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县实施蚕桑工程始于 1990年 ,当时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至 1992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万余亩 ,蚕茧产量 2 5 0余t。由于市场波动 ,1995年桑园逐渐被挖 ,至 1998年仅剩 10 0亩。 2 0 0 0年我县县委、县政府在分析蚕桑生产的特点、规律和我县自然、社会生态条件后作出了恢复和发展蚕桑生产的决定。几年来我县蚕桑产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 ,桑园面积恢复到 1万余亩 ,蚕茧产量达 30 0余t。1 更新发展理念由于蚕桑生产受市场的影响较大 ,其茧丝价格波动大 ,农民从事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得不到稳定 ,为此 ,我县提出了“从容应对市场考验 ,巧…  相似文献   

2.
素有九里桑园之称的盐官乡,其蚕桑生产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9年全乡农业总产值2371.98万元,其中蚕茧产值为768.20万元,占32.4%。蚕茧收入是我乡农业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1983年以来蚕桑生产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蚕桑生产迅速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广高产经验,实行科学培桑、科学养蚕,  相似文献   

3.
2004年安康市蚕桑生产在全国绝大多数蚕桑产业仍处于萎缩的状态下,实现了安康市蚕桑生产恢复性增长。全市增建高产优质桑园及低产桑园改造共1万hm^2,同比增长为0.47万hm^2;生产合格蚕种51.2万张,同比增长6.2万张;养蚕43.26万张,同比增长2.3万张;蚕茧产量达14892t,同比增长1702;全市蚕农蚕桑综合收入达2.5亿元,养蚕户户均收入达1041元;实现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4.
我县蚕桑产业在“八五”、“九五”十年间发展最快,平均每年增长蚕茧5万kg,1992年建立3200绪缫丝厂,年产白厂丝90t,年利税102.6万元。“九五”末,桑园面积保存到2040hm^2,桑树总株数达2500万株;年养蚕2.6万张,产茧70万kg;蚕桑产业总产值达3100万元,创利税186万元。蚕桑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10.7%,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开发中占居十分重要地位,为完成“十五”蚕桑产业发展计划和实施长远发展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蚕桑产业,在各个发展阶段都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定”和优惠政策,保证了蚕桑产业健康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 城固县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乡,索有兴桑养蚕的习惯,但过去受“左”的路线影响,蚕桑生产几起几落,发展缓慢。1980年全县桑园面积只有541亩,11万多株,产茧1.9万斤,产值2.3万元。1981年我县又遇特大洪水灾害,桑园面积只剩下238亩,7.8万株。1981年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关于加速发展蚕桑生产的决定》,使我们重新认识发展桑蚕生产,增加外贸,发展经济,振兴中华的重要意义。县委、县政府立即  相似文献   

6.
我县有11个乡镇,耕地40多万亩,总人口58万多人.1981年蚕桑生产分布在四个乡镇,桑园242亩,产茧不足50吨.1985年蚕桑生产已遍及全县11个乡镇,桑园扩大到3219亩,养蚕农户2927户,全年养蚕11651张,总产茧2344吨.总产值991441元.我县蚕桑生产发展之所以比较快,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并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7.
<正> 我县的蚕桑生产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从“六五到“七五”的10年间,全县总计发展桑园47000多亩,栽桑2350万株,累计发放蚕种142793张,产茧3638.7吨,蚕农直接收入2236.5万元。对帮助山区农民摆脱贫困,提供农业生产资金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我县的蚕茧商品生产,继1983年增产丰收的基础上,1984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增产.蚕桑生产发展迅速,83年全县桑园5987.8亩,产茧9079担,84年桑园面积发展到6870.6亩,养蚕35870张,产茧13930担.比83年增长53.4%,实现了产茧超万担,并且涌现了许多高产典型,全县蚕桑收入超千元的有41户,收入万元的有4个村.蚕桑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我们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淳安县是浙江省蚕茧重点产区和实施“蚕桑西进”重点县,自2003年以来高标准建设优质高产桑园基地4087hm2,桑园总面积达6550hm2。2006年淳安县蚕茧产量超历史新高,全县共发放蚕种162624张,蚕茧产值2.1亿元,蚕桑总产值2.5亿元,蚕桑成了淳安农民的增收致富产业。为巩固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0.
钱保  徐德元 《蚕桑通报》2009,40(2):55-56
1射阳县专业蚕桑村的现状 射阳县现有桑园面积3667hm^2,2008年发蚕种14.8万张,产茧5718t,实现产值10229万元,而重点乡镇专业村桑园面积就达到2667hm^2,主要分布在特庸的王村、盘湾的林场、兴桥的新庄等专业村,其中特庸的面积就达2000hm^2,占全县桑园面积的60%以上.目前己成为我县蚕桑生产的中坚力量。正是由于它们的支撑,在我县蚕桑生产遭遇重大挫折的1996年,我县蚕桑生产并没有被市场经济所冲垮。  相似文献   

11.
千阳县地处宝鸡市北部山区,地形地貌呈“七山二塬一分川”,人口12.6万人,面积996.46km2,其中耕地1.82万hm2,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957.3元,“山区、农业、贫困”是基本县情。近年来,我县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南蚕北移的机遇,及时做出了建设“蚕桑之乡”和创建“西北蚕桑大县”的决定,按照“优化布局,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总体思路,创新推广机制,普及新优技术,优化生产环境,使蚕桑产业向集约化、品牌化、组织化发展。2005年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3867hm2,其中幼龄桑园3000hm2,建设养蚕大棚1776座,养蚕26100张,产鲜茧890t,实现农民…  相似文献   

