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兴隆山马麝资源种群数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兴隆山马麝资源的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和种群结构以及负增长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兴隆山林区的马麝主要生活在食物丰富、人为干扰少、避敌条件好的生境中,此种生境种群密度最高,可达42.88头/km^2,平均种群密度为23.40头/km^2;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率为24.33%;种群结构中,雌雄性比约为3:2,年龄在2~5龄间居多,仔麝平均每胎产仔数为1.14头;马麝种群呈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偷捕盗猎违法行为所致。同时,提出了几点兴隆山马麝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东北鼢鼠种群年龄结构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龙头竹种群年龄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华梨 《林业科学》1991,27(3):268-273
生物种群的数量具有相对稳定性。国内外许多植物生态学家对多种竹子进行了很多有成效的研究。但对大熊猫所食的龙头竹研究甚少,特别是对其立竹年龄结构规律的研究还是一项空白。鉴于发现大熊猫活动区主食龙头竹有开花现象,为了掌握其种群动态,本文依据笔者1988年的调查资料,以甘肃南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的主食龙头竹林为对象,讨论了龙头竹种群立竹年龄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4.
通过综合分析封山育林的生态功效与麝资源锐减的原因,阐述封山育林在马麝物种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中具有重要作用,指出封山育林有利于恢复栖息地,丰富食物,和实现林地恢复和资源保护,是马麝物种保护的优选。  相似文献   

5.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马麝资源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功 《甘肃林业科技》2004,29(1):44-46,57
根据1996~1999年、2003年4年8次固定样地调查,以马麝种群密度为指标对兴隆山马麝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类型不同,种群密度不同。常绿针叶林最高,落叶阔叶灌木林很高,落叶阔叶林中等,常绿阔叶灌木林较低,高山草甸最低,草原无马麝分布,在不同生境有不同的分布密度,主要是与生境内食物的丰富程度、隐蔽条件、人为干扰程度、逃避天敌的难易程度、温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野生马鹿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野生马鹿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毕艳丽张明海靳玉文朴春植(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张玉宝刘玉玲(大兴安岭地区规划院)近几年来,国内对马鹿(尤指黑龙江省境内)的生境选择、食性、集群行为和生境容纳量等生态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其种群结构方面的研究却很少。...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种群年龄结构及其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8.
林芝地区光核桃种群的年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西藏林芝地区光核桃种群分布区内所选的几个代表性地点定位观测资料,通过DPS统计软件,统计出光核桃年龄与基径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村庄光核桃种群年龄与基径的回归方程为y=3.153 8e0.1673x,平均年龄为72.14 a;农田光核桃种群年龄与基径的回归方程为y=1.460 9x 2.750 6,平均年龄为59.15 a;村庄光核桃种群年龄与基径的回归方程为y=28.89e0.020 5x,平均年龄为68.21 a.村庄和农田型光核桃种群都处于衰退阶段,荒地光核桃种群处于从稳定型向衰退型过渡的阶段.整个林芝地区光核桃种群处于衰退状态,在所有样地调查中没有发现树龄小于10 a的植株,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3项资源保护措施:人工育种、合理开发光核桃果实资源、对光核桃的生理学和嫁接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民勤霸王群落植被调查,研究了民勤霸王群落结构和霸王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霸王群落共有14种植物组成,分属7科12属,单科单属种占到了一半以上,表明霸王群落物种组成数量少,类型十分单一.霸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低,生态优势度高,种间相遇率低.由于气候干旱化,降水减少,影响了霸王种群的更新演替,霸王群落年龄结构表现为下降形锥体,幼苗所占比例很小,种群更新较差,属于衰退型种群.受气候环境条件和植物生物学特性影响,霸王群落优势种大部分呈集群分布,仅有个别呈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0.
