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福清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祥 《福建水产》2012,34(3):214-219
为了解福清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以及重金属和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于2009年6月和8月对福清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有机质含量展开调查,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清湾表层沉积物Cu、Pb、Cd、Hg、As和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7.4×10-6、31.7×10-6、0.058×10-6、0.079×10-6、8.90×10-6和1.31%,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质量状况良好。各重金属元素之间呈正相关,与有机质呈正相关关系尤为明显。沉积物重金属单因子指数依次为Pb(1.27)>As(0.59)>Cu(0.58)>Hg(0.40)>Cd(0.12),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2.96,为低污染水平;单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参数依次为Hg(15.8)>Pb(6.35)>As(5.94)>Cd(3.48)>Cu(2.91),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34.5,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锦州湾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引起的潜在生态风险,同时,运用生物效应数据库法导出的沉积物质量基准(SQGs)(ERL/ERM)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毒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与沉积物质量基准评价方法所反映的结果具有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2种评价方法各有特色,可以相互补充和借鉴.同时,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未表现出明显生态危害性,主要生态风险区域集中在靠近葫芦岛锌厂和五里河人海口的部分海域.  相似文献   

3.
乳山湾表层沉积物质量现状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乳山湾东流区表层沉积物的综合调查分析表明,乳山湾东流区为弱还原环境。总氮、总磷局部超标,且其含量与有机质、硫化物的变化特征相似,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在东部湾顶虾池排放口附近含量相对较高,说明养殖排放污水对其沉积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以Cd的污染指数最大,平均值为32.54,其他重金属指标的污染指数较低,均小于1.0,说明乳山湾沉积物中存在Cd的潜在污染危险。  相似文献   

4.
2015年4—11月对莱州湾4个扇贝养殖区进行了表层沉积物pH、氧化还原电位、硫化物、总磷、总氮、有机碳以及细菌(弧菌和异养细菌)等8个指标检测,并采用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各指标月际变化及来源,试验结果表明,4个养殖区表层沉积物pH和氧化还原电位变化分别为7.33~8.30和-368.30~-170.30mV,属于中性—弱碱性的高度还原态环境;总氮、总磷、总有机碳和硫化物的含量分别为0.038~0.897mg/g、0.131~0.554mg/g、0.029%~0.560%和1.66~184.11mg/kg,除总氮在7—10月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之外,其他指标均处于安全范围内;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的变化分别为3.0×102~8.2×104 cfu/g和0.5×103~7.9×103 cfu/g(湿质量),各养殖区之间差异较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扇贝养殖区表层沉积物环境整体处于良好状态,但应控制氮元素的输入。  相似文献   

5.
研究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为珠江口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1月和4月对珠江口水域18个采样站位进行了2次取样调查,测定了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r、Cd、Cu、Pb、Zn、Ni)含量,采用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水平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Cr、Cd、Cu、Pb、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4.70、0.80、58.73、80.01、191.57 mg/kg,均高于国家标准(GB 18668-2002)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限值,但未超过第二类标准值;Ni的平均含量为51.89 mg/kg。6种重金属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西部站位的含量高于东部站位。评价结果显示,本次研究区域的沉积物环境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Cd是目前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污染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物。  相似文献   

6.
罗源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其潜在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火荣 《福建水产》2011,33(1):45-49
于2009年8月对罗源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开展调查.结果表明,罗源湾沉积物Cu,Pb,Cd,Hg和As平均含量分别为21.2×10-6、29.5×10-6、0.075×10-6、0.041×10-6和9.28×10-6.沉积物重金属和其他要素的相关分析表明,Cd,Hg与硫化物相关性较好,Cu,Pb地球化学来源相近.单因子...  相似文献   

