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集约化、规模化的饲养管理模式下初产长大母猪妊娠期不同阶段背膘厚度对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522头体质量相近的长大后备母猪,在第2次发情时进行配种,跟踪测定其配种当天、妊娠30、60、90、110 d时的背膘厚度,并对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死胎数、初生窝质量、初生个体平均质量等繁殖性能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长大初产母猪妊娠60 d之前保持16~18 mm中等膘情,妊娠60 d之后维持18~20 mm适度膘情对当胎繁殖性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长大初产母猪全妊娠期背膘增长厚度6 mm时总产仔数、健仔数均显著低于背膘增长厚度2 mm、2~4 mm和4~6 mm的妊娠母猪,背膘增长厚度在2~4 mm时提供的健仔数最多,为(10.96±2.02)头,且初生窝质量最大;妊娠110 d背膘厚度和全妊娠期背膘增长厚度与当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表明,在实际生产中按照膘情制定差异化饲养方案,使初产母猪在妊娠60 d之前背膘厚度保持在16~18 mm,妊娠60 d之后背膘厚度达到18~20 mm,同时控制好整个妊娠期的饲喂量,避免全妊娠期背膘厚度增长过多(6 mm),可使初产母猪获得最大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3.
为研究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度对配种间隔和下一胎繁殖性能的关系.采用超声波测定母猪刚断奶时的背膘厚度并分析其对断奶至配种间隔和下一胎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猪断奶背膘厚与发情间隔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即发情间隔随背膘厚的增加而增加。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平均值为12.5—18.0mm时母猪产仔数最高,平均可达11.92头。说明母猪背膘厚度适中繁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5.
母猪的繁殖性能是猪场主要生产指标,而母猪的背膘厚与繁殖性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为研究母猪妊娠期不同阶段调控背膘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温氏种猪公司新法系经产大白母猪为研究对象,测定妊娠期各阶段母猪背膘厚及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妊娠前期和中期背膘厚调控范围为-2~3 mm母猪繁殖性能最佳;妊娠后期背膘厚调控范围为-2~0 mm母猪繁殖性能最佳。妊娠期母猪背膘厚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可以提高其繁殖性能,增加猪场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评估一胎转二胎背膘损失对二胎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计算母猪背膘损失,并分析繁殖性能差异。结果表明:一胎转二胎背膘损失超过2 mm会显著降低二胎母猪的总产仔数,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一胎母猪的临产背膘不宜超过18 mm。 相似文献
7.
胎次、月份及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胎次、产仔月份及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福建省某猪场3 972窝长大二元母猪的繁殖记录进行统计,选择不同阶段长大二元母猪508头测定其背膘厚度并记录产仔情况,按胎次、产仔月份及背膘厚度分别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大二元母猪3~6胎的产仔性能较好,第1胎总产仔数、初生均重较低,显著低于2~7胎(P<0.05),产活仔数显著低于2~6胎(P<0.05);总产仔数及产活仔数在2,3,5月份较高,在1,11,12月份较低,产死胎窝数母猪最多在7,8月份;配种背膘厚18~20 mm组的总产仔数、活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度≥21 mm组(P<0.05);断奶背膘厚16~20 mm组产仔性能较好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产前背膘厚度为20~23 mm组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显著高于10~15 mm组(P<0.05),背膘厚度≥24 mm的母猪产死胎窝数比例最高为58%;泌乳阶段母猪背膘损失4~6 mm之间母猪断奶至下一次发情间隔时间最短,显著少于背膘损失>6 mm组及<0 mm组(P<0.05)。表明胎次、产仔月份、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2 552胎约克夏母猪的历史繁殖数据,分析背膘厚度与体况评分,分别对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不同妊娠阶段的背膘厚度与繁殖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况评分法并不能准确地评判妊娠母猪背膘厚度,更不能反映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初产母猪不同妊娠期的背膘厚度和主要繁殖性状无显著相关性。