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免耕秸秆覆盖对玉米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免耕秸秆覆盖对玉米的根系数量和伸展范围有明显的影响,各生育阶段分布在土壤的根量,特别是土壤下层根含量明显多于传统耕作(对照)。苗期:根量比对照多18.5%,根下扎土壤深度比对照多20cm,土壤下层根含量占总根量的21.3%,对照则无下层根。孕穗期:根量超过对照49.1%,根下扎深度比对照多10cm,土壤下层根含量比对照多7.9个百分点。开花期:根量超过对照38.3%,根下扎深度比对照多20cm,土壤下层根含量比对照多8.7个百分点。灌浆期:根量超过对照32.9%,下层根含量比对照多9.1个百分点。另外,根体积、伤流量等都超过对照。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免耕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a玉米连作的基础上,研究免耕覆盖和传统耕作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免耕覆盖可以增产1 012.5kg/hm2,增产率为17.6%。免耕覆盖可以减少玉米根部和茎叶对氮素的吸收,从而增加玉米籽粒中氮素含量;同时可以促进茎叶中的钾元素向籽粒和根部转移。免耕覆盖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比传统种植分别增加38.7%、22.8%、67%、41.6%,速效钾增幅较小,为3.0%,速效磷含量则表现为传统耕作比免耕覆盖高出1.20mg/kg。在免耕覆盖和传统耕作下,土壤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不同层次之间差异显著;免耕覆盖在110cm左右出现最大累积峰,而传统耕作最大累积峰出现在60cm左右。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缓解劳力不足,管理困难的毛肚,进行了玉米耕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栽培土壤保墒性好,利于玉米生长,对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不大,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免耕覆盖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覆盖和传统耕作条件下的玉米株高和地上干物质只有在苗期表现差异显著,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免耕覆盖较传统耕作玉米叶面积指数下降得慢,维持较高水平的时间相对较长;免耕覆盖的玉米比传统耕作条件下的产量表现为增产。因此免耕覆盖栽培措施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根系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在田间试验条件下,测定了宽窄行种植和均匀垄种植玉米根系伤流量、气生根数、气生根干重、气生根层数、地下根干重、产量及产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玉米根系伤流液量、玉米气生根数、气生根干重和气生根层数与均匀垄种植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地下根干重二者差异不显著。宽窄行种植较均匀垄种植增产12.8%,二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容重2种种植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4种不同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模式的比较研究,探讨玉米抗旱栽培技术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深松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和地膜覆盖技术较常规耕作技术均达到增产的效果,核心区增产达20%以上,示范区增产达15%,比较其综合效益,秸秆还田技术是最佳的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4.
15.
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根系性能及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根系性能、籽粒产量形成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探明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根系形态特征与产量形成、氮素吸收能力的关系,为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增强根系吸收性能、优化施肥量,促进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定位试验条件下,选用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两种地力条件下,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超高产玉米栽培模式(SH)、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模式(HH)、农民习惯栽培管理(FP)3种栽培模式,比较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夏玉米根系特性对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效应。【结果】不同栽培模式间夏玉米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与HH、FP和CK模式相比较,高地力和低地力田块SH模式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3.54%、17.50%、30.12%和3.16%、18.45%、27.72%,统计分析表明地力和栽培模式均对夏玉米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两种因素综合影响因年份变化有所差异。两种地力条件下,夏玉米各时期群体生物量均表现为SHHHFPCK。在抽雄期(VT)和完熟期(R6),SH处理的植株氮素积累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肥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高于FP模式,HH模式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均最高,氮肥偏生产力低于FP模式,但仍高于SH模式。在不同地力基础上夏玉米不同栽培模式的根系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大喇叭口期(V12)、抽雄期(VT)、乳熟期(R3)的根系干重密度、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均为SHHHFPCK,从V12到VT期,SH和HH模式的根长密度、根干重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增幅均显著高于FP模式,从VT到R3期,降幅均显著低于FP模式,SH和HH模式VT期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比例显著高于FP模式。不同栽培模式各时期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干重密度与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根系发育、延缓根系衰老、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有助于实现夏玉米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17.
几种简化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的简化栽培方式和玉米品种,进行了几种简化栽培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恩斯利缓释肥和乙草胺除草剂与玉米品种贵单8号和兴黄单999适用于当地简化栽培;贵单8号+、兴黄单999+恩斯利缓释肥处理与对照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分别减产5.4%和3.7%;贵单8号+、兴黄单999+乙草胺处理与对照的产量差异都不显著,分别减产6.0%和1.7%;但是贵单8号+、兴黄单999+恩斯利缓释肥处理分别比对照增收99.0元/667m2和126.8元/667m2,增幅分别为15.4%和22.0%;贵单8号+、兴黄单999+乙草胺处理分别比对照增收76.7元/667m2和152.3元/667m2,增幅分别为9.7%和27.2%。 相似文献
18.
稻草覆盖对稻茬免耕秋玉米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杂交玉米登海11号为材料,通过稻田免耕覆草栽培试验,研究了稻草不同覆盖量对湘南丘陵稻作区稻茬免耕栽培秋玉米的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明显增强玉米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提高玉米叶面积指数和玉米叶片光合势,增加叶绿素含量,对提高玉米产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建议早稻茬免耕秋玉米栽培的稻草覆盖量在9 000~12 0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玉米的增产效果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用吉单27、吉单505、江单1号三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偏垄栽培、垄距50 cm、垄距65 cm、垄距130 cm、Ⅱ1465五个玉米种植模式进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栽培模式产量依次为垄距50 cm(10 306.2 kg.hm-2)、垄距130 cm(9182.6kg.hm-2)、垄距65 cm(9 021.1 kg.hm-2)、Ⅱ1465(8 809.7 kg.hm-2)、偏垄(8 047.2 kg.hm-2),综合生产成本和与当前农机具相配套建议推广垄距130 cm大垄为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