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采茶园的建立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都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将茶叶列为农业“三大潜力”产业之一来培育。十一五期间,莲都区茶叶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茶园总面积达到4.5万亩。茶产业已成为莲都的新兴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然而茶叶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生产,随着茶园面积的迅速发展,茶叶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多,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茶树修剪尤其是茶叶的采摘成了抑...  相似文献   

2.
自2003年以来,修水县新一轮茶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茶园面积由不足2万亩发展到10.2万亩,2011年茶叶产值突破了2亿元大关,修水县也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首个"中国名茶之乡"和"全国特色产茶县"、"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科技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3.
上犹是赣南地区第一产茶县 ,江西省有机茶开发协作基地县。全县现有茶园 2 8万亩 ,年生产名优茶 5 0 8T ,产值 162 6 6万元。在“十五”规划中 ,县委、县政府又将茶叶生产列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加大投资力度 ,2 0 0 1年将新发展有机茶园 10 0 0亩 ,低改茶园 5 0 0 0亩 ,在 2 3年内将 2 8万亩茶园通过低改全部转换为有机茶园。上犹大力开发高山有机茶$上犹县人民政府@陈宜  相似文献   

4.
丽水全市有着丰富的山地资源,全市有粮食作物170万亩、草山草坡1165万亩、冬闲田45万亩,果园50万亩、茶园30万亩。莲都区是我市果园、笋竹林土鸡放牧饲养规模较大的地区,据统计,莲都区竹林总面积12.04万亩,果园面积10.58万亩,肉鸡饲养量达200多万羽。  相似文献   

5.
<正>2002年,修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后,茶叶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迅速增加,到2014年春新建茶园面积达12万亩。在新建茶园时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茶苗栽种技术,编写了《修水县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技术指南》,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技术措施日臻成熟,使全县新建茶园基本达到了"一年保成活,二年保试产,三年保封行"的目标。为了扩大交流学习,助推江西省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对  相似文献   

6.
缙云县杜桥村共有 2 0 1户 ,6 30人 ,仅有水田 80亩 ,旱地 50亩 ,茶园 36 0亩 ,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2 0 0亩。 30多年来茶叶生产成为该村发展、壮大、巩固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 ,1984年最高产量达 2 2 6吨 ,1998年最高产值达 2 0 5万元 ,茶叶单项收入户均超万元 ,茶叶收入占农业总收入 80 %以上。杜桥人把茶树当作“摇钱树” ,把茶园当作“聚宝盆” ,加速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成为缙云县典型的一村一品示范村 ,为全县农业综合开发 ,发展名优茶生产树立了榜样 ,并被地区评为百强村。1992年以来 ,随着茶叶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 ,大众茶滞…  相似文献   

7.
1 以"煤"代"柴"加工茶叶的意义 湖北省竹山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脉腹地,境内自然环境非常适宜生态有机茶生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茶叶生产作为山区的重要富民产业来抓.到2006年底,全县茶园面积已达到10万亩,其中通过无公害认证的茶园面积达5万亩,通过有机茶认证的茶园面积近5000亩,2006年实现产量1000吨,产值1亿元.根据规划,到2010年茶园面积将达15万亩,产量2500吨,产值2.5亿元.  相似文献   

8.
三十多年来,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我省茶叶生产得到了一定发展。据1985年统计,茶园面积发展到95.6万亩,比1949年7.1万亩增加12.5倍;茶叶总产量达到28.7万担,比1949年4.2万担增长5.8倍。但就我省自然资源优势和悠久的产茶历史而言,还是很不相称的。为加速实现我省茶叶“七五”计划,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莲都区小山村现有茶园面积38hm2。其中白茶品种面积36hm2,乌牛早品种面积2hm2。当前投产面积11.3hm2,占总面积的29.8%;2007年鲜叶产量9t多,产值近135万元。茶叶生产成为小山村农民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婺源县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面积2 967平方公里,人口36万,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十大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茶叶出口第一县。到2014年底,婺源县茶园面积17.6万亩,采制茶叶13 500吨,加工贸易量5.2万吨,茶产业系列产值22.3亿元,出口创汇4 000万美元,全县茶农人平茶叶收入2 350元,荣获"2014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并  相似文献   

