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艺是我国一门传统的民族艺术,根艺有两大种类,即观赏型和实用型。根书属观赏型之一,是根艺领域中的一个支流。根书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靠拼接或编扭而成的,另一种则是用完整的根材创作出来的(如右图)。本文所指的是后者,前者取材广泛,只要根须像偏旁部首或其形状具书法中运笔技法并富抑扬顿挫之感即可取之,  相似文献   

2.
《花木盆景》2022,(4):96-97
<正>大自然在创造地表万物的同时,也创造着地下的美,比如植物的根。人们把根的美,通过一定的技法,以古老汉字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就是根艺书法。根艺书法的关键是创作,根书作品创作应遵循“天人合一、与天同创”的原则,力求“不创作才是最好的创作”“不经人为加工的作品,才是最完美的作品。”天然根书最忌讳“生造粘接”,切不可按字体、字形、结构、大小等,去树根堆寻找所需单字,  相似文献   

3.
《花木盆景》2022,(12):84-85
<正>根书,是一种以枯根代替笔墨将书法与根艺合二为一的艺术。在中国根书艺术领域中,有两大派别:一种是拼接型根书,即创作者按传统书法的结构把每个字拼接出来再组成一幅作品;另一种是不拼接型根书,即每个字形自天成,不拼不接,顺乎其势,只稍加处理就成根字,再将每个根字组成一幅根书作品。阳春根书艺人追求的就是第二种,一根成字,浑然天成,气势磅礴。这种高难度的根书,使得阳春根书在全国根书艺术中独树一帜,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更具欣赏性和收藏性。  相似文献   

4.
根艺,是一门利用自然界的枯根朽木进行造型的艺术,是一门化腐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也是一门充满活力的艺术。以笔的观点,根艺按表现手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型根艺”,一种是“雕刻型根艺”。  相似文献   

5.
董尚惠 《花木盆景》2000,(1A):105-106
《花木盆景》和《中国花卉盆景》开辟了“根的艺术”、“根艺天地”栏目。成为广大根艺爱好者的论坛。起着交流经验、开阔视野、传播技艺、增进知识、通达信息等作用。特别通过“笔会”形式,使人们了解到:根艺在全世界艺术领域里。也是一株盛开的鲜花,她娇妍欲滴。芳香四溢,可爱可亲。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6.
邹晓流 《花木盆景》2004,(11):46-47
任何一门艺术相对于其它艺术而言都有其独特的鲜明的艺术个性,根的艺术也不例外。根艺创作的重点在于“活化”根材,赋予根材以新的艺术生命,化腐朽为神奇,让枯木再逢春,展示出根艺作品所特有的自然美韵,意韵和神韵。  相似文献   

7.
正根书是一种运用枯枝残根的弯曲走势来表现中国书法"笔划"的造型艺术,它也属于自然形根艺中"有形的造型"范畴。根书创作注重自然,避免人工雕琢,浑然天成。一种大自然的神工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巧合,让人们眼界为之一新。这种天生的汉字笔法苍劲,俊秀奇古,耐人寻味。这些根书有的是一幅对联,有的是一条警句,有的是一首短诗。虽然都是树根生成的,但每一幅都有各自的个性和书体,在根书的字里行间留下了根节与须茎,自然成趣,点缀出它们的活力与意向,显示出树的活脱。千姿百态的字体,冲破了传统的书法结构,  相似文献   

8.
颜友山 《花木盆景》2000,(1A):113-114
数千年的艺术史证明.“任何没有成功的理论作指导的艺术都将是成不了大器的”。这是一条艺术发展的规律。回顾从春秋战国到明清,乃至近代根艺的发展史.更具体地说明了理论对于一门艺术创作发展之必要.它们是血肉相连.互为因果的。没有该艺术就不可能产生该艺术的理论.而没有该艺术的理论作指导.该艺术亦难生存和发展。因此.要使根艺有所发展.就必须建立起根艺的理论体系,现以个人感受发表管窥之见.供根艺界同好研讨。  相似文献   

9.
郑开来 《花木盆景》2003,(12B):44-45
根艺是立体的艺术。它主要依根材自然造化,靠造型,体积和质材作用于人的视觉与触觉而产生美感。根艺与其它艺术形式相论,有其共性,但更有个性;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又有其特长和局限性。那么我们怎样来创作和欣赏根艺的美呢?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枯艺新概念提出后,有人认为“枯艺是根艺的翻版”,也有人认为“枯艺包容在根艺之中”,更多的人是希望亲眼目睹一下枯艺类别的实例。那么,到底枯艺是不是根艺的翻版,是根艺包容枯艺还是枯艺包容根艺?也许从以下图解中可以悟出点道理来。  相似文献   

