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蒜新品种成蒜早2号和成蒜早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帅正彬  郭江洪  杨斌 《中国蔬菜》2005,(10):111-112
成蒜早2号和成蒜早3号是从温江蒜的自然变异株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新品种.成蒜早2号从播种到蒜薹始收需153~180 d(天),平均单薹质量12.7 g,单头质量10.7 g,多数蒜头由6~9瓣组成,蒜瓣紧密抱握蒜薹轴,一般蒜薹和蒜头产量分别为340和350 kg·(667 m2)-1,抽薹比温江蒜早,抗寒力比温江蒜弱;成蒜早3号从播种到蒜薹始收需153~186 d(天),平均单薹质量和单头质量分别为14.5和12.0 g,多数蒜头由5~8瓣组成.一般蒜薹和蒜头产量分别为320和410kg·(667 m2)-1,抽薹比温江蒜早,抗寒力与温江蒜相当.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云顶早、二水早、成蒜早2号和成蒜早3号等4个早薹蒜品种产生气生鳞茎(天蒜)的特性,不同品种间产生天蒜的数量有差异,为27~36粒/株,天蒜的质量与留薹植株的茎粗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留天蒜不影响地下蒜头的分瓣,与划茎式采薹对照比较,留天蒜植株的地蒜单头质量增加30%。天蒜合理的播种密度为147万粒/hm2,留一季天蒜的增殖系数是常规蒜种的增殖系数的3.7倍,连续留2季,则增长到11倍。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云顶早、二水早、成蒜早2号和成蒜早3号等4个旱薹蒜品种产生气生鳞茎(天蒜)的特性,不同品种间产生天蒜的数量有差异,为27~36粒/株,天蒜的质量与留薹植株的茎粗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留天蒜不影响地下蒜头的分瓣,与划茎式采薹对照比较,留天蒜植株的地蒜单头质量增加30%.天蒜合理的播种密度为147万粒/hm2,留一季天蒜的增殖系数是常规蒜种的增殖系数的3.7倍,连续留2季,则增长到11倍.  相似文献   

4.
贵州三都县种植大蒜具有悠久的历史,群众过去都是种植本地紫皮蒜,该品种抽薹晚,成薹率低,后期因春季温暖易受病虫侵害,且群众无提纯复壮观念,故而出现品种严重退化,抽薹率降低,蒜头变小.为此,2004年我县特引进四川大蒜二水早、成蒜早2号、成蒜早3号、温江蒜等品种与本地紫皮蒜进行同田对比试验,以选择适宜我县生态环境的优良品种予以更换,使农民获得更高效益.  相似文献   

5.
汉中地区早薹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汉中大蒜主产区薹蒜品种单一、抽薹晚的问题,从四川引进6个早薹蒜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紫皮蒜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6个引进品种抽薹期均早于本地品种,其中彭县早蒜和成蒜早2号在蒜薹和蒜头的熟期、丰产性、商品性方面综合表现突出,可在汉中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湖北地区大蒜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筛选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大蒜种质,对81份湖北省大蒜地方资源和19份国内外引进的种质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产量和部分营养指标分析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大蒜不同生长时期2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466%~52.619%,13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1.079之间。综合分析各项性状指标,筛选出适宜南方地区青蒜生产的优异大蒜资源6份:彭州大蒜1号、二月早、12-7D-917脱毒大蒜、彭州大蒜2号、二水早、品11;适宜蒜薹生产的优异大蒜资源5份:彭州大蒜1号、二月早、彭州大蒜2号、二水早、房县大蒜;适宜蒜头生产的优异大蒜资源8份:五峰红蒜、南漳大蒜、老蒜、14-7DS脱毒大蒜、六月蒜、百合蒜、五峰紫皮蒜、莫桑比克3号。并进一步筛选出VC含量较高的大蒜资源1份:五峰红蒜;大蒜素含量较高的优良大蒜资源2份:南漳大蒜、二月早。  相似文献   

7.
大蒜各器官的生长发育与二次生长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长江蔬菜》2011,(22):47-49
以成蒜早4号蒜薹为材料,通过解剖测量不同时期蒜薹、蒜薹尾、二次生长、蒜头等器官的生长变化,分析各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蒜二次生长的迅速生长呈现2个阶段,分别与蒜薹尾和蒜薹的迅速生长阶段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马玉乾  刘裕岭 《上海蔬菜》2012,(4):61-61,86
大蒜叶枯病又称大蒜匐柄霉叶枯病、大蒜黑斑病,是我国大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该病发生区域广,危害严重,常造成蒜株提前早枯,蒜蔓霉烂,流行成灾造成减产50%~80%。现将大蒜叶枯病的类型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大蒜叶枯病的类型和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梢、薹茎、薹包等部位。因  相似文献   