7.
乳山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对乳山湾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调查结果,对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富集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乳山湾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除5月的Hg、As平均含量略低于8月外,其他重金属(Cu、Zn、Pb、Cd)平均含量5月高于8月。在表层沉积物中Cd的富集程度最大,除5月1号测站外,污染指数超过1.0。水平分布除Cd为湾口处含量较低外,其他重金属基本呈湾口和湾底含量较高的分布趋势。单个重金属潜在危害系数表明,Cd的E值大于其他重金属的E;值,其他重金属的E值均小于Hakanson所提出的沉积物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的轻微危害程度的划分标准,表明重金属对乳山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元素主要是Cd,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As、Pb、Cu、Zn。与历史同期调查相比,表层沉积物中Cd含量升高幅度最大。从多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看,两次RI调查均值小于150,属于轻微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福建省海水贝类养殖区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和风险,于2005年8月和2006年8月,采集养殖区2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20个、养殖贝类样品46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DDT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水平、分布趋势和组成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该地区污染状况、生态风险及贝类食用安全进行探讨与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DDTs含量范围为1.93~56.6μg/kg(干重),平均值15.8μg/kg;40%的样品DDTs的污染指数在0.697~2.83之间,不同程度受到DDTs的污染,提示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养殖贝类DDTs含量范围为2.04~107μg/kg(湿重),平均21.7μg/kg;贝体DDT残留量符合中国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低于欧盟、美国、日本的食品安全限量;以每人50 g/d的摄食量估算,沿海居民食用养殖贝类的DDTs暴露量远低于WHO暂定的TDI值、美国EPA推荐的RfD值,由此引起的健康风险小。与国内邻近海域相比较,福建省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中DDTs残留量处于中等水平,与亚太等国外海域相比较,处于较高水平;从DDTs的组成特征推测,调查区部分海域有新的DDTs污染源输入。  相似文献   

9.
利用BCR四步分级提取法分析三沙湾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r、Co、Ni、Cu、Zn、Pb)不同赋存形态的含量,阐述了重金属赋存形态与其环境因子关系,并采用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法(RSP)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环境风险程度。结果表明,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其他重金属以残渣态为主。重金属Co、Ni、Cu、Cr相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b与Zn呈显著正相关,有机碳与Co、Ni、Cu、Cr、Zn呈显著正相关。评价结果显示Pb总体表现为中度污染,具有中等环境风险,其他重金属为无污染到轻度污染,环境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
张玉平  刘金金  张芬 《中国水产科学》2020,27(12):1448-1463
为综合评估上海地区池塘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2016-2019年对上海地区36个养殖场池塘采集沉积物样品360个,检测和分析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及重金属Cu、Zn、Pb、Cd、Cr、Hg和As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池塘0~10 cm层和10~20 cm层沉积物中TN、TP、TOC及各重金属均值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0~20 cm层沉积物(干重)中TN、TP和TOC平均含量分别为(873.37±352.45)mg/kg、(685.66±199.66)mg/kg和(6.62±3.05)mg/g,三者相关性显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池塘沉积物中氮和有机物质的累积量较低,磷累积量相对较高,均低于其他地区高产池塘。池塘沉积物中Cr、Cd、Cu和Hg样品超标率分别为6.42%、3.21%、4.13%和1.38%,Zn、Pb和As无超标现象。地质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一致性沉积物质量基准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池塘沉积物中重金属整体上处于清洁等级、低潜在生态危害状态,预测不会引发生物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
由于汞的生物甲基化和在食物链中的积累、放大作用,水产类膳食汞的摄入被认为是人体甲基汞负荷的主要来源。三都湾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各类水产生物养殖面积1.5万hm2,年产量22.5万t。为评估甲基汞的健康风险,2004年在该湾采集海水样品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11个、养殖鱼类样品31个以及养殖贝类样品4个,用原子荧光光度法进行海水、沉积物和养殖生物总汞含量测定,对三都湾渔业环境汞污染现状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三都湾海水总汞含量范围在0.015~0.046μg/L,计(0.027±0.009)μg/L;沉积物总汞含量范围在0.055~0.113mg/kg,计(0.074±0.013)mg/kg,养殖贝类总汞含量范围在0.004~0.011mg/kg,计(0.008±0.005)mg/kg,与福建沿岸近20年来的其他相关调查结果相接近。养殖鱼类总汞含量范围在0.012~0.084mg/kg,计(0.032±0.006)mg/kg。通过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三都湾鱼、贝类体总汞平均含量近30年来一直波动于鱼类汞含量的下限(0.05mg/kg)区间,与海水和沉积物汞的含量水平和变化趋势基本相对应;与美国、日本最近公布的鱼、贝类汞含量进行比较,三都湾牡蛎汞平均含量与日本的太平洋牡蛎和美国的牡蛎较接近,但三都湾牡蛎汞含量的最大值(0.011mg/kg)比日本、美国的牡蛎汞含量的最大值(0.250mg/kg和0.130mg/kg)低得多;三都湾大黄鱼、汞平均含量(0.026mg/kg和0.036mg/kg)和最大含量(0.084mg/kg和0.053mg/kg)均比美国的大西洋石首鱼(0.072mg/kg和0.148mg/kg)低;三都湾的鲈鱼汞平均含量(0.056mg/kg)低于日本的鲈鱼(0.100mg/kg)和美国的红鲈(0.128mg/kg)。后二者汞含量最大值(0.510mg/kg和0.625mg/kg)分别是三都湾养殖鲈鱼(0.075mg/kg)的6至8倍。三都湾海水、沉积物、贝类总汞含量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养殖鱼、贝类符合国家、WHO及欧盟的水产品汞限量要求。以100g/(人d)的水产类摄食量估算,食用鱼、贝类汞摄入量分别占JECFA推荐的汞临时性周可承受摄入量PTWI值的8.4%和2.9%;用总汞数据估算甲基汞摄入量分别占PTWI值的26.4%和9.0%。采用美国EPA设定的甲基汞RfD值估算,食用鱼、贝类甲基汞摄入量分别占60.3%和20.6%。三都湾沿海城乡居民水产品消费引起的汞暴露健康风险小。  相似文献   