11.
婺源地处赣东北 ,与皖、浙两省交界。自然条件优越 ,水、热、土、气等综合资源不仅适宜茶树生长 ,而且孕育了婺源茶叶“香高、味醇、汤清、叶绿”的独特品质 ,为世人所赞赏 ,成为世界著名的绿茶产区。改革开放以来 ,婺源茶业发展迅速 ,已成为全国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县 ,被命名为中国绿茶之乡。1 婺源茶业发展现状婺源现有茶园 13.2 7万亩 ,茶叶年产量 5 0 0 0t,茶叶农业总产值 6 6 0 0万元 ,出口创汇 5 0 0万美元 ,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出口创汇均居全省第一。目前 ,婺源茶叶生产形成六大特点。1 1 生态优势得到发挥  我县由于自然环境纯…  相似文献   

12.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市的茶叶生产受市场波动的影响,经历了两起两落的曲折过程,茶园面积从最多的1982年2.68万亩,下降到1990年的2.03万亩,净减6500亩;1983年茶叶销售第一次陷入低谷。由于茶叶的滞销,茶叶专业户对茶园的投入明显  相似文献   

13.
赣南的茶叶生产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据记载,1896年赣州市茶园面积就达4.05万亩,产茶1 600多t,产品畅销广州、武汉、九江等周边市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该市的茶叶生产得到了新的发展,1996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2.26万亩,总产2 268 t.近几年来,赣州市着力开发了名优茶和无公害茶叶生产,不断提高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竹山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腹地,气候、土壤与环境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茶树。多年来,竹山县咬定"茶叶富民"战略目标,持之以恒地推进茶叶产业发展,茶园总面积达到18.5万亩,基地遍布全县15个乡镇、120个村,茶农近3万户。随着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茶园管理水平低,管理质量参差不齐的矛盾严重制约了竹山茶叶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发挥。为此,竹山县开展了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探讨,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5.
我市铁路乡茶场创办于1972年。现有茶园220亩,投产茶园167亩。近年来,该场不断改革开放,狠抓经营管理,加速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出现了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的喜人景象。1987年茶叶总产4.2万斤,平均亩产250斤,总产值7.1万元,盈利3.1万元。1988年实行初精制联合加工,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全年茶叶总产4.5万斤,平均亩产269斤,总产  相似文献   

16.
宣汉县地处大巴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实为发展优质绿茶的好地方.全县现有茶叶5万亩,投产茶园4.2万亩,其中低产茶园3万亩,占投产茶园面积的71%.长期以来,茶园管理粗放,产量低,亩产仅30公斤,品质差,均价每公斤4元左右,效益低.1990年,我们根据省开发办要求,开始在该县昆池区茶河乡进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开发研究,以点带  相似文献   

17.
1历史背景 修水产茶历史悠久,是江南著名茶区之一,也是双井茶、宁红工夫茶(简称宁红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据史料记载,修水县产茶始于唐贞观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全县茶园面积达34万亩.之后,受各种战乱影响,农村经济衰败,茶园面积锐减,至解放前夕仅剩2.24万亩.解放后,经过恢复和发展,茶园面积逐年增加,产量稳步上升,198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8.77万亩,居全省第二位,被列为全国茶叶生产基地县.  相似文献   

18.
1 莲都区茶、果产业现状 2.1 茶叶生产现状 莲都区现有茶园面积1 426.67hm2,其中投产面积1 153.33hm2,占总面积的80.8%.  相似文献   

19.
国营秀谷华侨农场位于金溪县城郊,前身是金溪县“五七”综合垦殖场(是1968年冬季扩社并队时,由抚州地区1966年在金溪县办的三个垦殖场和县办的林场合并而成的),1980年接收了由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归国华侨以后,更名为华侨农场。现有职工1100人,水用881亩。过去以粮油生产为主,每年可生产稻谷100多万斤,油菜籽近万斤,粮由可以基本自给。1970年开始种茶:建立了金溪县第一个茶园。当年种茶200亩,以后逐年扩种,到1982年,茶园面积稳定在4500亩。现有采摘茶园4200亩,茉莉花81亩,初制茶厂10座,精制茶厂1座。1988年采制毛茶64.42万斤,精制茶叶82万斤(包括对外收购加工的),盈利38万元。1989年计划初制毛茶70万斤,精制茶叶100万斤,盈利40万元。  相似文献   

20.
2017年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试验站依托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茶学科研力量,开展了“茶叶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茶树有害生物高效无害化治理研究”、“茶树遗传资源收集、创新与新特品种选育”、“茶园土壤肥力演变规律、综合评价与提升技术研究”等主要研究工作,同时还承担支撑江西茶产业发展的重任.一年来,在引领本区域茶产业科技创新、推动江西茶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促进茶农增产增收、支撑政府决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研究工作及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