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晓琴  耿頔  李林宴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2):2277-2280
采用微波技术进行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以茶多糖对α-淀粉酶活性抑制率为指标,选用单因素试验探索料水比、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及浸提温度对茶多糖活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多糖活性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温度、料水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80 W、微波时间20 min、浸提温度45℃、料水比(g∶mL)1∶40,在此条件下开展验证试验,乌龙茶多糖对α-淀粉酶活性抑制率平均值达25.38%。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波技术开展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选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料水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正交试验进一步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四因素对茶多糖得率影响排序为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温度>料水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20 W、微波时间40 min、浸提温度65℃、料水比1∶50,验证试验乌龙茶多糖得率为3.14%。  相似文献   

3.
饮茶健康法自古为人提倡,唐代医书《备急千金要方》中曾记有饮茶为“久食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等健康功能,近年来人们不仅验证了这些临床效果,而且对饮茶的健康作用机制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笔者拟借此文概论乌龙茶抑制因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和血脂代谢作用,希望有助于读者对乌龙茶的抗动脉硬化作用能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抗氧化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抗氧化功能和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灌胃乌龙茶多糖4周后,肝肾SOD和GSHPX活性明显提高,MDA含量显著下降,抗氧化能力增强;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乌龙茶多糖的单糖组成及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闽北水仙乌龙茶经提取、醇析、透析和除蛋白等过程所得的茶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构成,结舍除蛋白质过程中半乳糖的损失和红外光谱,表明茶多糖是一种多糖和蛋白质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6.
乌龙茶加工过程多糖的变化、组分分离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多糖含量以及组成多糖的中性糖、蛋白质含量呈递减趋势,从鲜叶至第2次摇青结束,下降幅度小,但第3次摇青后大幅度下降,而糖醛酸的变化较小;加工过程多糖清除·OH和自由基的趋势基本一致,呈现抛物线变化,活性最高峰出现在第2次摇青结束,多酚类保留量为85%左右可以作为制定乌龙茶加工过程高活性茶多糖的形成指标。采用纤维素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乌龙茶多糖,各级分中性糖、蛋白质、糖醛酸含量以及清除OH、的作用有较大差异。获得的乌龙茶多糖主要组分OTPS2-1是富含糖醛酸和少量蛋白质的三元糖复合物,相对重均分子质量为8.877×104,糖基由半乳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岩藻糖和鼠李糖组成,其摩尔比为7.58:2.14:7.05:1.76:1.02。O2.O2.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香高味醇、回甘耐泡。乌龙茶内含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乌龙茶具有抗氧化、预防肥胖、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防龋齿、抗过敏、解烟毒、抑制有害菌、保护神经、美容护肤、延缓衰老等功效。有专家预言乌龙茶将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茶类。  相似文献   

8.
乌龙茶抗病原菌作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龙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对乌龙茶在抗病原菌作用方面所进行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力图在作用机制方面也加以阐述。希望借此有助于读者对乌龙茶加深了解。1乌龙茶多酚类化合物的抗病原菌作用乌龙茶中含有儿茶素及半发酵过程中聚合成的大分子茶多酚类化合物,不仅具有抗老化和防癌作用,而且也显示出很强的杀菌、抑菌活性。1.1防治虫牙作用80年代初期,东京医科大学的大西正男教授等[1]人曾经对日本新县饭后饮用一杯茶的298名小学生与185名饭后饮用水的小学生进行虫牙发病率的对比调查。结果表明,饮茶可以明显的减少虫牙…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抗疲劳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曾写到“茶苦味寒 ,最能降火 ,火为百病 ,火降则上清矣…”。句中所提到的火用现代语解释是一种包括身心疲劳在内的心火。饮茶降心火 ,抗疲劳 ,壮精神不仅可以说是出自“病从气来”的中医理论 ,也可以看作是基于中国传统的生命观和茶文化。以饮茶来解除疲劳虽然是一句不陌生的俗话 ,但有关其作用机理却是在最近几年才被科学实践所证实。本文在力图总结乌龙茶的活性成份在抗疲劳作用研究近况的同时 ,也对疲劳的生活习惯病的一些基本概念加以简述。希望有助于读者对乌龙茶抗疲劳作用有更深的了解。1 身体内环境稳…  相似文献   

