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农业科技》2005,(2):19-19
甘肃省酒泉市安西县试种“太空西红柿”获得成功。该品种是由甘肃新宇航天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运用航天育种技术培育的,具有优良的抗病虫害性能、生产周期长、植株健壮、座果率高、每株产量是常规品种的3—5倍,果实外形好、口感适宜等特点。目前,安西县已和甘肃新宇航天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协议,在“太空西红柿”引进成功的基础上,还将引进黄瓜、辣椒等20个蔬菜和粮食作物品种,进行试种推广。  相似文献   

2.
世界首株太空育种银杏苗在泰兴市种植成功。2006年9月22日,泰兴市精选100克银杏种子,搭载我国“实践8号”航天卫星上天育种。在太空“旅行”了15天后,种子回到泰兴,林业技术人员通过水浸泡,沙藏、催芽等育种方法,2007年3月16日将30多粒种子埋入土中,4月7日,有1粒银杏种子已发芽。  相似文献   

3.
Ⅱ优航1号系福建省农科院院长、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汕优63”和“Ⅱ优明86”的育种者谢华安研究员主持的课题组育成的。1996年谢华安研究员主持的水稻航天育种课题组将明恢86种子通过卫星送上太空,种子产生了有益的变异。1999年终于育成了比明恢86植株更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黑龙江)》2013,(12):I0001-I0001
“神舟十号”已经进入太空,与航天相关的科技创新等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端的航天科技是否让普通百姓遥不可及?日前,记者走进旅顺太空植物馆,发现航天科技成果其实很“亲民”,甚至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一日三餐。虽然大连在售的航空育种蔬菜还很有限,但能够先睹为快,看看篮球一样大的茄子、四五百斤重的南瓜或是长在树上的番茄,也让好奇的我们感受到一些来自太空的神奇力量。  相似文献   

5.
从太空返回地面的“太空烟草”,经过5年的培养在上海已经繁育杂交六代,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获得了空间电融合的烟草原生质体的体细胞杂种植株。“太空烟草”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生命科学研究项目之一。2002年12月30日,研究人员将黄花烟草与“革新一号”烟草两个不同品种的烟叶细胞,搭乘“神舟”四号进人太空,应用空间细胞电融合技术“联姻”,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遨游6天之后,平安返回地球。研究人员将“联姻”生出的新一代细胞保存于无菌环境中悉心照料。经历了在培养皿中发芽、生根的过程,再长出一株株新的植株,并获得了有繁殖能力的后代。目前种子已经收获了六代。  相似文献   

6.
2006年,济南航天种业培育的“太空一号”棉花新品种在山东省平原县种植成功。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里,仅在上海和江苏两地上市的“太空蔬菜”就达100多t。而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这三个国家成功地进行了卫星或宇宙飞船搭载的“太空育种”研究。我国的“太空育种”研究已经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20世纪50年代以来,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的相继问世,使空间生命科学应运而生。俄罗斯的宇航员在“礼炮”号和“和平”号空间站上长期生活期间,曾播种过小麦、洋葱、兰花等植物,这些植物要比在地球上生长得快,成熟得早。美国在太空实验室和航天飞机上也进行过种植松树、燕麦、绿豆等植物的试验,发现这些植物在失重条件下生长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且蛋白质含量高,这说明在宇宙空间种植农作物可以提高产量。美、俄两国已先后培育出百余种太空植物,包括番茄、萝卜、甜菜、甘蓝、莴苣、生菜、黄瓜、洋葱等蔬菜。 我国在1986年制定的“八六三”计划中,将空间植物学研究列入空间生命研究计划。从1987年至今,已先后8次利用返回式卫星、4次利用高空气球成功搭载65种粮食及蔬菜作物种子,并经过种植选育成功。质量重达500~600g的“太空椒”、像胳膊一样粗的“太空黄瓜”、有1.4m长的“太空莲藕”、像月季花一样多重瓣的“太空莲花”新品种,已在一些省市问世,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太空育种的研究,在北京和南京等地还建立了航天育种中心,进入太空的农作物种子多达370多个品种。 (本刊辑)                              (本栏目责任编辑:张 华)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2010,(5):46-46
你知道“神七”飞船上还有一群肩负特殊使命的“乘客”吗?正在武汉举行的“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上,参观者们将有幸零距离接触那些曾经随“神七”飞船遨游太空的“太空种子”。  相似文献   

