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方剂肾绞痛汤:柴胡、青皮、甘草各30g,枳壳、延胡索、川楝子各35g,檀香(后下)25g,台乌药45g,赤芍、广木香(后下)各40g,救必应、牛膝各45g。方中柴胡、枳壳、赤芍、甘草以活血化瘀之赤芍代白芍并加入檀香、延胡索、广木香、青皮、川楝子等行气解痉止痛通络之品;  相似文献   

2.
马胸膊痛多因使役过重,奔走太急,乘骑奔跑,失于牵散,以致血瘀胸膊,痞气结胸所致。笔者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5例,均获满意疗效。(一)方剂组成当归、生地、牛膝各45g,红花40g,桃仁60g,柴胡25g,赤芍、枳壳各30g,川芎、桔梗各20g,甘草15g,水煎候温,胃管投服。(二)病例例1 北安市福安农场一中队的一匹红母马,1978年4月7日发病。主症:束步难行,站立时两前肢频频交替负重,肘部皮肌震颤,口、舌色暗红,脉沉细。治疗:上方加天花粉50g,每日1剂,连服  相似文献   

3.
“青皮散”是长春兽医大学附属兽医院治疗马、骡消化不良的经验方。近年,本人用此方加减治黄牛消化不良效果好。 (一)处方青皮、陈皮、五味子、枳壳、川楝子、苍术、牛膝各30克,白芷、党参、茯苓各35克,首乌、桂枝各40克,牡  相似文献   

4.
颈浅淋巴结炎是家畜外科常见病之一。该病反复发作,病程长,消散缓慢,化脓破溃后,难以愈合,且有传染性。笔者近年来根据临床实践经验,运用中药内服外敷法治疗本病15例,治愈13例,有效2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1症状颈侧部肿胀,严重时张口困难,甚至饮食停止,舌质红肿,舌苔薄白,脉弦或滑数,患部疼痛拒按,触之局部肿胀坚硬、灼热。2治疗2.1内服法理气化痰,软坚散结,活血止痛,解毒消肿。自拟方药:柴胡、青皮、连翘、皂角刺、贝母、茯苓各25g,牡蛎(先煎)、夏枯草、蒲公英各35g,川楝子、元胡、丹参、金银花各20g,三棱、莪术、甘草各15g,鱼腥…  相似文献   

5.
正1)每顿服用大蒜瓣8~10瓣或生姜3~5片,连用3~5 d。针对初染并发腹泻的猪群用此方法较好。2)荆芥、防风各30 g,羌活、独活、柴胡、桔梗、枳壳各25 g,茯苓45 g,川芎20 g,甘草15 g,共粉碎为末,开水调或煎水,温水灌服。针对感冒初期的猪群用此方法较好。  相似文献   

6.
柴胡疏肝散见于《景岳全书》,由柴胡、香附、川芎、赤芍、枳壳、甘草组成,具有疏肝理气、行瘀活血、解郁止痛、醒脾健胃等功效,是典型的疏肝解郁名方,现择录验案数则,请同仁在实践中验证。  相似文献   

7.
经典成方“荆防败毒散”出自明代中医张时彻的《摄生从妙方》,其药物组成为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各10g,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各6 g,甘草3 g,基本功效为发散风寒,解表趋势,临床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挟湿证,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所载荆防败毒散其药物组成为荆芥45 g,防风30 g,羌活、独活各25 g,柴胡30 g,前胡25 g,枳壳30 g,茯苓45 g,桔梗30 g,川芎25 g,甘草15 g,薄荷15 g,功效为辛温解表,疏风祛湿,主治风寒感冒、流感.此方在兽医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动物的流感、感冒等病症.笔者就此成方防治牛病的案例报道做一整理,以供临床兽医和养牛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母牛因失犊(隔离或死亡)而引起的不食症,以半吃半倒为特征,其它病状不明显。笔者以病因为依据,以疏肝健脾为治则,拟方施治,共治疗9例,效果满意。万药柴胡、青皮、陈皮、半夏、枳壳、川朴、白术、山楂、麦芽、甘草。  相似文献   

9.
1治则与方药 清热凉血、解毒止痢、渗湿利水.基础方:地榆60 g,槐花60 g,白头翁60 g,金银花45 g,连翘45 g,白芍45 g,茯苓45 g,苍术45 g,泽泻45 g,车前子60 g,甘草20 g(视牛的大小、病情酌情加减),水煎灌服,3次后再灌服药渣.粪稀久痢者加乌梅、诃子各45 g;口色红热重者加黄芩、连须各60 g;血痢重者加鲜仙鹤草200 g;腹痛者加木香45 g,青皮45 g;粪转为稍干者,减猪苓、泽泻、车前子,加大黄60 g,厚朴45 g,枳壳45 g.冬春两季,牛体瘦弱、体温正常,减金银花、连翘、姜地榆、槐花(炒过),另加炒黄芩60 g,党参60 g,白术45 g.  相似文献   

10.
党参50g,当归、大黄各30g,枳实、自术、白芍各15kg,玄参、麦门冬、生地各20g,芒硝45g,木香、甘草各10g,先煎它药,后下大黄。冲入芒硝。候温取液。入麻油、蜂蜜各50mL,同调灌服(以上约为体重100kg猪用量)。  相似文献   

