栽品种杂交、回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抗性鉴定,培育出一批对褐飞虱表现为稳定抗性且农艺性状良好的导入系,以期今后被利用于培育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16.
王月平 《上海农业科技》2013,(5):121-121,105
褐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金山区水稻上频繁暴发,严重威胁水稻的高产稳产。为有效提高其防治水平,经多年实践,总结了褐飞虱在金山地区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及防控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5~2007年,七(4)代褐飞虱在响水县连续大发生,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已成为水稻后期不可忽视的主要害虫。分析了七(4)代褐飞虱在响水县连续大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而目前防治褐飞虱的主要药剂吡虫啉等,由于连续使用多年,产生极高的抗药性,防治效果大大下降,导致近几年稻飞虱连续大发生。阿克泰为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为第二代烟碱类杀虫剂,具有更高的活性,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叶蝉、粉虱等防治效果较好。为寻找更好的防治褐飞虱的替代药剂,于2008年本站在单季稻田特进行了阿克泰防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褐飞虱(Nilaparvala lugens)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害虫之一。对稻谷产量的影响占水稻病虫害总损失的67%左右。本研究旨在揭示褐飞虱发生期与水稻生育期的关系,为防治提供新的依据。 材料与方法 1985~1988年应用江苏省宿迁、淮安、句容、丹阳和太湖地区农科所等地多年褐飞  相似文献   

20.
褐飞虱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通过对和县地区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毒死蜱等8种药剂的抗药性系统监测和检测,明确了沿江稻区褐飞虱的抗药性水平,分析了抗性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沿江稻区褐飞虱的用药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