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源,风口多、沙丘多、风沙大、土地贫瘠,土地沙化现象十分严重。因常年的风沙侵袭使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文章从4个方面简述了鞍山市台安县防沙治沙的新举措:探索生态经济双赢的治沙模式;推进生态治沙加速生态发展;产销一体化,开创生态治沙新格局;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生态治沙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2.
达拉特旗解放滩治沙站,位于库布齐沙漠北部边缘,总土地面积14000亩,现有林9400多亩,其中乔木6900亩,灌木林2500多亩,其林木价值达30万元之多。 1976年,乡政府为了治理风沙危害,决定成立乡办集体治沙站。当时,这里是一片沙丘起伏的不毛之地,一派荒凉景象。他们就在这飞沙走石的沙漠里建起几间茅屋,打下了供生活用的水井,28个农民开始了与风沙的搏斗。他们从1977年开始搞造林,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资金不足,于是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决定开展多种经营,以短养长,发展林业,治理风沙。他们看  相似文献   

3.
“风起沙飞扬,风停白茫茫,旱来沙丘滚,雨来水横流,旱涝都成灾,十年九不收”是开封县沙区过去的真实写照。多年来,沙区的广大群众饱受风沙危害之苦,严重制约着开封经济的发展。 治穷先治本,治本即治沙,治沙先造林。从1998年开始,开封县连续3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流沙面积调查,沙丘移动和有关的气象观测,结合五十年代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沙井子地区近四十年来风沙活动状况,认为本区风沙活动从整体上是逐渐减弱,但并不排除沙丘活化,风沙再起的可能性,并探讨了治沙造林控制风沙活动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地处风沙前沿的哈密县陶家官公社,由于“文革”时浆“五好”建设遭到破坏,风沙灾害严重。为根治沙害今年四月成立了治沙站。治沙站成立以后,对当地风沙危害作了调查,初步制定出治沙规划,还修复了五口电机井整修了灌溉道,对十多万株奄奄一息的树木进行了轮灌,其中有的已灌水二至三次。此外,还新载沙枣,毛柳、白杨两万多株,育苗三亩。陶家宫公社成立治沙站@袁兴夏~~  相似文献   

6.
在陕蒙交界的茫茫沙海中,有一位远近闻名的治沙英雄,他就是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定边县海子梁乡副书记石光银同志。 1947年冬天,石光银出生在定边县海子梁乡小圪瘩套村贫苦的农民家庭,一睁眼所看到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海。他生在沙中,长在沙中,饱经风沙之苦。眼看着一场场狂风推动沙丘向前移动,一次次沙暴遮天蔽日,压埋了房屋和禾苗。这种凄凉、这种恐惧使他幼小的心灵震撼了,他发誓非让这荒沙变成绿洲不可。  相似文献   

7.
巴林右旗巴彦尔登治沙林场经营面积10万亩,地处科尔沁沙地,以流动和半流动沙丘为主,有的流沙每年前移15米,给当地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危害。治沙林场从1972年建场到1983年,共治理流沙面积46,500亩,显著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条件。林场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有效的治沙办法: 一,先易后难,四面包围沙丘。在地下水位条件较好的沙丘丘间低地,营造了适宜当地生长的乔木树种,形成对沙丘的包围。1976年在嘎斯召地区营造青杨2,960亩,1983年秋季调查,平均树高3.5米,平均胸径4厘米,林木达到了郁闭,已起到了良好  相似文献   

8.
浑善达克沙地横穿锡盟南部的8个旗县,东起多伦县,西至西苏旗,东西长300多公里,南北宽50~150公里,总面积为2.1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沙漠面积的10.6%。这片沙地以固定、半固定沙垄和梁窝状沙丘为主,多年来由于气候干旱、大风日多,加上不合理放牧,沙化面积在不断扩大。在这片沙海腹地,座落着唯一的治沙站——正镶白旗毕力克治沙站。这个站只有9名职工,站所在地仅8户人家、15个劳动力,站小、人  相似文献   

9.
中牟县地处黄河冲积扇南翼之首,沙丘、沙地、沙垄遍布全县20个乡镇。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与风沙作斗争,总结出了很多好的治沙经验,综合治理荒漠化土地,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1990年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薄,乱砍滥  相似文献   

