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通过四川省审定的13个川香29A所配三系杂交稻中籼迟熟组合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3个组合的整精米率平均为58.5%,其中有12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长宽比平均为2.8,有5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垩白粒率平均为38.2%,有7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垩白度平均为7.6%,有6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胶稠度平均为63mm,有11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22.4%,有9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在13个组合中只有3个组合的综合米质指标达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制约综合米质达标的主要因子是长宽比、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在各项品质指标中,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呈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川香29A所配组合的稻米品质,应注重选用粒型细长、垩白粒率低和垩白度小的恢复系来进行配组。  相似文献   

2.
对1994~2011年湖南省通过省级审定的41个金优组合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优系列品种中,早籼组合和晚籼组合品质性状达到国标优一级的达标率较高,表现出晚籼〉中籼〉早籼的趋势;要选育出垩白粒率较低的金优系列组合需选用无垩白恢复系资源进行配组。  相似文献   

3.
对"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审定的51个高产型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的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经济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这51个组合的平均有效穗数为13.89万/667 m~2、穗着粒数为176.87粒、结实率为80.99%、千粒重为29.52 g、稻谷产量为547.22 kg/667 m~2、增产率为5.36%。单产与有效穗数和增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穗着粒、结实率和千粒重相关性均不显著;有效穗数与穗着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长呈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四川省这样的生态条件下,要进一步突破水稻产量水平,应在保持一定单穗质量的基础上,平衡协调穗、粒结构,适当增加有效穗数。针对不少品种结实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新育杂交稻结实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江苏沿海地区不同类型杂交稻品质特性以及食味值与各理化性状间的关联度,以12个三系杂交稻及1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对其食味值及其与各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三系杂交稻与两系杂交稻的食味平均值分别为74.04、72.97分,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15.31%、17.13%,三系杂交稻比两系杂交稻食味值高1.47%,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则低1.82百分点;三系杂交稻与两系杂交稻的蛋白质质量分数、长/宽均值、垩白粒率均相近,其中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8.75%、8.77%,长/宽均值分别为2.71、2.67,垩白粒率分别为17.67%、17.71%;不同类型食味值与品质关联性中,三系杂交稻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与食味值呈显著负相关;两系杂交稻的宽均值与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十一五”通过四川省审定的7个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丰、抗结合较好的组合是川优727,其次是宜香2239和宜香2079.并针对这7个组合结实率不高的共性问题,提出了生产应用时的注意事项和进一步提高优质组合丰产性选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对2006~2007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21个中籼迟熟杂交水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1个组合中只有1个组合的稻米品质指标全部达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在单个品质性状指标中,达标率(达到国颁3级优质稻谷标准以上)最高的是糙米率,其次是胶稠度,再就是整精米率、长宽比和直链淀粉含量;长宽比与垩白米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整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垩白米率与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粒型改良,增大长宽比,可以降低垩白米率与垩白度,并提出了高密度、无裂纹、宽厚比小的米粒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7.
宜香1A系列组合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根据近年宜香1A所配组合的制种实践,结合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组合的制种技术,提出了宜香1A系列组合高产制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2006~2009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41个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的生产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2个组合的丰、优、抗和适应性综合生产特性结合较好,有8个组合的丰产性突出和适应性强,有4个组合的稻米品质优良,有4个组合的抗稻瘟病能力较强。同时提出了上述组合的适宜应用区域。  相似文献   