9.
航天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磊  吕淑霞  张利  邵立东  张忠泽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726-1727,1775
随着航天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兴起了一门新兴的学科———航天生物学。在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中,航天生物学取得丰硕的成果。通过对其诱变机理的研究表明:太空的强辐射是生物发生诱变的主要原因;微重力是重要的辅助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神舟八号"飞船太空旅行圆满成功。据悉,此次"神八"载物除去梦想芯片、欧空局的生物实验样品外,还有我国的桂花树、罗汉果和芦竹等生物品种。到目前为止,通过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培育出了70多个具有稳产、高产性能的新品种、新品系。但主要集中在试验区或者推广示范区,真正的太空产品  相似文献   

11.
更正     
我国应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出的首批蔬菜品种,目前已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其中“太空番茄”已累计推广2000hm2,“太空青椒”的累计推广面积则已突破13333.33hm2,“宇番一号”番茄新品种和“宇椒一号”青椒新品种,已成为国内首批育成的太空蔬菜品种。摘自《中国园艺文摘》2005-2-52我国首批太空蔬菜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2.
经过严格审查,顺利获得“太空门票”——来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航天育种基地的103克种子,目前正搭载神舟十号飞船遨游太空,这也是该校选送的第二批“太空种子”。此前,搭载“神八”返回地面培育的甜瓜种子,经过五代繁育,已成为我国首个“太空甜瓜”品种,因其优质的“太空血缘”,今年计划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太空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神舟5号”飞船携带1公斤左右的植物种子飞上太空,标志着中国在太空育种领域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什么是太空育种?太空育种也称航天育种,是指将农作物种子或枝芽放在航天器上,随之在微重力、高真空、超洁净、强辐射及大温差的宇宙空间遨游一定时间,使种子基因发生遗传变异,返回地球后经地面培育4代~8代,即可获得稳定的高产、优质、早熟、抗病的农作物良种——太空种,从而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20世纪50年代以来,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相继问世,使空间生命科学应运而生。俄罗斯宇航员在“礼炮”号和“和平”号空间站上长期…  相似文献   

14.
《油气储运》2007,(3):32-33
2006年,济南航天种业育的。太空一号”棉花新品种在平原县种植成功。平原镇二十里铺村村民王东兴从济南航天种业引进太空一号棉花品种,种植2668平方米(4亩)。并套种美国甜瓜,每667平方米(1亩)产子棉550千克,共收入1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5.
“太空大粒王”小麦新品种,是我国航天育种单位以“航天诱变育种”为途径,精心选育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籽粒大如黄豆,平均千粒重82克,最大千粒重可达90克以上。2001年在我处以  相似文献   

16.
《农村科技开发》2005,(12):43-44
近日,经实打验收,山东省济阳县示范推广的“航天1号”超级太空小麦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600千克,最高超过700千克。  相似文献   

17.
<正>一元钱币大小的西瓜、可一人熊抱的大南瓜,这些好像是存在于童话中的东西,其实都可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找到,他们就是让人熟悉又陌生的航天育种食品。航天育种的本质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搭载返回式太空舱,进入太空,利用太空的高真空、宇宙射线、微重力等特殊环境的共同诱变作用,使生物自身产生基因变异,再回到陆地上,经过科研人员多代筛选、培育,形成特性稳定的新品种。简而言之,并不是去太空"镀了一层金"回来的就叫太空种子,航天育种是利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中国航天集团把30份太空搭载生物材料交给了农科集团,这些材料是今年9月搭乘我国首颗育种卫星“实践八号”邀游太空后返回地面的。此次搭载是农科集团两年来组织的第4次太空生物材料搭载活动,4次太空搭载共直接搭载生物材料60多个,至今已有包括蔬菜、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花卉、果树、药材、微生物等太空育种材料100多种落户深圳市。在深圳市航天育种基地太空作物园和中国航天集团设在农科集团坪山基地的太空育种基地,目前共栽种展示了400多种利用太空技术改良的农作物,走在了我国太空农业的前列。  相似文献   

19.
6月12日.陕西中科航天培育出的小麦高产新品系“航麦6号”高产栽培测产活动在杨凌举行。专家组对太空搭载选育的“航麦6号”新品系.通过装袋过秤、标准化实测收割面积0.2公顷、按处理程序进行最后实测产量.  相似文献   

20.
<正> “太空2号”小麦是由我国航天育种单位以“航天诱变育种”为途径,精心培育而成的一个高产小麦新品种。湖北省农作物良种研究所饶水佳先生从农业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协作网引进少量在我处试繁表现良好。从本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