10.
展旦召治沙站位于库布其沙漠东部,鄂尔多斯高原北缘的黄河阶地上,属干草原地带。主风方向西北偏西风。沙丘类型是新月形沙丘链,丘间低地潜水位1—2米,低地土壤为非地带性浅色草甸土。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在流动沙丘上造乔木林必须用3—4年生、高4—6米的大苗,才能抵御风沙袭击,保证成活和生长。但在纵横交错的明沙梁上,运输大苗非常不便。我们在治理流沙中,摸索出在流沙腹地建立流动苗圃,达到了就地育苗,就地造林,减少了运输,降低了费用,促进了造林治沙工作的开展。现将流动苗圃育苗的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工程治沙     
用种树种草的方法治理流沙称为植物治沙或生物治沙,生物治沙不仅能够长久地固定流沙,而且能够解决沙区的木料、燃料、饲料、肥料缺乏问题,除害兴利,一举两得。但是在一些沙区,当流沙严重地威胁着铁路、公路交通要道或重要工厂、工程基地时,由于种树种草见效迟缓或根本不能成功的情况下,这就需要采取工程治沙(也称机械治沙)措施。工程治沙虽然见效快,但需要大量材料,而且用工多、成本高,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用这种措施。工程治沙是通过机械沙障改变风沙流的速度和结构,从而削弱沙地的风蚀、沙埋程度,最终达到防护目的。机械沙障分为直立式沙障和平铺式沙障两大类。直立式沙障的作用在于;风沙流中的沙子有80~90%是在贴近地表30厘米以内高度通过,在风沙流通  相似文献   

12.
达拉特旗展旦召治沙站瓦窑苗圃,位于罕台沟东岸。建圃之前,仅有杨、柳残林100余亩,根本不能适应开展大规模造林治沙工作对苗条的需要。因此,必须扩大育苗地。全站职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遵照毛主席关于:“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也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于一九七一年春季,在乱石河滩上开始兴建苗圃。几年来,在与洪水、风沙的斗争过程中,终于把一片乱石河滩改造为450亩良田。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大面积飞播造林治沙已由南方转向北方。我区飞播治沙任务从去年的13万亩,增加到今年的68万亩。这是笔者从林业部治沙办于1992年4月26日至28日在呼市召  相似文献   

14.
三月里,记者接到采访全国治沙标兵殷玉珍的任务,驱车直奔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尔林川村井背塘。正走着,在一处被沙生植物密密覆盖的沙丘上,记者看到一块石碑。碑上刻着:“治沙英雄、植树楷模。你和你的丈夫的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你们是真正的英雄,是所有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国家者的楷模。我永远忘不了你们。———美国赛·考斯基。”同行的旗林业局成主任为我们讲了这块石碑的来历:2000年4月,某校外教赛·考斯基辗转来到这里。当他看到满坡满梁有林木时,不禁发出心底的赞叹:“太了不起了!太伟大了!”他当场捐助殷玉珍造林经费5000美金,…  相似文献   

15.
敖汉旗康家营子乡有四分之一的土地是沙丘,风沙严重,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危害。近几年来,这个乡在治沙实践中根据沙蒿固沙见效快而寿命短、杨树不耐风蚀干旱而寿命长的习性,扬长避短、采用先种沙蒿后埋干造杨树的办法治沙,收到了可喜成果。他们在沙丘上种沙蒿两三年后,沙丘暂  相似文献   

16.
姜涛 《新疆林业》2008,(2):33-34
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正在实施的河东治沙工程已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上采取机井滴灌灌溉形式营造了以红柳、胡杨、沙拐枣混交的防沙治沙林333.33公顷,为了进一步扩大防沙治沙面积,扼制或减轻沙漠对且末县的风沙灾害,改善且末县各族群众的生存环境,我们做了治沙树种选择试验,以期达到最优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杭錦旗什拉召中心治沙站1959年7月13日人工撒播的沙蒿,在今年7月下旬作了調查。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在1—3米高的沙丘低地条件下,水分条件較差,但没有风蝕危害,所以苗木生长虽不太好,但保存率高;在3—7米高的沙丘低地,恰好相反,水分条件虽好,但风蝕  相似文献   

18.
化学治沙     
化学治沙是植物治沙、工程治沙的辅助和补充措施。它是使用有机或无机、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胶结物质,喷洒到沙面,渗入沙层间隙,固化后在沙面上形成一层保护壳,隔开气流对松散沙面的直接作用,从而使流沙得到固定。化学冶沙虽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筛选出一批作用大、价格低的化学固沙材料,但是与植物固沙相比,成本仍然很高。因此,化学治沙多用于风沙危害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区,如机场、重要交通线及军事设施等地区。苏联是采用化学治沙技术较早的国家之一,1934年就开始研究用沥青乳剂固定流沙,1935年在全苏作物栽培研究室咸海试验站进行了首次试验,到1952年试验面积达60多公顷。1959年使用聚丙烯酰胺在库尔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不仅从旧社会解放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也解放了旧社会所无法利用的广大的自然界。”解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河西广大劳动人民,贯彻执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除害与兴利相结合,改造与利用相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造林种草与保护巩固现有植被相结合”的治沙方针,大搞群众运动,改造自然,充分利用广大的自然界,发挥了人民创造历史的无比威力,不断创新,大力发展,在防治风沙,植树造林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了许多先进单位。积累了治沙造林的宝贵经验。我站近两年来对河西三个地区沿风沙线的几个重点县群众治沙造林技术经验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初全国防沙治沙工作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面对干旱、面对荒漠,我们既体会到风沙的猛烈,又看到防沙止漠的希望,在第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到来之际,本刊选发以下文章,多侧 面、多角度地分析了中国防沙治沙现状以及对策,旨在引起更多的人关注防沙治沙,珍惜绿色家园。——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