10.
对黄金桂、岭头单丛和大叶奇兰三个茶树品种的陈年乌龙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可溶性糖等生化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分别比较其体外抗氧化及抑制α-淀粉酶与胰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的陈年乌龙茶的茶多酚、儿茶素和氨基酸含量均表现为2016年比1990年高,没食子酸含量则相反,水浸出物、可溶性糖、黄酮类和咖啡碱含量没有明显规律。体外总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岭头单丛和大叶奇兰陈年乌龙茶表现为2016年比1990年高,黄金桂则差别不大;三个品种的乌龙茶陈茶体外抑制α-淀粉酶和胰脂肪酶活性均表现为2016年比1990年高。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陈年乌龙茶茶多酚的总抗氧化能力(关联系数0.6292)和抑制α-淀粉酶活性(关联系数0.3136)贡献最大,而茶多糖对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关联系数0.4715)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脂饲料饲喂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通过药、茶和乌龙药茶分别灌胃,实验35d后,检测大鼠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含量,以及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和肝、肾组织的病理变化,来观察乌龙药茶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调节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药、茶和乌龙药茶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液TCHO、TC、LDL-C和ET-1含量,提高HDL-C和NO含量(P<0.05,P<0.01),其中,乌龙药茶作用显著优于药、茶。研究结论,药、茶和乌龙药茶均能显著调节机体的血脂水平,有效预防高脂血症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乌龙药茶表现为药与茶两者协同作用、提高功效。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2012、2013年度国内外乌龙茶加工产业在工艺、工艺诱导的理化基础、设备的改良和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深化做青、焙火、贮藏等工艺参数的探索、传统与新兴乌龙茶产区间工艺的交流和创新以及工艺判别分析方法的应用等展望。  相似文献   

13.
红茶对高脂饮食小鼠血脂的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脂代谢紊乱模型法—预防性给予不同地区不同剂量的红茶(剂量为成人每日饮用量的5倍、10倍和20倍3种),观察小鼠体重、血脂、相关酶及肝脏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对照组相比,红茶剂量组能极显著(P<0.01)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肝脏丙二醛(MDA)、肝脏指数;极显著(P<0.01)升高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总脂酶、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有所上升,小鼠体重也得到了一定的抑制,肝脏病变程度得到了相应的减轻,说明红茶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及减小肝脏因高脂饮食所带来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乌龙茶和茉莉花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和茉莉花茶对小鼠的免疫功能试验结果表明,10%乌龙茶或茉莉花茶灌胃均能引起小鼠的胸腺缩小。1%花茶灌胃,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自发性~3H-TdR掺入及 Con A 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增高,但乌龙茶与10%茉莉花茶则未见这种作用。10%乌龙茶能抑制小鼠SRBC溶血素抗体的产生,而花茶对抗体的产生影响不大。1%花茶可使小鼠外周血 ANAE 阳性细胞增多。此外,还对茶叶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乌龙茶香气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茗科1号(金观音)制成的清香型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为研究对象,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茶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其香气成分,并对不同类型乌龙茶之间的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被测样品中共检测出47种香组分,其中共有的香气成分有35种,以碳氢化合物、醇类、醛类、酯类为主,橙花叔醇含量占精油总量的30%以上,是最主要的香气物质。香气精油总量、主要香气组分含量、吲哚、橙花叔醇含量高低顺序为清香乌龙茶&gt;闽南乌龙茶&gt;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香气组分44种,数量最多,α-法尼烯、醇类物质含量/精油总量比例最高;闽北乌龙茶酯类物质含量最高,尤其是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不同类型乌龙茶在香气组分、含量上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各自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6.
岭头单枞乌龙茶香气及化学组成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戴素贤 《茶叶科学》1997,17(2):213-218
岭头单枞是广东省的优良乌龙茶品种,其成茶具有一种特殊的蜜香。对其鲜叶和成茶分析结果表明,其醚浸出物较高,儿茶素含量较低。检出了78种香气成分,秋茶的含量及种类比春茶丰富。成茶中含量较多的有: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秋茶13.41%,春茶9.45%)、法呢烯(秋茶10.76%,春茶4.71%)、橙花叔醇(秋茶8.58%)、己酸,2-丙烯酯(秋茶10.56%)、十六碳酸(秋茶5.12%、春茶1.57%)、植醇(秋茶3.04%,春茶8.61%)、亚油酸甲酯(秋茶5.7%)、γ-亚麻酸甲酯(秋茶3.35%)等,尤其是最后两种成分,在其他茶叶中少有检出。  相似文献   

17.
闽南乌龙茶审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闽南乌龙茶(清香型和浓香型)的主要品质特征、评茶程序与方法以及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18.
乌龙茶做青过程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研究了做青强度对做青叶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摇青可以加速做青叶水分散失和可溶性蛋白质降解;摇青和自然萎凋均能促进MDA累积。在做青前期适当晒青和轻摇青可以提高SOD活力;重摇青降低SOD活力,进而O2.-产生速率加快,脂质过氧化加速,从而促进具有青草味的化合物散失,乌龙茶特征香气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乌龙茶出口现状与供给弹性测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乌龙茶出口呈现波动状态。为了对我国乌龙茶未来贸易趋势准确预测,本文在分析我国乌龙茶出口现状基础上,对我国乌龙茶出口供给弹性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我国乌龙茶出口总体缺乏弹性,表明我国乌龙茶出口国际市场消费稳定;同时,提出了我国应继续提高乌龙茶质量水平并拓展乌龙茶传统出口市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