9.
对黑龙江省“十一五”期问通过审定54个水稻品种的品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指标全部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种为0,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为88.9%,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米标准为98.1%;提高出糙率有利于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有利于增加胶稠度长度,提高食味品质;影响食味品质第1主因子是垩白粒率,其次是直链淀粉含量,然后是整精米率、胶稠度。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不育系对其杂种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杂交稻12个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组合的碾米品质、蒸煮和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及外观品质的粒长、长/宽和透明度等性状大多数达到部颁优质食用稻米标准,但垩白率过高;9725A对改善粒长,长/宽和胶稠度等性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2014,(4):68-72
以宜香1A系列7个组合为材料,冈优725和Ⅱ优838为对照,研究了宜香1A系列组合的光合生产及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宜香1A系列组合产量均高于2对照,其高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较高。宜香1A系列组合齐穗期叶面积指数较大,上3叶叶面积较大而厚,成熟期SPAD值较大,叶片衰老慢,齐穗后剑叶净光合速率高,光合生产能力较强;齐穗前干物质积累量较大,齐穗后干物质积累优势更明显,且茎叶干物质在齐穗后向籽粒的转运量较高。提高宜香1A系列组合的成穗率进而增加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是实现进一步高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杂交稻若干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杂交稻7个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阐明了亲本对杂种品质性状的影响,并提出了以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之和预测杂交稻品质性状表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稻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用5个两系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配制成40个杂交组合,对其5个产量性状和10个品质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两个集团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典型相关关系,关系密切的性状有每穗实粒数、有效穗、单株产量、精米长和长宽比。说明在各品质性状中,除粒形外,其它性状均可与产量同时改进,高产与优质可以协调。此外,在蒸煮品质性状与外观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中,精米长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垩白粒率间存在着一定的负效应。说明增加精米长有利于降低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米粒粒型分类,对2013-2014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36个中籼杂交水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6个组合中只有2个组合的稻米品质指标全部达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这2个组合的米粒长宽比都在2.9以上;在单个品质性状指标中,这些组合优质达标率(达到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最高的是糙米率,其次是胶稠度,第三是整精米率,达标率较低的是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长米粒型组合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优质达标率均为16.67%,中米粒型组合分别为0和14.29%,短米粒型组合分别为10.00%和0。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中籼杂交稻组合稻米品质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品质性状相关分析结果: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米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长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中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米粒长宽比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在短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均不显著。建议在遗传改良中籼杂交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时可以从粒型着手,选择米粒粒型偏长、容重大、无裂纹、近圆柱形的材料和组合。  相似文献   

15.
利用4个不同类型水稻两系不育系与6个不同类型恢复系或常规品种组配F1代组合,通过对杂种一代株型性状间相关系数分析和F1代与亲本相同性状相关系数的计算,初步探索出北方两系杂交稻株型性状的遗传相关方式,为亲本株型选择和F1代株型塑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4个不同类型水稻两系不育系与6个不同类型恢复系或常规品种组配F1代组合,通过对杂种一代株型性状间相关系数分析和F1代与亲本相同性状相关系数的计算,初步探索出北方两系杂交稻株型性状的遗传相关方式,为亲本株型选择和F1代株型塑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汕优3550、协优3550、Ⅱ优3550和博优3550等3550系列组合,株型好,丰产潜力大,在连续几年的省区试中,均表现出比对照汕优30选和汕优桂44增产,增幅为3.89%~15.6%,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1987~1992年,3550系列组合已推广种植500多万亩。由于这些组合均具弱感光性,适宜在广东、广西、福建三省的中南部和海南省作连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8.
王蔚风  徐庆国 《作物研究》2011,25(4):388-391
杂交稻产量性状具有极大正向杂种优势的同时又与米质性状成负相关。杂交稻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等各米质性状之间存在诸多联系。这些品质性状由不育系和恢复系共同决定。因此,可采用籼粳混合进行杂交、亚种间的基因渗透、分子选育等选育组合方式,进行优质杂交稻不育系与恢复系组配优质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9.
以48份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为材料,研究稻米品质各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米品质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垩白度的变异系数最大,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蛋白质含量越高其直链淀粉含量也可能较高,而其食味值可能越低。各杂交稻组合间米饭食味品质性状差异相对较小,均介于两个对照之间;光泽、味道、口感、综合值和香气均与完整性呈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明恢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育的优良籼型恢复系,利用它与多个三系不育系配组育成的11个品种先后19次通过品种审定,其中5个当家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已达46多万hm2。分析了明恢2155系列品种的主要性状,并就明恢2155及其杂交稻品种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