12.
<正> 蚕桑生产在我县农村经济建设中是一项骨干产业,1991年蚕茧收入475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3%,在改变我县贫困面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县2400绪的缫丝厂于1992年春建成投产,原料茧生产更显得重要和紧迫。今后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努力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这对促进我县缫丝工业发展,扩大出口创汇,振兴经济,富民富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战略问题谈点看法。一、蚕桑生产现状我县从1981年开始把蚕桑生产作为发展多种经营的突破口,坚持长抓不懈,到199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2万亩,产茧398  相似文献   

13.
陆琴 《江苏蚕业》2010,(3):39-40
蚕桑生产是如皋的四大高效特色产业之一,全市现有桑园面积10万亩,其中投产桑园8.49万亩,全年发种25万张,蚕桑综合产出近4亿元,生产规模与效益位居江苏省第三位。为了实现蚕桑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充分发掘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加快推进蚕桑产业高效规模化发展进程,蚕农栽桑养蚕技术水平必须进一步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蚕业信息化,构建蚕业信息技术平台,让广大蚕农足不出户了解掌握市场信息、技术,加速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升了蚕业产业化水平,加速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传变。  相似文献   

14.
射阳县是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也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基地县。目前在全国蚕桑生产普遍下行的情况下,我县蚕桑生产仍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年增幅在5%左右,得到了国家、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赞誉。1射阳县蚕桑业的现状全县现有桑园4000 hm2,2012年饲养蚕种16万张,产蚕茧6250 t,生产一代杂交种10万张,优质桑苗5000万株,蚕桑总产值2.6亿元,单位面积产值5000元/667 m2,蚕茧总量和蚕桑总产值双超历史,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均创17年来的新高。目前蚕业经济总量列全省第四、全市第二。全县蚕桑主要集中在特庸、盘湾、洋马3个镇,分别占全县的63.6%、28.6%、5.5%。  相似文献   

15.
<正> 赵总理在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提出:“今后的经济建设要真正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速度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蚕桑生产也必须遵从这条新路子走,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实效。党的三中全会以后,我县因地制宜,明确提出了“实现粮食自给有余,发展以蚕桑为主的多种经营”的农业生产方针,全面落实生产责任制和各项经济政策,重视技术机构和力量的建设,狠抓蚕桑基地社、队和种苗、桑园、设备的基本建设,促进了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近三年来培育良桑苗4千多万株,栽桑一千多万株,桑园面积达到17700亩。今春发种9200  相似文献   

16.
丁桥镇一新村,是我市蚕桑重点村,共有耕地2147亩,其中专业桑园412亩.1995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753万元,人均收入3863元.总产值中农业产值425万元,其中蚕桑产值176万元,占农业产值41.4%.全年饲养蚕种共2635张,年平均张产34.9公斤,总产蚕茧91吨,亩桑产茧220.8公斤.该村于1990年曾列为省和加兴市开展蚕茧丰收活动,实施星火计划,加强统一服务的试点村.他们总结了自1983年以来,创办村级小蚕公司,坚持小蚕共育,为农服务,促进蚕桑发展的经验.针对联产承包后.在桑园改造,桑树治虫,蚕室蚕具消毒等方面难度增加,质量下降的新情况,进一步认识到要使今后蚕桑生产能稳定发展,优质高产,必须要加强社会化服务,从而,统一改桑种桑加强了基  相似文献   

17.
盐城市蚕桑产业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十二五”将依靠产业的自身优势,通过优质高产蚕桑区域、高产桑园标准化示范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健全蚕桑生产科技服务体系和蚕种繁育供应体系,提高蚕桑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淮阴县实行蚕桑生产基地化经营,可以充分地利用先进的蚕桑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有效地改变目前我县蚕桑生产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而造成的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浪费大、成本高、效益差的粗放式经营,提高我县蚕桑生产经营水平,促进我县蚕桑生产产业化发展。1我县实行蚕桑生产基地化经营的可行性我县是工业小县、农业大县,种桑养蚕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曾为推动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1995年蚕桑生产达到我县历史上最高峰:桑园面积13.5万亩,年养蚕发种31万张,年创产值1.5亿元之多。但是在上几年低潮冲击下,也…  相似文献   

19.
射阳县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起步于七十年代,发展于八十年代。蚕桑曾是我县农村传统的骨干副业项目,鼎盛时期全县桑园面积达到了6666.6hm^2,遍布23个农业乡镇,年饲养蚕种23万张,生产蚕茧7500t,年产优质无病桑苗10亿株,是享誉全国的优质无病桑苗基地,年实现蚕桑业生产总值2亿元。可是在1995年丝绸行业大滑波,导致了严重地毁桑现象,我县的蚕桑业遭受了严重地打击。然而,我县蚕桑业基础雄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仍显示出相对较高的效益。但是根据蚕桑业的特殊性,目前仍有很多不利因素制约我县的蚕桑生产,在体制、机制乃至技术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加快蚕桑业发展步伐,探索发展蚕桑新路子,把我县蚕桑生产做大、做强,再创历史辉煌,笔根据近几年我县的实际,作一些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周帅 《四川蚕业》2010,38(1):10-11
<正>射阳县是全国优质无病桑苗和蚕茧生产基地县,茧丝绸特色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盛誉。目前,全县桑园总面积5.5万亩,年发种量15万张,年产茧11.5万担,实现蚕桑产值1.5亿元。全县拥有桑园达千亩以上的村有16个,其养蚕农户1.3万户,桑园面积4.8万亩,分别占全县的82%和86.2%;桑园面积3亩以上的农户7780户,其桑园面积3.4万亩,分别占全县的51%和62%。蚕桑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大优势产业,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亦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