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选育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放养的优质、高产、蛹丝兼用的柞蚕新品种,以四川蚕区的一化性柞蚕优良品种川06为亲本材料,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经25年25代系统选育,育成了优良柞蚕新品种川柞2号。川柞2号属一化性黄蚕血统,4眠5龄,全龄经过51 d,单蛾产卵量238粒,收蚁结茧率57.46%,千粒茧质量9.50 kg,千粒蛹质量8.31 kg,其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提高了13.58%。在农村多点生产鉴定试验中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和目前四川省主推品种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7.13%和2.69%,千克卵产茧量比川06和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8.73%和3.21%。川柞2号鲜蛹中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2.45%,粗脂肪质量分数为5.77%,氨基酸质量分数为9.72%,其中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为3.92%,且含有多种维生素。新品种川柞2号具有茧型大、产量高、抗逆性强、蚕蛹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且氨基酸组成结构合理等特点,适合在四川、河南和湖北等一化性柞蚕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加强柞蚕种管理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生产是丹东市农业生产的特色产业之一.作为全国最大的柞蚕茧生产基地,全市现有柞蚕场面积13.33 万hm2,年养柞蚕约3万把,年产柞蚕茧1.8万 t,年产值2亿元左右.多少年来,柞蚕茧的丰歉,除了受自然条件制约外,柞蚕种质量的优劣成为影响柞蚕茧产量的主要因素.由于蚕种质量低劣,造成蚕农产量减产40%~60%,严重者产量绝收.  相似文献   

3.
在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试养柞蚕,柞树品种是麻栎,柞蚕品种是柞蚕101,饲养柞蚕经过催青、收蚁、小蚕放养、大蚕放养、熟蚕采茧全过程,全龄经过45d,公斤茧粒数101粒,平均茧重10.02g,平均蛹重9.8g。从试养的结果看,视气候及栎树生长情况,我区每年可养柞蚕4-6批,具有较好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4.
任淑文  王建科 《蚕业科学》1999,25(4):266-266
80年代末,受市场需求的影响,柞蚕茧生产逐步由工业型用茧向食用型用茧等多用途转变。为适应这一转变,我们采用系统分离的方法,经过6年8代的选育,于1996年育成丝、蛹兼用的大茧品种91S84。1 选育方法与经过  1989年秋,从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保育母种及品种保育材料中,结合蛾区成绩,选择出青六号品种优良个体100粒,全茧量平均132g,茧层量15g。制种时采取分级交配的方法,即将雌茧分成全茧量140~14.9g、茧层量16~1.7g为低档,全茧量150~15.9g、茧层量17~1.8g为中档,全茧量160g以上,茧层量18g以上为高档3个档次;雄茧分成全茧量100…  相似文献   

5.
调查掌握柞蚕品种的特征、特性,为柞蚕品种保育、育种和柞蚕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调查比校,贵州省蚕研所柞蚕品种125的经济性状多数优于推广应用了数十年的101品种,可替代现行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6.
内蒙地区在柞蚕生产上一直采用传统的单一纯种生产和种茧繁育,几十年来在生产受纯种的限制下,种茧及丝茧仍未普遍达到良好丰产丰收效果.为了改良柞蚕生产品种和提高产量,根据农、林、牧和辽宁地区柞蚕杂交种增产优势,拟定适合内蒙地区气候条件的柞蚕杂交种育种试验研究工作,现将2000~2001年杂交组合试验研究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7.
以四川蚕区的一化性柞蚕优良品种通江为亲本材料,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经过16年22代定向选择,育成了柞蚕新品种川柞1号。新品种属黄蚕血统,全龄经过时间49 d 18 h,单蛾产卵量240粒,收蚁结茧率75.60%,千粒茧质量8.95 kg,千粒蛹质量7.87 kg。新品种鲜蛹中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2.46%,氨基酸质量分数为9.49%,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质量的37.72%,并含有多种维生素。新品种具有蚕茧产量高、茧型大、品质优以及蚕蛹营养成分丰富、氨基酸组成结构合理等特点,是适合一化性柞蚕产区推广饲养的蛹丝兼用优质高产柞蚕品种。  相似文献   