经产母猪不同妊娠阶段的背膘厚度与繁殖性状显著相关(P<0.05),妊娠期背膘厚度变化量与繁殖性状显著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为使经产母猪繁殖性能达到最佳,妊娠期间母猪的背膘厚度应控制在10~14 mm,并且保持相对稳定。在妊娠期不同阶段应根据母猪背膘厚度进行精确饲喂,以确保母猪达到最佳背膘厚度,并在整个妊娠期维持相对稳定,这样有利于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究母猪妊娠期饲养方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温氏种猪公司初产大白母猪为研究对象,挑选434头体况均匀一致的两批次后备母猪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逐渐加料和先减料后加料的饲喂方式饲养。记录初产母猪上产床的P2点背膘和头胎繁殖数据。结果显示B组饲喂方式的母猪,头胎生产成绩优于A组,其中总产仔、活仔和健仔数分别达到14.2、12.4和10.7头。背膘为16.0~20.0 mm的母猪繁殖数据最佳。另外,B组初产母猪背膘厚达到16.0~20.0 mm的比例比A组高6.8%,且偏"肥"的母猪更少。说明对于头胎母猪妊娠期的饲养,先减料再加料的方式繁殖性能更优,综合效益更大。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本试验采用PCR-SSCP检测方法研究猪CBG基因外显子Ⅱ在金华×皮特兰F2资源家系猪群中的DNA多态性,发现了3 种基因型(GG CC、GG CG和AA GG).对纯合子个体测序检测,发现在CBG基因第二外显子内存在2个多态位点(G149A和G157C),其中G149A位点的单核苷酸替换导致CBG基因相应位置编码的氨基酸发生变化,由缬氨酸(Val)变为异亮氨酸(Ile).对金华×皮特兰F2资源家系猪进行了该多态片段的基因型鉴定,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对猪背膘厚和肌肉颜色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GG CC基因型猪的6~7肋骨背膘厚以及a﹡值分别比AA GG基因型猪的高0.31 cm和0.73 cm,差异显著(P<0.05);GG CC基因型猪的b﹡值分别比AA GG基因型和GG CG基因型猪的高0.66和0.93,差异显著(P<0.05);GG CG基因型猪的c﹡值分别比GG CC基因型和AA GG基因型猪的高6.57和7.40,差异显著(P<0.05);GG CC基因型猪的h﹡值比AA GG基因型猪的低4.58,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15.
胎次对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按不同胎次进行分组,在每组中随机抽取30头母猪生产记录,统计分析母猪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母猪的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初生窝重随着胎次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到第4胎达到高峰,以后随着胎次的增加繁殖性能缓慢下降,呈一定的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6.
该试验拟考察分娩体重对母猪在泌乳期内体况变化和采食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择健康的经产约克夏母猪35头,按分娩体重(190~250 kg)依次分到7个处理中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体重的增加,母猪泌乳期总采食量也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呈一定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就体重损失而言,240 kg与250 kg处理组的母猪体重损失显著大于200 kg组的母猪(P<0.05);200 kg组(P=0.1)和220 kg组(P<0.05)也不同程度地优于190 kg组.至于采食量,结果表明,250 kg组(P<0.05)和240 kg组(P<0.1)的母猪,在采食量上超过210 kg组、高于200 kg组(P<0.1)、极显著超过190 kg组(P<0.01).试验结果说明,母猪体重与采食量变化和生产性能密切相关,母猪分娩体重对泌乳期失重和采食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整个泌乳阶段.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微量元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量元素对母猪繁殖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微量元素铁、铜、锰、锌、碘、硒、铬、钼、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1铁 (Fe)铁是动物体内细胞色素酶类和多种氧化酶的成分 ,对母猪繁殖和胎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母猪缺铁 ,可导致胎儿缺铁 ,对胎儿发育十分不利。胎儿组织中血细胞的形成可使妊娠母猪对铁的需要量超过后备母猪。研究证实 ,给妊娠母猪饲喂氨基酸螯合铁 ,所产仔猪存活率可提高9.5 %,仔猪体重也有明显提高。2铜 (Cu)研究发现 ,铜对母猪体内胎儿发育是必需的。妊娠母猪日粮中铜缺乏时 ,母猪产死胎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