9.
以"金乡大蒜"、"中牟紫皮蒜"(对照)、"豫蒜一号"、"宋城白蒜"(对照)、"豫蒜二号"5个大蒜品种为试材,在河南中牟地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豫蒜一号"、"豫蒜二号"蒜薹产量分别为3 076、2 918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宋城白蒜"、"中牟紫皮蒜";"豫蒜一号"、"豫蒜二号"蒜头产量分别为16 310、16 185kg/hm2,与对照品种"宋城白蒜"、"中牟紫皮蒜"达到极显著差异。"豫蒜一号"、"豫蒜二号"蒜头大、综合性状好,叶片蜡粉多,抗性强,适宜在河南中牟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大蒜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了3个大蒜品种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洛龙紫蒜1号、洛龙紫蒜2号1hm2蒜头产量分别为14.55t、15.08t,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麻江红蒜。洛龙紫蒜1号、洛龙紫蒜2号2个品种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抗性较强,适宜在贵州正安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生防菌剂与生物有机肥复配对黄瓜抗病促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津优二号"保护地黄瓜为试材,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粉红粘帚霉等生防菌与生物有机肥复配对黄瓜形态指标、产量和蔓枯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复配组合都能够增加黄瓜的叶面积、株高、茎粗、茎节数,提高产量,增强抗病性。但以粉红粘帚霉67-1+有机肥复配效果最好,能增产19.33%,对蔓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2%。  相似文献   

12.
商马铃薯一号是以中薯2号为母本、阿奎拉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早熟,生育期65 d;抗卷叶病毒病、花叶病毒病、晚疫病、早疫病和环腐病;薯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商品薯率87.9%以上,品质优;属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适合中原二季作区纯作或间作套种栽培。  相似文献   

13.
在安徽萧县多年连作基地对160份国内外胡萝卜种质资源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及3个时期(T1、T2、T3,分别为播种后70、90、110 d)的黑斑病病级指数调查。结果表明:黑斑病病级指数随着胡萝卜生长而逐渐增加,3个时期的平均病级指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0.9、1.8、2.1。基于T3时期的病级指数,160份材料共分为5类,其中第Ⅰ类材料抗性最强,病级指数为0.25~0.75,共21份,其地上部的主要农艺性状指标显著优于其他类群。  相似文献   

14.
采用走访管理人员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对山东济宁地区叶用银杏林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危害银杏的主要有叶枯病、银杏早期黄化病、银杏缺素症、大蓑蛾及星天牛等19种病虫害,并针对银杏所发生的病虫害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蒜叶枯病及其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蒜叶枯病系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蒜叶和蒜薹,感病初期叶片呈白色斑点,后斑点逐渐扩大,严重时造成蒜叶枯死、植株不抽薹等,严重影响大蒜的高产稳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大蒜叶枯病的发生与发展、防治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during 1993 and 1994 at Bangalore, India, to estimate the reductions in yield of essential oil caused by leaf blight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 on three geranium (Pelargonium graveolens (L.) Herit) clones. Leaf blight resulted in smaller reductions in oil yield in an Algerian-type (Kd) clone than a Reunion-type (Lo) and an Egyptian-type (Eg) clon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ven expensive disease management practices can be recommended for management of leaf blight on the Lo and Eg clones in regions where leaf blight is prevalent, because increases in severity of leaf blight may cause considerable economic loss. Such measures, however, may not be economically viable for the Kd clone.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抗晚疫病的转基因马铃薯植株,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以微型薯薯片为外植体,将萝卜抗菌肽基因(AFP)导入马铃薯栽培品种夏波蒂(Shepody)中,通过草甘膦抗性筛选和PCR检测获得了4株转基因试管苗,并经黑暗诱导获得了微型薯。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微型薯长出的叶片进行抗晚疫病鉴定,结果表明这4个株系的抗病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做好生姜炭疽病、叶枯病初期症状的准确识别,及时防治和控制蔓延,减少经济损失,从发病症状、危害病原及流行规律等方面对生姜炭疽病、叶枯病进行区分,分析2种病害的联系,并提出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刘伟  何彩  金娜  李栋  史星雲  刘鹏 《北方园艺》2019,(15):23-29
为获得对枸杞叶枯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从农田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51株芽孢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得到1株对枸杞叶枯病菌拮抗活性较好的菌株LKYLW-1,其对枸杞叶枯病菌的抑菌带宽15.2 mm,采用平板对峙法、孢子萌发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LKYLW-1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菌株LKYLW-1对枸杞叶枯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菌株LKYLW-1发酵液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EC50为9.35 mL·L-1;该菌株对枸杞叶枯病具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通过形态学特征、理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LKYLW-1进行了鉴定,检测了其代谢产物,研究发现菌株LKYLW-1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其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抑菌物质;证明菌株LKYLW-1在枸杞叶枯病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