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会-2在不同海拔地区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中、低海拔地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配比方式对会-2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和施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极显著,但在中、高海拔条件下,二者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在低海拔条件下,二者的交互效应极显著;采用密度5000株/667m2,施肥配比N∶P2O5∶K2O=1∶0.5∶2(N 15 kg/667m2)处理(A3B3)更有利于会-2高产的获得,其次是密度4000株/667m2,施肥配比N∶P2O5∶K2O=1∶0.5∶2(N 15 kg/667m2)(A2B3)。在中、高海拔地区,处理A3B3的经济效益最高;在低海拔地区,处理A2B3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
高海拔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忠发  彭华 《农技服务》2012,29(9):1017+1022
为研究马铃薯各高产配套技术在增产中所占份额,筛选马铃薯获得超高产的配套技术,研究了高海拔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种薯、密度和施肥3个关键因素均达到要求外,采用垄作种植+整薯播种+去蕾+叶面喷施种植马铃薯产量最高,为1 536.05 kg/667 m2;其次是垄作种植+叶面喷施,为1 232.00 kg/667 m2;产量最低的是平作种植+切块播种,为872.66 kg/667m2。  相似文献   

3.
陕南山区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铃薯"3414"田间肥效试验,获得略阳县中海拔地区中肥力地块其最佳效益的施肥量为N——8.42kg/667m2、P2O5——8.14kg/667m2、K2O——8.05kg/667m2,最佳效益产量为2 539.1kg/667m2;最大施肥量为N——8.7kg/667m2、P2O5——8.41kg/667m2、K2O——8.62kg/667m2。最大施肥产量为2 540.91kg/667m2。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不同海拔高度下花生的适宜种植密度,设1.24万株/667m2、1.42万株/667m2、1.66万株/667m2、2万株/667m~2和2.48万株/667m~2 5个种植密度,分别在铜仁市470m、650m和800m~3个海拔高度地区进行海拔与密度对黔花生4号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花生生育期相应延长,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花生全生育期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花生主茎高、侧枝长表现为低海拔大于高海拔,单株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均随海拔高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随密度增加其变化各异;花生产量随海拔高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470m和650m地区均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均在2万株/667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219.6kg/667m~2和316.9kg/667m~2,800m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48万株/667m~2,其产量最高,为195.7kg/667m~2。  相似文献   

5.
韩玲  李文武  彭慧  聂敏  杨琴 《农技服务》2023,(10):24-26
为提高马铃薯商品薯率和产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赫章县中高海拔地区对马铃薯威芋5号进行不同密度的种植试验,研究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经济性状与产量表现,探明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合理结构关系。结果表明:在赫章县海拔2 100 m左右区域和土壤肥力为中等的地块种植威芋5号,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种植密度为4 000窝/667m2时较为合适,其马铃薯产量最高,为1 820.24 kg/667m2,纯收入最高,为1 936.360元/667m2。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适合贵州冬播区种植的高产及抗晚疫病马铃薯品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贵州生产上主推的9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贵州主推的9个马铃薯品种均不抗晚疫病,其中,云薯301抗性稍好,为中感(MS);会-2、威芋3号和云薯301产量较高,分别为2 230.0kg/667m2、2 206.4kg/667m2和2 174.5kg/667m2。云薯301适合在贵州马铃薯冬播区种植,对晚疫病防治水平较高的地区也可以选用会-2和威芋3号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了指导固阳县水浇地马铃薯推荐施肥,分析总结了固阳县进行的17项次水浇地马铃薯测土施肥"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三要素的增产效果顺序依次为N>K>P,氮肥施肥效果最好,其次是钾肥。说明阴山北麓水浇地马铃薯限制产量的营养三要素仍以氮素为主,钾肥肥效尽管不如氮肥,但也表现出较好的肥效,在生产中应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从3个施肥梯度来看,随着施肥量加大,施肥的农学效率降低,施肥效益下降。平均来看,每kg N增产马铃薯22.4kg,每kg P2O5增产马铃薯37.8kg,每kg K2O增产马铃薯33.7kg。根据氮磷钾肥料试验肥料效应方程可以得出水浇地马铃薯地力产量<1000 kg/667m2、1000~1500kg/667m2、1500~2000kg/667m2和>2000kg/667m2田块的最佳氮磷钾养分推荐用量,可以用于指导固阳县水浇地马铃薯推荐施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马铃薯磷肥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种植马铃薯667m2施P2O53~12kg均有增产增收效果,且效果明显;667m2施P2O59kg、6kg增产增收效果比其它各处理尤为明显。建议在今后马铃薯生产中,确定磷素最佳经济施用量,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施P2O56~9kg/667m2为佳。  相似文献   