8.
种茧是柞蚕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有了数量充足的优质种茧,才能发展柞蚕生产。春用种茧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春柞蚕种卵的生产,还直接影响到幼虫生命力,并影响到秋柞蚕生产及一化性地区翌年的春柞蚕生产。因此,准备好优质种茧,才能为下一季的种茧生产和原料茧生产的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柞蚕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互关系研究,对于品种的综合评价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以39份供试二化性柞蚕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单蛾产卵数、克卵粒数、实用孵化率、千粒茧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收蚁结茧率、死笼率、千克卵收茧量等性状进行调查,运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柞蚕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收蚁结茧率、死笼率、千克卵收茧量的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3.45%、46.37%和26.46%;相关性分析显示,10项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信息重叠,这些性状间有26个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8项性状对千克卵收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按由大到小排序为收蚁结茧率、全茧量、茧层率、千粒茧重、克卵粒数、实用孵化率、死笼率、茧层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39个柞蚕品种的10项性状87%的信息,其贡献率分别为48.07%、16.48%、13.99%和8.46%。对39个柞蚕品种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认为多丝4号、丰、辽柞1号和8712这4个品种性状优良,鲁红、小白蚕、青皮和胶蓝4个品种性状较差。  相似文献   

10.
以蚕茧高产、稳产,全茧量雌雄开差小作为柞蚕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柞蚕高饲料效率品种8821及其早熟、大型雄性成虫突变个体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和系统分离的育种方法,历经10年19代育成了高产、优质,对柞蚕微粒子病有一定耐受性的柞蚕新品种辽蚕582。新品种属青黄蚕系统,二化性、四眠,秋蚕期的千粒茧质量为11.38 kg,全茧量雌雄开差率春、秋蚕季平均为25.37%,比对照品种8821缩小20.42%,平均一粒茧丝长1 219.38 m,解舒率57.98%,生丝回收率为70.13%。新品种感染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的雌蛾产卵孵化的幼虫在室内正常条件下饲养,其结茧率为73.60%,比对照品种青六号提高28.22%;Np对新品种4~5龄幼虫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比对照品种8821高2.82倍,比青六号高7.10倍。新品种在小区品种比较试验及繁种试验中,蚕茧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8821增加9.39%、19.20%。综上认为,辽蚕582是丰产、稳产性好,全茧量雌雄开差较小,茧丝加工工艺性状优良并对柞蚕微粒子病感染有一定耐受性的品种,适合在二化性蚕区放养。  相似文献   

11.
朱绪伟 《北方蚕业》2008,29(2):68-68
柞蚕生产是河南省山区农民赖以脱贫致富的传统支柱产业。目前,现有的一化性柞蚕品种是以缫丝为主的工业型用茧品种,不能满足市场上对蚕蛹食品的需求,而在我国北方育成的二化性柞蚕大茧型品种只适用于柞蚕二化性地区放养。根据这种现状,从1995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一化性柞蚕大茧型品种选育研究,以期解决一化性蚕区柞蚕品种的更新换代问题。为了解大茧型品种-豫大1号的茧丝品质,我们于2005年10月委托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进行了茧丝工艺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改良二化地区一化性柞蚕品种并取代现有的二化一放品种,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以春滞育的二化性大型茧品种9906的雄性个体与稳定的一化性当家品种四青杂交创造材料,历时11年育成了柞蚕二化地区一化性新品种辽四。新品种属青黄蚕血统,一化性,4眠,春养辽四的平均产卵量、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收蚁结茧率分别比对照高12.29%、9.64%、33.97%和20.79%,早秋养辽四的平均产卵量、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收蚁结茧率分别比对照高15.24%、10%、42.75%和24.88%。在缫丝试验中,辽四解舒率比对照四青高16.20%,解舒丝长比对照长74.10 m,生丝公量比对照高2.14 g,回收率比对照高6.93个百分点。在新品种繁育试验中,单蛾收茧数分别平均增产19.10%,千粒茧质量比对照高12.61%。综上所述,辽四具有化性稳定、强健性好、高产、稳产等优点,是适合于二化地区放养的一化性柞蚕品种。  相似文献   

13.
柞蚕3个重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配合力测定是柞蚕育种中选择优良亲本和组配优良杂交组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选用8821、8822、9906、抗大、黑翅和582共6个柞蚕品种为亲本,采用双列杂交(Griffing)方法分析了柞蚕产茧量、千粒茧质量及收蚁结茧率3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除千粒茧质量外,产茧量和收蚁结茧率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显著地大于一般配合力(GCA)方差,说明在杂交后代这2个性状的非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而千粒茧质量则以加性效应为主。供试亲本间及各组合间的GCA和SCA差异较大,其中亲本材料582的产茧量、千粒茧质量及收蚁结茧率3个性状均表现出最高的GCA效应值;杂交组合582×抗大的产茧量和收蚁结茧率的育种值与SCA之和明显地优于其他组合,千粒茧质量的育种值与SCA之和最优的组合为582×9906。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杂交技术育成异血统多丝量多元杂交种"多元多丝1号".其单蛾产卵量春296粒,秋246粒,比"柞蚕9号"增产10%以上,茧层率超过13%;鲜茧出丝率7.26%;百粒茧纤维量102.61g.属抗逆、优质、高产型品种.该品种的育成技术使多丝量品种从繁种到生产多次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改善了多丝量纯种难繁、产卵量低的弱点,为今后的多丝量品种推广应用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柞蚕新品种以提高茧层率、抗性为主要育种指标,注重全茧量与孵化率等经济性状的相关性,采取大交大、优中选优、淘汰头尾留中间等选育措施。历经7年14代的杂交系统选育,育成了两个多丝量柞蚕新品种。品种DW(青黄系)千粒茧重11.57kg,全茧量12.06g,茧层率12.22%,虫蛹统一生命率95.87%;GH(黄系)千粒茧重11.52kg,全茧量11.95g,茧层率12.66%,虫蛹统一生命率90.37%。  相似文献   