12.
福建三沙湾的潮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福建三沙湾内的霞浦东冲站、宁德城澳站及福安白马站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实测的逐时潮位资料,经对数据分析后,再计算及统计各站潮位特征值,从而统计分析了福建三沙湾的潮汐特征.结果表明:三沙湾潮汐性质属于正规半日潮,三沙湾潮周期为12 h24 min,潮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现象,潮汐日不等现象明显,最大低潮日不等现象比最大高潮日不等更明显,三沙湾属于强潮型海湾,最大潮差、最小潮差及平均潮差从湾口向湾顶沿程逐步递增,三个站年平均潮差均达500 cm以上,月最大潮差均出现在9月份,月最小潮差均出现在3月份.  相似文献   

13.
乳山湾菲律宾蛤仔养殖滩涂老化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乳山湾贝类养殖滩涂老化的特点,采用了压沙1、3cm和翻耕20、40cm的物理修复方式,经过9个月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压沙1cm贝类生物量为4.9kg/m^2,压沙3cm贝类生物量为5.6kg/m^2,翻耕20cm贝类生物量为4.6kg/m^2,翻耕40cm贝类生物量为3.9kg/m^2,对照组贝类生物量为4.1kg/m。。除翻耕40cm修复方式外,其他3种修复方式均显示一定的效果,并以压沙3cm最好。翻耕20cm虽然不如压沙的效果好,但与对照组相比仍然显示较大的优势,每亩约增产330kg余。由于翻耕的修复方式操作简单,成本低,容易推广。  相似文献   

14.
基于ISM法的三沙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法玲 《福建水产》2012,34(5):354-361
通过分析三沙湾中主要用海开发活动,从用海类型出发,在地形地貌、水动力、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生物生态等方面的累积效应以及自然灾害诱发效应等指示因子中筛选出27个要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分析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三沙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的解释结构模型。从该模型的各个阶层,直观地反映出海湾资源开发各用海类型的累积生态效应发生过程,为海湾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ROMS模型,同时考虑温度、盐度和流场以及海表的净热通量、水气通量、动量通量和地表径流,建立三沙湾精细化水动力数值模型。结合实测水文资料,对基于ROMS的三沙湾水动力模型进行验证,并研究了三沙湾的潮(余)流场分布特征,对潮(余)流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描述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三沙湾水动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三沙湾海域的潮(余)流场分布特征;由湾外至湾顶,余流呈减小的趋势,湾外余流最大约为12 cm/s,湾内较小,余流平均约为1 cm/s;垂向上,表层余流大于底层余流,表层余流指向湾外,而底层余流则指向湾内;本模型较好地再现了三沙湾水体层化和垂向余环流结构。  相似文献   