9.
为马铃薯合理施肥提供依据,采用"3414+1"试验方法,结合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岑巩县凯本乡沈家湾村进行马铃薯测土配方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产量为404.69~779.71 kg/667 m2。施用氮磷钾肥均能增产,其增产效果依次为钾>磷>氮;最佳施肥量为N 8~10 kg/667 m2,P2O57~8 kg/667 m2,K2O 12~15 kg/667 m2,N∶P∶K比例约为1∶0.8∶1.5。  相似文献   

10.
威芋3号肥效试验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马铃薯威芋3号优质、高效生产的施肥技术体系,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对赫章县马铃薯主栽品种威芋3号进行肥效试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威芋3号的最佳施肥量为N 10.98~13.13kg/667m2、P2O5 4.48~8.47 kg/667m2、K2O 13.07~23.11 kg/667m2.有机肥对威芋3号的增产效果明显.在马铃薯生产中要注重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  相似文献   

11.
贵州高海拔地区氮磷钾平衡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贵州高海拔地区氮磷钾配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三要素中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是钾,不施钾的处理减产811 kg/hm2,减幅22.0%;其次是氮,不施氮的处理减产486 kg/hm2,减幅13.2%;再次是磷,不施磷的处理减产405 kg/hm2,减幅11.0%。小麦施用钾肥可增产446~1095 kg/hm2,增幅为15.5%~38.1%,可增收806.00~1 854.50元/hm2,增产增收效果好。在贵州高海拔地区小麦适宜的施肥配比是:纯N 60 kg/hm2,P2O532 kg/hm2,K2O 122 kg/hm2。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冬作马铃薯高效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N∶P2O5∶K2O为1∶0.5∶2的肥料配比,氮素基准设4个水平:90、1351、80和225 kg/hm2,不施N肥为CK,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马铃薯主茎数、株高、块茎数量与产量的差异。[结果]不同施肥水平下马铃薯主茎数、株高、块茎数量与产量差异显著。主茎数与施肥量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随着施肥量增加,株高表现出"U"形变化趋势,N肥水平为180 kg/hm2时植株最矮;N肥水平为135 kg/hm2时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64.9%。其次是90 kg/hm2,增产8.0%。[结论]该配方肥中N肥水平为90~135 kg/hm2时,对马铃薯有较好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干旱区农业发展新途径,研究在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3P2K2(N 326.25kg·hm-2,P2O5138kg·hm-2,K2O 90kg·hm-2)处理下马铃薯株高、大(中)薯数、单株薯重明显提高,小薯数明显降低。在N3P2K2处理下马铃薯产量达到最高,达61 516kg·hm-2。施氮量217.50kg·hm-2处理下,氮肥利用率最高为39.31%;施磷量69kg·hm-2处理下,磷肥利用率最高为16.09%;施钾量45kg·hm-2处理下,钾肥利用率最高为64.67%。N3P2K2处理下水分利用率明显提高,达到了80.17kg·hm-2·mm-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甘薯产量的影响,为甘薯平衡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徐薯22为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徐薯22地上部、地下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P、K是徐薯22增产的关键,NPK、PK和习惯施肥这3个有P、K搭配的处理徐薯22的鲜薯产量均出现一定幅度的增产,其中以PK处理徐薯22的鲜薯产量最高,增产16.03%;NPK处理徐薯22鲜薯产量增产次之,为7.04%;NP处理徐薯22的地上部出现旺长。[结论]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甘薯要高产,应注意磷钾肥的搭配,不施或少施氮肥。  相似文献   