年龄结构作为种群的一个重要特征,不仅是种群现实状况的具体反映,而且借此还可推测种群的发生、发展过程,即研究种群动态,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其被广泛应用于解决生态学中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密云水库集水区荆条灌丛年龄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潮关西沟林场封禁25年后的荆条灌丛为研究对象,选择沟谷、阳坡、半阳坡和半阴坡4个生境条件,分析了荆条种群的年龄结构,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自然恢复的荆条种群年龄结构均属于进展型,幼龄个体多,老龄个体少,其中以阳坡种群密度最大,不同生境荆条种群的存活曲线均接近DeeveyⅡ型,荆条种群恢复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2.
对栾川、卢氏两地不同森林群落的类型、种类组成与结构,以及物种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落的物种组成比较丰富,在生活型组成上以地上芽植物所占比例较大,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是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通过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分析可以较为客观的评价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海拔高度与昆虫种类分布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海拔高度与昆虫种类分布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兴隆山保护区昆虫主要集中在海拔2000-2600m范围内。昆虫种类数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但2000m梯庋的种类数量(316种)低于2200m和2400m(676种和423种)。从3类昆虫在各梯度的分布来看,2200m处的有害昆虫和天敌昆虫种类最多(217种和71种),但2000m处的有害昆虫所占比例最高(34.49%),而天敌昆虫所占的比例在3200m处最高(22.58%)。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平坝县斑苦竹种群结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方法对贵州平坝县十字乡自然生长的斑苦竹种群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斑苦竹种群年龄结构中Ⅱ龄级所占比例最大,达到27.9%,其次为Ⅰ龄级和Ⅲ龄级,占调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5.1%、20.0%;胸径主要分布在31~45 mm;高度主要分布在6.0~8.9 m,占总体的57.8%。各龄级植株的径级、高度级存在一定差异。随着龄级的增加,胸径变小,说明斑苦竹种群存在衰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桉树人工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桉树人工林系统昆虫种类进行调查和鉴定,记录了桉树人工林昆虫种类共有16目63科106种.从群落物种数来看.鞘翅目的物种丰富度最高(20.56%);从物种的个体数量看,鳞翅目昆虫的数量最多(30.71%);桉树林昆虫总的群落多样性指数为1.3933,均匀性指数为0.9301,鞘翅目的群落多样性指数(0.2937)和均匀性指数(0.2108)都最大.文中就昆虫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抑制害虫发生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滇东北珙桐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滇东北9个样地总面积4500m^2珙桐群落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该地区珙桐群落的物种构成、区系成分、结构特征、群落相似性及珙桐更新状况.结果表明:①该地区珙桐群落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共有蕨类植物7科10属16种,被子植物63科110属171种,且古老性、特有性强;②群落被子植物的区系构成中以温带分布型属为主,约占57.27%,缺乏温带亚洲分布,中亚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3种类型;③与四川省都江堰、卧龙和甘肃省文县等地珙桐群落植物区系构成基本相似,但温带成分略为减少,热带成分相对较多;④群落垂直结构明显,珙桐与各散生竹类构成独特的乔、竹、草结构,依群落中灌木层优势竹种不同而划分为3个群丛;⑤珙桐径级分布呈现出稳定增长的金字塔型,表明该地区珙桐种群能保持较长时期稳定,但珙桐更新种群以萌枝为主,极少见实生苗,表现出种群衰退迹象,而且群落更新层中有大量其他树种幼苗,若珙桐遭到破坏,它们将有可能取代珙桐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7.
云南红河地区繁殖鸟类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红河地区蒙自、屏边、河口、绿春、个旧等地调查材料,对该区的热带、亚热带次生疏林与稀树灌草丛等类型繁殖鸟类的种类、数量、群落类型以及群落的相似性、多样性、均匀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自然保护区成功建立和维护的重要保障,针对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基础,从畜牧业改造、旅游资源开发、种植业优化等方面初步提出了社区经济与自然保护区和谐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小陇山林区庙台槭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天然庙台槭群落进行了调查,在不同地段设置样地3块,分析了小陇山林区庙台槭的群落学特征、高度级结构和径级结构及动态变化;编制了小陇山林区庙台槭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从多角度研究了小陇山林区庙台槭种群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