16.
2012年5月和11月对三沙湾海域水质化学需氧量( COD)进行大面积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三沙湾海域COD含量变化范围为0.52~2.13 mg/L,平均含量为0.94 mg/L;水平分布特征呈西北侧向东南水域逐渐递减的趋势,白马港海域COD含量最高;秋季高于春季;平均COD含量能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化学需氧量与活性硅酸盐、无机氮、总氮及悬浮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盐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福建三沙湾鱼类群落组成特征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2008年福建海区三沙湾春季和秋季两个季度月鱼类调查资料,分析和研究福建三沙湾鱼类群落结构及生态类型特点。结果表明:渔获鱼类经鉴定共有94种,其中,软骨鱼类的须鲨目、鲼形目和电鳐目各1种;硬骨鱼类的鲈形目最多,47种,其次鲱形目10种,鲽形目9种。以暖水性种类为主,占总种数70.2%,具有明显的热带和亚热带特征。从种类重量和数量组成看,整个调查港湾以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种类为主,优势种为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 ilaevis)、硬头鲻(Mugil strongylocephal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 blyopus rubicundus)、大黄鱼(Larim ichthys crocea)、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龙头鱼(Harpodon neherus)、棱鮻(Liza carinatus)、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等;总平均资源相对密度为3.49 kg/h,种类多样性指数H为2.017,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0.820,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2.434。整个海区优势种明显,平均资源相对密度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布处于中下水平。  相似文献   

18.
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现状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2011年3、5、8、10月和1997~2010年5、8、10月水环境调查资料,对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分析了海水富营养化的成因,可为赤潮的预测预警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2011年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较为严重,除3月其含量符合标准要求外,5、8、10月均存在氮、磷污染,其中无机氮超标率为11.11%~100%,活性磷酸盐超标率为33.33%~66.67%,无机氮超标率均值高于活性磷酸盐.2)氮、磷污染程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以10月最重,8月次之,3月最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污染指数均值分别为1.35和0.93,氮污染重于磷污染.3)氮、磷营养盐空间分布不均,贝类养殖区西部和东部海域氮、磷含量高于中部海域,空间分异程度为8月>3月>5月>10月.4)海水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2011年3、5、8、10月富营养化站位所占比例为44.44%~100%,营养指数均值为1.09~6.99,海水富营养化严重程度依次为8月>10月>5月>3月.5)2011年各调查月份养殖区海水中N/P比值为20.96~43.22,除5月部分测站N/P比值小于Redfield比值,其他3个月份N/P比值均大于Redfield比值,活性磷酸盐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6)氮、磷污染指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其中无机氮污染指数2008年最高,1997和2000年最低;活性磷酸盐污染指数1997年最高,2011年最低.7)海水富营养化成因复杂,径流携带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入海和贝类养殖自身污染是造成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海水富营养化的主因.近年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状况并无明显改善,海水富营养化依然严重,存在发生赤潮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紫菜和网箱两类海水养殖活动对沉积物异养细菌生态分布的影响,于2006年1月和2006年10月对象山港紫菜养殖区、网箱养殖区沉积物细菌数量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与周边非养殖海域对照点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沉积物异养细菌数量呈现10月份>1月份,网箱养殖区>网箱对照区>紫菜养殖区和紫菜对照区的分布特点,各区异养细菌数量平均值依次为(9.6×104±2.0×105)、(1.5×104±2.4×104)、(4.3×103±1.6×103)和(4.7×103±3.0×103)cfu/g。紫菜养殖区分离细菌109株,归属于17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棒状杆菌属(Coryneforms)为优势菌属;紫菜对照区分离细菌95株,归属于18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棒状杆菌属为优势菌群;网箱养殖区分离细菌136株,归属于11个属,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弧菌属(Vibrio)、芽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优势菌群;网箱对照区分离细菌110株,归属于11个属,芽孢杆菌属、棒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弧菌属为优势菌属。紫菜区和紫菜对照区沉积物检出菌属大多为海洋沉积物中的常见菌属,细菌群落多样性较网箱区和网箱对照区高,而网箱区沉积物长期受到高有机质等外界条件的选择作用,系统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下降,菌属组成与污浊海域相似,并且这种影响可能已波及至周边海域。可见,两类养殖区沉积物细菌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细菌数量和菌属组成与养殖自身污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