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兰县大豆亩产175公斤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黑龙江省呼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50500邹忠君1991年~1994年,呼兰县承担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推广项目“大豆亩产175公斤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实施该项技术四年来,使呼兰县大豆单产平均提...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大豆主产区,大豆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科研水平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近些年大豆亩产250公斤以上的高产典型不断出现,新的增产技术也有许多报道。目前推广的“垄三”、“高寒”、“大垄密”、“窄行密”等高新技术已在生产上广为应用,使黑龙江省的大豆产...  相似文献   

3.
春大豆在江西是一种增加复种指数改进轮作、间、套多熟制的主要作物 ,但由于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原因 ,产量比较低 ,影响了我省春大豆的发展。本文在九·五国家重点推广项目“南方红黄壤大豆良种及配套技术推广”五年多的实施过程中 ,根据高产试验、示范和高产攻关中出现的一批 3 0 0 0kg/hm2 以上的高产典型经验 ,总结提出了一套江西省红壤旱地春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永城市地处黄淮海腹地,大豆以麦收后夏播为主。2008年以来通过高产创建活动,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大豆低产原因,实施以推广良种、良种良法配套为主线的技术方案,实现了万亩大豆超200公斤的高产目标,逐步完善了麦后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北方大豆综合高产技术推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黑龙江省大豆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倪长仁鲁振明黑龙江省大豆技术开发研究中心承担的“北方大豆综合高产技术推广”为国家科委成果司“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推广项目。合同规定:1996年要在黑龙江省、辽宁省示范推广四种大豆高...  相似文献   

6.
大豆高产综合农艺措施模拟和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大豆“长农4号”是生产上推广的主要良种之一,为了给生产上提供配套的综合栽培技术,使良种良法密切结合,1987~1989年在四平地区中等肥力土壤上进行了种植密度、尿素、三料磷肥、氯化钾施用量等栽培措施优化研究。根据试验产量结果,通过微机计算,  相似文献   

7.
王明喜  严换胜 《大豆科学》1993,12(2):123-130
甘肃渭河流域夏大豆种植区位于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最西端,海拔高,麦后无霜期短,单产低。本研究采用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与单因子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双目标”(产量、效益)筛选,提出了该生态区在灌水条件下夏大豆亩产165—200公斤(比习惯栽培增产25%以上)、技术性增投比2.5—6.5的优化栽培方案,经生产示范,实用有效。 本文并就密度、氮、磷对产量的影响与东北春大豆区、黄淮流域夏大豆区的低海拔地区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2,他引:35  
刘忠堂 《大豆科学》2002,21(2):116-122
大豆窄行密栽培是一项引自美国的大豆增产新技术,经消化、吸收、改造,已形成大垅窄行密植、小垅窄行密植、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栽培模式,在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推广,一般可增产20%以上。已累计推广67万hm^2,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大豆窄行密植由于缩小了行距,扩大了株距使植株分布更均匀合理,增加了绿色面积,改善了受光条件,特别是改善了中、下层受光条件,是该项技术增产的生理基础。此项技术的主要内容是抗倒伏半矮秆的品种,深松深施肥,有效地使用除草剂技术和适于窄行密植的播种机械。  相似文献   

9.
何桂华  赵宏伟 《杂粮作物》2003,23(2):103-104
辽宁省彰武县双庙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自2 0 0 0年开始推广种植辽豆 1 0号大豆品种 ,连续 3年的推广种植表明 ,该大豆品种适合彰武地区种植。特别是 2 0 0 0年 ,在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条件下 ,66.7hm2 大豆平均产量仍达到 1 5 37.5kg/hm2 ,总产量达 1 0万kg ,总产值达 2 0万元 ,平均产值 30 0 0元 /hm2 ,当年仅从产值上看 ,比玉米增加近 1 35 0元 /hm2 。辽豆1 0号大豆品种在干旱年份也能表现出较好产量 ,深受农民欢迎。 2 0 0 1年彰武地区推广辽豆 1 0号2 0 0hm2 ,平均产量 1 95 0kg/hm2 ;2 0 0 2年再推广333.3hm2 ,…  相似文献   