11.
“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音乐之和谐”,根书艺术之所以意趣横生,在于它以一种生命寄以另一种生命,通过艺术语言达以沟通灵魂。根书作品的线条像波涛汹涌的大海,或骤然凝同,或起伏跌宕,或激起飞扬,痛快淋漓,节奏明快,犹如音乐的旋律荡漾心头,让观者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放逸和畅达。品之赏之,  相似文献   

12.
根材的自然纹理及扭曲的变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现象,赋予了它独特的美感,但这种根材的自身还称不上艺术。只有人的慧眼去发现蕴藏在根材内的艺术生命,并通过自己的意识,施以种种艺术手段,才能成为一件根艺作品。浙江新昌县的俞柏青和俞钦梅便是长期从事根艺创作,并获得一定艺术造诣的根艺家,  相似文献   

13.
《花木盆景》2008,(7):52-55
我国著名根艺家、中国根艺美术大师姜翔玲,经过一次次心灵与树根的碰撞,一回回心灵与根材的交流,在历经中国奥运申办成功后七年多时间的苦苦寻觅,  相似文献   

14.
随着根艺的不断发展,根艺爱好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小型根艺与微型根艺的创作悄然兴起。其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是材料来源广泛,其次是加工制作也较为容易,第三是创作的题材也很广泛。小型根艺与微型根艺的兴起笔,廖廖少许根枝,数个疤痕洞结,往往能蕴存更多的内涵,使观赏者玩味无穷。  相似文献   

15.
原建始县政协委员、全国根艺协会会员、县林科所退休干部何扬波同志,退休后,心系建始改革,放眼根蔸艺术。十年来他始终把“老有所乐“融入“老有所为“之中,潜身于根艺研究与创作,为丰富建始文化生活、填补建始根艺空白、增添老龄乐趣作出了可喜的贡献,同时也为建始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经济开辟新路。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多(大小达200余件),而且质量上乘,在审定根蔸取材上,悟性极高,他能从杂乱无章的根堆里发现珍品,把别人认为无用的东西变为有用之材;在艺术上,他注重顺其自然,保持原汁原味,在根的原形原貌上,把  相似文献   

16.
《花木盆景》2023,(6):104-105
<正>“醉石斋”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其主人刘文枢则是首批阳江市民间艺术大师。1949年出生于广东省阳春市,2008年成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阳春根雕”的代表性传承人。从艺60载,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参加过国内外数十次展览并荣获奖项,其中根书作品《还我河山》于1994年获“王羲之奖”中国书画艺术大赛全国一等奖,根艺作品《八骏图》于1996年获“第三届中国根雕艺术优秀作品展”佳作奖。他在创作中坚持“源于自然,取于自然,顺其自然,还其自然”一根一字的理念,因此他的作品既有天然之趣,也有师法自然、以自然为师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深厚的自然美是根艺的独特之处,欣赏根艺作品,就是在看它的自然形态美得如何。好的根艺作品整体根材天然成型,具有较大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令人喜爱,耐看动人,且越看越韵味无穷。而这些自然成型的美,又大多集中表现在线条上,通过各种曲折的线条来表现一件件作品的独特的造型艺术,使其神形兼备、古典高雅、风韵迷人。  相似文献   

18.
根雕,又叫树根艺术(根艺),是我国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自然天成,求其种韵,化腐朽为神奇”。  相似文献   

19.
在根艺创作和交流中,活鲜根材的创作多以灌木中的质硬、发达、形畸的根应用较广,而高大乔木树干(龙眼木等除外)鲜见应用于根艺创作,采用城市中绿化树木梧桐树干为根材的更为少见。最近我巧妙应用梧桐树干的天然特性,进行根艺创作,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使原本为烧火废材的梧桐树干“化腐朽为神奇”。  相似文献   

20.
肖文海 《花木盆景》2000,(11):52-53
枯木艺术是根艺创作领域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虽然“枯艺”的称谓尚有异议,但在根艺创作热的今天,“枯艺”的产生,对新世纪根艺发展前途及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有百益而无一弊。“枯艺”呼声越来越高,除枯木艺术的提法对资源环境保护有利外,更因为“枯艺”所用材料——枯木所作的作品较传统的根艺作品材料更奇特,材质更坚硬细腻,色调更亮丽自然,给人的美感更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