15.
黄壤旱地玉米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及其肥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的部分试验结果.分析探讨了贵州黄壤旱地玉米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及肥料效益.结果表明,黄壤旱地玉米氮肥利用率平均为40.6%.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比单施氮肥其肥料利用率提高6%;磷肥利用率平均为9.3%,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对提高磷肥利用率效果不大;钾肥利用率很低,平均仅为4.9%,施用钾肥的效果不明显.黄壤旱地玉米1 kg纯氮的增产量平均为16.0kg,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比单施氮肥增产2.4 kg,平均提高16.22%;1 kg纯P的增产量平均为17.5 kg;1 kg纯K的增产量平均为2.8kg.黄壤旱地玉米施肥建议以氮、磷肥为主,钾肥应少施或不施.  相似文献   

16.
广东冬种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水田条件下,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对广东冬种马铃薯的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设计了冬种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各处理对马铃薯经济性状有一定影响,如株高、单株结薯块数、薯块干物质含量等;但对产量影响最大,其中,N2P2K1处理马铃薯的产量最高,为28485kg/hm2.比N0P0K0处理增产18030kg/hm2,增产率为172.5%。同时,初步建立了广州市马铃薯产量(Y)与N、P、K三种肥料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初步得出马铃薯最佳施肥量为:氮肥(N)290kg/hm2,磷肥(P2O5)153kg/hm2,钾肥(K2O)298kg/hm2,最佳施肥量比例为1:0.5:1.03.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地区马铃薯青薯2号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永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15-1017
[目的]研究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马铃薯高产优质的密度,及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的最优组合。[方法]在柴达木地区利用4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青薯2号马铃薯的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与其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含量、淀粉产量的回归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柴迭木地区,青薯2号块茎产量、淀粉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25.00kg/hm^2、P2O5 120.00kg/hm^2、K2O 250.00kg/hm^2;商品薯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99.32kg/hm^2、P2O5 95.67kg/hm^2、氧化钾199.32kg/hm^2。[结论]在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产量、淀粉产量与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相同施肥量下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建立适宜云薯401高产优质栽培的较佳施肥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云薯401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以50% N+100% P+100%K做基肥,苗期追施50%N处理为对照,另设苗期和蕾期分期施肥等6个不同NPK配比施肥处理,各处理基础施肥量相同,均按尿素300kg/ha、普钙1125 kg/ha、硫酸钾600 kg/ha施用,测定各处理生长及产量指标.[结果]苗期追施50%N +30%K处理的马铃薯株高最高,为91.0 cm,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下同);各处理间马铃薯主茎数、分枝数和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分期施肥处理与对照处理之间单株结薯数差异不显著;苗期追施50% N+50% P+30%K处理的茎粗(1.15cm)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下同);苗期追施50%N+30%P+30%K的处理茎粗为1.61 cm,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苗期追施50% N+30% P+30%K的处理产量最高(43311.0 kg/ha),其次是分苗期追肥(50% N+50% K)和蕾期追肥(20%N+20%K)的处理(41809.5 kg/ha),两个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处理.[结论]云薯401可以在苗期追施少量磷肥,在苗期或苗期和蕾期分次进行氮肥和钾肥的追施都有利于提高其产量和商品率.苗期追50%N+30%P+30%K的施肥以及苗期追肥(50% N+50% K)、蕾期追肥(20%N+20%K)模式可作为云南省滇东北马铃薯主产区及其类似生态区云薯401高产高效栽培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强筋小麦生产提供施肥依据,以西农979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氮磷钾肥配施做底肥,研究其对群体、产量及其结构的效应。结果表明,高磷处理各生育期群体数量最高,磷肥对群体调节有显著作用,氮磷钾构成对不同生育期生物产量效应不尽相同,以越冬前生物量与成熟期关系最为密切。在各处理中,高氮处理的产量最高,比CK0增产33.1%,比CK增产19.1%。增施一定量的氮钾肥有明显增产效果。传统施肥水平下增施钾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5.8%,氮磷水平相同条件下适量增加钾肥可增产11.8%,钾肥过多增产效果不明显;磷钾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适量增加氮肥可增产12.6%,氮肥过高则减产3.9%;氮钾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增加磷肥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