10.
浙江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浙江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林昌庭(浙江省景宁县农业局,323500)大豆是我县的主要旱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以上。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大豆生产已成为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春大豆的产量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中黄90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在试验和示范中表现高产、稳产、早熟、抗病,适宜东北北部高寒地区种植,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文中介绍了中黄901的特征特性,并从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亚热带地区气候适宜发展冬大豆生产,为了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现将冬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各大豆不同生育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及相应的栽培措施1.种子萌发期:冬大豆种子发芽最低温度6~7℃,最适宜的温度为18~20℃。冬大豆种子发芽除需适当的温度外,还需要足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永城市在夏大豆高产创建活动中,敢于科技创新,实施科研与推广联合攻关战略,加快新品种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通过市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局关键措施上实行五统一,确保了"一推四改"技术方案的落实,成效显著:2010—2014年全市42万亩高产创建田平均亩产213.28公斤,千亩核心区大豆亩产240.37公斤,较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单产169.79公斤,每亩分别增加43.49公斤和70.58公斤;通过辐射带动,全市大豆田平均单产提升到189.36公斤。  相似文献   

14.
黑河九号大豆综合高产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质卿  马景瑞 《大豆科学》1993,12(2):175-182
本试验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黑河九号大豆主要栽培因子(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与大豆产量的关系,建立了黑河九号大豆在本省第四积温带黑河地区土壤中等肥力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通过微机对模型的解析,得出各因子对产量效应的主次关系,两因子搭配的产量效应以及等产量线图。通过边际产量分析了经济效益,并通过频数分析,得出指定产量水平下的最佳综合高产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黑河九号大豆大面积生产规范化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豆高产基因拓宽与改良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国华 《大豆科学》1994,13(4):365-370
大豆高产基因拓宽与改良的途径与方法胡国华(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室)在大豆育种中,产量的提高依赖于大豆高产基因的拓宽。尽管人们已经开始从生理生化及理想型各方面来研究此种基因的拓宽[1、2、3]。到目前为止,在大豆产量提高上显得不十分有效。以致研究大豆高...  相似文献   

16.
高产高油早熟广适应性大豆新品种中黄35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产高油早熟大豆新品种中黄35,具有高产特点,2007年在新疆石河子获得5 577.0 kg·hm-2的产量:在黄淮海北组两年试验及全国北方春大豆两年试验增产均极显著;含油量高:黄淮海北组试验及北方春大豆试验的含油量平均为23.1%;早熟:北方春大豆晚熟组试验比对照早7 d;适应性广:已在辽宁、吉林、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山东、天津、北京、陕两、宁夏、甘肃等地审定推广,是一个极有推广价值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夏大豆连续十年高产的诀窍魏德永(河南省社旗县农技中心·社旗县,473300)河南省社旗县兴隆镇夭庄村农家妇女戴宗梅。10年种植大豆41亩,平均每亩单产一直保持在225~250公斤。1995年种植的4亩豫豆16号,亩产高达275公斤,创出当地大豆单产历...  相似文献   

18.
石大豆一号高产生育、生理指标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石大豆1号高产生长发育特点和生理指标进行研究,为该品种大面积的推广和栽培技术措施配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永孝  本发武 《大豆科学》1993,12(3):225-231
1986~1989年,在本所试验田,运用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对夏大豆产量与种植密度、底肥用量、追肥时期、灌溉间隔天数等综合栽培技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山东省气候条件和本试验土壤肥力水平下,夏大豆亩产225kg以上,种植密度为1.87~1.99万株·亩~(-1),底施复合肥(N:P_2O_5:K_2O=15:15:15)18.5~21.4kg·亩~(-1),出苗后43~47天追肥(尿素10kg·亩~(-1)),每9~10天灌溉一次。密度和灌溉间隔天数是影响夏大豆产量最主要的因素。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夏大豆产量影响很大。单因素边际产量随环境条件而变化。  相似文献   

20.
重茬条件下黑农37大豆高产综合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立成  林蔚刚 《大豆科学》1996,15(2):130-135
本文对1994年重茬(一年)条件下大豆高产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在哈尔滨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函数模型,利用计算机解析了密度、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主要因素间相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提出了高产栽培最佳农艺措施,为重茬条件下大豆高产计划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