11.
正1牛膝柴胡膏验方:川牛膝150 g,柴胡、桔梗、枳壳、竹茹、清半夏、青皮、白芍、玳玳花、合欢花、蜂蜜、阿胶各100 g,鹿角胶、鳖甲胶各60 g,黄酒300 m L,羚羊角粉15 g。用法:将上药择净,水煎2次,2液合并。将3胶一起加入黄酒,放入蒸锅蒸熟烊化,与水煎药液混合搅匀,熬煮15 min,再加入羚羊角粉和蜂蜜,和匀即可。每次20 m L,每日2次,早晚饭后各服1次。  相似文献   

12.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柴胡、枳壳、赤芍、甘草、生地、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桔梗、牛膝组成。主治血府血瘀之症,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该方配伍合理,如四逆散行气,桃仁四物汤化瘀,桔梗、牛膝一升一降,双向调节,为活血有效方剂。无论老畜幼畜,内科外科,凡具气滞血瘀之疾,临床验之,效果确切。现举数则,敬请斧正。(一)血痹案(肩关节痛)景峰乡西林村王思维的黄牯牛,老口,1987年10月15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所载荆防败毒散,其药物组成为荆芥45g、防风30g、羌活25g、独活各25g、柴胡30g、前胡25g、枳壳30g、茯苓45g、桔梗30g、川芎25g、甘草15g、薄荷15g,功效为辛温解表、疏风祛湿,主治风寒感冒、流感。此方在兽医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动物的流感、感冒等病症。本文就此成方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案例做一梳理和归纳,以供临床兽医和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椿皮散组成:椿皮100~150 g、常山21~24 g、柴胡21~24 g、莱菔子100~200 g、枳实(或枳壳)30~45 g、玉片12~15 g、朴硝100 g.水煎或研末灌服.  相似文献   

15.
血府逐瘀汤源于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一书,有当归、川芎、赤芍、牛膝、生地、桃仁、红花、桔梗、枳壳、柴胡、甘草11味药,是在桃红四物汤和四逆散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的,为通治一切血痰气滞的基础方。近年来,笔者曾遇产后血瘀引起顽固性  相似文献   

16.
荆防败毒散记录在《兽医典》第2部上,其药物组成为荆芥45g、防风30g、羌活25g、独活各25g、柴胡30g、前胡25g、枳壳30g、茯苓45g、桔梗30g、川芎25g、甘草15g、薄荷15g,该药物的主要功效是辛温解表、疏风祛湿、清热解毒、益气健脾、补气生血、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这个处方被广泛的应用在动物之间的流感病症上,基于此,本文对荆防败毒散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统一的归纳、整理,希望可以给兽医及养殖户提供一些有效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一、和胃消食散和胃消食汤,出自《牛经备要医方》,主治耕牛草料积滞。笔者运用此方治疗仔猪食积腹胀263例,均获痊愈,临床证实此方确有消食导滞、理气和胃之功。药物组成:建曲60克,厚朴、木香、青皮各20克,山楂、枳壳各45克,列寄奴、茯苓、槟榔各30克,木通18克,甘草15克。研末,开水冲成糊状,拌入饲料喂服。药理作用:方中列寄奴有化湿除积之功.建曲、山植亦有消食导滞之力,三药集为该方的主药;厚朴、权壳宽中除满,青皮、木香、摈榔行气化滞.五药集为此方辅药;获劳、木通利水止泻,集为佐药;甘草调和道药为使。诸药合为一…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临诊实践中,应用中药治疗阴肾黄病畜32例(马9匹,骡17头,驴4头,牛2头),治愈29例,现简介如下: 处方由小茴香30g,川楝子24g,秦艽、泽泻、茯苓、五灵脂、蒲黄各30g,甘草12g组成。上药研末,水  相似文献   

19.
中草药及组方:金银花、黄芩各10g、乌梅肉6g、甘草5g,混合共研成细末,分6次混入饲料中喂兔,每日3次,连喂3d,此方可作治疗及预防兔球虫病使用。六曲、茯苓各15g槟榔10g,甘草6g,共研成粉末,加糖适量喂服。每只每次服6~7g,每日3次,连喂3d。幼兔60日龄时再用上述草药喂服3d。服药后对球虫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白头翁15g柴胡、红藤、陈香橼各9g,常山、广木香各6g共煎为浓药汁,拌入饲料中喂幼兔10只,每日1次,连喂5d。以该方剂防治幼兔球虫病,取得了较好效果。□中草药治兔球虫病@傅春贵…  相似文献   

20.
(一)荆防败毒散 药物组成:荆芥45克、防风30克、羌活25克、独活25克、柴胡30克、前胡25克、枳壳30克、茯苓45克、桔梗30克、川芎25克、甘草15克、薄荷15克。制法:以上12味,粉碎,过筛,混匀。性状:本品为淡灰黄色至淡灰棕色的粉末;气微香,味甘苦、微辛。功能:辛温解表,疏风祛湿,散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