16.
柞蚕饲料效率品种间差异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德富  王连珍 《蚕业科学》2000,26(3):192-194
中国柞蚕有着丰富的品种资源 ,按照品种化性、体色、茧色、丝量等形态与经济性状划分 ,已培育出 1 0 0多个品种或育种基础材料 ,这是我国柞蚕极其珍贵的资源。迄今 ,对柞蚕饲料效率的研究甚少 ,而弄清现有品种间饲料效率的差异性 ,则是柞蚕高饲料效率品种选育的基础性工作[1,2 ] 。本文对 1 4个柞蚕品种的饲料效率进行了调查 ,发现品种间差异较大 ,而且春秋两季表现一致。1 材料与方法1 1 饲料麻栎 ,中刈 2年生。1 2 蚕品种一化性品种吉黄 1号、四青 ;多丝量品种三里丝、371 ;抗病品种抗病 2号 ;白茧品种白茧 1号 ;丰产品种青 6号、海…  相似文献   

17.
赵云吉 《北方蚕业》2006,27(2):41-42
西丰县现有柞蚕场面积4万hm^2,每年放养柞蚕5000把左右,全省五家国有柞蚕母种繁育场,有三家在西丰,是我省柞蚕母种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已形成从柞蚕种繁育、原料茧生产、收购及绢纺、缫丝及深加工的柞蚕产业化链条。每年蚕业产业化收入1.3亿余元,每年安排就业7000余人。柞蚕生产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了使这一主导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强蚕场管理力度,依法规范生态蚕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秋柞蚕放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柞蚕放养是指二化性地区秋季放养第2次柞蚕或早秋柞蚕。春季饲养的柞蚕于6月中旬营茧、化蛹及羽化制种后.所产的卵在22℃温度下经10d左右的保护便继续孵化。秋柞蚕放养的目的是生产缫丝原料茧(丝茧)及食用茧,繁种单位还要为明年春柞蚕生产繁育一定数量的种茧。  相似文献   

19.
徐亮  吴艳  孟宪民  戚俐  焦阳  宿桂梅  钟亮 《蚕业科学》2018,44(2):336-341
揭示秋柞蚕产量构成因素与蚕茧产量的相关程度,可为制定高产柞蚕品种选育的技术策略提供依据。采用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法,对10个秋柞蚕品种(纯种)和21个杂交组合(杂交种)的产量及构成要素进行统计分析。杂交种的单蛾产茧量主要集中在800~1 200 g之间,纯种的单蛾产茧量主要集中在600~1 000 g之间。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收蚁结茧率幼虫生命率千粒茧质量收蚁率单蛾产卵数量。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秋柞蚕产量构成因素与产茧量的回归方程,能较好地预测秋柞蚕单蛾产茧量。产量构成因素对产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收蚁结茧率单蛾产卵数量千粒茧质量幼虫生命率。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初步认为,秋柞蚕高产品种的选育应以收蚁结茧率和幼虫生命率为主要目标性状,再兼顾其他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刚志锋 《北方蚕业》2006,27(4):34-35
柞蚕种微粒子病毒率的高低,决定下代蚕种质萤,影响蚕种场的效益和信誉,关系着放养柞蚕的经济效益和柞蚕生产的兴旺发达。方城县是河南省主要柞蚕基地县之一,现有柞坡3.4万hm^2,年产柞蚕茧100万kg。前几年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微粒子病严重回升,1997年全县保种茧三万kg,基本没有合格种茧,微粒子病毒率高达50%以上,严重制约了柞蚕生产的发展。面对微粒子病严重事实,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制订了强化种子基地建设,狠抓蚕种源头,加强种子管理,规范操作技术的柞蚕种子工程,严格质量标准,狠抓落实,蚕种质量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